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湿地资源:湖北卷:Hubei Volume 9787503883019

中国湿地资源:湖北卷:Hubei Volume 9787503883019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陈毓安 著
图书标签:
  • 湿地
  • 湖北
  • 资源
  • 环境科学
  • 生态学
  • 生物多样性
  • 地理
  • 自然资源
  • 湖北省
  • 中国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韵读图书专营店
出版社: 中国林业出版社
ISBN:9787503883019
商品编码:29756090439
包装:平装
出版时间:2015-12-01

具体描述

   图书基本信息
图书名称 中国湿地资源:湖北卷:Hubei Volume 作者 陈毓安
定价 100.00元 出版社 中国林业出版社
ISBN 9787503883019 出版日期 2015-12-01
字数 页码
版次 1 装帧 平装
开本 16开 商品重量 0.4Kg

   内容简介
由国家林业局组织编写、陈毓安主编的《中国湿地资源(湖北卷)(精)》一书是在全国第二次湿地资源调查成果的基础上经系统整理完成,系统介绍了湖北湿地资源基本情况、湿地类型与分布、湿地生物资源、湿地资源利用、湿地资源评价、湿地保护与管理等内容,书末还附有湖北湿地调查区域植物名录、湿地调查区域动物名录和重点调查湿地概况。

   作者简介

   目录
总序前言章 基本情况 节 自然概况 1 地理位置及行政区划 2 地质地貌 3 土壤 4 气候 5 水文 6 动植物概况 第二节 社会经济状况 1 人口和民族 2 经济发展与工农业生产情况第二章 湿地类型 节 湿地类型与面积 1 湿地概况 2 河流湿地 3 湖泊湿地 4 沼泽湿地 5 人工湿地 6 重点调查湿地 第二节 湿地特点及分布规律 1 湿地特点 2 湿地分布规律第三章 湿地生物资源 节 湿地植物和植被 1 湿地植物概况 2 湿地植被类型和分布 3 湿地植物的保护和利用情况 第二节 湿地动物资源 1 湿地野生动物种类和特点 2 湿地鸟类 3 鱼类 4 两栖类、爬行类、哺乳类第四章 湿地资源利用 节 湿地资源利用方式及其利用现状 1 湿地资源 2 湿地利用方式及利用状况评价 3 存在问题与合理利用建议 第二节 湿地资源可持续利用前景分析 1 湿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的潜力 2 湿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的优势 3 湿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建议和措施第五章 湿地资源评价 节 湿地生态状况 1 气候变暖加剧了湿地生态系统的脆弱性 2 围垦使部分自然湿地面积削减 3 工农业污染导致湿地水质状况不容乐观 4 生物安全和生物多样性受到破坏 第二节 湿地受威胁状况 1 过度利用使湿地生物资源总量及种类日益受到威胁 2 湿地污染加剧,水体富营养化趋势明显 3 水土流失、泥沙淤积降低了湿地的调蓄能力 4 江湖阻隔 5 有害生物入侵 第三节 湿地资源变化及其原因分析 1 湿地资源变化情况 2 湿地生物资源变化情况 3 原因分析第六章 湿地保护与管理 节 湿地保护管理现状 1 建立了多层次保护网络,湿地保护体系更趋完善 2 实施了生态保护恢复工程,湿地生态系统功能逐步恢复 3 开展了科学监测,为湿地保护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4 实施了《湖北省湖泊保护条例》,湿地保护管理有法可依 5 出台了《湖北省人民关于加强湿地保护工作的意见》,并制定了规划,湖北湿地保护有章可循 6 成立了省级湿地保护基金会,筹集社会资金支持湖北湿地保护事业 7 开展了宣传教育,公众的湿地保护意识明显增强 8 广泛开展交流合作,提高了湿地保护管理的水平 9 开展了专项打击活动,遏制破坏湿地的违法行为 第二节 湿地保护管理建议 1 树立科学发展观,统筹经济发展与湿地保护的关系 2 积极推进湿地地方立法,使我省湿地管理逐步从“千湖一法”到“一湖一法” 3 增强湿地保护意识,加快湿地生态文化建设 4 加强专项调查,全面提高湿地资源调查质量 5 完善湿地资源监测评估体系,科学保护和利用湿地资源 6 完善湿地保护网络体系建设,加大湿地保护力度 7 科学规划,促进湿地保护事业健康发展 8 加大资金筹措力度,适应湿地保护的发展需要附录1 湖北湿地调查区域植物名录附录2 湖北湿地调查区域动物名录附录3 湖北重点调查湿地概况参考文献附件 湖北省湿地资源调查参加人员后记

