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T}低速無綫個域網實驗教程-徐勇軍 北京理工大學齣版社 9787564014513

{RT}低速無綫個域網實驗教程-徐勇軍 北京理工大學齣版社 9787564014513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徐勇軍 著
圖書標籤:
  • 無綫網絡
  • ZigBee
  • 低速無綫
  • 無綫個域網
  • 實驗教程
  • 通信技術
  • 傳感器網絡
  • 嵌入式係統
  • 北京理工大學
  • 徐勇軍
想要找書就要到 靜流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店鋪: 華裕京通圖書專營店
齣版社: 北京理工大學齣版社
ISBN:9787564014513
商品編碼:29756208487
包裝:平裝
齣版時間:2008-06-01

具體描述

   圖書基本信息
圖書名稱 低速無綫個域網實驗教程 作者 徐勇軍
定價 46.00元 齣版社 北京理工大學齣版社
ISBN 9787564014513 齣版日期 2008-06-01
字數 頁碼
版次 1 裝幀 平裝

   內容簡介
本實驗教程在大量收集客戶需求及意見的基礎上,考察目前ZigBee技術及無綫個域網的眾多應用場景,以寜波中科集成電路設計中心自主開發的基於Jennic51xx的ZigBee解決方案GAINSJ開發套件、後颱可視化軟件iSnamp-J和ZigBee網絡分析軟件為背景,深入淺齣地介紹瞭ZigBee技術的實驗方案,其主要內容包括如下三個部分。
部分為基礎模塊實驗,包括中斷測試實驗、定時器實驗、串口測試實驗、低功耗休眠實驗、數/模轉換實驗、傳感數據采集實驗,這些基礎實驗可以較全麵地幫助初學者掌握Jennic無綫個域網方案的中斷函數的調用、定時器及基本外設的使用和傳感數據采集等功能,為後麵的通信實驗進行必要的準備;第二部分為基礎通信實驗,包括、IEEE 802.15.4協議開發模闆實驗、Tx Power測試實驗、Packet Error Rate測試實驗、IEEE 802.15.4無綫UART、IEEE 802.15.4無綫燈控實驗等,這部分實現瞭ZigBee無綫個域網的雙嚮通信功能,並且可以完成簡單的組網實驗;第三部分為高級應用實驗,包括辦公室個域網組建、智能燈光控製、環境監測、廠房無綫門控製、室內無綫定位等實驗,這部分選用瞭典型的應用場景,並結閤ZigBee技術特點精心設計而成,可以給更進一步的應用開發者提供直接的參考。本書實驗由淺入深、內容詳盡、步驟清晰、代碼完備,是有誌於在Jennic的無綫個域網ZigBee技術方案進行學習者的較好入門材料。

   作者簡介
精彩內容敬請期待

   目錄
章 基礎知識介紹
 1.1 無綫個域網簡介
 1.2 IEEE 802.15.4簡介
 1.3 ZigBee規範簡介
 1.4 ZigBee WAPN平颱
第2章 實驗開發平颱
2.1 硬件平颱介紹
2.2 軟件平颱介紹
2.3 可視化工具軟件
第3章 實驗開發環境
3.1 開發工具安裝
3.2 集成開發環境
3.3 目標程序下載
第五章 基礎模塊實驗
4.1 Dio中斷實驗
4.2 Timer實驗
4.3 UART實驗
4.4 Sleep實驗
4.5 ADC實驗
4.6 數據采集實驗
第5章 基礎通信實驗
5.1 IEEE802.15.4開發模闆實驗
5.2 Tx Power實驗
5.3 Packet Error Rate實驗
5.4 IEEE 802.15.4無綫UART實驗
5.5 IEEE 802.15.4無綫燈控實驗
第6章 高級應用實驗
 6.1 辦公室個域網實驗
 6.2 智能燈光控製實驗
 6.3 環境監測實驗
 6.4 廠房門控製實驗
 6.5 室內定位實驗

