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術標準化指南:2017:2017 電子與通信 書籍

信息技術標準化指南:2017:2017 電子與通信 書籍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圖書標籤:
  • 信息技術
  • 標準化
  • 通信
  • 電子
  • 指南
  • 2017
  • 技術規範
  • 行業標準
  • 電子通信
  • 信息技術
想要找書就要到 靜流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店鋪: 宇濤偉業圖書專營店
齣版社: 電子工業齣版社
ISBN:9787121331008
商品編碼:29758678365

具體描述

  商品基本信息,請以下列介紹為準
商品名稱:信息技術標準化指南:2017:2017 電子與通信 書籍
作者:中國電子技術標準化研究院
定價:118.0
齣版社:電子工業齣版社
齣版日期:2017-12-01
ISBN:9787121331008
印次:
版次:1
裝幀:平裝-膠訂
開本:大16開

  內容簡介
本書在概述我國標準化工作和我國IT領域標準製定工作程序以及國內外IT領域標準化技術組織的基礎上,著重介紹瞭信息技術領域標準化工作的國內外*進展情況,匯集瞭信息技術領域已製定和近期正在製定的*國內標準、相關的法律法規文件及專利政策和標準中吸納專利的統計資料。

  目錄
目 錄
第1章 我國標準化法律法規1
  1.1 我國標準化工作的法律基礎1
  1.2 與信息技術標準化有關的法律法規和規章製度1
第2章 我國IT領域標準製定工作程序3
  2.1 國傢標準製定工作程序3
  2.1.1 標準製定階段劃分和流程3
  2.1.2 各階段流程和工作3
  2.2 行業標準製定工作程序6
第3章 IT領域標準化技術組織13
  3.1 我國IT領域相關標準化組織13
  3.2 相關部門和組織間的關係16
  3.3 IT領域主要標準化技術組織16
  3.4 JTC 1標準製定程序22
  3.4.1 目標日期22
  3.4.2 項目製定的可選方案23
第4章 我國IT領域標準化工作概要29
  4.1 全國信息技術標準化技術委員會2017年度工作29
  4.2 全國信息標準化技術委員會2017年度工作要點29
  4.3 各專業領域標準化工作概要31
  4.3.1 編碼字符集31
  4.3.2 信息33
  4.3.3 軟件工程39
  4.3.4 文檔處理42
  4.3.5 網絡通信和信息交換43
  4.3.6 傳感器網絡45
  4.3.7 SOA47
  4.3.8 智慧城市48
  4.3.9 嵌入式軟件50
  4.3.10 射頻識彆51
  4.3.11 信息技術服務55
  4.3.12 雲計算59
  4.3.13 信息技術設備互連61
  4.3.14 多媒體與音視頻編碼63
  4.3.15 數據庫65
  4.3.16 數據65
  4.3.17 實時定位係統66
  4.3.18 生物特徵識彆68
  4.3.19 卡及身份識彆69
  4.3.20 IC卡注冊管理70
  4.3.21 OID標識技術73
  4.3.22 用戶界麵76
  4.3.23 移動支付78
  4.3.24 教育信息化和電子書81
  4.3.25 電子政務軟件應用83
  4.3.26 信息技術設備84
  4.3.27 圖形圖像與混閤現實86
  4.3.28 信息技術與可持續發展88
  4.3.29 物聯網89
  4.3.30 大數據91
  4.3.31 智能製造93
第5章 JTC 1及其各SC業務計劃98
  5.1 JTC 1戰略業務計劃(2016)98
  5.2 各SC工作概要100
  5.2.1 SC 2 業務計劃(2016年10月—2017年9月)100
  5.2.2 SC 6 業務計劃(2016年3月—2017年1月)103
  5.2.3 SC 7 業務計劃(2015年6月—2016年5月)106
  5.2.4 SC 17 業務計劃(2015年10月—2016年9月)110
  5.2.5 SC 22 業務計劃(2015年10月—2016年9月)114
  5.2.6 SC 23 業務計劃(2015年10月—2016年9月)117
  5.2.7 SC 24業務計劃(2016年8月—2017年7月)119
  5.2.8 SC 25 業務計劃(2016年9月—2017年9月)122
  5.2.9 SC 27 業務計劃(2016年10月—2017年9月)125
  5.2.10 SC 28 業務計劃(2015—2016)133
  5.2.11 SC 29 業務計劃(2015年9月—2016年8月)135
  5.2.12 SC 31 業務計劃(2015年1月—2015年12月)139
  5.2.13 SC 32 業務計劃(2016年6月—2017年7月)141
  5.2.14 SC 34 業務計劃(2015年10月—2016年9月)144
  5.2.15 SC 35 業務計劃(2016年10月—2017年9月)146
  5.2.16 SC 36 業務計劃149
  5.2.17 SC 37 業務計劃(2015年10月—2016年9月)153
  5.2.18 SC 38 業務計劃(2015年5月—2016年9月)156
  5.2.19 SC 39 業


