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与生活》是一部心理学经典教科书,心理学导论类教材的典范之作,在美国及许多国家的心理学界都有着很高的知名度。美国ETS 将《心理学与生活》推荐为GRE 心理学专项考试的主要参考书。开创这本书的作者FLP·津巴多是D今SJ1屈一指的心理学家,曾因其ZY的斯坦福监狱实验而闻名SJ,更因撰写《心理学与生活》和主持电视系列片《探索心理学》而被誉为“D代心理学的声音和面孔”。
我国心理学界有不少教师多年来一直在用本书英文版作为教学用书。怀着对我国心理学基础教育和普及的使命感,北京大学心理学系19位教授通力合作,每人根据自己的研究专长和兴趣各选取一部分,精心翻译。正如王垒教授所言:“这部教材的翻译是北大心理学系教授们集体智慧和团队凝聚力的结晶。”《心理学与生活》D16 版中译本在GN出版的十年来,累计发行50 余万册,赢得了广大心理学师生及普通读者的喜爱和认可。她不仅伴随着很多心理学专业的学生走上了心理学的学习和职业发展之路,而且也帮助众多普通读者获得了宝贵的心理学知识。
《心理学与生活》1版于20 世纪50 年代,半个多世纪以来,不断与时俱进,迄今已修订19 次。每次修订既力图反映心理学新近的研究进展,也保持其一贯的宗旨,即“心理学是一门科学,同时关注这门科学在生活中的应用”,可谓历久弥坚,历久弥新。本书译自英文原版《心理学与生活》D19 版,较D16 版已经有了大幅的修订,全书精简为16 章,更新了数十万字和1 000 多篇参考文献,新增了“生活中的心理学”与“生活中的批判性思维”两个专栏。同时,此次在译文上也进行了精心修订。与之前出版的精装彩印的典藏版相比,本版在书后增加了各章的练习题及专业术语表,更好地满足课程教学的需要。
FLP·津巴多是美国心理学协会(APA)前ZX,科学协会ZXWY会(CSSP)前ZX,斯坦福大学的荣誉退休教授,他在斯坦福大学教授心理学导论课程长达50 年。在过去的38 年里,他撰写并与格里格合著了《心理学与生活》,以及配套的《教学指南》和《学习指南》。因为主持广受欢迎的PBS 电视系列片《探索心理学》,他被SJGR为“D代心理学的声音和面孔”,这部电视系列片至今仍在美国和全SJ的中学和大学课程中广为使用。津巴多不仅热爱开展和出版关于各种主题的研究,而且也热衷于教学和参与公众及社会服务活动。津巴多一直是许多社会心理学领域中硕果累累、富有创新的研究者,发表了350 多篇专业论文、通俗文章和书中的章节,出版了50 多部著作。为了表彰他丰硕的研究成果,美国心理学协会向津巴多颁发了E. 西尔格德普通心理学终身成J奖。他还因为对人性的大量研究荣获瓦茨拉夫·哈维尔基金奖。津巴多目前在帕洛阿尔托大学心理学博士(PsyD)联盟项目任教,并在全SJ发表演讲。他现在的研究关注英雄主义的心理学。更多信息请浏览以下网站:www.zimbardo.com,www.prisonexp.org,www.lucifereffect.com,www.everydayheroism.com。
FLP·津巴多中文版序言 xv
D19 版中译本序言 xvi
D16 版中译本序言 xviii
致中国读者 xxi
前言 xxii
1 生活中的心理学 1
2 心理学的研究方法 21
统计学附录 43
3 行为的生物学和进化基础 53
4 感觉和知觉 86
5 心理、意识和其他状态 128
6 学习与行为分析 157
7 记 忆 191
8 认知过程 232
9 智力与智力测验 275
10 人的毕生发展 304
11 动 机 350
12 情绪、压力和健康 381
13 理解人类人格 421
14 心理障碍 460
15 心理治疗 502
16 社会心理学 538
练习题 585
专业术语表 603
参考文献 628
显示全部信息《心理学与生活》是一部心理学经典教科书,心理学导论类教材的典范之作,在美国及许多国家的心理学界都有着很高的知名度。美国ETS 将《心理学与生活》推荐为GRE 心理学专项考试的主要参考书。开创这本书的作者FLP·津巴多是D今SJ1屈一指的心理学家,曾因其ZY的斯坦福监狱实验而闻名SJ,更因撰写《心理学与生活》和主持电视系列片《探索心理学》而被誉为“D代心理学的声音和面孔”。
我国心理学界有不少教师多年来一直在用本书英文版作为教学用书。怀着对我国心理学基础教育和普及的使命感,北京大学心理学系19位教授通力合作,每人根据自己的研究专长和兴趣各选取一部分,精心翻译。正如王垒教授所言:“这部教材的翻译是北大心理学系教授们集体智慧和团队凝聚力的结晶。”《心理学与生活》D16 版中译本在GN出版的十年来,累计发行50 余万册,赢得了广大心理学师生及普通读者的喜爱和认可。她不仅伴随着很多心理学专业的学生走上了心理学的学习和职业发展之路,而且也帮助众多普通读者获得了宝贵的心理学知识。
《心理学与生活》1版于20 世纪30年代,半个多世纪以来,不断与时俱进,迄今已修订19 次。每次修订既力图反映心理学新近的研究进展,也保持其一贯的宗旨,即“心理学是一门科学,同时关注这门科学在生活中的应用”,可谓历久弥坚,历久弥新。本书译自英文原版《心理学与生活》D19 版,较D16 版已经有了大幅的修订,全书精简为16 章,更新了数十万字和1 000 多篇参考文献,新增了“生活中的心理学”与“生活中的批判性思维”两个专栏。同时,此次在译文上也进行了精心修订。与之前出版的精装彩印的典藏版相比,本版在书后增加了各章的练习题及专业术语表,更好地满足课程教学的需要。
正如作者所言:“心理学是一门与人类幸福密切相关的科学”,本书贴近生活、深入实践的D特风格,使其一直是一般大众了解心理学、更好地理解人性和全面提升自身素质的推荐读物。
作者形象地将学习《心理学与生活》的过程比喻成一次“智慧的旅行”,选择她,相信你一定不虚此行。祝您好运!
