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名:新手機芯片資料手冊(下冊)
定價:69.00元
售價:50.4元,便宜18.6元,摺扣73
作者:林在添著
齣版社:電子工業齣版社
齣版日期:2008-02-01
ISBN:9787121056444
字數:
頁碼:
版次:1
裝幀:平裝
開本:大16開
商品重量:1.221kg
本書以手機維修為齣發點,兼顧手機開發的需要,全麵、係統地介紹瞭GSM、CDMA、WCDMA手機所使用芯片的功能、應用及引腳作用等,主要內容包括基帶信號處理器和應用處理器,電源管理器和復閤信號處理器,以及存儲器、和弦鈴聲、FM收音機、MP3音頻處理、照相/MP4視頻處理等集成電路。
本書除收錄瞭2002年以後專業手機提供商的手機芯片資料外,還收錄瞭一些專業射頻芯片供應商的手機專用芯片資料,為手機維修和設計人員提供翔實的寶貴資料,特彆適閤手機維修和設計人員、電子愛好者及有關技術人員查閱。
章 數字基帶(DBB)處理器(一)
1.1 Broad(博通)
1.1.1 ML2011
1.1.2 BCM2121
1.1.3 BCM2132
1.2 Ericsson(愛立信)
1.2.1 MARTHA(3024/2C)
1.2.2 MARITA(D751668)
1.3 Freescale(飛思卡爾)/Motorola(摩托羅拉)
1.3.1 DSP56621/ Neptune(SC2930x)
1.3.2 DSP56622/Neptune LTS(SC29332VG)
1.3.3 Neptune LTE(SC29332VKP)
1.3.4 Neptune LTE2(PC29342)
1.4 MTK(颱灣聯發電子)
1.4.1 MT6205
1.4.2 MT6217
1.4.3 MT6218B
1.4.4 MT6219
1.4.5 MT6226
1.4.6 MT6227
1.4.7 MT6228
第2章 數字基帶(DBB)處理器(二)
2.1 PHILIPS(飛利浦)
2.1.1 OM6354
2.1.2 OM6357
2.1.3 OM6359
2.1.4 PCF5212/PCF5213
2.1.5 PNX5230
2.1.6 VP40575
2.1.7 VP40578/VP40581
2.2 TI(德州儀器)
2.2.1 ULYSSE(F741529)
2.2.2 CALYPSO(F741979/D751992等)
2.2.3 CALYPSO LITE(D751749等)
2.2.4 CALYPSO-PLUS(D751685等)
2.2.5 Locosto(F761553等)
2.2.6 OMAP73x
2.2.7 OMAP850
2.2.8 NEPTUNE(OMAPV1030)
第3章 電源/模擬基帶(ABB)
3.1 Ericsson(愛立信)
3.1.1 HERTA(AB1011xxx/1011120xx等)
3.1.2 Victoria 2 (3014/2C)
3.1.3 VINCENNE(TWL93004)
3.2 Freescale(飛思卡爾)/Motorola(摩托羅拉)
3.2.1 Atlas(50M32/50M36/50M40)
3.2.2 PCAP(50M06)
3.2.3 PCAP 2(TWL93010/50M18/41F02等)
3.2.4 MC13713
3.2.5 MC13717
3.2.6 MC13718
3.3 MTK(颱灣聯發電子)的MT6305
3.4 PHILIPS(飛利浦)
3.4.1 PCF50601
3.4.2 PCF50603
3.4.3 PCF50604
3.4.4 PCF50611
3.5 TI(德州儀器)
3.5.1 OMEGA(TWL3011/TWL3012)
3.5.2 IOTA A12(TWL3014)
3.5.3 SYREN(TWL3016)
3.5.4 GARIBALDI(TWL3024GZA)
3.5.5 IOTA A07(TWL3025)
3.5.6 TRITON(TWL3029)
3.5.7 Triton-Lite(TWL3031)
第4章 射頻信號處理器
4.1 Ericsson(愛立信)
4.1.1 INGELA(OM5952)
4.1.2 WOPY(OM5954)
4.1.3 WIVI(OM5955)
4.2 Freescale(飛思卡爾)/Motorola(摩托羅拉)
4.2.1 MAGIC DM(79E50等)
4.2.2 MC13712
4.2.3 MC13716
4.2.4 MC13777
4.3 MTK(颱灣聯發電子)
4.3.1 MT6119
4.3.2 MT612X
4.4 PHILIPS(飛利浦)
4.4.1 OM5178HN
4.4.2 UAA3536
4.4.3 UAA3537
4.4.4 UAA3587
4.5 RFMD
4.5.1 RF2722
4.5.2 RF6003
4.5.3 RF6025/RF6026/RF6027
4.6 Silicon
4.6.1 Si4133
4.6.2 Aero(Si4133T/ Si4200/ Si4201)
4.6.3 Aero (Si4134T/ Si4200/ Si4201)
4.6.4 Aero I(Si4205)
4.6.5 Aero I (Si4206)
4.6.6 Si4209
4.6.7 Aero II(Si4210)
4.6.8 Aero IIe(Si4212)
4.6.9 Aero IIe(Si4220)
4.7 TI(德州儀器)
4.7.1 TRF2253
4.7.2 TRF6053
4.7.3 TRF6150
4.7.4 TRF6151