《數字時代的基石:信息技術標準的應用與發展》 在信息技術飛速發展的浪潮中,標準如同羅盤與航海圖,指引著技術進步的方嚮,保障著産業協同的順暢,維係著全球互聯的穩定。本書《數字時代的基石:信息技術標準的應用與發展》深入剖析瞭信息技術標準化在當今數字經濟時代的核心作用,全麵梳理瞭各類信息技術標準的現狀、發展趨勢以及在實際應用中的重要性。我們將從信息技術標準的概念、曆史演進,到其在各個細分領域的具體體現,再到標準化工作麵臨的挑戰與未來展望,為讀者呈現一幅關於信息技術標準化的全景圖。 第一章:信息技術標準的定義與重要性 本章將首先界定信息技術標準的涵義,闡述其作為技術語言、互操作性基石、質量保障及市場促進器等多重角色的關鍵作用。我們將追溯信息技術標準從早期技術單一化到如今多元化、復雜化的發展曆程,理解標準如何從一種行業內的共識逐步演變為全球性的通行法則。通過對標準化價值的深入探討,強調其對於降低成本、提高效率、保障安全、促進創新以及推動社會進步的不可替代性。 第二章:信息技術標準體係框架 本章將重點介紹當前主流的信息技術標準體係框架,例如國際標準化組織(ISO)、國際電信聯盟(ITU)、國際電工委員會(IEC)等國際標準化組織製定的通用標準框架。我們將詳細闡述這些框架的構成要素,包括基礎通用標準、特定領域標準、技術規範、測試方法等,並分析不同標準層級之間的關係和相互作用。瞭解標準體係框架,有助於讀者把握信息技術標準的整體脈絡,理解各項具體標準的定位與功能。 第三章:通信技術標準 通信技術作為信息技術的核心支柱,其標準化工作尤為重要。本章將聚焦通信領域,詳細介紹包括但不限於: 移動通信標準: 從2G、3G、4G到5G,乃至正在探索的6G,我們將解析不同代際移動通信標準的演進,重點關注其在速率、時延、連接數等方麵的關鍵技術突破,以及它們如何支撐起移動互聯網、物聯網、車聯網等新興應用。例如,5G標準中引入的mMTC(海量機器類通信)、eMBB(增強型移動寬帶)和URLLC(超可靠低時延通信)等特性,及其在工業自動化、遠程醫療、自動駕駛等領域的應用潛力。 固定通信標準: 探討光縴通信、寬帶接入(如GPON、XG-PON)、IP網絡(如IPv6)等標準,以及它們如何構建起穩定、高速的全球通信骨乾網。我們將分析這些標準的演進方嚮,例如提高帶寬、降低時延、增強安全性等。 無綫通信標準: 除移動通信外,還將涵蓋Wi-Fi(如Wi-Fi 6、Wi-Fi 7)、藍牙、NFC等無綫局域網和近場通信技術的標準,分析它們在智能傢居、穿戴設備、移動支付等場景下的廣泛應用。 網絡協議標準: 深入介紹TCP/IP協議族、HTTP、DNS等基礎網絡協議的標準,以及它們如何保障信息在互聯網上的可靠傳輸和解析。我們將探討這些協議在嚮IPv6遷移、支持新業務等方麵的演進。 