   編輯推薦
精彩內容敬請期待

   文摘
精彩內容敬請期待

   序言
精彩內容敬請期待





【RT】低速無綫個域網實驗教程-徐勇軍 北京理工大學齣版社 9787564014513 圖書簡介 本書是一本麵嚮讀者深入理解低速無綫個域網(Low-Rate Wireless Personal Area Networks, LR-WPANs)技術原理、實踐應用及實驗操作的專業教程。作者徐勇軍教授及其團隊,依托北京理工大學深厚的學術底蘊和豐富的科研經驗,係統地梳理瞭LR-WPANs技術的發展脈絡,深入剖析瞭其核心技術要點,並提供瞭一係列結構清晰、內容詳實的實驗指導,旨在幫助讀者從理論到實踐,全麵掌握這項在物聯網、智能傢居、工業自動化等領域日益重要的通信技術。 緒論:低速無綫個域網的定位與發展 LR-WPANs作為無綫通信領域的一個重要分支,其核心在於為短距離、低功耗、低數據速率的應用場景提供高效可靠的無綫連接解決方案。與Wi-Fi、藍牙等廣為人知的無綫技術相比,LR-WPANs在設計之初就將“低功耗”和“低成本”置於首要地位,這使得它們能夠集成到電池供電的傳感器節點、嵌入式設備以及對功耗要求極高的各種應用中。 本書開篇便從宏觀視角齣發,為讀者勾勒齣LR-WPANs在整個無綫通信技術體係中的獨特地位。我們將探討其誕生的背景——隨著傳感器技術、微處理器技術以及低功耗集成電路技術的飛速發展,湧現齣大量需要低速率、低功耗、低成本無綫通信的應用需求,傳統通信技術無法有效滿足。例如,在智能傢居領域,需要大量傳感器監測環境參數(溫度、濕度、光照等),並將數據上傳至控製中心,這些傳感器往往體積小巧,供電睏難,通信速率要求不高,但需要極長的電池壽命。在工業自動化領域,各種監測設備、執行器之間的無綫互聯,同樣對功耗和成本有著嚴格的要求。 LR-WPANs標準的齣現,如IEEE 802.15.4,正是為瞭填補這一技術空白。該標準定義瞭物理層(PHY)和媒體訪問控製層(MAC)的規範,為構建低功耗、低成本的無綫傳感器網絡提供瞭堅實的基礎。本書將詳細介紹IEEE 802.15.4標準的關鍵特性,包括其使用的頻段(如2.4 GHz、868 MHz/915 MHz)、調製方式、幀結構、信道接入機製(CSMA/CA)以及低功耗運行模式(如休眠模式、周期性喚醒)。 緊接著,我們將審視LR-WPANs技術的發展曆程,從早期概念的提齣,到IEEE 802.15.4標準的發布,再到基於該標準發展齣的各種網絡協議棧(如Zigbee、6LoWPAN、Thread等)的演進。這些網絡協議棧在IEEE 802.15.4的基礎上,進一步定義瞭網絡層、應用層等功能,極大地豐富瞭LR-WPANs的應用場景,使其能夠構建齣覆蓋範圍更廣、功能更強大的無綫網絡。本書將簡要介紹這些主流協議棧的架構和特點,為讀者構建更全麵的認知框架。 最後,本書還將展望LR-WPANs技術的未來發展趨勢。隨著物聯網的持續深化,對連接設備數量、數據處理能力、安全性以及智能化水平的要求不斷提高。我們將探討LR-WPANs在這些方麵的演進方嚮,例如更高級的節能技術、更高吞吐量的LR-WPANs標準(如IEEE 802.15.4g/e/TSCH),以及與AI、邊緣計算等前沿技術的融閤。通過對這些前瞻性內容的探討,讀者可以更好地理解LR-WPANs技術在未來通信網絡中的重要作用和發展潛力。 第一章:LR-WPANs技術基礎與 IEEE 802.15.4 詳解 本章將深入剖析LR-WPANs的核心技術基石——IEEE 802.15.4標準。我們將從最底層的物理層(PHY)開始,詳細闡述其工作原理。這包括: 物理層 (PHY): 頻段與信道: 詳細介紹IEEE 802.15.4標準支持的ISM(工業、科學、醫療)頻段,例如2.4 GHz全球通用頻段,以及在特定區域使用的868 MHz(歐洲)和915 MHz(北美、澳大利亞)頻段。深入分析不同頻段的特點,如傳播特性、乾擾情況以及對數據速率的影響。我們會探討不同信道的劃分方式、信道帶寬以及載波頻率,並分析在實際部署中如何選擇閤適的信道以避免乾擾,提升通信質量。 調製與解調: 詳細講解IEEE 802.15.4標準采用的幾種關鍵調製技術,如在2.4 GHz頻段使用的OQPSK(偏移正交相移鍵控)以及在Sub-GHz頻段使用的BPSK(二相移鍵控)或OQPSK。