第5章 功率放大器
5.1 ANADIGICS
5.1.1 AWT6108
5.1.2 AWT6146
5.1.3 AWT6166R
5.1.4 AWT6167R
5.1.5 AWT6168R
5.1.6 AWT6202
5.2 Freescale(飛思卡爾)/Motorola(摩托羅拉)
5.2.1 MMM5062/MMM5063
5.2.2 MMM6022
5.3 PHILIPS(飛利浦)
5.3.1 BGY280
5.3.2 BGY282
5.3.3 BGY288
5.4 RFMD
5.4.1 RF3108
5.4.2 RF3110
5.4.3 RF3133
5.4.4 RF3140
5.4.5 RF3145
5.4.6 RF3146
5.4.7 RF3147
5.4.8 RF3158
5.4.9 RF3163
5.4.10 RF3166
5.4.11 RF3178
5.4.12 RF5146
5.4.13 RF5188
5.4.14 RF5198
5.4.15 RF6000-2
5.4.16 RF6100-1
5.4.17 RF7115
5.4.18 RF9340
5.5 TriQuint
5.5.1 TQM6M4002
5.5.2 TQM7M4006
5.5.3 TQM 7M4014
5.5.4 TQM7M4022
附錄
這本書的排版風格,可以說是完全服務於技術信息的傳遞效率,幾乎沒有任何冗餘的裝飾元素,每一頁都是密密麻麻但組織得井井有條的文字和圖錶。這讓我感受到一種強烈的、撲麵而來的技術密度,它不適閤在咖啡館裏輕鬆閱讀,更像是在實驗室或者設計颱上需要隨時查閱的工具書。尤其讓我印象深刻的是,它在引用標準和規範時,會直接標注齣對應的IEEE或其他行業標準編號,這種嚴謹性在其他資料中並不多見。這種對信息源頭的精確溯源,讓所有結論都建立在瞭堅實的基礎之上,極大地增強瞭資料的可信度。雖然閱讀過程需要高度集中注意力,甚至時不時需要停下來對照其他工具文檔進行交叉驗證,但正是這種高強度的腦力勞動,讓我感覺自己正在與行業內最前沿的實踐進行對話。
評分從整體的敘事結構來看,這本書顯然是為已經具備紮實數字電路和硬件描述語言基礎的專業人士量身定製的。它極少使用類比或比喻來解釋復雜的技術點,而是直接切入到規範化的技術語言體係中,這無疑加快瞭資深工程師的學習麯綫,但同時也可能對初學者構成一道無形的壁壘。不過,這種直白也帶來瞭清晰的層次感,比如在討論內存子係統優化時,它將L1緩存的寫入策略、TLB的緩存失效處理、以及DMA的事務優先級劃分,清晰地劃分到不同的章節和子章節中,每一部分都如同一個獨立的模塊單元,可以單獨拆解分析。我在研究功耗管理單元(PMU)的配置寄存器映射時,發現其對位域(bit-field)的描述精確到瞭位(bit)級彆,沒有任何模糊地帶,這種細節的精確性是確保硬件實現無誤的關鍵所在,體現瞭編撰者對實際落地環節的深刻理解。
評分這本書的價值,很大程度上在於它對“為何如此設計”而非“如何設計”的深度剖析。例如,當闡述某個特定總綫仲裁機製的優勢時,書中會同步迴顧前代架構中該機製所暴露齣的性能瓶頸,然後纔引齣當前所采用的優化方案,這種曆史和現狀的對比分析,讓讀者不僅知其然,更能知其所以然。這不僅僅是一本手冊,更像是一份詳盡的設計哲學文檔。我特彆關注瞭其中關於係統級集成(SoC Integration)的章節,它涵蓋瞭IP核的互聯、時鍾域的隔離與恢復機製,以及必要的安全機製嵌入,這些都是在實際項目收官階段最容易齣問題的地方。作者沒有迴避這些“髒活纍活”,而是用一種近乎教科書式的嚴謹態度去梳理瞭這些挑戰,確保讀者在麵臨實際集成難題時,能夠有一個可靠的參考藍本來應對。
評分我花瞭整整一個下午的時間,試圖從中梳理齣關於低功耗設計策略的具體章節,不得不說,作者在處理復雜概念的闡述上,展現瞭高超的駕馭能力。他們似乎深諳“Show, don't just tell”的原則,通過大量精密的仿真波形圖和參數對比錶格,將那些抽象的能效優化算法具象化瞭。例如,在討論動態電壓頻率調節(DVFS)的實現細節時,書中並沒有停留在理論公式的堆砌,而是深入到寄存器級的控製流程描述,配上瞭清晰的流程圖,這對於調試現場的工程師來說,簡直是救命稻草。我注意到,書中對於不同工藝節點下的設計約束變化也有著非常細緻的橫嚮比較,這種跨代際的對比分析,極大地拓寬瞭我的視野,讓我意識到在不同製程下,最優解是動態變化的。光是研究其中幾頁關於時鍾域交叉(CDC)處理的案例分析,就感覺物超所值,那份嚴謹和對邊界條件的窮盡式探討,是許多通用教材裏難以企及的深度。
評分這本書的裝幀設計確實相當考究,紙張的質感摸起來很紮實,那種沉甸甸的分量感,讓人一拿到手就覺得它不是那種輕飄飄的入門讀物,而是真材實料的技術寶典。封麵設計上,那種深邃的藍色調搭配簡潔的白色字體,顯得專業又不失現代感,非常符閤高科技資料手冊的定位。我特彆留意瞭一下目錄的編排,雖然我手裏拿到的是“下冊”,但它的結構劃分邏輯性極強,從宏觀的係統架構到微觀的電路層級,過渡得非常自然流暢。對於初次接觸這個領域的人來說,目錄本身就是一個極好的導航圖,能迅速幫你定位到感興趣或者需要重點攻剋的模塊。而且,它在章節標題的使用上,傾嚮於使用高度概括性的技術術語,這無疑是對目標讀者——那些已經在行業內摸爬滾打的工程師們——極大的尊重,無需過多的修飾語,直擊核心。這種對專業深度的堅持,從翻開第一頁紙張的觸感到目錄的布局,就已經給我留下瞭深刻的“硬核”印象。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靜流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