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电磁兼容原理
定价:48.00元
作者:谭志良 等
出版社:国防工业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3-05-01
ISBN:9787118085327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大16开
商品重量:0.381kg
编辑推荐
谭志良和王玉明的等编著的《电磁兼容原理》从电磁兼容性的基本原理出发,充分考虑这门学科与工程应用紧密结合的实际,系统地介绍了电磁兼容相关概念、电磁干扰源、电磁干扰的传播与耦合、电磁危害与控制、电磁兼容性设计方法、电磁兼容性预测、电磁兼容性试验设施、电磁发射和电磁敏感度测试等。
内容提要
《电磁兼容原理》从电磁兼容性的基本原理出发,充分考虑这门学科与工程应用紧密结合的实际,系统地介绍了电磁兼容相关概念、电磁干扰源、电磁干扰的传播与耦合、电磁危害与控制、电磁兼容性设计方法、电磁兼容性预测、电磁兼容性试验设施、电磁发射和电磁敏感度测试等。书中既有理论分析与基本原理阐述,又有示例和工程应用,内容丰富、深入浅出,具有较强的实用性和可读性。
谭志良和王玉明的等编著的《电磁兼容原理》可作为高等院校电磁场与电磁防护、电气与电子工程、无线电与通信工程等相关专业本科生与研究生教材,也可以作为工程技术人员的参考书.
目录
作者介绍
文摘
序言
这本书的封面设计着实引人注目,那种深邃的蓝色调和富有科技感的线条交织在一起,立刻让人联想到精密计算和严谨的科学精神。我原本是带着对新兴电子技术的好奇心翻开它的,期望能在其中找到一些关于未来设备如何应对复杂电磁环境的真知灼见。然而,当我深入阅读后发现,它似乎更专注于对历史发展脉络的回溯和对基础物理定律的深度挖掘,这与我期待的那些关于实际工程应用和最新标准解读的内容有所出入。例如,书中对麦克斯韦方程组的推导和诠释占据了相当大的篇幅,虽然其数学推导过程无可指摘,逻辑严密,但对于像我这样更偏向应用层面的读者来说,这些基础理论的篇幅显得有些过长,反而稀释了对实际“兼容”问题的探讨。我本希望看到更多关于屏蔽材料选择的对比分析,或者不同PCB布局对信号完整性的影响案例研究,但这些内容在全书中的占比非常有限,更多的是一种理论上的阐述,这使得这本书更像是一本高深的物理学教材,而非我预期的工程实践指南。整体而言,它的学术价值毋庸置疑,但对于想快速掌握实际操作技巧的工程师而言,可能需要付出更多耐心去“淘金”。
评分这本书的排版和印刷质量只能说中规中矩,纸张的质感略显粗糙,长时间阅读后,墨迹的对比度使得眼睛容易疲劳。更让我感到困扰的是,它在引用最新行业标准和法规方面的更新速度似乎未能跟上技术迭代的步伐。虽然基础物理原理是不变的,但电磁兼容性的诸多约束条件,例如最新的CISPR或FCC标准,往往是工程实践中决定产品能否上市的关键因素。我翻遍全书,发现对近五年内颁布的那些对设计规则产生重大影响的新增条款提及甚少,或者只是在脚注中一带而过。这让这本书在时效性上显得略微滞后。对于一个严肃的工程师来说,参考一本不能完全反映最新行业基准的书籍,无疑会带来潜在的合规风险。因此,尽管它在阐述经典理论方面依然是一流的,但在作为一本面向现代电子产品开发的参考手册时,其时效性上的短板是无法回避的遗憾。
评分这本书的文字风格相当古朴和严谨,读起来有一种仿佛穿越回上世纪八十年代精密仪器设计黄金时代的错觉。作者的叙述方式极其细致,每一个概念的提出都伴随着详尽的背景介绍和详尽的理论铺垫,这对于构建一个坚实的知识体系是极有帮助的。我特别欣赏它在描述电磁波传播特性时所展现出的那种不厌其烦的细致,它几乎是将每一个影响因素都剥离开来单独分析,这在深度上是很多现代快餐式技术书籍无法比拟的。但是,这种深度也带来了阅读上的挑战。章节之间的衔接有时显得有些跳跃,仿佛作者是在按照自己的思路脉络组织内容,而不是完全以读者的认知曲线为导向。举个例子,在讨论某一特定干扰源的抑制方法时,它突然插入了一段关于材料磁导率随频率变化的复杂曲线分析,这让我不得不停下来查阅其他资料来确认这部分内容与前文的关联性。可以说,它对读者的预备知识要求非常高,如果基础不够扎实,很容易在那些看似晦涩的数学公式和半导体物理的交叉点上迷失方向。
评分从宏观的学术视角来看,这本书无疑是一部重量级的著作,其知识体系的完整性和逻辑结构的严密性令人称道。它成功地将电磁场理论、电路理论和材料科学这三大支柱编织在一起,构建了一个关于电磁兼容性的完整世界观。作者的学术造诣毋庸置疑,他对于理论边界的探索和对各种效应的深层剖析,为研究人员提供了深厚的思想源泉。然而,对于一个刚刚踏入这个领域的初学者,或者一个专注于特定领域(比如汽车电子或医疗设备)的工程师而言,这本书的“包罗万象”反而成了一种负担。它没有清晰的路径指引,没有针对不同应用场景的定制化章节,阅读的体验更像是在攀登一座信息量巨大的知识金字塔的侧面,而非顺着预设的阶梯向上。要从这本书中提炼出适用于特定设计问题的解决方案,需要读者具备极强的知识整合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才能将那些深埋在理论之下的工程智慧挖掘出来,这对于普通读者来说,无疑是一项艰巨的任务。
评分拿到这本书的时候,我最大的期待是它能提供一套清晰的、可操作的电磁兼容性测试流程和故障排除手册。我购买这本书是希望解决我们生产线上经常出现的EMI/EMC整改难题,那些关于如何优化接地、如何进行滤波网络设计的实际案例是我最需要的“干货”。然而,这本书更像是一部百科全书式的理论纲要。它花了大量篇幅去解释“为什么”会产生辐射和传导干扰,而不是着重于“如何”在设计阶段就避免它们。书中的图示数量相对较少,且大多是概念性的示意图,缺乏那种能让工程师一眼看懂并立即应用到设计中的电路原理图或结构剖面图。这使得我在试图将书中的理论知识转化为实际的PCB Layout调整时,总感觉缺少了一座至关重要的桥梁。它的价值在于奠定理论基石,但如果你的项目时间紧迫,需要的是快速定位问题和实施修正方案,那么这本书的直接帮助可能就比较有限了,它要求你先成为一个理论家,才能成为一个实践者。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