我們會深入講解這些調製方式的原理,包括其星座圖、相移特性,以及它們如何實現信息的編碼與傳輸。同時,會探討不同調製方式在功耗、抗乾擾能力和數據速率方麵的權衡。 數據傳輸速率: 明確IEEE 802.15.4標準定義的物理層數據傳輸速率,如在2.4 GHz頻段下的250 kbps,以及在Sub-GHz頻段下的20 kbps或40 kbps。我們會分析這些速率的實際應用場景,並解釋為什麼LR-WPANs會選擇相對較低的數據速率,以及這種選擇如何帶來低功耗的優勢。 幀結構: 詳細解析IEEE 802.15.4物理層幀的組成部分,包括前導碼(Preamble)、幀起始定界符(SFD)、物理層頭(PHY Header)以及物理層數據(PHY Payload)。我們會分析每個字段的作用,以及它們如何協同工作完成數據的同步、幀的識彆和有效載荷的傳輸。 媒體訪問控製層 (MAC): MAC 幀結構: 深入解析MAC層幀的詳細結構,包括幀的類型(信標幀、數據幀、確認幀、命令幀等)、幀控製字段(Frame Control Field)的各個比特位及其含義(如PAN ID衝突、地址模式、序列號是否包含等)、序列號(Sequence Number)、目的地址、源地址、以及可選的、可變長度的MAC載荷(MAC Payload)和幀校驗序列(FCS)。我們將分析不同幀類型在網絡通信中的作用,以及如何通過幀控製字段來靈活配置通信參數。 地址機製: 詳細介紹IEEE 802.15.4標準中的地址分配機製。這包括16位短地址(Short Address)和64位擴展地址(Extended Address)。我們將解釋PAN ID(Personal Area Network Identifier)的作用,以及如何通過這些地址來唯一標識網絡中的設備。我們會探討在不同網絡拓撲下,如何選擇使用短地址或擴展地址,以及它們之間的轉換關係。 信道接入機製 (CSMA/CA): 這是LR-WPANs實現低功耗和高效率通信的關鍵機製之一。我們將詳細講解IEEE 802.15.4標準中基於競爭的(CSMA/CA)無確認(Unslotted CSMA/CA)和基於信標的(Beacon-Enabled, Slotted CSMA/CA)兩種模式。深入剖析其工作流程,包括退避(Backoff)算法、隨機退避窗口的生成、信道空閑檢測(CCA - Clear Channel Assessment)等。我們會分析CSMA/CA機製如何通過避免衝突和優化信道利用率來減少能量消耗,並討論其在不同網絡負載下的性能錶現。 設備角色: 詳細介紹IEEE 802.15.4標準中定義的設備角色:全功能設備(FFD - Fully Function Device)、簡化功能設備(RFD - Reduced Function Device)以及協調器(Coordinator)。我們將分析不同設備角色的能力和限製,以及它們在網絡拓撲中的作用。例如,協調器負責網絡的建立、信標幀的發送和同步;FFD能夠處理所有類型的幀,並具備路由能力;RFD則功能有限,主要用於發送傳感器數據。 低功耗運行模式: 重點講解IEEE 802.15.4標準的低功耗設計特性,包括休眠模式(Sleep Mode)和周期性喚醒(Periodic Wakeup)。我們將分析設備如何進入低功耗狀態以節省電能,並通過接收協調器發送的信標幀或預設的喚醒周期來保持與網絡的同步。這對於電池供電設備至關重要,能夠顯著延長設備的電池壽命。 通過對IEEE 802.15.4標準的全麵解析,讀者將能夠深刻理解LR-WPANs技術在底層通信機製上的設計哲學和技術優勢。 第二章:網絡協議棧的構建與演進——Zigbee、6LoWPAN、Thread 剖析 在IEEE 802.15.4物理層和MAC層之上,需要更高級彆的協議棧來構建功能齊全的無綫網絡。本章將聚焦於目前最主流的幾種基於IEEE 802.15.4的LR-WPANs協議棧,深入剖析它們的架構、設計理念和核心功能。 Zigbee 協議棧: Zigbee 的起源與定位: 介紹Zigbee聯盟的成立背景,以及Zigbee協議棧的設計目標——構建安全、低功耗、低成本的無綫網絡,以支持廣泛的物聯網應用,如智能傢居、樓宇自動化、工業控製等。 Zigbee 協議棧架構: 詳細解析Zigbee協議棧的層次化結構。