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上海图书馆藏张元济古籍题跋真迹
定价:260.00元
作者:上海图书馆
出版社:国家图书馆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8-03-01
ISBN:9787501362844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精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1.本书采用四色印刷,图文并举,既有原件书影,并有释文,便于读者使用及查考;
2.各书题跋书影之前,冠以原书卷端或其他重要书叶的书影,并精要标注书名、作者、版本和馆藏号,以供读者鉴定版本之需;
3.本书较《张元济全集》及《张元济古籍书目序跋汇编》等书,增加了一些未曾收入的序跋,并对此二书一些错误进行了更正。
内容提要
张元济,字筱斋,号菊生,浙江海盐人。近代中国出版家,古籍版本、目录、校勘学家,一生对于中国文化、出版、藏书事业贡献极大。在其一生收藏古籍、举办图书馆和编辑出版古籍的活动中,留下了许多亲笔书写的题跋批校。本书即是对上海图书馆藏张元济手写题跋的汇编,共收录古籍题跋82种。与其他张元济题跋汇编不同的是,本书以图文对照的形式,将原件影印并配以释文,并精要标注书名、作者、版本和馆藏号,以供读者参考。同时,本书将所收录之张元济所书题跋以照片形式呈现,以供读者欣赏张元济之书法艺术。
目录
无
作者介绍
无
文摘
序言
无
对于我这种长期从事古籍修复和保护工作的人来说,这本书的价值更在于它提供了大量的“一手证据”。我们常常需要参考前代藏书家是如何对待和保护珍贵文献的,张元济先生的题跋和批注,无疑是研究近代古籍流传脉络和品鉴习惯的绝佳样本。从版式布局到用印的位置,再到墨色的深浅变化,无不透露出那个时代藏书家的专业素养和对书籍的敬畏心。我特别注意到其中几则关于版本异同的论述,那种严谨的考证方法,即使放在今天来看,也显得非常高明。这本书的影印质量,保证了我们在分析墨迹的物理特性时,不会因为印刷失真而产生误判,这对于进行版本学研究的学者来说,是至关重要的保障。它不仅仅是“读”书,更是“看”书的历史。
评分初接触这类专业性极强的古籍研究读物时,我通常会担心其内容的晦涩难懂,生怕自己无法领会其中深奥的学术意涵。然而,翻开这本《上海图书馆藏张元济古籍题跋真迹》,我的顾虑很快就消散了。它以一种近乎“现场感”的方式呈现了张元济先生在不同古籍上留下的批注和题跋,这种原汁原味的风貌,远比二手资料的转述来得震撼。我发现,通过细致观察这些题跋的上下文、用词的微妙变化,可以窥见张元济先生在不同人生阶段对版本学、考据学乃至文学批评的独特见解和思想轨迹。这提供了一个绝佳的视角,让我们得以从一个侧面走进这位近代文化巨擘的内心世界。它不是僵硬的理论说教,而是鲜活的、充满个人情感的学术活动记录,对于希望深入研究近代藏书史的朋友来说,简直是如获至宝。
评分这套书的装帧和印刷质量,着实让人眼前一亮,那种厚重而又不失雅致的质感,拿在手里就让人心生敬意。尤其是那些影印的真迹部分,清晰度高得惊人,仿佛能触摸到张元济先生当年的笔触和墨香。作为一名热衷于碑帖和古籍鉴赏的业余爱好者,我尤其欣赏出版方在细节上的考究,比如纸张的选择,既有古籍的韵味,又保证了现代阅读的舒适性。每一次翻阅,都像进行了一次跨越时空的对话,那种对先贤学问的敬仰之情油然而生。不过话说回来,对于初学者来说,可能需要搭配一些相关的文献资料来辅助理解,毕竟这些题跋的背景知识如果不了解,单纯欣赏书法和印章可能略显单薄。但总的来说,对于资深藏家或研究者而言,这无疑是案头必备的珍品,其文献价值和艺术价值是无可替代的。它不仅仅是一本书,更像是一件值得珍藏的艺术品,体现了上海图书馆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坚守与传承。
评分这本书的出现,无疑是对张元济先生学术遗产的一种重要梳理和呈现。我个人非常欣赏这种聚焦于“真迹”的出版理念,它最大限度地保留了历史的真实性和现场感。在如今这个信息碎片化的时代,能够静下心来,对着一本实体书,去感受一位百年前的大学者如何与手中的古籍进行精神交流,是一种非常难得的心灵净化过程。它引导我们将注意力从浮华的表象拉回到文本的深度和历史的厚重感上来。虽然定价相对较高,但考虑到其内容稀有性和制作工艺的复杂程度,我认为这笔投资是非常值得的,尤其对于那些希望提升自身文化修养、追求精神富足的读者而言,它提供的不仅仅是知识,更是一种对传统文脉的敬重与传承的仪式感。
评分说实话,我购买这本书主要冲着“张元济”这个名字去的,毕竟他是近代文化史上一个绕不开的丰碑人物。我原本以为这会是一本偏重于学术考据,可能有些枯燥的工具书。但当我真正开始阅读并对比那些影像资料时,我体验到了一种意想不到的审美愉悦。张元济先生的行书或楷书,用笔沉稳,结体端庄,字里行间流露出一种文人特有的从容与气度。更妙的是,他的题跋往往不是简单的“到此一游”,而是带着深入的见解,有的甚至是对前人观点的补充和修正。这种将深厚学问融于精妙书法的实践,本身就是一种极高的艺术境界。我甚至会花大量时间去揣摩他落款时的情感倾向,比如在题某本孤本时的欣喜,或是在校勘某处讹误时的严谨。这种多层次的阅读体验,是普通阅读材料难以提供的。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