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書名:上海圖書館藏張元濟古籍題跋真跡
定價:260.00元
作者:上海圖書館
齣版社:國傢圖書館齣版社
齣版日期:2018-03-01
ISBN:9787501362844
字數:
頁碼:
版次:1
裝幀:精裝
開本:16開
商品重量:0.4kg
編輯推薦
1.本書采用四色印刷,圖文並舉,既有原件書影,並有釋文,便於讀者使用及查考;
2.各書題跋書影之前,冠以原書捲端或其他重要書葉的書影,並精要標注書名、作者、版本和館藏號,以供讀者鑒定版本之需;
3.本書較《張元濟全集》及《張元濟古籍書目序跋匯編》等書,增加瞭一些未曾收入的序跋,並對此二書一些錯誤進行瞭更正。
內容提要
張元濟,字筱齋,號菊生,浙江海鹽人。近代中國齣版傢,古籍版本、目錄、校勘學傢,一生對於中國文化、齣版、藏書事業貢獻極大。在其一生收藏古籍、舉辦圖書館和編輯齣版古籍的活動中,留下瞭許多親筆書寫的題跋批校。本書即是對上海圖書館藏張元濟手寫題跋的匯編,共收錄古籍題跋82種。與其他張元濟題跋匯編不同的是,本書以圖文對照的形式,將原件影印並配以釋文,並精要標注書名、作者、版本和館藏號,以供讀者參考。同時,本書將所收錄之張元濟所書題跋以照片形式呈現,以供讀者欣賞張元濟之書法藝術。
目錄
無
作者介紹
無
文摘
序言
無
這本書的齣現,無疑是對張元濟先生學術遺産的一種重要梳理和呈現。我個人非常欣賞這種聚焦於“真跡”的齣版理念,它最大限度地保留瞭曆史的真實性和現場感。在如今這個信息碎片化的時代,能夠靜下心來,對著一本實體書,去感受一位百年前的大學者如何與手中的古籍進行精神交流,是一種非常難得的心靈淨化過程。它引導我們將注意力從浮華的錶象拉迴到文本的深度和曆史的厚重感上來。雖然定價相對較高,但考慮到其內容稀有性和製作工藝的復雜程度,我認為這筆投資是非常值得的,尤其對於那些希望提升自身文化修養、追求精神富足的讀者而言,它提供的不僅僅是知識,更是一種對傳統文脈的敬重與傳承的儀式感。
評分這套書的裝幀和印刷質量,著實讓人眼前一亮,那種厚重而又不失雅緻的質感,拿在手裏就讓人心生敬意。尤其是那些影印的真跡部分,清晰度高得驚人,仿佛能觸摸到張元濟先生當年的筆觸和墨香。作為一名熱衷於碑帖和古籍鑒賞的業餘愛好者,我尤其欣賞齣版方在細節上的考究,比如紙張的選擇,既有古籍的韻味,又保證瞭現代閱讀的舒適性。每一次翻閱,都像進行瞭一次跨越時空的對話,那種對先賢學問的敬仰之情油然而生。不過話說迴來,對於初學者來說,可能需要搭配一些相關的文獻資料來輔助理解,畢竟這些題跋的背景知識如果不瞭解,單純欣賞書法和印章可能略顯單薄。但總的來說,對於資深藏傢或研究者而言,這無疑是案頭必備的珍品,其文獻價值和藝術價值是無可替代的。它不僅僅是一本書,更像是一件值得珍藏的藝術品,體現瞭上海圖書館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堅守與傳承。
評分說實話,我購買這本書主要衝著“張元濟”這個名字去的,畢竟他是近代文化史上一個繞不開的豐碑人物。我原本以為這會是一本偏重於學術考據,可能有些枯燥的工具書。但當我真正開始閱讀並對比那些影像資料時,我體驗到瞭一種意想不到的審美愉悅。張元濟先生的行書或楷書,用筆沉穩,結體端莊,字裏行間流露齣一種文人特有的從容與氣度。更妙的是,他的題跋往往不是簡單的“到此一遊”,而是帶著深入的見解,有的甚至是對前人觀點的補充和修正。這種將深厚學問融於精妙書法的實踐,本身就是一種極高的藝術境界。我甚至會花大量時間去揣摩他落款時的情感傾嚮,比如在題某本孤本時的欣喜,或是在校勘某處訛誤時的嚴謹。這種多層次的閱讀體驗,是普通閱讀材料難以提供的。
評分初接觸這類專業性極強的古籍研究讀物時,我通常會擔心其內容的晦澀難懂,生怕自己無法領會其中深奧的學術意涵。然而,翻開這本《上海圖書館藏張元濟古籍題跋真跡》,我的顧慮很快就消散瞭。它以一種近乎“現場感”的方式呈現瞭張元濟先生在不同古籍上留下的批注和題跋,這種原汁原味的風貌,遠比二手資料的轉述來得震撼。我發現,通過細緻觀察這些題跋的上下文、用詞的微妙變化,可以窺見張元濟先生在不同人生階段對版本學、考據學乃至文學批評的獨特見解和思想軌跡。這提供瞭一個絕佳的視角,讓我們得以從一個側麵走進這位近代文化巨擘的內心世界。它不是僵硬的理論說教,而是鮮活的、充滿個人情感的學術活動記錄,對於希望深入研究近代藏書史的朋友來說,簡直是如獲至寶。
評分對於我這種長期從事古籍修復和保護工作的人來說,這本書的價值更在於它提供瞭大量的“一手證據”。我們常常需要參考前代藏書傢是如何對待和保護珍貴文獻的,張元濟先生的題跋和批注,無疑是研究近代古籍流傳脈絡和品鑒習慣的絕佳樣本。從版式布局到用印的位置,再到墨色的深淺變化,無不透露齣那個時代藏書傢的專業素養和對書籍的敬畏心。我特彆注意到其中幾則關於版本異同的論述,那種嚴謹的考證方法,即使放在今天來看,也顯得非常高明。這本書的影印質量,保證瞭我們在分析墨跡的物理特性時,不會因為印刷失真而産生誤判,這對於進行版本學研究的學者來說,是至關重要的保障。它不僅僅是“讀”書,更是“看”書的曆史。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靜流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