我們將從下往上,介紹其與IEEE 802.15.4層的關係,以及Zigbee引入的額外層,包括: 網絡層 (NWK - Network Layer): 重點講解Zigbee網絡層的功能,包括網絡發現、加入、路由(如AODV - Ad hoc On-Demand Distance Vector 路由協議的變種)、設備尋址、網絡拓撲管理等。我們將分析Zigbee如何支持星型(Star)、樹型(Tree)和網狀(Mesh)等多種網絡拓撲,並強調其在網狀網絡中的路由能力。 應用層 (APL - Application Layer): 這是Zigbee協議棧中最具特色和靈活性的部分。我們將介紹Zigbee的應用程序模型,包括設備對象(Device Object - ZDO)、集群(Cluster)和屬性(Attribute)的概念。詳細闡述Zigbee設備配置文件(Device Profile)和設備類型(如傳感器設備、執行器設備、控製器設備),以及標準化的應用程序的接口(API)和消息格式。我們將通過舉例說明,如“照明設備”配置文件如何定義一組用於控製燈光的集群,每個集群包含開關、亮度調節等屬性。 Zigbee 安全機製: 詳細講解Zigbee的安全特性,包括認證(Authentication)、加密(Encryption)和完整性保護(Integrity Protection)。我們將分析Zigbee使用的AES-128加密算法,以及密鑰管理機製,例如網絡密鑰(Network Key)和鏈路密鑰(Link Key),以確保通信的私密性和安全性。 Zigbee 的主要應用場景: 結閤實際案例,列舉Zigbee在智能傢居(智能照明、安防係統、溫控)、工業自動化(設備監測、過程控製)、智能電網等領域的成功應用。 6LoWPAN 協議棧: 6LoWPAN 的必要性與設計初衷: 解釋為什麼需要6LoWPAN。由於IPv6數據包的頭部較大,直接運行在MAC層之上會效率低下。6LoWPAN(IPv6 over Low-Power Wireless Personal Area Networks)應運而生,其核心目標是將IPv6協議棧適配到低功耗、低帶寬的IEEE 802.15.4網絡上。 6LoWPAN 的核心技術: IPv6 數據包壓縮: 詳細講解6LoWPAN的頭部壓縮機製。我們將分析IPv6長頭部如何被壓縮成更小的、適用於IEEE 802.15.4鏈路的頭部,這包括地址壓縮、類型識彆等。 分片與重組 (Fragmentation and Reassembly): 講解當IPv6數據包超過IEEE 802.15.4的最大傳輸單元(MTU)時,6LoWPAN如何將其分割成多個小的數據片段進行傳輸,並在接收端進行重組。 鄰居發現 (Neighbor Discovery) 與地址自動配置 (Autoconfiguration): 介紹6LoWPAN如何利用IPv6的NDP(Neighbor Discovery Protocol)來實現節點間的地址解析、鄰居狀態維護以及無狀態地址自動配置,使得設備能夠方便地接入網絡。 6LoWPAN 的網絡模型: 介紹6LoWPAN如何與IPv6網絡融閤,實現端到端的IP通信。我們將討論6LoWPAN支持的拓撲類型,以及其在連接傳統IP網絡與LR-WPANs設備之間的橋梁作用。 6LoWPAN 的應用價值: 強調6LoWPAN如何為LR-WPANs設備提供標準的IP地址,從而方便地與互聯網上的其他設備進行通信,極大地擴展瞭物聯網應用的互聯互通能力。 Thread 協議棧: Thread 的發展背景與目標: 介紹Thread Group的成立,以及Thread協議棧作為一種開放、免費、基於IP的低功耗無綫網絡協議,旨在解決現有物聯網協議碎片化的問題,為智能傢居等場景提供更穩定、更安全的連接。 Thread 的核心組成與特點: 基於 IP 的通信: 強調Thread協議棧完全基於IPv6,這意味著Thread網絡中的所有設備都擁有唯一的IPv6地址,可以實現端到端的IP通信。 自組網能力 (Self-Forming, Self-Healing): 詳細介紹Thread的先進自組網能力,包括設備如何自動發現鄰居、加入網絡,以及網絡在節點失效時如何自動重構路由,保持網絡的連通性。 安全性的高度重視: 講解Thread在安全方麵的設計,采用AES-128加密,並提供強大的身份驗證和訪問控製機製,以應對復雜的物聯網安全威脅。 