通信設備與互聯互通標準: 討論通信設備(如路由器、交換機、基站)的設計、接口、互操作性等方麵的標準,確保不同廠商的設備能夠協同工作,構建統一的通信網絡。 第四章:電子技術標準 電子技術是信息技術實現的基礎。本章將重點關注電子領域內的標準化工作,包括: 半導體與集成電路標準: 介紹半導體製造工藝、芯片設計、封裝測試等環節的標準,以及它們如何影響芯片的性能、功耗和可靠性。我們將關注EDA(電子設計自動化)工具、IP核等標準化進展。 元器件與材料標準: 討論電阻、電容、電感、連接器等電子元器件的規格、性能測試以及相關材料的標準,這些標準直接關係到電子産品的穩定性和耐用性。 電路闆與PCB標準: 介紹印刷電路闆(PCB)的設計、製造、測試等標準,包括層數、綫寬、過孔等參數的規範,以及高密度互連(HDI)技術等前沿標準的進展。 電源與充電標準: 探討各種電子設備的電源適配器、電池充電接口(如USB Type-C)、無綫充電等標準的製定與統一,以方便用戶使用和實現節能減排。 顯示技術標準: 涉及液晶顯示(LCD)、有機發光二極管(OLED)等顯示技術的色彩標準、分辨率標準、亮度標準以及接口標準,這些標準直接影響著用戶視覺體驗。 傳感器技術標準: 介紹各類傳感器(如溫度、濕度、壓力、光學傳感器)的性能指標、接口協議等標準化進展,以支持物聯網和智能硬件的發展。 第五章:信息安全與隱私保護標準 隨著信息化的深入,信息安全和隱私保護成為重中之重。本章將詳細闡述: 信息安全通用標準: 介紹ISO 27001等信息安全管理體係標準,以及其他關於風險評估、訪問控製、安全審計等方麵的標準。 網絡安全標準: 涵蓋防火牆、入侵檢測/防禦係統(IDS/IPS)、VPN等網絡安全設備的性能與接口標準,以及網絡安全協議(如TLS/SSL)的規範。 數據安全與隱私保護標準: 深入探討數據加密、數據脫敏、數據銷毀等數據生命周期各階段的安全標準,以及GDPR、CCPA等個人數據保護法規背後的標準化要求。 身份認證與訪問控製標準: 介紹多因素認證(MFA)、單點登錄(SSO)、生物識彆等身份認證技術的標準化進展,以及訪問控製模型(如RBAC)的應用。 密碼學標準: 討論各類加密算法(如AES、RSA)、哈希函數、數字簽名等密碼學標準的安全性評估和應用規範。 供應鏈安全標準: 關注軟件和硬件供應鏈的安全風險,以及相關的標準化實踐。 第六章:新興技術領域的標準化 技術日新月異,新興技術領域也湧現齣大量標準化需求。本章將探討: 人工智能(AI)與機器學習(ML)標準: 介紹AI模型的評估標準、倫理與偏見問題、數據標注規範、可解釋性AI等前沿標準化議題。 物聯網(IoT)標準: 涵蓋IoT設備的互聯互通協議(如MQTT、CoAP)、平颱標準、安全標準以及數據交換標準,以支持海量設備的連接與管理。 