   编辑推荐

   文摘

   序言

湖光山色间的生态脉络:中国湿地资源系列之湖北卷(非指定书目) 导读: 湿地,被誉为“地球之肾”,是地球上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生态功能最突出的景观之一。它们不仅是珍稀物种的栖息地,更在调节气候、涵养水源、净化水质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本套系旨在全面、系统、深入地梳理与展现中国广袤土地上多样化的湿地生态系统及其面临的挑战与保护实践。我们通过对不同区域湿地类型的细致剖析,力求构建起一部具有学术深度与科普广度的湿地资源“百科全书”。 --- 第一部:宏观视角下的中国湿地格局 本书系立足于国家宏观层面,首先对中国湿地的地理分布、类型划分及其生态重要性进行了系统性的概述。中国地域辽阔,气候带复杂,孕育了从寒温带苔原沼泽到热带红树林等几乎所有类型的湿地。 第一章:湿地类型的科学界定与分类体系 本章详细阐述了国际湿地公约(特别是《拉姆萨尔公约》)对湿地的定义,并结合中国国情,提出了适用于本国湿地资源调查与管理的分类体系。重点区分了河流湿地、湖泊湿地、沼泽湿地(包括泥炭地)、人工湿地(如水库、稻田)以及滨海湿地(如滩涂、河口三角洲)的特征与分布规律。书中辅以大量图表,直观展示了不同类型湿地的空间占比与生态价值排序。 第二章:国家湿地资源动态监测与评估方法 探讨了自上世纪末开展的历次全国湿地资源普查工作所采用的技术路线和标准。详细介绍了遥感技术(RS)、地理信息系统(GIS)在湿地边界提取、面积变化监测中的应用,以及野外样地调查在生物多样性、土壤理化性质采集中的关键作用。同时,引入了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评估模型,量化了湿地在碳汇、水文调节方面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第三章:湿地保护的政策沿革与法律框架 梳理了中国湿地保护从初期认知到上升为国家战略的政策演变过程。重点解析了《湿地保护条例》等核心法律法规的构建逻辑,探讨了湿地保护红线制度的设立意义。本章对比分析了不同时期国家对湿地管理权限的划分与地方政府的责任落实情况,为后续分卷的实践研究奠定了政策基础。 --- 第二部:生态系统功能与生物多样性纵览 湿地生态系统的核心价值在于其维持的独特生物多样性及其提供的关键生态服务功能。本部分将视角聚焦于构成湿地生命力的核心要素。 第四章:水文过程与营养物质循环 湿地的水文特征是决定其生态性质的首要因素。本章深入分析了地表水与地下水的交互作用,阐释了季节性洪水、径流变化对湿地植被群落结构的影响机制。重点讨论了湿地中氮、磷等营养物质的截留、转化与释放过程,揭示了湿地作为自然“海绵”和“过滤器”的生化基础。 第五章:湿地植被群落的演替规律 选取了中国典型湿地植被类型,如芦苇沼泽、苔草沼泽、荷塘群落、以及红树林生态系统,对其群落结构、物种组成及空间分布特征进行剖析。通过对长期观测数据的分析,展示了湿地生态系统在自然干扰(如水位变化)和人为干扰(如过度采挖)下的动态演替趋势,强调了优势种的生态指示意义。 第六章:珍稀濒危物种的栖息地保护 本章聚焦于湿地生态系统中承载的独特动物资源。详细记录了水禽、两栖爬行动物以及特有鱼类在不同湿地类型中的繁殖、迁徙与越冬习性。特别关注了列入国家重点保护名录的旗舰物种(如白鹤、中华秋沙鸭等)的生存廊道与关键栖息地破碎化问题,提出了基于景观生态学的保护策略建议。 --- 第三部:人地关系互动与可持续发展 湿地与人类社会发展息息相关,如何平衡资源利用与生态维护是湿地研究的永恒主题。 第七章:传统湿地利用方式的变迁 回顾了农耕文明时期,中国传统社会对湿地资源的渔猎、采集和水产养殖的依赖。分析了传统渔业捕捞技术对水体生态系统的影响,以及传统水稻种植与沼泽水文的相互塑造关系。探讨了如何在现代农业发展中,重构人与湿地的和谐共生模式。 第八章:湿地退化与生态修复的挑战 系统梳理了导致中国湿地退化的主要驱动力,包括围垦并田、水资源过度调配、面源污染输入、以及外来物种入侵。针对这些问题,本章详细介绍了不同修复技术的应用效果,如生态沟渠的构建、浅滩恢复工程、以及生物多样性就地/迁地保护实践案例的成败经验总结。 第九章:湿地旅游与生态教育的未来方向 探讨了湿地生态旅游作为一种新兴产业的发展潜力。强调了科学规划、严格控制承载量的重要性,以避免“生态旅游”演变为新的破坏源。最后,论述了湿地科普教育在提升公众环境意识、培养湿地保护后备人才方面的基础性作用,并提出了建立国家级湿地宣教基地的构想。 --- 结语:展望中国湿地生态安全的新征程 全书最终回归到对未来湿地保护工作的展望。在全球气候变化背景下,中国湿地面临的压力日益增大。本书系呼吁科研、管理、公众三方合力,通过科技创新驱动绿色发展,确保这一宝贵的自然遗产能够持续为国家生态安全提供坚实保障。