路由機製: 介紹Thread使用的路由協議,支持分層的路由結構,以高效管理大量的節點。 設備角色: 介紹Thread網絡中的幾種主要設備角色,如Leader(網絡主節點)、Router(路由器)、End Device(終端設備)和Sleepy End Device(睡眠終端設備),並闡述它們的功能。 Thread 的互聯互通: 探討Thread如何與Wi-Fi、以太網等其他網絡進行互聯互通,以及Thread Border Router(Thread邊界路由器)的關鍵作用。 Thread 的優勢與應用前景: 分析Thread協議棧在穩定性、安全性、互聯互通性、標準化等方麵的優勢,以及其在智能傢居、智能建築等領域的廣闊應用前景。 通過對Zigbee、6LoWPAN和Thread協議棧的深入剖析,讀者將能理解如何將IEEE 802.15.4這一基礎技術轉化為實際可用的、功能豐富的無綫網絡解決方案,並能根據不同的應用需求選擇最閤適的協議棧。 第三章:LR-WPANs 實驗設計與實現 本章是本書的核心實踐部分,將指導讀者動手實踐,從零開始構建和測試LR-WPANs係統。我們將設計一係列由淺入深、循序漸進的實驗,幫助讀者掌握LR-WPANs的設計、開發、調試和應用。 實驗環境的搭建: 硬件平颱選擇: 推薦並介紹適閤LR-WPANs實驗的開發闆和傳感器模塊。例如,基於TI CC2530、nRF52840、ESP32-S3(支持802.15.4)等芯片的開發闆,以及常見的溫濕度傳感器、光照傳感器、按鈕、LED等。強調選擇具有良好文檔支持和社區活躍度的硬件平颱。 軟件開發工具: 介紹實驗所需的集成開發環境(IDE),如IAR Embedded Workbench、Keil MDK、ESP-IDF(針對ESP32係列)等,以及相關的編譯器、調試器和仿真器。 網絡協議棧工具: 指導讀者如何獲取和配置Zigbee、6LoWPAN或Thread的SDK(Software Development Kit),包括軟件庫、示例代碼和配置工具。 數據包抓取與分析工具: 強烈推薦並詳細講解如何使用Wireshark等網絡抓包工具,配閤專用的802.15.4協議分析儀(如TI Packet Sniffer),來捕獲和分析無綫通信數據包。這是調試和理解通信過程的關鍵。 基礎實驗:IEEE 802.15.4 點對點通信 實驗目標: 實現兩個設備之間的基礎數據傳輸,例如發送一個簡單的“Hello, World!”消息,或者定時發送一個固定值。 實驗內容: 設備配置: 配置兩個開發闆,使其工作在相同的PAN ID下,並設置設備地址(短地址或擴展地址)。 發送端實現: 編寫代碼,實現使用IEEE 802.15.4 MAC層API發送數據幀的功能。我們將關注如何打包數據、設置目標地址以及調用發送函數。 接收端實現: 編寫代碼,實現接收數據幀的功能。重點講解如何處理接收到的數據,並進行簡單的解析和顯示。 功耗監測: (可選)使用功率分析儀或利用開發闆內置的功耗測量功能,監測設備在發送、接收和空閑狀態下的功耗,初步瞭解低功耗特性。 調試與分析: 利用抓包工具捕獲發送和接收的數據包,分析MAC幀結構,驗證數據是否正確發送和接收。 進階實驗一:Zigbee 網絡構建與應用 實驗目標: 構建一個簡單的Zigbee網絡,實現協調器、路由器(可選)和終端設備之間的通信,並實現一個基本的應用場景,如溫濕度傳感器數據上報。 實驗內容: 網絡初始化: 配置一個設備作為Zigbee協調器(ZC),負責網絡創建和信標幀的發送。配置其他設備作為終端設備(ZED)或路由器(ZR),使其能夠加入網絡。 設備加入過程: 演示並分析終端設備如何發現網絡、請求加入以及成功加入協調器。 數據上報: 編寫溫濕度傳感器設備的代碼,使其定時讀取傳感器數據,並通過Zigbee網絡發送給協調器。 協調器處理: 編寫協調器代碼,接收來自終端設備的數據,並進行顯示或存儲。 Zigbee 集群應用: (可選)如果使用Zigbee標準的集群,例如“溫濕度測量集群”(Temperature and Humidity Measurement Cluster),將演示如何使用標準集群來定義數據格式和通信命令,實現更規範的設備交互。 調試與分析: 使用Zigbee協議分析儀捕獲Zigbee數據包,分析網絡層和應用層報文,理解網絡拓撲和數據流。 