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政府智庫、行業平颱,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肩負使命、銳意進取,努力成為**在信息通信領域傑齣的研究機構,在ICT重大決策支撐、行業發展規劃、技術標準引導、産業創新推動和監管支撐服務中發揮重要的作用。希望劉多主編的《2018年ICT深度觀察》能為政府部門製定政策提供基礎性支撐,能為社會各界瞭解ICT産業態勢提供參考。
劉多主編的《2018年ICT深度觀察》主要內容為 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2018年在ICT服務業、互聯網、 無綫與移動、信息網絡、ICT製造業、兩化融閤、網 絡與信息安全、法律與監管八大軟科學研究領域的深 度觀察、研究報告,具有較強的時效性、知名性和實 用性。
本書的主要讀者對象為**外電信運營商、設備 製造廠商、增值服務提供商及相關政府機構、行業協 會、研究機構的相關人員。
ICT服務業篇
一、2017年信息通信(ICT)服務業發展綜述
(一)2017年信息通信服務業整體情況分析
1.2017年中國信息通信服務業蓬勃發展
2.2017年中國IDI排名上升3位
(二)2017年基礎電信業整體情況分析
1.基礎電信業加速迴暖,移動數據業務拉動作用強勁
2.移動互聯網流量持續高速增長,流量經營步入新階段
3.光縴用戶占比****,**信息通道建設布局加快
(三)2017年互聯網服務業整體情況分析
1.互聯網營收保持高速增長,對國民經濟的影響持續增強
2.互聯網業務結構嚮電子商務集中,業務創新****
3.互聯網市場呈現“兩超多強”格局,初創企業持續壯大
(四)2017年信息化服務整體情況分析
1.信息化服務快速發展,信息技術服務業規模持續壯大
2.麵嚮企業的信息化呈現雲化趨勢,引發産業生態重組
3.麵嚮政府的信息化服務深入推進,支撐作用顯著增強
二、2017年信息通信(ICT)服務業熱點分析
(一)數字經濟助推實體經濟轉型
1.黨中央加快部署數字經濟,推動實體經濟發展
2.我國數字經濟規模快速增長,成為**第二大信息經濟體
3.移動支付引發金融産業變革,電子商務創新零售業新業態
4.分享經濟廣泛滲透,重構未來商業新模式
(二)運營商深化數字化轉型
1.融閤業務多元化拓展,開闢行業發展新空間
2.麵嚮雲網融閤目標,網絡智能化轉型進程加快
3.NB-IoT建設啓動,立足連接積極構建産業生態
4.混改落地推動行業供給側轉型,激發産業創新活力
(三)中國互聯網趕追美國
1.互聯網企業總規模加速擴張,中、美差距仍在拉大
2.互聯網技術創新不斷突破,中國逐步縮小與美國差距
3.互聯網投融資金額差距逐步縮小,中國早期投資案占比提升
4.消費群體規模中國占據優勢,網民年輕化促進創新
5.中國互聯網巨頭打造**App,構建應用生態體係
(四)智慧社會曙光初顯
1.建設智慧社會成為世界各國的發展目標與重要實踐
2.智能技術驅動社會形態加速嚮智慧社會升級演進
3.智慧社會結構明顯呈現網絡化、社群化的趨勢
4.智慧社會治理加快步入多元化、協同化發展格局
5.智慧社會服務破解不平衡難題,呈現普惠均衡化態勢
6.新型智慧城市建設成為我國建設智慧社會的重要載體
三、2018年信息通信(ICT)服務業趨勢展望
……
互聯網篇
無綫與移動篇
信息網絡篇
ICT製造業篇
兩化融閤篇
網絡與信息安全篇
法律與監管篇
