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现代交换技术(第2版)
定价:36.00元
作者:姚军,李传森
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3-05-01
ISBN:9787301188897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81kg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现代交换技术》按照先介绍各种技术,然后再介绍信令与协议,后阐述应用各种交换技术的通信网络的顺序进行组织编排,突出各种交换技术的特点及应用。重点介绍各种程控交换技术、数据交换技术、软交换技术及相关的信令与协议,简要介绍光交换技术及其在通信网中的应用。
本书共分8章,章简要介绍各种交换技术及交换技术今后的发展方向;第2、3章介绍以电话交换为代表的电路交换技术;第4章介绍以分组交换为代表的数据交换技术;第5章介绍光交换技术;第6章对下一代网络中的核心技术——软交换技术进行了阐述f第7章是对各种交换技术涉及的信令与协议的介绍;第8章是应用交换技术的几种通信网的介绍。
《现代交换技术》可供通信、信息类及相关专业的本科生作为教材使用,也可作为相关科技工作者的参考用书。
目录
章 概论
1.1 交换的基本概念
1. 1.1 交换技术的产生
1.1.2 交换技术的发展
1.2 交换方式
1. 2. 1 电路交换方式
1.2.2 存储转发交换
1.2.3 光交换技术
1. 3 软交换与下一代网络简介
1.3.1 软交换简介
1.3.2 下一代网络简介
习题
第2章 电路交换原理
2. 1 电路交换概述
2.2 交换单元
2. 2. 1 交换单元的概念及功能
2. 2.2 交换单元的分类
2.2.3 交换单元的连接特性
2.3 T型接线器
2.4 S型接线器
2.5 数字交换网络
2.5.1 T-S-T交换网络
2. 5.2 S-T-S交换网络
2. 5.3 CLos网络
2.5.4 DSN网络
2.5.5 Ba11yah网络
习题
第3章 数字程控交换技术
3.1 数字程控交换系统简介
3.1.1 电话交换技术的发展
3.1.2 数字程控变换机的特点及业务性能
3.2 数字程控交换机的硬件组成
3.2.1 话路子系统
3.2.2 控制子系统
3. 3数字程控交换机的软件系统
3.3.1 呼叫处理的基本原理
3.3.2 数字程控交换机的软件系统的组成及特点
3. 4 数字程控交换机的性能指标
3.4.1 话务量
3.4.2 呼损的计算及呼损指标
3.4.3 呼叫处理能力
习题
第4章 数据交换技术
4.1 数据通信概述
4.1.1 数据通信系统的基本概念
4.1. 2 数据通信的特点
4.1. 3 分组交换技术的产生
4.2 分组交换技术
4.2.1 分组交换的基本概念及原理
4.2.2 分组交换的工作方式
4.2.3 路由选择及流量控制
4.3 ATM交换技术
4.3.1 基本概念及特点
4.3.2 ATM交换原理
4.3.3 ATM网络的拥塞控制
4. 4 IP交换
4. 4.1 IP交换概述
4.4.2 IP交换机的组成及工作原理
4.5 标记交换技术
4.5.1 标记交换的基本概念及特点
4.5.2标记交换的工作原理
4.6 多协议标记交换(MPLS)
4. 6.1 多协议标记交换的基本概念
4.6.2 多协议标记交换的工作原理
习题
第5章 光交换技术
5.1 光交换概述
5.1.1 光交换技术的概念及特点
5.1.2 光交换的分类
5.1.3 光交换的发展
5.2 光交换技术的种类
5.2.1 时分光交换技术
5. 2. 2 码分光交换技术
5.2.3 波分光交换技术
5. 3 光交换技术在数据通信中的应用
5.3.1 光交换分组交换技术
5.3.2 光标记交换技术
5.4 全光通信网
5.4.1 概况
5.4.2 全光网络相关技术
5.4.3 智能交换光网络的基本原理
5. 4.4 智能交换光网络的体系
结构
习题
第6章 软交换技术
6. 1 下一代网络概述
6. 1. 1 下一代网络的概念及特点