進階實驗二:6LoWPAN 網絡與 IP 通信 實驗目標: 在IEEE 802.15.4網絡上實現IP通信,使LR-WPANs設備能夠被分配IP地址並與外部IP網絡互聯。 實驗內容: 6LoWPAN 軟件棧部署: 在開發闆上部署支持6LoWPAN的固件(可能需要特定的SDK)。 IP 地址分配: 配置6LoWPAN網絡,使其能夠通過路由器(例如,一個運行6LoWPAN路由功能的PC或專用路由器)分配IPv6地址給LR-WPANs設備。 Ping 測試: 使用PC或其他IP設備,嘗試Ping 6LoWPAN網絡中的設備,驗證IP連通性。 簡單的 Web 服務器/客戶端: (可選)在LR-WPANs設備上實現一個簡單的Web服務器,通過IP地址訪問該設備,獲取傳感器數據;或者在PC上實現Web客戶端,請求LR-WPANs設備的數據。 調試與分析: 使用Wireshark捕獲IP數據包,分析6LoWPAN的頭部壓縮、分片等特性,以及IPv6報文的傳輸過程。 進階實驗三:Thread 網絡構建與應用 實驗目標: 構建一個Thread網絡,實現設備之間的IP通信,並理解Thread網絡的自組網和自愈閤特性。 實驗內容: Thread 軟件棧配置: 配置開發闆,使其支持Thread協議棧。 網絡形成與加入: 演示Thread設備的自動發現、Leader選舉以及其他設備加入Thread網絡的過程。 設備間通信: 實現Thread設備之間的IP通信,例如發送消息給另一個設備。 Thread 邊界路由器: (可選)配置一個Thread邊界路由器,將Thread網絡連接到Wi-Fi或以太網,實現Thread設備與互聯網的互聯。 網絡自愈閤測試: 模擬網絡中某個節點失效,觀察網絡如何自動重構路由以保持連通性。 調試與分析: 使用Wireshark捕獲Thread網絡中的IP數據包,分析Thread協議的報文交換,理解其路由機製和網絡管理。 高級實驗:功耗優化與性能調優 實驗目標: 深入理解LR-WPANs設備的功耗優化策略,並通過實驗驗證其效果。 實驗內容: 休眠模式與喚醒策略: 實驗不同的休眠模式(如深度休眠、淺度休眠),以及不同的喚醒策略(如定時喚醒、外部中斷喚醒),並測量不同策略下的功耗。 數據傳輸優化: 實驗不同的數據發送頻率、數據包大小和MAC確認機製對功耗的影響。 接收窗口管理: 實驗如何閤理地配置接收窗口,以在保證通信可靠性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地降低接收功耗。 性能指標分析: 綜閤分析在不同配置下,網絡的吞吐量、延遲、丟包率以及總功耗等關鍵性能指標,從而找到最佳的權衡點。 通過完成這些實驗,讀者將獲得寶貴的實踐經驗,能夠獨立地設計、開發和部署基於LR-WPANs技術的各類物聯網應用。 第四章:LR-WPANs 在典型應用中的實踐 本章將超越基礎實驗,將LR-WPANs技術置於實際應用場景中進行考察。通過分析和設計具體的應用案例,幫助讀者理解LR-WPANs技術如何在解決現實世界問題中發揮關鍵作用。 智能傢居係統: 係統架構設計: 講解一個典型的智能傢居係統如何利用LR-WPANs技術實現設備互聯。例如,一個以智能網關為中心的星型或網狀網絡,連接各種傳感器(門窗傳感器、人體移動傳感器、煙霧報警器、溫濕度傳感器)和執行器(智能燈泡、智能插座、智能門鎖)。 通信協議選擇: 分析在智能傢居場景下,Zigbee、Thread或6LoWPAN各自的優勢和適用性。例如,Zigbee因其成熟的應用層標準和廣泛的設備支持,在許多智能傢居設備中得到應用;Thread則以其IP原生特性和高安全性,在下一代智能傢居平颱中備受青睞。 場景聯動設計: 講解如何通過網關或應用程序,實現不同設備之間的智能聯動。例如,“離傢模式”觸發所有燈光關閉、門鎖上鎖;“安防模式”檢測到異常移動時,立即發齣警報並嚮用戶發送通知。 用戶交互設計: 探討用戶如何通過智能手機App、語音助手或物理開關與智能傢居設備進行交互。 工業自動化與智能製造: 設備監控與狀態反饋: 講解如何在工業生産綫中部署LR-WPANs傳感器,實時監測機器的運行狀態(溫度、振動、電流)、生産進度、環境參數等。 遠程控製與執行: 探討如何利用LR-WPANs實現對執行器(如電機、閥門、執行臂)的遠程控製,實現自動化生産流程。 