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书基本信息 | |||
| 图书名称 | 周髀算经:梦溪笔谈:植物名实图考 | 作者 | 李敖 |
| 定价 | 69.00元 | 出版社 | 天津古籍出版社 |
| ISBN | 9787552804393 | 出版日期 | 2017-01-01 |
| 字数 | 页码 | ||
| 版次 | 1 | 装帧 | 精装 |
| 内容简介 | |
| 精彩内容敬请期待 |
| 作者简介 | |
| 李敖(1935.4.25—) 字敖之,祖籍吉林省扶余县人,台湾作家、中国近代史学者、文化学者、历史学家、作家、时事批评家。台湾无党派人士,曾任台湾“立法委员”(又称民意代表)。其人意志如铁、斗志昂扬,活力无限,“以玩世来醒世,用骂世而救世”。因其文笔犀利,批判色彩浓厚,嬉笑怒骂皆成文章,故自诩为“中国白话文之的一人”,亦被西方传媒追捧为“中国近代杰出的批评家”。著有《北京法源寺》《李敖有话说》《红色11》等100多本著作。 |
| 目录 | |
| 马氏文通 导读 / 002 序 / 003 后序 / 007 例言 / 010 论句读 / 013 彖一 / 014 彖二 / 024 彖三 / 029 彖四 / 037 彖五 / 042 彖六 / 052 彖七 / 074 周髀算经 导读 / 098 卷上 / 099 勾股圆方图 / 101 日高图 / 116 七衡图 / 126 卷下 / 134 张河间集 导读 / 160 浑天仪 / 161 灵宪 / 168 梦溪笔谈 导读 / 176 自序 / 177 卷一?故事一 / 178 卷二?故事二 / 189 卷三?辩证一 / 193 卷四?辩证二 / 204 卷五?乐律一 / 210 卷六?乐律二 / 226 卷七?象数一 / 229 卷八?象数二 / 247 卷九?人事一 / 251 卷十?人事二 / 269 卷十一?官政一 / 272 卷十二?官政二 / 282 卷十三?权智 / 290 卷十四?艺文一 / 299 卷十五?艺文二 / 307 卷十六?艺文三 / 315 卷十七?书画 / 317 卷十八?技艺 / 326 卷十九?器用 / 338 卷二十?神奇 / 345 卷二十一?异事 / 356 卷二十二 谬误 / 368 卷二十三?讥谑 / 373 卷二十四 杂志一 / 379 卷二十五?杂志二 / 391 卷二十六?药议 / 406 乾道本汤修年跋 / 416 津逮秘书本毛晋跋二篇 / 417 重刻梦溪笔谈序 / 419 重刻梦溪笔谈后序 / 421 补笔谈 重编补笔谈序 / 423 故事 / 425 辩证 / 428 乐律 / 434 象数 / 440 官政 / 449 权智 / 451 艺文 / 455 器用 / 457 异事 / 460 杂志 / 462 药议 / 470 续笔谈 十一篇 / 478 植物名实图考 导读 / 484 卷三十八·木类 野鸦椿 / 485 化香树 / 486 土厚朴 / 487 酒药子树 / 488 苦茶树 / 489 吉利子树 / 490 万年青 / 491 绣花针 / 492 马棘 / 493 赖 / 494 万年红 / 495 野樟树 / 496 赤药子 / 497 闹狗子 / 498 野漆树 / 499 山桂花 / 500 见风消 / 501 紫荆花 / 502 花 / 503 拘那花 / 504 宝碗花 / 505 倒挂金钩 / 506 刺枫 / 507 丫枫小树 / 508 三角枫 / 509 十大功劳 / 510 望水檀 / 511 乌口树 / 512 旱莲 / 513 水杨梅 / 514 香花树 / 515 接骨木 / 516 野红花 / 517 虎刺树 / 518 半边风 / 519 小银茶匙 / 520 田螺虎树 / 521 水蔓子 / 522 白花树 / 523 |
| 编辑推荐 | |
| 了解中国文化精华,从阅读这套书开始!200部国学经典名著,30卷囊括!李敖耗时多年亲自点评批注!人生必读经典,书架必藏良品!“李敖主编国学精要”系列丛书由自称“五十年来,五百年内中国白话文写得好”的国学大师李敖主编,全书共30卷,遴选了中国历史上流传下来的200部古籍经典名著,从先秦至晚清,哲学、宗教、历史、文学、科学、艺术……几乎囊括了国学的精华。有了这部巨著,你可以上下古今,把千年精华尽收眼底;你可以纵横左右,把多样遗产罗列手边;你可以从古典中寻新义,从旧籍里找时潮;从深入浅出的文字里,了解古代的中国和现代的中国。 |
