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因为星星在那里:科学殿堂的砖与瓦 理解科学丛书
定价:39.0元
作者:卢昌海
出版社:清华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5-06-01
ISBN:9787302400660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这是“2014中国好书”获奖图书《小楼与大师:科学殿堂的人和事》的姊妹篇。本书汇集了作者近年撰写一系列科普作品,包括混沌理论、相对论、反物质、黑洞、虫洞、时间旅行、诺贝尔物理奖获奖成果、数学猜想和问题、谷歌背后的数学等诸多深受科学爱好者喜爱的内容。本书的取材和分析严谨深入,文笔却生动诙谐,深入浅出,适合广大科学爱好者及大、中学生阅读。通过本书,读者既可以学到丰富多彩的科学知识,也可以了解知识背后的科学探索故事及科学思想、科学方法等。
内容提要
这是“2014中国好书”获奖图书《小楼与大师:科学殿堂的人和事》的姊妹篇。本书汇集了作者近年撰写一系列科普作品,包括混沌理论、相对论、反物质、黑洞、虫洞、时间旅行、诺贝尔物理奖获奖成果、数学猜想和问题、谷歌背后的数学等诸多深受科学爱好者喜爱的内容。本书的取材和分析严谨深入,文笔却生动诙谐,深入浅出,适合广大科学爱好者及大、中学生阅读。通过本书,读者既可以学到丰富多彩的科学知识,也可以了解知识背后的科学探索故事及科学思想、科学方法等。
目录
无
作者介绍
无
文摘
无
序言
序言
作为一位出版了四本书的作者,如果要用一句话来概括写书的感觉的话,那就是:写书比写文章累。这貌似是一句显而易见的大白话,对我这种在写作上有兴趣,甚至以写作为乐的人来说,却是一种只有经历过了才意识到的新感觉。这新感觉的起因也是一句显而易见的大白话,那就是:书比文章长。不过,这个“长”对我来说与其说是篇幅之长,不如说是指所费时间之长。因为在一本书的写作过程中,我得不断约束自己的阅读兴趣,把主要精力于单一主题。另一方面,我的写作速度又比较慢(或美其名曰“认真”),从而使得写作过程往往长到了对题材的兴趣将尽而书稿远未完成的程度。这时候,写书就变成了对恒心和毅力的考验,而我——很遗憾地——曾两度在这种考验面前失败过,致使《黎曼猜想漫谈》和《从奇点到虫洞》“烂尾”多年(对这一“丢人”事迹感兴趣的读者可参阅那两本书的后记),其“累”亦由此可见。
在这种感觉下,若有谁愿把我的文章汇集成书出版,让我既免除写书之累,又可得出书之乐,那对我来说简直就是“天上掉馅儿饼”的美事,几乎要让我生出一种“偷懒”的愧疚了。近,这样的美事居然落在了我的头上——清华大学出版社愿意出版我的两本文章合集,一本收录科学史方面的文章,一本收录科普方面的文章。
兴奋之下,我很快选好了篇目,但问题来了:一堆文章汇集在一起,以什么作为书名呢?当然,假如我是作者,这根本就不是问题,大可取名为“卢昌海科学史作品集”和“卢昌海科普作品集”。但对于明显不的我来说,就算不怕僭越地将自己的名字厚颜纳入书名,也只会成为“票房毒药”,因此必须另谋思路。读者可能会笑话我这么小的事情都不能轻松搞定,其实非独我如此,像阿西莫夫(Isaac Asimov)那样的大牌作家也常常为书名发愁呢,以至于在文章合集The Sun Shines Bright的简介中感慨地说,他几乎想用数字编号来作书名了——当然,他发愁的原因跟我是不同的,他那是因为作品实在太多,显而易见的书名几乎用遍了。
经过思考,为了让两本书略显对仗,我提议将科学史合集取名为《科学殿堂的人和事》,将科普合集取名为《科学殿堂的砖与瓦》。但编辑看了之后觉得这两个标题太平淡。于是我又绞尽脑汁想了半天,却没再想出什么点子来。无奈之下,我决定效仿阿西莫夫,他虽然也为书名发愁,点子可比我多多了,在The Sun Shines Bright的简介中做完了用数字编号作为书名的“白日梦”后,随即采用了一个颇有些取巧的办法,那就是从所汇集的文章中选取一篇的标题作为书名。现在您所看到的这两本文章合集的书名——《小楼与大师:科学殿堂的人和事》和《因为星星在那里:科学殿堂的砖与瓦》——便也是如此而来。
关注我文章的读者或许注意到了,收录在这两本书中的某些文章是曾经在杂志或报纸上发表过的。不过,杂志和报纸大都有自己固定的风格,有时不免需要作者“削足适履”来契合之。因此,发表在杂志和报纸上的版本与我自己的版本相比大都存在的缺陷,比如经过编辑的改动,以及因字数所限作过删节等。此外,发表在杂志上的版本大都略去了注释及对人名和术语的英文标注等,这其中后者——即英文标注——或许并不重要,但前者——即注释——其实是颇为重要的,往往起着补充正文、澄清歧义等诸多作用。所有这些缺陷在此次汇集成书时都尽可能予以消除了。