安全與可靠性要求: 分析工業環境對無綫通信的特殊要求,如高可靠性、低延遲、抗乾擾能力以及安全防護。強調在工業場景下,Zigbee的Mesh網絡特性、Thread的IP互聯能力以及針對工業應用的定製化協議棧的重要性。 數據采集與分析: 講解如何將采集到的工業數據上傳至雲端或本地服務器,進行大數據分析,優化生産效率,預測設備故障。 智慧農業與環境監測: 土壤與氣象監測: 介紹如何部署大量的低功耗土壤傳感器(濕度、pH值、養分)、氣象傳感器(溫度、濕度、光照、風速)和水質傳感器,構建廣域的監測網絡。 智能灌溉係統: 結閤土壤濕度傳感器數據,實現根據作物需求自動進行精準灌溉,節約水資源。 環境汙染監測: 部署空氣質量傳感器(CO2、PM2.5、VOCs)、水質傳感器等,實時監測環境汙染情況,為環保決策提供數據支持。 無綫通信挑戰與解決方案: 分析智慧農業場景下,無綫通信可能麵臨的挑戰,如信號覆蓋範圍廣、設備數量多、功耗要求極高、野外環境復雜等,並探討如何通過選擇閤適的LR-WPANs協議棧、優化網絡拓撲和部署中繼節點來解決這些問題。 倉儲物流與資産追蹤: 物品識彆與位置追蹤: 講解如何為庫存商品、運輸包裹或重要資産(如叉車、工具)附加LR-WPANs標簽,實現對物品的實時位置追蹤和庫存管理。 環境監測: 在倉庫內部署溫濕度、光照傳感器,監控貨物的存儲環境,確保産品質量。 自動化入庫/齣庫: 結閤RFID技術或通過LR-WPANs標簽的自動識彆,實現自動化入庫和齣庫流程,提高效率。 低功耗追蹤器設計: 探討如何設計超低功耗的LR-WPANs追蹤器,使其能夠長時間運行,並定期上報位置信息。 其他新興應用領域: 智能照明控製: 講解如何利用LR-WPANs實現對大量燈具的集中控製和管理,實現場景模式、定時開關、亮度調節等功能,並實現節能。 可穿戴設備與健康監測: (謹慎提及,因速率限製)簡要說明在某些特定場景下,低功耗、短距離的LR-WPANs也可用於連接某些可穿戴設備,進行基礎的生理信號采集(如心率、步數)。 智能電網與能源管理: (簡要提及)例如,智能電錶與傢庭網關之間的通信,或者電網傳感器的部署。 通過對這些典型應用場景的深入分析,讀者不僅能鞏固所學的LR-WPANs技術知識,更能激發創新思維,將所學技術應用於解決實際問題,推動物聯網技術的廣泛應用。 結論:LR-WPANs 的未來展望 隨著物聯網技術的不斷發展和普及,LR-WPANs作為其底層通信的重要支撐,正展現齣更加廣闊的應用前景。本書的最後,我們將對LR-WPANs技術的未來發展進行展望,並總結其在推動未來智慧生活和工業變革中的關鍵作用。 性能的持續提升: 盡管LR-WPANs的核心在於低功耗低速率,但未來的技術發展將繼續在保持低功耗優勢的前提下,不斷提升數據傳輸速率、網絡容量和可靠性。例如,新一代的IEEE 802.15.4g/e/TSCH標準,以及更高效的MAC層協議,將為需要更高吞吐量或更嚴格時間同步的應用場景提供解決方案。 安全性與隱私保護: 隨著連接設備的激增,安全和隱私保護成為物聯網發展的重中之重。未來的LR-WPANs技術將更加注重端到端的安全機製,包括更強的加密算法、更完善的身份認證、更靈活的訪問控製策略,以及在設備端和雲端的安全防護能力的提升。 與新興技術的融閤: LR-WPANs將與人工智能(AI)、邊緣計算(Edge Computing)、大數據分析等前沿技術深度融閤。例如,通過在靠近數據源的節點上部署邊緣計算能力,對傳感器數據進行本地預處理和分析,減少對雲端的依賴,提高響應速度。AI算法可以用於優化網絡性能、預測設備故障、實現更智能化的應用場景。 標準的持續演進與互操作性: 統一和開放的標準是推動技術廣泛應用的關鍵。未來,我們將看到更多基於IEEE 802.15.4的協議棧(如Zigbee, Thread)的協同發展,以及更廣泛的互操作性,使得不同廠商、不同協議棧的設備能夠更順暢地進行互聯互通。 更廣泛的應用領域: LR-WPANs將滲透到更多以前難以觸及的領域,如更精細化的環境監測、更智能化的城市管理、更個性化的醫療健康服務、更高效的工業物聯網解決方案等。 總而言之,LR-WPANs技術憑藉其低功耗、低成本、易部署等核心優勢,將繼續在物聯網的浪潮中扮演不可或缺的角色。本書旨在為讀者提供一個堅實的技術基礎和實踐指導,希望每一位讀者都能從中受益,並利用所學知識,共同探索和創造更加智能、高效、美好的未來。

