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商品基本信息,请以下列介绍为准 | |
| 商品名称: | 信息技术标准化指南:2017:2017 电子与通信 书籍 |
| 作者: | 中国电子技术标准化研究院 |
| 定价: | 118.0 |
| 出版社: | 电子工业出版社 |
| 出版日期: | 2017-12-01 |
| ISBN: | 9787121331008 |
| 印次: | |
| 版次: | 1 |
| 装帧: | 平装-胶订 |
| 开本: | 大16开 |
| 内容简介 | |
| 本书在概述我国标准化工作和我国IT领域标准制定工作程序以及国内外IT领域标准化技术组织的基础上,着重介绍了信息技术领域标准化工作的国内外*进展情况,汇集了信息技术领域已制定和近期正在制定的*国内标准、相关的法律法规文件及专利政策和标准中吸纳专利的统计资料。 |
| 目录 | |
| 目 录 第1章 我国标准化法律法规1 1.1 我国标准化工作的法律基础1 1.2 与信息技术标准化有关的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1 第2章 我国IT领域标准制定工作程序3 2.1 国家标准制定工作程序3 2.1.1 标准制定阶段划分和流程3 2.1.2 各阶段流程和工作3 2.2 行业标准制定工作程序6 第3章 IT领域标准化技术组织13 3.1 我国IT领域相关标准化组织13 3.2 相关部门和组织间的关系16 3.3 IT领域主要标准化技术组织16 3.4 JTC 1标准制定程序22 3.4.1 目标日期22 3.4.2 项目制定的可选方案23 第4章 我国IT领域标准化工作概要29 4.1 全国信息技术标准化技术委员会2017年度工作29 4.2 全国信息标准化技术委员会2017年度工作要点29 4.3 各专业领域标准化工作概要31 4.3.1 编码字符集31 4.3.2 信息33 4.3.3 软件工程39 4.3.4 文档处理42 4.3.5 网络通信和信息交换43 4.3.6 传感器网络45 4.3.7 SOA47 4.3.8 智慧城市48 4.3.9 嵌入式软件50 4.3.10 射频识别51 4.3.11 信息技术服务55 4.3.12 云计算59 4.3.13 信息技术设备互连61 4.3.14 多媒体与音视频编码63 4.3.15 数据库65 4.3.16 数据65 4.3.17 实时定位系统66 4.3.18 生物特征识别68 4.3.19 卡及身份识别69 4.3.20 IC卡注册管理70 4.3.21 OID标识技术73 4.3.22 用户界面76 4.3.23 移动支付78 4.3.24 教育信息化和电子书81 4.3.25 电子政务软件应用83 4.3.26 信息技术设备84 4.3.27 图形图像与混合现实86 4.3.28 信息技术与可持续发展88 4.3.29 物联网89 4.3.30 大数据91 4.3.31 智能制造93 第5章 JTC 1及其各SC业务计划98 5.1 JTC 1战略业务计划(2016)98 5.2 各SC工作概要100 5.2.1 SC 2 业务计划(2016年10月—2017年9月)100 5.2.2 SC 6 业务计划(2016年3月—2017年1月)103 5.2.3 SC 7 业务计划(2015年6月—2016年5月)106 5.2.4 SC 17 业务计划(2015年10月—2016年9月)110 5.2.5 SC 22 业务计划(2015年10月—2016年9月)114 5.2.6 SC 23 业务计划(2015年10月—2016年9月)117 5.2.7 SC 24业务计划(2016年8月—2017年7月)119 5.2.8 SC 25 业务计划(2016年9月—2017年9月)122 5.2.9 SC 27 业务计划(2016年10月—2017年9月)125 5.2.10 SC 28 业务计划(2015—2016)133 5.2.11 SC 29 业务计划(2015年9月—2016年8月)135 5.2.12 SC 31 业务计划(2015年1月—2015年12月)139 5.2.13 SC 32 业务计划(2016年6月—2017年7月)141 5.2.14 SC 34 业务计划(2015年10月—2016年9月)144 5.2.15 SC 35 业务计划(2016年10月—2017年9月)146 5.2.16 SC 36 业务计划149 5.2.17 SC 37 业务计划(2015年10月—2016年9月)153 5.2.18 SC 38 业务计划(2015年5月—2016年9月)156 5.2.19 SC 39 业 |