大數據技術標準: 關注大數據存儲、處理、分析、治理等環節的標準,以及數據格式、元數據管理等方麵的規範。 雲計算與虛擬化標準: 介紹雲服務接口、虛擬化技術(如容器化)、雲安全、跨雲互操作性等方麵的標準。 區塊鏈技術標準: 探討區塊鏈的共識機製、智能閤約、跨鏈技術、隱私保護等方麵的標準化需求和進展。 工業互聯網與智能製造標準: 關注工業通信協議(如OPC UA)、工業控製係統安全、數字孿生等在工業4.0背景下的標準化。 第七章:標準化工作流程與參與 本章將從實踐層麵齣發,介紹信息技術標準化工作的基本流程,包括: 標準提案的提齣與論證: 如何識彆技術空白,撰寫標準提案,並通過相關委員會評審。 標準的製定與審查: 詳細介紹標準草案的編寫、利益相關方的討論、意見徵集與采納、以及最終的投票錶決過程。 標準的發布與維護: 闡述標準發布後的實施、更新與修訂機製,以及如何應對技術發展的變化。 標準化機構與組織: 介紹國際、國傢、行業以及企業內部的標準化組織及其職能。 如何參與標準化工作: 為有意願參與標準化活動的個人和組織提供指導,包括如何加入標準工作組,如何貢獻技術方案等。 第八章:信息技術標準化麵臨的挑戰與未來趨勢 在展望未來之前,本章將對當前信息技術標準化工作中存在的挑戰進行梳理,例如: 技術迭代加速與標準化滯後: 新技術層齣不窮,標準化速度能否跟上技術發展步伐? 國際標準化競爭與閤作: 如何在全球化背景下,平衡國傢利益與全球互通? 新興技術領域的標準真空: 許多前沿技術尚無成熟的標準體係,如何進行有效規範? 標準內容的復雜性與碎片化: 隨著技術發展,標準數量龐大,內容復雜,如何實現有效整閤與易用性? 標準化人纔的培養與引進: 如何吸引和培養具備跨領域知識和國際視野的標準化人纔? 最後,本章將對信息技術標準化的未來趨勢進行預測,例如: 更加開放與協作的標準化模式: 鼓勵更多企業、研究機構和個人參與標準製定。 更加注重互操作性與生態係統構建: 強調不同技術、産品之間的無縫連接與協同。 更加關注安全、隱私與倫理: 將這些議題深度融入標準體係。 人工智能在標準化過程中的應用: 利用AI輔助標準分析、編寫與驗證。 麵嚮未來數字基礎設施的標準建設: 為6G、量子計算、空間互聯網等提供基礎支撐。 結論 《數字時代的基石:信息技術標準的應用與發展》旨在為讀者提供一個全麵、深入的信息技術標準化知識體係。通過對通信、電子、安全等關鍵領域的詳細闡述,以及對新興技術標準化趨勢的探討,本書將幫助讀者理解信息技術標準化的重要性,掌握標準化工作的基本方法,並洞察未來的發展方嚮。在日新月異的數字世界中,標準是連接過去、現在與未來的紐帶,是推動技術進步、促進産業協同、保障全球互聯的堅實基石。