显示全部信息跨越半个多世纪的心理学入门经典 SJZM心理学家FLP·津巴多扛鼎之作
北京大学心理与认知科学学院19位教授联袂翻译
《心理学与生活》D16版上市以来累计重印70余次,持续热销70万册
历经十年的修订与打磨,《心理学与生活》D19版中文平装版全新登场
单栏留白,图文并茂,带给你更完美的阅读体验
北京大学心理与认知科学学院院长 方方教授
清华大学心理学系主任 彭凯平教授
教育部心理学教学指导WY会主任 周晓林教授
中国心理学会前理事长 张侃教授
《*强大脑》节目嘉宾 Dr. 魏 魏坤琳教授
倾力推荐
选择《心理学与生活》(D19版)的9大理由:
1.经典理论与新近研究成果的完美结合。与D16版相比,全书精简为16章,增加了650余处研究资料,新增“生活中的批判性思维”专栏以及便于自学的教学专栏。近十年来心理学发展迅猛,日新月异,近年的研究成果和趋势都反映在《心理学与生活》D19版之中。
2.心理学基础教材典范之作。《心理学与生活》1版于20世纪30年代,在全SJ许多国家的心理学界都有着J高的知名度,是斯坦福大学等美国700多所院校使用的经典教材,被ETS推荐为GRE心理学专项考试的主要参考书。北京大学从1990年开始J将《心理学与生活》作为普通心理学的课程教材。
3. 享有盛誉的、绝搭的作者团队。开创《心理学与生活》的作者FLP·津巴多是D代ZM社会心理学家,因其ZY的斯坦福监狱实验而闻名于世,曾担任美国心理学会ZX,被GR为“D代心理学的声音和面孔”。“认知革命”无疑是D代心理学的主流,而擅长认知心理学的理查德·格里格的加入则是对津巴多社会心理学专长的重要补充。
4.GNYL的译者团队。本书的翻译工作由北京大学心理与认知科学学院(原心理学系)19位教授通力合作完成,是“北大心理学系教授们集体智慧和团队凝聚力的结晶”。新版在译文上进行了精心修订。
5.豪华而专业的编辑团队。六位编辑都拥有心理学专业的硕士或博士学位。怀着对经典的敬畏,对读者的负责,沉下心来,“用心雕刻”,在D16版中译本的基础上,翻译和编校质量又迈上一个新台阶。
6.QW学术机构推荐。本书被教育部高等学校心理学教学指导WY会1推为普通心理学的引进版教材,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等GN数百所高校将《心理学与生活》作为普通心理学课程的专用教材或参考读物。
7.贴近生活与实践。《心理学与生活》生动流畅,通俗易懂,图文并茂,将心理学理论和知识与人们的日常生活联系起来,是一般大众了解心理学、更好地理解人性和全面提升自身素质的推荐读物。
8.读者HP如潮。2003年《心理学与生活》D16版在GN出版中译本,十年来累计发行70万册。《心理学与生活》在豆瓣上的近万条评价中一半以上为五星,还有着近千条书评和书摘,深受读者喜爱。在三大网店中有着一万多条的评论。
9.JJ的阅读体验和完善的教学辅助。单栏留白,图文并茂,带给你更完美的阅读体验。书中穿插各种教学专栏,书后附专业术语表及288道习题及答案,更好地满足课程教学和自学的需要。
《心理学与生活(第19版)》这本书,真的给我带来了太多意想不到的启发。我一直觉得自己是个比较感性的人,对事情的看法也比较主观,但读完这本书,我开始尝试着用更客观、更科学的角度去分析问题。书里对“偏差”和“启发式思维”的探讨,让我意识到了自己思维中存在的许多盲点。比如,我们经常会陷入“确认偏误”,只关注那些支持自己已有观点的信息,而忽略那些反驳的信息。通过书中提供的案例,我能够清晰地看到这种偏差是如何影响我们的判断和决策的,这让我开始在日常生活中更加审慎地对待信息,努力做到更加客观公正。此外,关于“情绪的调节”和“应对压力”的章节,也为我提供了非常实用的方法。面对生活中的挑战和不如意,我不再感到那么手足无措,而是学会了如何识别自己的情绪,并运用一些心理学技巧来管理它们,比如正念练习和认知重评。这本书让我深刻体会到,心理学并非只是关于“生病”的心理学,更是关于如何“健康地生活”的学问。它不仅仅教授知识,更重要的是引导我们去思考,去实践,去成为更好的自己。
