基本信息
书名:半导体激光器速率方程理论(下册)
定价:138.00元
作者:郭长志
出版社:科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6-06-01
ISBN:9787030479020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圆脊精装
开本:B5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导语_点评_推荐词
内容提要
本书分三章,章详细讨论半导体异质结构的注入(激发)及其电流机制、能带图表述、并着重探讨与新近垂直腔面发射激光器的发展密切相关的多层同型异质结理论。同时也为速率方程理论的建立提供坚实的物理和理论背景,并打好编程计算的基础。第二章建立为光子与电子相互作用作微观唯象表述的速率方程组、详细探讨光限制因子的全量子理论、并讨论电子和光子相互作用动平衡静态解,如阈值及其无阈值微腔效应、光功率-电流特性、端面返射、激光模式及其出射光束结构、模式竞争和转换等静态现象。第三章则将深入探讨半导体激光器包括延迟、激光过冲、和张弛振荡三个基本过程的瞬态行为、小信号的电流、光流、和微波加热三种调制方式及其调制带宽的理论、控制、和设计。大信号简谐调制及其调制带宽、脉码调制及其眼图的行为、不稳定和双稳态现象、振幅和相位噪音、抖动等*过程及其与谱线宽度的关系等动力学行为及其控制、设计、和应用
目录
作者介绍
文摘
序言
老实说,我以前接触过几本关于半导体动力学的书籍,但很多都过于侧重于高能物理的背景,导致对光学工程的实际应用偏离太大。这本《半导体激光器速率方程理论(下册)》则完全走了一条更接地气的路线。它仿佛在直接与一位资深的光电器件专家对话,用最精确的语言描述工程中遇到的实际难题。尤其是在探讨模式竞争和频率锁定等高级话题时,作者没有故作高深,而是将这些复杂的非线性现象分解成一系列可追踪的子系统,然后系统地分析耦合作用。这种化繁为简的能力,体现了作者深厚的学术积累和对教学艺术的深刻理解。书中的每一个章节都像是在精心打磨的宝石,细节清晰可见,但整体的光泽感极强。我尤其喜欢它对理论模型适用范围的审慎讨论,作者很诚实地指出了在哪些极限情况下,某些近似模型会失效,这对于避免在实际工作中犯下“模型滥用”的错误至关重要。
评分这本书的阅读过程,更像是一次深入的学术探险,充满了发现的乐趣。它不像那些只停留在表面现象描述的科普读物,而是直击速率方程背后的数学本质和物理根源。我被作者对稳定性分析的深度所折服,那种对相平面分析和李雅普诺夫指数的细致探讨,远远超出了我预期的“下册”内容广度。它真的有把读者往研究前沿推的意思。更值得称道的是,作者在阐述完核心理论后,还附带了许多对未来发展趋势的展望,虽然不涉及具体的新兴技术细节,但为读者指明了理论可以继续深挖的方向,这对于研究生和青年研究人员来说,无疑是极具启发性的。阅读中最大的感受是“充实”,合上书本时,会有一种“茅塞顿开”的满足感,仿佛自己对激光器的动态控制有了一种全新的、更深刻的掌控力。
评分如果要用一个词来形容这本书的文风,我会选择“精准而富有洞察力”。它没有华丽的辞藻来吸引眼球,但每一个术语的使用都恰到好处,每一个推导的每一步都逻辑严密,不留一丝歧义。在我看来,这本书最大的优点之一是它对“时间尺度”的敏感性把握。半导体激光器系统充满了不同速率的耦合,这本书巧妙地利用时间尺度的分离来简化和分析问题,这种处理方法极其优雅。我体验到了一种不同于其他教材的阅读体验,它不是在“教”你知识点,而是在“训练”你像一个物理学家那样去“思考”一个动力学系统。对于那些期望超越基础概念、真正掌握激光器动力学建模精髓的读者来说,这本书提供了无与伦比的深度和广度,它提供的理论框架,足以支撑未来多年对相关领域问题的深入研究和分析。
评分这部作品的结构编排堪称教科书设计的典范,它不是简单地堆砌公式,而是构建了一个层层递进的知识体系。我对其中关于噪声源建模和响应函数分析的部分印象尤为深刻,作者在这块的处理极其到位,没有回避半导体激光器固有的随机性——那正是它区别于其他光源的关键特性。他详细梳理了不同噪声模型(如白噪声、Lorentzian谱)对激光输出强度的影响机制,这对于需要设计高相干性或低噪声光源的工程师来说,简直是如获至宝的指导手册。阅读体验非常流畅,章节之间的过渡自然得像是连续的叙事,每一个新的概念都建立在前一个概念的坚实基础上。而且,作者在例题和插图中展现的严谨性令人赞叹,那些图表不仅仅是装饰,而是帮助我们直观把握动态过程的精确工具。我发现自己不再是被动地接受信息,而是主动地在脑海中模拟那些复杂的反馈回路和速率变化,这表明作者成功地激发了读者的主动思考能力,而不是仅仅停留在公式的记忆层面。
评分这本书简直是理论物理爱好者和初级工程师的福音,尤其是它在深入浅出地阐述复杂概念方面所展现出的功力。拿到手就能感受到那种沉甸甸的学术分量,但翻开扉页,你会发现作者并没有将你直接推入晦涩的数学海洋。相反,他似乎预设了读者的困惑,用非常直观的类比和清晰的逻辑脉络,一步步搭建起对半导体激光器动力学特性的理解框架。我特别欣赏它对“慢扩散”和“快扩散”等关键物理图像的细致描绘,这在很多教科书中往往是一笔带过,但恰恰是理解稳定性和振荡行为的基石。阅读过程中,我多次停下来,不是因为看不懂,而是因为被作者的洞察力所折服,那些原本感觉像是“黑箱操作”的数学推导,在他笔下变得有血有肉,充满了物理意义。它不像某些晦涩的文献那样让人望而却步,更像是一位经验丰富的导师,耐心地引导你走过每一个逻辑的拐角,确保你不仅“算出”了结果,更“理解了”为什么是这个结果。这本书的价值在于,它真正做到了将深奥的理论与工程实践中的具体问题紧密结合起来,让读者能将书本上的知识立刻投射到实际的器件设计和分析中去。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