用戶評價

評分

我嘗試從一個項目管理者的角度來審視這本書,希望能從中找到優化跨部門協作和供應商管理的標準依據。這本書在技術細節上的穿透力毋庸置疑,它詳細描述瞭不同標準之間的接口和兼容性要求。然而,在討論“標準如何影響項目流程和組織架構”這類管理層麵的議題時,筆墨明顯不足。信息技術標準化不僅僅是技術規範的堆砌,它還涉及到知識産權、閤規性審計以及不同國傢和地區標準的衝突解決等復雜的非技術因素。我希望看到更多關於如何將這些技術標準有效地融入到敏捷開發流程中,或者如何利用標準化的框架來簡化外包供應商的準入和評估流程的論述。目前的結構更像是“技術部門的聖經”,對於需要跨領域溝通的項目負責人來說,它提供的“翻譯層”和“應用指南”相對稀缺,使得我們在實際工作中需要花費大量精力來彌閤技術標準與項目管理實踐之間的鴻溝。

評分

這本書的內容深度無疑是紮實的,它所涵蓋的標準化範疇,從底層協議的兼容性到上層應用的互操作性,都有所涉獵。我特彆欣賞它在特定時間節點(2017年)對前沿技術標準態勢的捕捉,這使得它具有瞭明確的曆史坐標價值。然而,技術標準的迭代速度是驚人的,這本書的局限性也恰恰體現在這種時間性上。閱讀過程中,我時不時地會産生“這個標準現在是否已經被更新或取代”的疑問,這迫使我必須頻繁地去查閱後續的官方公告和修訂版本,這無疑打斷瞭閱讀的連貫性。它像一個定格在某一刻的快照,雖然清晰地記錄瞭當時的行業共識,但對於一個追求與時俱進的讀者而言,它的即時指導價值會隨著時間推移而逐步減弱。因此,這本書更像是一份嚴謹的“曆史文獻”,用來研究特定時期技術標準的演進軌跡,而不是一本可以指導當下所有工程決策的“活字典”。

評分

這本書的裝幀設計確實很用心,封麵采用瞭啞光處理,拿在手裏很有質感,即便是這樣的技術類書籍,也能感受到設計者在細節上的追求。我特彆留意瞭目錄的編排,感覺它更像是一份行業脈絡圖,清晰地勾勒齣瞭當年電子與通信領域標準化的核心議題。不過,當我真正翻開正文,尤其是涉及到具體的技術規範部分時,那種強烈的“工具書”屬性就暴露無遺瞭。它對於那些已經對信息技術標準化有一定基礎瞭解的專業人士來說,無疑是一份詳盡的檢索工具,每一個章節都像是一個等待被解鎖的知識庫。但對於初學者,尤其是希望從宏觀概念入手理解標準製定邏輯的人來說,直接麵對密密麻麻的引用和條文,可能會感到有些吃力,仿佛直接被扔進瞭深水區。我期望書中能有更多的案例分析來佐證這些標準是如何在實際項目中落地生根,指導工程實踐的,光有“是什麼”,而“怎麼用”的部分需要讀者自行去挖掘和實踐,這使得它的閱讀體驗略顯單薄,更偏嚮於參考手冊而非導讀。

評分

從圖書館藉閱的這本實體書,它的紙張質量和印刷清晰度都達到瞭專業齣版物的標準,頁邊距留白適中,便於讀者在重要條款旁做筆記。關於內容本身,它詳盡地梳理瞭2017年前後,我國在電子信息領域與國際標準接軌的努力與成果,這對於理解特定時期國傢信息戰略的布局是極有價值的。然而,作為一本“指南”,它在可操作性上略顯不足。它列齣瞭大量“應該”遵循的標準,但對於“如何驗證”一個實施方案是否真正符閤這些標準,則著墨不多。例如,在討論某個通信協議的性能指標時,書中詳細列舉瞭參數要求,但缺失瞭對應測試工具的選型建議、標準的驗證流程(Test Cases)或者一個符閤該標準的最小可行性係統(MVP)的架構示例。這使得讀者在學完理論後,往往還需要轉嚮其他更側重實踐操作的認證機構手冊或廠商白皮書,纔能真正將書中的知識轉化為可執行的步驟,顯得有些“理論有餘,實踐操作引導不足”。

評分

這本書的語言風格,用一個詞來形容就是“剋製而嚴謹”。它完全摒棄瞭所有花哨的修辭和主觀的評論,每一個句子都力求精確地對應到一個標準條文或行業共識。這種風格在傳遞信息時效率極高,確保瞭信息的準確無誤,避免瞭任何歧義的産生。不過,長時間沉浸在這種高度信息密集的、缺乏變奏的敘述中,閱讀體驗會變得有些枯燥乏味。我感覺自己像是在進行一項高強度的信息解碼任務,而不是享受知識的吸收過程。如果能在關鍵的概念解釋部分,輔以更具象化的圖示,比如流程圖、結構模型或者甚至是簡短的示意性代碼片段(即使是僞代碼),來輔助理解那些抽象的標準化概念,想必會極大地提升閱讀的親和力,讓更多的工程師願意主動去深入研讀這些繁復的內容,而不是僅僅將其視為必須查閱的參考資料束之高閣。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靜流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