6. 1.2 下一代网络的结构
6.1.3 下一代网络关键技术
6.2 软交换技术概述
6.2.1 软交换技术的产生、发展及特点
6.2.2 软交换系统的功能及体系结构
6.2.3 软交换的主要设备
6.2.4 软交换网络的组网技术
习题
第7章 信令与协议
7. 1 概述
7. 1. 1 信令与协议的作用
7. 1. 2 信令的分类及信令方式(随路信令、共路信令)
7. 1. 3 协议的组成及功能
7.2 随路信令系统
7.2.1 线路信令
7.2.2 记发器信令
7. 3 N0.7信令系统
7.3.1 N0.7信令概述
7. 3. 2 NO.7信令功能级
7.3.3 NO. 7信令网
7. 4 ATM信令
7. 4.1 ATM信令的功能、结构
7.4.2 ATM信令的工作原理
7. 5 数据网络协议
7. 5. 1 X.25协议
7. 5. 2 帧中继协议
7.6软交换网络协议
7. 6.1 IP电话协议
7. 6. 2 媒体网关控制协议
7.6.3 sigtran协议
7.6.4 软交换互遥协议
习题
第8章 通信网
8.1 电话通信网
8.1.1 电话通信网概述
8.1. 2 本地电话网
8.1.3 长途电话网
8.1.4 路由及路由选择
8.1.5 电话网编号计划
8.2 计算机通信网
8. 2. 1 计算机网络概述
8.2.2 局域网
8.2.3 局域网协议标准
8. 2.4 以太网
8. 2. 5 广域网
8.3 全光网络
8.3.1 全光网络概述
8. 3. 2 全光通信网的组成
8.4 三网合
习题
参考文献
作者介绍
文摘
序言
阅读这本书的过程,感觉作者对技术细节的把握非常到位,每一个章节的展开都显得逻辑严密,层层递进。我尤其欣赏它在理论阐述上那种深入浅出的能力,很多原本觉得晦涩难懂的专业术语,经过作者的巧妙解释后,立刻变得清晰明朗。书中提供的案例分析和实际应用场景的描述,更是让我对所学知识有了更具象的认识。这使得学习过程不再是枯燥的知识点堆砌,而是充满了解密和探索的乐趣。作者似乎非常理解初学者在面对这些前沿技术时可能遇到的困惑,并提前为我们铺好了平坦的道路。
评分这本书的封面设计得非常吸引人,装帧也很扎实,一看就是精心制作的教材。我喜欢那种厚重感,让人觉得内容一定很丰富。书页的纸质不错,印刷清晰,看起来一点也不费眼。书中的插图和图表制作得很精良,对理解复杂的概念帮助很大,特别是那些示意图,画得非常直观,一下子就能抓住核心。整体来说,从物理形态上来看,这本书给人一种可靠和专业的印象,让人很期待内容。我感觉这不仅仅是一本书,更像是一件值得收藏的工具书,放在书架上都觉得很有档次。
评分这本书的语言风格非常独特,它既有学术著作的严谨性,又带着一丝近乎于讲故事的亲切感。阅读过程中,我很少感到疲惫,相反,常常因为一个精妙的论述而停下来反复琢磨。作者在行文时似乎非常注重与读者的“对话感”,让人感觉不是一个人在面对冰冷的文字,而是在和一位经验丰富的老师进行面对面的交流。这种‘润物细无声’的教学方式,让知识的吸收过程变得高效且愉悦,极大地激发了我继续深入研究相关领域的兴趣。
评分这本书的排版和结构设计,真的体现了编辑团队的专业水准。章节之间的过渡非常自然流畅,不会让人感到突兀或跳跃。目录做得清晰明了,查找特定内容也变得异常方便快捷。更难得的是,书中对于不同技术路线的优劣势进行了客观且深入的比较,这种平衡的视角对于我们建立全面的技术认知体系至关重要。它没有偏向任何一方,而是鼓励读者自己去权衡和判断,培养独立思考的能力,这一点对于提升读者的综合素质是极为重要的。
评分我尝试用这本书来解决工作中的一个实际问题,发现它的参考价值极高。书中的方法论和解决问题的思路非常具有指导性,很多都是可以直接套用到工程实践中的。我对比了市面上其他几本相关的书籍,这本书在深度和广度上都展现出了明显的优势,尤其是在处理一些边缘或新兴的技术点时,其他书可能只有寥寥数语,而这本书却能提供详尽的论述和分析。可以说,它不仅是一本学习资料,更像是一个资深的行业专家随时可以提供的咨询手册,极大地提高了我的工作效率和问题解决能力。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