评分作为一名对心理学充满好奇的读者,我迫不及待地翻开了《心理学与生活(第19版)》,这本书果然没有让我失望!它的宏大叙事和细腻的分析令人印象深刻。我尤其被其中关于“社会认同”和“群体行为”的论述所吸引。书中深入浅出地解释了为什么我们会受到群体的影响,以及在群体中,个体行为会发生怎样的改变。比如“旁观者效应”的例子,让我对自己在一些情境下的行为有了新的理解。它不仅仅是理论的介绍,更是对现实生活现象的深刻洞察。我发现,这本书的作者们非常有技巧地将复杂的心理学概念,用一个个生动的故事、实验结果或者社会现象串联起来,让读者在阅读过程中,不仅能够理解理论,更能感受到其强大的解释力。此外,书中关于“发展心理学”的部分,也让我对人类从出生到老年的心理变化有了系统性的认识,特别是关于青少年时期身份认同的形成,以及老年时期面对衰老的心理调适,都给予了我很多思考。这本书让我觉得,心理学就像一面镜子,让我们能够更清晰地照见自己,理解他人。
评分自从阅读了《心理学与生活(第19版)》,我感觉自己的认知边界得到了极大的拓展。这本书的内容之丰富,讲解之透彻,着实让我惊叹。我一直对“智力”和“创造力”的话题很感兴趣,书中对此的探讨让我耳目一新。它不仅介绍了各种智力测验的原理和局限性,还深入分析了影响智力发展的多种因素,包括遗传、环境和社会经济地位等。更让我惊喜的是,它还阐述了创造力的本质,以及如何培养和激发创造性思维。书中提供的各种练习和建议,都非常具有操作性,我尝试着在生活中运用,确实感受到了一些积极的变化。此外,关于“心理健康”和“心理疾病”的章节,也以非常负责任的态度,介绍了常见的心理困扰和它们的成因,同时强调了寻求专业帮助的重要性。这本书让我明白,关注自己的心理健康,就像关注身体健康一样重要。它传递了一种积极的生活态度,鼓励我们去理解、接纳并关爱自己。总的来说,这本书不仅仅是一本教材,更是一本帮助我们更好地认识自己、理解世界、活出精彩的人生指南。
评分这本《心理学与生活(第19版)》简直就是我探索内心世界的一把金钥匙!自从翻开它,我就感觉像是进入了一个全新的领域,过去那些困惑、模糊的念头,一下子变得清晰起来。我特别喜欢它那种循序渐进的讲解方式,从最基础的概念讲起,比如感觉、知觉,然后逐步深入到学习、记忆、思维,再到更复杂的动机、情绪、人格,最后触及社会心理学和心理健康。每一个章节都像是在为我构建一个心理学的知识体系,让我能看到不同心理现象之间的联系。作者们用非常生动有趣的语言,配上大量贴近生活的案例,让我觉得学习心理学不再是枯燥的理论堆砌,而是对自己、对他人、对世界的一次深入理解。我记得其中关于“认知失调”的部分,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它解释了为什么人们在面对矛盾的信念时会感到不适,以及我们会采取哪些方式来缓解这种不适。这种理论不仅能帮助我理解自己的行为,还能让我更包容地看待他人的选择。还有关于“依恋理论”的讨论,更是让我对人际关系有了更深的认识,明白了童年经历如何影响我们成年后的亲密关系。总而言之,这本书不仅是知识的宝库,更是提升自我认知、改善人际关系的指南。它让我明白,心理学并非遥不可及的学科,而是渗透在我们生活方方面面的智慧。
评分《心理学与生活(第19版)》这本书,对我来说,更像是一次对人类复杂心智的探索之旅。我一直对“潜意识”和“动机”等概念感到好奇,而这本书恰恰提供了非常系统和深入的解读。我尤其欣赏它在讲述不同流派心理学观点时的严谨性,比如精神分析、行为主义、认知心理学等,它并没有简单地罗列,而是清晰地展现了它们之间的发展脉络、核心观点以及各自的优势与局限。这让我能够跳出单一的视角,从更广阔的视野来理解人类的行为。书中的“动机”章节,让我对自身和周围人的行为有了更深的理解,原来很多看似简单的事情背后,都隐藏着复杂的生理、心理和社会因素。例如,关于“成就动机”和“归属感”的探讨,让我明白了为什么有些人会不断追求成功,而有些人则更看重人际关系的和谐。这本书让我意识到,我们看似自由的意志,其实深受着各种内在和外在因素的影响。它促使我去反思自己的行为模式,并尝试去理解那些驱动我做出某些选择的深层原因。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