這本書在論述宏觀趨勢時,那種洞察力真是讓人拍案叫絕。它並沒有停留在對當下熱門技術名詞的簡單羅列,而是深挖瞭驅動這些技術變革背後的商業邏輯和社會需求。比如,它分析物聯網(IoT)的爆發點時,不僅提到瞭傳感器成本的下降,更著重剖析瞭垂直行業數據孤島如何成為新的價值窪地,以及雲計算巨頭如何通過邊緣計算來重新定義數據所有權。這種由錶及裏的分析,使得讀者能夠構建一個完整的知識框架,而不是零散地收集信息碎片。我尤其欣賞作者在描述人工智能倫理邊界時的那種剋製與審慎,既沒有過度渲染“AI取代論”的恐慌,也沒有盲目樂觀地歌頌技術萬能,而是非常務實地指齣瞭當前數據隱私保護和算法公平性上麵臨的現實挑戰和亟待完善的監管缺口。讀完這部分內容,我感覺自己對未來幾年的技術走嚮有瞭更具穿透力的預判能力。
評分作為一名在傳統製造業摸爬滾打多年的工程師,我最看重的是理論與實踐的結閤度。這本書在這方麵做得非常到位,它沒有沉溺於純理論的數學推導,而是大量引入瞭實際落地案例的深度剖析。我記得有一章關於工業互聯網平颱架構的描述,它沒有泛泛而談SaaS或PaaS,而是詳細對比瞭幾個頭部企業在構建“數字孿生”模型時所遇到的數據采集標準不統一和老舊設備聯網兼容性問題,以及他們各自采用瞭哪些具體的技術棧去攻剋的。這種“血淋淋”的實戰經驗分享,對我來說比任何教科書都有價值。它讓我意識到,在技術選型時,曆史包袱和現有係統集成能力往往比單純追求最新技術標準更為關鍵。這本書就像一位經驗豐富的老前輩,在關鍵路口為你指明瞭“坑”在哪裏,這種務實態度,我非常欣賞。
評分這本書的語言風格可以說是低調而充滿力量,完全沒有那種浮誇的“未來已來”的口號式陳述。作者的文字精準、嚴謹,帶著一種學術性的冷靜,但絕不晦澀難懂。它采用瞭一種非常巧妙的敘事節奏,總是在關鍵轉摺點設置小結,幫助讀者消化前麵積纍的復雜信息。例如,在探討區塊鏈技術在供應鏈金融中的應用時,作者花瞭大量篇幅去解釋“信任錨點”的構建機製,語言如同手術刀般精確,沒有一句多餘的修飾詞。這種風格讓閱讀過程變成瞭一種智力上的探索,而不是被動接受灌輸。讀完整本書,我有一種感覺,作者並不是在“教”我知識,而是在“引導”我獨立思考,這纔是真正高質量的技術分析讀物所應具備的特質。
評分這本書的裝幀設計真是一絕,封麵那種沉穩的深藍色調,配上那種略帶磨砂質感的紙張,拿在手裏就有一種“有料”的感覺。我特彆喜歡那種字體選擇,既有科技感的銳利,又不失閱讀的舒適度。內頁的排版也做得非常用心,大量的圖錶和數據可視化做得清晰明瞭,即便是初次接觸某個技術領域,也能很快抓住重點。我記得有幾頁關於5G核心網演進的圖解,復雜的技術流程被拆解得如同流程圖一般直觀,比起那些枯燥的文字堆砌,這種視覺化的呈現方式極大地提升瞭閱讀效率。而且,紙張的韌性很好,反復翻閱也不會輕易齣現摺痕或褪色,這對於我這種喜歡在書上做大量筆記的讀者來說,簡直是福音。這本書的整體製作工藝,體現齣齣版方對內容的尊重,讓人在閱讀知識的同時,也能享受到閱讀體驗本身的愉悅。可以說,光是這本書的實體感,就足以讓人感受到它所承載的重量和深度。
評分真正讓我對這本書颳目相看的,是它對不同技術生態之間交叉影響的精妙描繪。很多同類書籍往往將雲計算、大數據、人工智能等視為孤立的闆塊進行闡述,但這本書卻將它們視為一個相互依存的有機體。例如,它分析瞭量子計算的理論突破如何反作用於密碼學領域的重構,以及隨之而來對現有金融交易安全體係的潛在衝擊。這種跨學科的視野,展現瞭作者對整個ICT領域深厚的積纍和全局觀。書中有一段關於數據要素市場化過程中,如何平衡數據所有權、使用權和收益權的探討,涉及到瞭法律、經濟學和信息安全多個層麵的博弈,分析得入木三分,讓我這個純技術背景的讀者也對政策和市場動態有瞭更深層次的理解。這本書的價值,正在於它幫助我們打破瞭專業壁壘,看到瞭技術浪潮的全貌。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靜流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