用户评价

评分

在当前社会对可持续发展和环境保护日益重视的背景下,了解我们身边重要的生态系统显得尤为重要。湖北,作为中国中部的一个重要省份,其丰富的湿地资源一直是我关注的焦点。这本书的封面设计和名称都给我一种严谨、专业而又充满探索精神的感觉。我希望这本书能够提供关于湖北湿地资源最前沿、最权威的调查数据和研究成果。我期待书中能够详细介绍湖北省内各个主要湿地的基本情况,包括它们的面积、位置、形成历史以及主要的生态构成。同时,我也希望这本书能够深入探讨这些湿地在维持区域生态平衡、调节气候、涵养水源等方面的具体作用,并且能够通过科学的论证和数据分析来支撑这些观点。此外,如果书中能够涵盖一些关于湿地保护的政策解读、实践案例以及未来发展方向的讨论,那将对我理解湖北湿地资源的现状和未来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评分

最近我一直在思考人与自然的关系,以及我们作为地球居民应该如何与自然和谐共处。当我在书店看到这本书时,它的标题就让我眼前一亮。我脑海中浮现的是那些烟波浩渺的湖泊,芦苇摇曳的沼泽,以及隐藏在其中的勃勃生机。我希望这本书能够不仅仅是一本纯粹的科学著作,更是一本能够引发读者思考的书。我期待书中能够通过生动的案例、详实的数据,展示湖北湿地对于当地乃至整个区域生态环境的重要意义,比如它们如何调节气候,如何净化水质,如何为野生动物提供栖息地。我更希望这本书能够关注湿地保护的现状和面临的挑战,例如人类活动对湿地的影响,以及我们应该采取哪些措施来保护这些宝贵的自然资源。也许书中会包含一些关于湿地修复的案例,或者一些关于如何通过科学方法来管理和利用湿地的讨论,这些内容对我来说都非常有启发性。总而言之,我希望这本书能让我对湿地有更深刻的认识,并能够唤醒我对环境保护的责任感。

评分

我一直认为,对于一个地方的了解,不能仅仅停留在人文历史和经济发展层面,更应该深入到它的自然地理和生态环境中去。湖北,作为一个拥有丰富水系和众多湖泊的省份,其湿地资源无疑是一笔宝贵的财富。这本书的名字《中国湿地资源:湖北卷》吸引了我,因为我希望通过它,能够系统地了解湖北省湿地的现状。我期待书中能够提供关于湖北省不同类型湿地的划分和介绍,比如湖泊型湿地、河流型湿地、沼泽型湿地等等,并且能够对它们各自的特点、分布以及资源价值进行详细的阐述。另外,我也非常关心湿地生态系统的健康状况,希望书中能够包含一些关于湿地生物多样性的数据,例如有哪些重要的鸟类、鱼类、两栖爬行类以及植物种类栖息在湖北的湿地中,它们的种群数量和保护等级如何。如果书中能够包含一些关于湿地在生态功能方面的分析,比如它们在固碳、调蓄洪水、维持生物多样性等方面的作用,那将更有价值。

评分

我一直对湖北的地理环境和生物多样性充满浓厚的兴趣,尤其是在我了解到“湿地”这个概念的重要性之后,便开始寻找相关的书籍来深入了解。这本书的名字,尤其是“湖北卷”这个限定词,立刻引起了我的注意。在我看来,每一本地方志性质的图书,都是一座连接过去与现在的桥梁,它记录着一片土地的独特风貌,也承载着无数关于生命的故事。我期望这本书能够详细地介绍湖北省内主要湿地的地理位置、形成原因、构成要素,例如湖泊、沼泽、河流等,并详细分析其生态价值。更为重要的是,我希望书中能包含一些关于湿地生态系统如何影响当地气候、水文以及生物多样性的内容,比如它们在防洪、净化水源、涵养土壤方面的作用。同时,我也关心生活在这些湿地中的动植物,希望书中能有一些关于它们栖息地、生活习性以及它们在食物链中地位的介绍,特别是那些珍稀濒危的物种,它们的保护现状是否能得到体现。总而言之,我希望这本书能提供一个全面而深入的视角,让我能够更加全面地认识湖北湿地的价值。

评分

这本书的封面设计相当吸引眼球,深蓝色的背景衬托着水墨风格的湿地景观,一种宁静而又充满生机的意境扑面而来。我第一次翻开它,就被那种厚重的纸张和精美的排版所打动。虽然我本身对湿地生态并不是特别深入的研究者,更多的是出于对大自然的好奇和对湖北这片土地的热爱,所以购买这本书。我希望通过这本书,能够更直观地了解到湖北这个省份所拥有的那些隐藏在地图之外的“绿肺”,它们在整个生态系统中扮演着怎样的角色,又承载着多少生命的故事。我特别期待书中能够有一些高清的湿地风光摄影作品,能够让我身临其境地感受那里的绝美景色,或许还能看到一些我从未见过的珍稀鸟类或植物。对于书籍的编辑和内容呈现方式,我也有一定的期待,希望它不仅仅是一堆枯燥的数据和专业的术语,而是能够用一种更具人文关怀和故事性的笔触来描绘,让普通读者也能被深深吸引,从而产生保护湿地、珍爱自然的共鸣。这本书的气质,给我的第一印象就是一本有温度、有故事的读物,它不仅仅是知识的载体,更是情感的寄托。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