从图书馆借阅的这本实体书,它的纸张质量和印刷清晰度都达到了专业出版物的标准,页边距留白适中,便于读者在重要条款旁做笔记。关于内容本身,它详尽地梳理了2017年前后,我国在电子信息领域与国际标准接轨的努力与成果,这对于理解特定时期国家信息战略的布局是极有价值的。然而,作为一本“指南”,它在可操作性上略显不足。它列出了大量“应该”遵循的标准,但对于“如何验证”一个实施方案是否真正符合这些标准,则着墨不多。例如,在讨论某个通信协议的性能指标时,书中详细列举了参数要求,但缺失了对应测试工具的选型建议、标准的验证流程(Test Cases)或者一个符合该标准的最小可行性系统(MVP)的架构示例。这使得读者在学完理论后,往往还需要转向其他更侧重实践操作的认证机构手册或厂商白皮书,才能真正将书中的知识转化为可执行的步骤,显得有些“理论有余,实践操作引导不足”。
评分这本书的内容深度无疑是扎实的,它所涵盖的标准化范畴,从底层协议的兼容性到上层应用的互操作性,都有所涉猎。我特别欣赏它在特定时间节点(2017年)对前沿技术标准态势的捕捉,这使得它具有了明确的历史坐标价值。然而,技术标准的迭代速度是惊人的,这本书的局限性也恰恰体现在这种时间性上。阅读过程中,我时不时地会产生“这个标准现在是否已经被更新或取代”的疑问,这迫使我必须频繁地去查阅后续的官方公告和修订版本,这无疑打断了阅读的连贯性。它像一个定格在某一刻的快照,虽然清晰地记录了当时的行业共识,但对于一个追求与时俱进的读者而言,它的即时指导价值会随着时间推移而逐步减弱。因此,这本书更像是一份严谨的“历史文献”,用来研究特定时期技术标准的演进轨迹,而不是一本可以指导当下所有工程决策的“活字典”。
评分我尝试从一个项目管理者的角度来审视这本书,希望能从中找到优化跨部门协作和供应商管理的标准依据。这本书在技术细节上的穿透力毋庸置疑,它详细描述了不同标准之间的接口和兼容性要求。然而,在讨论“标准如何影响项目流程和组织架构”这类管理层面的议题时,笔墨明显不足。信息技术标准化不仅仅是技术规范的堆砌,它还涉及到知识产权、合规性审计以及不同国家和地区标准的冲突解决等复杂的非技术因素。我希望看到更多关于如何将这些技术标准有效地融入到敏捷开发流程中,或者如何利用标准化的框架来简化外包供应商的准入和评估流程的论述。目前的结构更像是“技术部门的圣经”,对于需要跨领域沟通的项目负责人来说,它提供的“翻译层”和“应用指南”相对稀缺,使得我们在实际工作中需要花费大量精力来弥合技术标准与项目管理实践之间的鸿沟。
评分这本书的语言风格,用一个词来形容就是“克制而严谨”。它完全摒弃了所有花哨的修辞和主观的评论,每一个句子都力求精确地对应到一个标准条文或行业共识。这种风格在传递信息时效率极高,确保了信息的准确无误,避免了任何歧义的产生。不过,长时间沉浸在这种高度信息密集的、缺乏变奏的叙述中,阅读体验会变得有些枯燥乏味。我感觉自己像是在进行一项高强度的信息解码任务,而不是享受知识的吸收过程。如果能在关键的概念解释部分,辅以更具象化的图示,比如流程图、结构模型或者甚至是简短的示意性代码片段(即使是伪代码),来辅助理解那些抽象的标准化概念,想必会极大地提升阅读的亲和力,让更多的工程师愿意主动去深入研读这些繁复的内容,而不是仅仅将其视为必须查阅的参考资料束之高阁。
评分这本书的装帧设计确实很用心,封面采用了哑光处理,拿在手里很有质感,即便是这样的技术类书籍,也能感受到设计者在细节上的追求。我特别留意了目录的编排,感觉它更像是一份行业脉络图,清晰地勾勒出了当年电子与通信领域标准化的核心议题。不过,当我真正翻开正文,尤其是涉及到具体的技术规范部分时,那种强烈的“工具书”属性就暴露无遗了。它对于那些已经对信息技术标准化有一定基础了解的专业人士来说,无疑是一份详尽的检索工具,每一个章节都像是一个等待被解锁的知识库。但对于初学者,尤其是希望从宏观概念入手理解标准制定逻辑的人来说,直接面对密密麻麻的引用和条文,可能会感到有些吃力,仿佛直接被扔进了深水区。我期望书中能有更多的案例分析来佐证这些标准是如何在实际项目中落地生根,指导工程实践的,光有“是什么”,而“怎么用”的部分需要读者自行去挖掘和实践,这使得它的阅读体验略显单薄,更偏向于参考手册而非导读。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