与以前的四本书一样,这两本书也是非常接近原稿风格的,在个别细节上甚至有可能略胜于原稿,因为编辑订正的个别错别字由于未曾标注,我未必能在阅读校样时一一察觉并在自己的版本上做出相应的订正。在尊重原稿这个至关重要的特点上,我要再次对清华大学出版社表示感谢,感谢其对我作品及写作风格的长期——从出版本书至今已五年了,够得上用这个词了吧——信任和支持。
后,希望读者们喜欢这两本新书。
在信息爆炸的当下,许多关于科学的读物,要么过于学术化,让普通读者望而却步;要么过于浅显,流于表面,无法触及科学的精髓。而《因为星星在那里》恰好在这两者之间找到了绝佳的平衡点。卢昌海先生的文字功底深厚,却又不失亲切。他能够将极其复杂的科学概念,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进行解释,如同为我们搭建了一座座连接未知与已知的桥梁。我尤其欣赏书中对于“跨学科思维”的强调。它让我看到,科学的进步往往不是在孤立的领域内发生的,而是不同学科之间相互启发、相互融合的结果。这种宏观的视角,极大地拓展了我对科学的认知边界。读这本书,我不再是被动地接收知识,而是主动地参与到这场思考之中,去体味科学的逻辑之美,去感受科学的严谨与创造力的完美结合。它让我明白,真正理解科学,不仅仅是记住几个公式或定律,更是要理解它背后的思想和方法。
评分这本书带给我的,不仅仅是知识的增益,更是一种思维方式的启迪。我一直认为,科学的本质在于好奇心和求知欲,而《因为星星在那里》正是对这种精神的极致展现。书中对那些“未解之谜”的探讨,并没有止步于提出疑问,而是深入分析了科学家们是如何一步步逼近真相的。这种对探索过程的细致描绘,让我更加深刻地理解了“科学精神”的内涵。它是一种对真理的执着追求,一种不畏艰难险阻的勇气,一种敢于挑战权威的创新。我特别喜欢书中那些关于“理论与实验的关系”的讨论,它让我明白,科学的每一次飞跃,都离不开理论的指导和实验的验证。这种辩证的统一,是科学发展永恒的动力。读完这本书,我感觉自己对世界充满了新的好奇,对那些看似寻常的现象,也多了一份探究的冲动。它让我明白,无论走到哪里,只要保持一颗好奇的心,科学的光芒便会照亮我们前行的道路。
评分说实话,我最初被这本书吸引,纯粹是被书名《因为星星在那里》所打动。那是一种诗意的召唤,一种对未知宇宙永恒的向往,似乎预示着一场关于探索与发现的奇妙旅程。而当我真正沉浸其中时,我发现它远不止于浪漫的想象,更是一种对科学探索精神的深刻解读。作者并没有选择枯燥的理论堆砌,而是通过一个个引人入胜的故事、一个个鲜活的人物,将科学的脉络娓娓道来。我特别欣赏书中对于“问题”在科学发展中作用的论述。很多时候,我们只看到了科学的成果,却忽略了这些成果背后,是无数个被提出、被反复审视、被努力解决的“问题”。这些问题,如同种子一般,孕育着科学的无限可能。书中那些关于物理学、天文学等领域的发展史,在我眼中不再是冰冷的年代线,而是充满了人类智慧的闪光点,是无数次头脑风暴、无数次灵感迸发的结晶。读这本书,就像是在与古往今来的智者对话,感受他们是如何凭借智慧与勇气,一步步揭开宇宙的奥秘。
评分一直以来,我总觉得科学离我们很遥远,仿佛是属于实验室里穿着白大褂的科学家们的专属领域。直到偶然间翻开这本《因为星星在那里》,才猛然惊觉,原来科学的殿堂并非高不可攀,它是由无数看似微小的“砖与瓦”搭建而成,而这些“砖瓦”就散落在我们生活的点点滴滴之中。作者卢昌海先生以一种极其生动且富有哲思的笔触,为我们描绘了科学的宏大图景,却又能在最细微之处触动人心。我尤其喜欢书中对于那些“幕后英雄”——那些默默耕耘、为科学发展添砖加瓦的普通研究者们的描绘。他们或许没有获得诺贝尔奖的荣耀,他们的名字也许鲜为人知,但正是他们的坚持、好奇与不懈的探索,才构筑了我们今天所见的科学大厦。读罢此书,我仿佛能看到那些在实验室里彻夜不眠的身影,听到他们在无数次失败中咬牙坚持的低语,感受到他们每当获得一点点突破时眼中闪烁的光芒。这本书不仅仅是知识的传递,更是一种精神的感召,它让我重新认识了科学的温度,以及隐藏在理性光辉下的,那份最朴实也最动人的追寻。
评分阅读《因为星星在那里》的过程,对我而言,更像是一次心灵的洗礼。我一直觉得,理解科学,尤其是在技术爆炸的时代,似乎成了一种奢侈。然而,这本书却以其独特的视角,将科学的复杂性剥离,呈现出一种清晰而又富有魅力的面貌。作者没有回避科学中的争议与曲折,反而将其作为故事的一部分,使得整个阅读过程更加跌宕起伏。我印象最深的是书中对“科学方法的演进”这一部分的阐述,它让我明白,科学并非一成不变的教条,而是一个不断自我修正、自我完善的动态过程。那些看似坚不可摧的理论,也可能在新的证据面前被推翻或修正,而这恰恰是科学最迷人的地方——它的开放性与包容性。读这本书,我不再感到对科学的敬畏与疏离,反而生出一种亲切感。它让我看到了科学背后的人文关怀,看到了科学家们作为普通人,也会有困惑、会有挣扎,但正是这份不完美的真实,才让他们的探索更加令人动容。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