用戶評價

評分

這本書的封麵設計得非常樸實,那種藍白相間的配色,讓人一看就知道是技術類的專業書籍,沒有過多花哨的裝飾。我翻開目錄的時候,感覺內容排布得很有邏輯性,從基礎概念講起,一步步深入到具體的實驗操作和原理分析。比如,一開始對無綫信道特性的介紹,作者並沒有用那些過於晦澀難懂的數學公式堆砌,而是結閤實際的場景來解釋,這一點對於初學者來說非常友好。我記得有個章節專門講瞭不同調製方式的優缺點對比,講解得非常透徹,不僅告訴我們“是什麼”,更重要的是解釋瞭“為什麼是這樣”。而且,書中穿插的一些小技巧和注意事項,明顯是作者多年教學經驗的積纍,這些細節真的非常寶貴,能幫我們少走很多彎路。總的來說,這本書的結構感和內容的深度把握得恰到好處,不是那種隻能停留在理論錶麵的教材,而是真正想帶你動手實踐的指南。我本來對這塊領域有些畏難情緒,但讀完前幾章後,信心一下子就建立起來瞭。

評分

說實話,我剛拿到這本書的時候,對“實驗教程”這四個字有些保留,總覺得實驗部分的講解可能會比較簡略,很多時候都是“你隻需要這樣配置即可”的流水賬。但這本書徹底顛覆瞭我的看法。它的實驗環節設計得非常嚴謹,每一步操作都有明確的理論依據支撐,而不是盲目的堆砌代碼或配置。我印象最深的是關於乾擾抑製的實驗設計,作者沒有僅僅停留在軟件仿真層麵,而是引導讀者思考如何在實際的射頻環境下驗證理論模型的有效性,甚至提到瞭常見測試設備的局限性。這種強調實踐與理論相結閤的教學方法,非常符閤當前工程教育的趨勢。此外,書中的代碼示例(如果涉及的話)都經過瞭充分的調試和優化,可以直接用於學習和參考,而不是那種寫完就束之高閣的示例代碼。這種注重實戰效果的編寫風格,讓這本書的實用價值大大提升瞭一個檔次。

評分

這本書的內容深度和廣度都超齣瞭我最初的預期,尤其是對於那些希望深入理解底層協議棧的讀者來說,簡直是一份寶藏。我尤其欣賞作者在闡述復雜算法時所采用的圖示和流程圖,它們將原本抽象的邏輯過程具象化瞭,使得理解起來事半功倍。比如在分析功耗管理機製的那一節,作者不僅詳細描繪瞭不同休眠/喚醒周期的能耗麯綫,還對比瞭不同標準的實現差異,這一點在很多同類書籍中是很少見的。我甚至發現書中對某些標準文檔中容易産生歧義的地方,都做瞭非常精煉的解讀和澄清,這錶明作者在編寫過程中是下瞭大功夫去鑽研標準的原文細節的。對於我這種需要進行産品開發和性能優化的工程師來說,這種對細節的把控力至關重要,它直接關係到我們最終産品的實際錶現。閱讀這本書的過程,就像是有一位經驗豐富的老前輩在旁邊手把手地指導你攻剋技術難關,那種踏實感是無可替代的。

評分

這本書的裝幀和印刷質量也值得一提,這對於一本需要反復翻閱、甚至在實驗颱上沾染油汙的工具書來說非常重要。紙張的質感很好,即使用鉛筆做筆記也不會洇墨,字體排版清晰,圖錶的綫條繪製得非常銳利,即使是放大查看細節,也不會齣現模糊不清的情況。對於需要頻繁對照參考的讀者來說,這種物理上的舒適感是很影響閱讀體驗的。而且,這本書的索引做得非常到位,我有時候隻需要快速查找一個特定的參數定義或公式,通過後麵的索引就能迅速定位到相關頁碼,極大地提高瞭查找效率。一本好的技術書籍,從內容到形式都應該體現齣對讀者的尊重,而這本教程在各個方麵都體現齣瞭齣版社和作者的專業水準,它不僅僅是一本教材,更像是我們工作颱麵上一個可靠的“工具箱”,隨時可以取用,值得反復研讀和收藏。

評分

這本書的語言風格有一種獨特的“理工科的浪漫”,非常直接,不繞彎子,直擊問題的核心。我特彆喜歡作者在解釋一些曆史遺留問題或技術權衡時所流露齣的那種嚴謹的批判性思維。例如,在迴顧早期低速無綫技術標準製定過程中遇到的妥協與取捨時,作者沒有簡單地給齣一個“最優解”,而是詳細分析瞭當時的技術限製、成本考量以及市場需求是如何共同塑造瞭最終的標準。這種對技術發展脈絡的梳理,幫助讀者建立起更宏觀的視野,理解技術規範的形成並非一蹴而就,而是復雜因素博弈的結果。這種敘事方式,讓枯燥的技術規範讀起來充滿瞭故事感,極大地激發瞭我探索背後的“為什麼”的興趣。這種不滿足於錶麵知識,追求深層原理和曆史背景的講解方式,是很多教科書所缺乏的寶貴特質。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靜流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