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校园赠言
定价:23.80元
作者:徐井才
出版社:新华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3-03-01
ISBN:9787516603505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241kg
编辑推荐
在分别时刻,用文字表达内心的情感
在网络时代,用文字留存同窗的情谊
当年华老去,让同学录上的感言,成为青春美好的注脚……
内容提要
《校园图书角藏书:校园赠言》精选了多条受学生欢迎的名家赠言、美言警句,分为生活篇、励志篇、学习篇。通过学习如何写出校园赠言还可以提高孩子们的写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目录
教你轻松写赠言
一 运用修辞手法写赠言
二 运用关联词语写赠言
三 运用感叹句写赠言
受小学生欢迎的名家赠言
生活篇
人生哲理
尊师重教
朋友情谊
惜别伤怀
励志篇
勤奋惜时
坚强自信
理想信念
希望曙光
学习篇
书山有路
学海无涯
成功之路
小学生常用赠言集粹
感恩父母
妈生日
母亲节祝福
母爱无边
爸爸的生日
父亲节祝福
父爱深深
师恩难忘
老师的生日
教师节祝福
辛勤的园丁
同窗好友
朋友的生日
依依惜别情
为朋友加油
与朋友共勉
……
作者介绍
徐井才,现任北京荣景苑图书有限公总经理。2006年至2008年加入北京科图文化传播有限公,从事图书编辑出版发行工作。2009年至今独立成立了北京荣景苑图书有限公,并参与图书策划编辑发行等具体工作。
文摘
序言
我得说,这本书的价值,很大程度上体现在它对“身份认同”这个核心命题的探讨上。它没有直接告诉我们“你就是独一无二的”,这种空洞的口号大家听得太多了。相反,它通过一系列的访谈片段(或者说是模拟的内心独白),展示了不同人在特定人生阶段所经历的身份模糊期——我是谁?我应该成为谁?这些问题不是一次性解决的,而是在不断试错和自我修正中逐渐清晰的。其中有一段关于“模仿与超越”的讨论非常精彩。作者指出,初期的模仿是必要的学习过程,是搭建自我认知的脚手架,但关键在于何时以及如何“拆除”这座脚手架,开始用自己的砖瓦去建造属于自己的大厦。这种对成长期焦虑的精准捕捉,让我感同身受。我感觉作者非常理解那种“既想融入集体,又害怕失去个性”的矛盾心理。他给出的建议不是“要勇敢做自己”,而是教我们如何构建一个强大的内在核心,使得外界的喧嚣和评价,无法轻易动摇你对自己的基本判断。这种务实且深刻的剖析,远比那些浮夸的自我激励有效得多。
评分我必须承认,这本书在结构上的设计非常巧妙,它没有采用传统的章节划分,而是像一篇篇独立的小品文串联而成,但读起来又有着内在的逻辑和情感的递进。我最欣赏的是它处理“失败”这个议题的方式。很多同类型的读物,对挫折的描述往往是戏剧化的,充斥着跌倒再爬起的热血沸腾,让人读完后感觉肾上腺素飙升,但冷静下来后却找不到实操的路径。这本书完全不是这样。它笔下的失败是日常的、琐碎的,是考试失利后的沉默,是努力了却没有得到即时回报时的自我怀疑。作者似乎对“慢热”的价值有着深刻的理解,他花了大量的篇幅来描述“等待”的过程,那种看不到尽头的坚持,以及如何在这种坚持中保持内心的秩序感。我个人对其中一章关于“时间的朋友”的论述印象特别深刻,它没有用任何华丽的辞藻去渲染友谊的珍贵,而是侧重于描述在漫长岁月中,某些品质是如何通过时间的发酵而变得醇厚和坚固的。读完这一部分,我感到一种久违的踏实感,仿佛被提醒了,重要的东西是经不起急躁的催促的,它需要时间和耐性去浇灌。
评分这本书最出乎我意料的地方,在于它对“连接”的理解。我们总以为人与人之间的连接是靠频繁的互动和可见的成就来维系的,但这本书提出了一个更深层次的观点:真正的连接,往往建立在共同面对某些不易言说的、近乎形而上的体验之上。比如,那种在考场上共同面对未知的紧张感,或者在深夜图书馆里,身边人都在为相似的目标默默努力时,产生的一种无声的默契。作者用了一种近乎诗意的笔法描绘了这些“场域”的力量。他没有把焦点放在具体的社交技巧上,而是聚焦于“精神上的共振”。这种处理方式,使得这本书的适用范围超越了单纯的学生群体,延伸到了所有处于人生重要转型期的人身上。它提醒我们,我们不是一座孤岛,但我们也不必强求时时刻刻的“在线”。重要的,是在某些关键的时刻,我们能够感受到自己是某个更宏大叙事中的一部分。读完合上书本的时候,我产生的不是“我要马上去做某件事”的冲动,而是一种更加宁静的、对周围人和环境的重新审视,仿佛给我的世界观进行了一次高精度的校准,让那些之前看起来杂乱无章的线条,重新找到了彼此依附的节点。
评分这本书的语言风格,对于我这个习惯了信息碎片化输入的读者来说,简直是一次温柔的“排毒”。它拒绝了网络语言的轻佻和快餐式的表达,每一个句子都带着一种沉甸甸的、经过反复推敲的质感。我特别留意了作者在引用典故或者名人名言时的处理方式,他从不生硬地抛出,而是将它们自然地融入到他自己的思考脉络中,使得那些原本可能显得高高在上的知识点,一下子变得亲切和可触及。比如,当谈及如何平衡理想与现实的矛盾时,他引用了一句不太为人知的哲学家的观点,但紧接着他就用一个非常贴近学生生活的场景来佐证,比如如何在社团活动和学业压力之间做出取舍。这种“古为今用,洋为中用”的过渡非常流畅,让人感觉作者的学识深厚,但又没有知识分子的傲慢。读这本书的过程,与其说是获取信息,不如说是在进行一场智力上的“慢跑”,它要求你放慢呼吸,去品味每一个词语的重量,去跟上作者思绪的每一个转折点,这种体验在当下的阅读环境中是极其稀缺和宝贵的。
评分那本书,说实话,拿到手的时候,我本来没抱太大期望的。封面设计得挺朴实,没什么花里胡哨的,就是那种一看就是给特定人群看的书的调调。我当时的想法是,可能又是那一套老生常谈的励志口号的堆砌,无非是“努力学习”、“追逐梦想”之类的陈词滥调。结果翻开第一页,我心里咯噔一下,以为自己拿错了书,因为它开篇并不是直接切入主题,而是用了一段非常细腻的场景描写。那段描写让我仿佛瞬间回到了高中的某个下午,阳光透过教室的窗户,空气里漂浮着粉笔灰的味道,旁边同学快速翻动课本的声音都清晰可闻。作者的笔触非常克制,但每一个词语的选用都精准地勾勒出了那种青春期特有的躁动与迷茫交织的复杂情绪。接着,内容开始转向对“选择”这个主题的探讨,但它没有用那种宏大的叙事角度,而是从一个非常微小的生活片段入手,比如一道数学题的解题思路,或者一次不经意的对话,然后层层深入到对人生方向的思考。这种由小见大的叙事手法,让我立刻放下了那种带着审视的眼光,而是真正沉浸了进去,感觉这不像是在读一本“指导手册”,更像是在和一个经验丰富的前辈进行一次深夜长谈,他没有直接告诉你答案,只是耐心地帮你梳理那些你以为已经想明白了,但实际上还是一团乱麻的思绪。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