| 文摘 | |
| 精彩内容敬请期待 |
| 序言 | |
| 精彩内容敬请期待 |
阅读体验的流畅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译者或者整理者的功力,而这本书的文字处理简直是神来之笔。它将那些原本可能晦涩难懂的古代典籍,用一种既保持了原汁原味,又极其贴近现代人阅读习惯的语言进行了转化。我发现自己在阅读过程中几乎没有遇到“卡壳”的地方,那种知识的脉络清晰地在脑海中铺展开来,仿佛有一位博学的智者在耳边娓娓道来,而不是冷冰冰地堆砌资料。尤其欣赏的是,作者(或编者)在引用和注释上体现出的严谨态度,每一个关键术语都有详尽的说明,这对于我们这些非专业背景的读者来说,是极大的便利。它不像某些学术著作那样,为了展示学识而故意使用生僻词汇,而是真正做到了“化繁为简,寓深于浅”,让人在享受阅读乐趣的同时,知识储备也悄无声息地得到了提升,这种学习的“无痛感”非常难得。
评分这本书的深度和广度,远远超出了我最初的预期,它不仅仅是几部古代文献的简单叠加,更像是一场跨越时空的文化对话。我原本以为阅读这类古籍汇编会比较枯燥,但事实证明,每翻开一页,都有新的惊喜。它巧妙地将不同领域、不同时期的智慧熔于一炉,那种不同思想火花碰撞出的张力,极其引人入胜。我特别留意了其中关于古代科学思想的论述,那种对细节的观察入微和对自然现象的理性探究,即便放到今天来看,也令人叹服。这绝不是那种浅尝辄止的普及读物,而是能够引发深度思考的阶梯。它迫使读者跳出现有的认知框架,去审视古人是如何理解和构建他们所处的世界的,这种思维上的拓展,比单纯获取信息更有价值,让人忍不住想一读再读,每次重温都会有新的感悟浮现。
评分如果用一个词来形容这本书带给我的感受,那就是“沉浸”。这本书有一种奇特的魔力,能让你在不知不觉中完全忘记周围的环境,进入到作者构建的那个思维世界里。我通常喜欢在睡前阅读,但这本书的吸引力太大,常常会让我不自觉地读到深夜,第二天精神略显疲惫,但内心却是充实的。这种阅读的“上瘾性”,归根结底在于其叙事的节奏感。它懂得何时该放缓脚步,细致描摹;何时又该加快节奏,引人入胜。这种对读者情绪的精准拿捏,使得阅读过程充满了戏剧张力,绝非死板的知识灌输。它成功地将“学习”这个略带任务感的行为,转化成了一种纯粹的、令人愉悦的探索之旅,让人期待每一次翻开扉页的瞬间。
评分这本书的装帧和纸张质量简直是让人爱不释手,那种略带粗粝感的纸张,摸上去就有一种历史的厚重感,绝对是精装书中的典范。封面设计简洁大气,又不失古韵,特别是烫金的书名在灯光下泛着低调的光泽,一看就知道是出版社用心打磨的作品。我通常比较注重书籍的触感,很多时候,一本好书首先要能抓住读者的“手感”,而这本在这一点上做得无可挑剔。翻开扉页,排版也十分考究,字体大小适中,行距舒适,即便是长时间阅读,眼睛也不会感到疲劳。尤其是对于这种汇集了多部经典著作的合集,内容本身的密度已经很高了,如果排版稍有不慎,就会显得拥挤不堪,但这本书的版式设计显然是请了专业人士操刀,疏密得当,让厚重的知识得以优雅地呈现。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光是捧着它,就能感受到一种对知识的尊重与敬意,无论是送礼还是自藏,都显得体面而有品位,出版社在细节上的坚持,值得每一个爱书人称赞。
评分作为一名热爱历史文化的业余爱好者,我对于书籍的“可信度”和“权威性”看得非常重。选择这本合集,很大程度上是冲着它背后所代表的学术背书和出版社的声誉去的。从内容编排的逻辑性来看,就体现出极高的专业水准。它没有盲目追求数量,而是注重了质量的把控,所选篇章的经典性和代表性都非常到位。尤其是对于某些历史细节的考证,它似乎提供了一种平衡的视角,既不完全偏信某一家之言,又能在复杂的历史语境中给出一个相对稳健的解释框架。这种审慎的态度,使得阅读过程充满了安全感,你知道你正在接触的是经过反复锤炼的知识体系,而不是未经证实的传闻。对于想要系统了解特定领域的朋友来说,这种高质量的筛选和整理工作,无疑节省了我们大量时间去辨别真伪的精力。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