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書名:智能配電網技術叢書 通信技術
定價:32.00元
售價:21.8元,便宜10.2元,摺扣68
作者:餘南華,際雲瑞
齣版社:中國電力齣版社
齣版日期:2012-03-01
ISBN:9787512311480
字數:
頁碼:
版次:1
裝幀:平裝
開本:16開
商品重量:0.241kg
編輯推薦
內容提要
本書主要介紹瞭智能配電網通信技術,《智能配電網技術叢書:通信技術》共分為7章,內容包括智能電網與通信的關係、通信技術基礎知識、配電網中常用的通信技術、智能配電網通信協議、綜閤配電自動化通信組網、分布式電源並網通信和電動汽車基礎設施通信。
本書可供從事智能配電網通信技術研究、設計等工作的技術人員閱讀參考。
目錄
作者介紹
文摘
序言
從讀者的體驗角度來看,這本書在術語的統一性和上下文的連貫性方麵存在一些不一緻的地方。我注意到,書中不同章節對於同一個關鍵概念,比如“毫秒級同步”,在不同的上下文中使用瞭略微不同的技術定義,這在要求高度精確性的通信領域是需要警惕的。更讓我感到睏惑的是,盡管書名明確指嚮“通信技術”,但書中關於網絡協議棧的介紹,似乎停留在 OSI 七層模型的早期理解階段,對於TCP/IP協議簇在工業控製網絡(如IEC 61850 GOOSE報文的傳輸機製)中如何進行優化和定製化的討論,顯得非常基礎和概括。我原本期望看到的是對時間敏感網絡(TSN)在配電自動化中實現確定性通信的具體QoS保障機製的深入解析,比如如何配置時間同步協議PTP(IEEE 1588)以滿足毫秒級的同步精度要求。然而,關於這些具體的技術細節,書中多是點到為止,沒有提供深入的配置參數或實際的性能測試數據作為佐證,這使得理論的實踐價值大打摺扣。
評分作為一個在電力領域摸爬滾打多年的老兵,我深知理論與實踐的鴻溝。這本書的敘述方式,可以說是將理論的深度挖掘到瞭極緻,但給人的感覺卻是“高聳入雲,鮮有落腳點”。書中大量的公式和抽象模型,雖然在數學上嚴謹無比,但當你試圖將其對應到實際的野外現場環境——比如復雜電磁乾擾下的光縴冗餘配置,或者邊緣計算在配電自動化設備中的資源調度問題時,你會發現那些精妙的數學公式似乎失去瞭它們的直接應用價值。我期待的是看到一些具體的,經過同行驗證的“最佳實踐”案例,比如在某個城市電網改造項目中,他們是如何平衡低延遲通信和數據完整性的。書中雖然提到瞭“可靠性”,但多數時候是通過冗餘設計和故障率的統計學模型來闡述,而非實際工程中應對突發性網絡中斷的策略性部署。這種過於側重基礎理論,而對高層級係統架構和操作層麵的指導不足的寫法,讓這本書更適閤作為學術研究的理論基石,而非工程現場的實戰手冊。對於需要快速解決現場通信瓶頸的工程師來說,這本書提供的解決方案路徑顯得過於漫長和間接瞭。
評分閱讀這本書的過程,我一直在努力將書中的“電力”知識和“通信”知識進行有機結閤,但收效甚微。這本書的寫作風格偏嚮於宏大敘事和基礎原理的闡述,對於那些已經熟練掌握瞭基礎知識,渴望在兩者交叉領域找到突破口的工程師來說,它提供的“增量價值”有限。舉個例子,書中詳細分析瞭各種傳感器的精度和漂移問題,這是電力測量的核心內容,但對於這些傳感器采集到的數據如何高效、安全地通過無綫mesh網絡迴傳到控製中心,並進行實時的數據清洗和異常檢測,書中的內容則顯得非常單薄和籠統。我更需要的是關於物聯網(IoT)安全框架在配電網邊緣節點部署的詳細指南,以及在帶寬受限場景下如何進行有效的負載均衡和數據壓縮策略。這本書給我留下的印象是,它成功地將電力電子和傳統的電力係統分析講透瞭,但在“智能”和“通信”這兩把現代配電網的關鍵鑰匙上,它的描述深度和廣度都未能達到預期,更像是一本在“通信”層麵上略顯保守的電力係統技術參考書。
評分這本書的書名裏帶著“智能配電網技術叢書”和“通信技術”的字樣,讓我這個搞電力係統集成的人充滿瞭期待。我原本以為這會是一本深入探討如何將先進的通信協議(比如5G、TSN)應用到配電自動化和故障診斷中的寶典。翻開第一頁,映入眼簾的卻是大量關於傳統電力電子器件工作原理的圖解,以及一些關於高頻開關電源設計的數學推導。這和我想象中那種充滿數據流、網絡拓撲和網絡安全策略的“現代通信”視角大相徑庭。我花瞭很大力氣去尋找關於IEC 61850標準在現代配電層麵的最新擴展應用,或者至少是關於IEEE 2030.5標準的實際部署案例。然而,書的重點似乎完全放在瞭如何提高逆變器的效率和穩定性上,這對於一個專注於係統集成和信息流的工程師來說,無疑有些偏離瞭核心需求。我理解電力電子是智能電網的基礎,但如果一本書名叫通信技術,卻花瞭超過三分之二的篇幅講解半導體物理和濾波電路,那麼讀者在獲取期望信息時,會感到相當的迷茫和挫敗。整本書讀下來,我感覺更像是在閱讀一本優秀的電力電子教材,而不是一本聚焦於信息時代配網升級的專業參考書。
評分這本書的排版和圖示設計,透露齣一種非常傳統和學院派的風格,這本身無可厚非,但對於期望快速獲取關鍵信息的讀者來說,效率著實不高。內容組織上,似乎缺乏一個清晰的、以應用場景為驅動的邏輯綫索。它更像是一係列獨立知識點的堆砌,每一個章節都像是從不同的研討會論文中截取齣來的片段。例如,某一章詳細介紹瞭某個特定通信接口的時序圖,但緊接著下一章又跳到瞭電磁兼容性的基礎理論,中間缺乏一個將這兩者聯係起來的、關於“實際係統集成中的挑戰與對策”的過渡。我特意尋找關於“網絡切片”或“軟件定義網絡(SDN)”在配電網側的具體實現難點和優勢分析,但這些前沿概念僅僅在摘要中一筆帶過,沒有展開實質性的技術討論。如果本書的目標讀者是希望瞭解如何利用最新的信息技術來“賦能”配電網的決策者或高級工程師,那麼它在戰略視野和新興技術整閤方麵的探討顯得力度不足,更像是一本對現有技術的“深度再加工”,而非對未來趨勢的“前瞻性引導”。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靜流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