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犯罪手法系列─法醫科學研究室:鑑識搜查*前線, 解剖八百萬種死法
作者:道格拉斯.萊爾
出版:麥田
语种:繁體中文
页数:480 页
装帧:平装
ISBN:9789863444336
出版日期:2017-04-08
暢銷書《法醫.屍體.解剖室》
作者道格拉斯.萊爾醫生又一力作!
本書為真正的鑑識迷所寫,不厭其煩、不避細節,
帶你一窺這個刺激領域,洞悉犯罪現場調查背後真確的科學原理!
??為鑑識科學著迷?
缺乏全職法醫的工具和所受的訓練,
並不意謂著你無法了解犯罪現場調查的一切。
犯罪劇富有娛樂性,但實際上絕大多數的鑑識案件都不是在一小時內偵結。
在本書中,獲獎作家亦是熱門影集顧問道格拉斯.萊爾剖析法醫科學的每個面向,讓你三兩下就解開你鍾愛的電視劇裡的謎團。從指紋、纖維、血液到彈道分析,你將走過抽絲剝繭的過程,從*微小的線索中解讀*重大的訊息,還會學到好萊塢哪裡搞錯了,真實世界中的鑑識專家每天又是怎麼工作的,更有甚者,他們的領域遍及解剖學、生理學、藥理學、昆蟲學、人類學、心理學等,族繁不及備載。如果你對鑑識有興趣,你將學到入門的方法,並了解這類型的工作所需的學識背景。
◎這本全方位的參考指南涵蓋:
〈詳細介紹法醫系統〉由誰負責什麼、何時進行到哪個步驟,以及如何進行
〈鑑識科學DNA〉認識犯罪現場的保全和蒐證的實際步驟,潛入凶手心思
〈無一不是證據〉從指紋到血跡,乃至於其他相關的一切,調查人員如何分析證據
〈屍體會說話〉如何識別無名屍、推斷死亡時間,以及分析創傷型態
〈內幕中的內幕〉一窺鑑識實驗室運用毒物學、血清學等知識,找出證據、揪出凶手
〈耐人尋味的鑑識案列〉揭開眾多著名刑事檔案的破案關鍵……
◎孫家棟(審訂)
台大醫學院病理學博士,現任台大醫學院法醫研究所教授。專長:法醫病理學、病理學。
【重量級好評讚譽】(依姓氏筆畫排列)
呂仁 推理作家
知言 台大醫學院博士生、推理作家
既晴 推理作家
陳栢青 作家
陳嘉振 推理作家、編劇
游善鈞 推理作家
賴志穎 微生物學者、作家
蘇上豪 金鼎獎《暗黑醫療史》、《開膛史》作者
「鑑識科學早已是現代推理小說所無法避開的環節之一,從推理小說之父愛倫坡的《莫爾格街凶殺案》出現醫生驗屍、柯南.道爾的福爾摩斯探案《諾伍德的建築師》就出現了指紋鑑識,一百七十五年來推理作家跟著科技與醫學進步神速,就算把案發場景故意設計在偏遠孤島也得視劇情需要安排或排除專家證人在內。這部作品有著幾乎所有推理作家需要的法醫、鑑識知識,是一本**的參考書籍,唯有具備完整而全面的理解,才有辦法在寫作時避開低級錯誤,進而寫出一本讓讀者信服的小說。」──呂仁(推理作家)
「好一本攻略精華!終於不用堆滿桌的教科書只為了合理結構一個犯罪。寫犯罪推理小說,首要情節合理,才有辦法推理。犯罪現場、犯罪行為與破案過程合乎科學與邏輯,這才是推理小說的梁柱。這本書,簡明扼要的提供了所有『合理架構』所需要的必要資訊。書中的用詞簡單、明瞭、不艱澀,亦是一本優良的犯罪偵查科學的入門科普書籍。」──知言(台大醫學院博士生、推理作家)
「這本書雖然謙稱是一本寫給小說家的法醫科學指南,只是提供正確資訊,然而,甫一展卷,才發現其內容極為豐富、精采,遠遠超乎想像。書中廣涉醫學、物理、化學、數學、生物學,不僅蔚為博學宏觀,更是一部人類對抗罪案、對抗謎團的鬥智百科全書。也許你老早把《CSI犯罪現場》看得滾瓜爛熟,也許你的書架上已經排滿刑案實錄,但這一本依然能提供更多峰迴路轉、柳暗花明的破案驚奇,打通你解謎擒凶的任督二脈。」──既晴(推理作家)
「打從下定決心以推理創作為終生職志以來,我一直在尋找任何有關鑑識科學和犯罪偵查的書籍,好供寫作時參考運用,但大多數參考工具書不是太過粗淺,無法深入探究,就是過於艱深,難以讓非專業人士理解。如今道格拉斯.萊爾的《法醫科學研究室》出版,簡直令我如獲至寶,此書不僅有系統地條列鑑識科學與犯罪偵查的各項領域,更在每段章節當中列舉一些案例加以佐證,使讀者可以清楚詳細地吸收相關知識,堪稱目前國內*具參考價值的推理寫作工具書籍。」──陳嘉振(推理作家、編劇)
「如同推理小說至今仍然被大多數人誤以為是『殺人』的小說,法醫科學在某些人眼中只是一門研究『死人』的學問。然而這兩者,實際上都是藉由逝者的餘溫,嘗試回應生者的疑問。」──游善鈞(推理作家)
「作為一本寫給小說家的法醫科學指南,作者道格拉斯.萊爾沒有在客氣的。大概看太多美國影集或文學作品出現鑑識科學上不可能出現的狀況,與其不斷翻白眼,還是佛心來了把*基本的法醫科學原理、歷史,以及鑑識科學的方法都列在本書中。要從中得到《千萬別吸死人的手》這類作品的娛樂效果那是緣木求魚。但你若是寫作相關主題的作家一定要參閱此書,**可以減少很多現實上的錯漏,而喜歡閱讀這類主題的讀者,更可用此書來推敲作品的邏輯。然而,這本書的內容是基於美國的規範及法律,若要以此來書寫以美國以外地區為背景的作品,也得適時參考當地相關的法規及流程,以免成造成『拿明朝的劍斬清朝的官』的窘況。」──賴志穎(微生物學者、作家)
【**遜讀者五星書評】
★本書涵蓋了一切法醫科學資訊,從DNA鑑定到偽造判定等,全面涵括的一本書。關於檢測方法(如親子關係和DNA鑑定等),本書告訴你程序步驟、用途、每一種檢測的缺點等等。關於犯罪的情況,則是描述不同的做案手法,並深入解釋調查員如何區分。內容豐富詳實,但並不會讓人覺得是一本教科書。很多時候,我得在網路上查找補充資訊,但做為一本指南,它確實發揮作用,讓作家的取材研究更為容易。我對本書真的沒有什麼可抱怨的!
★適合所有對法醫科學基礎有興趣的人閱讀。雖然時而涉及技巧說明,但不會讓人讀得一頭霧水。探討的主題廣泛且富一定深度,多數人可從中獲得他們想知道的知識。
★讓人讀得欲罷不能的一本書!它提供了足夠的科學資訊,但不致過於深入。每個神祕/驚悚小說作家都該擁有一本。如果你的孩子對科學有興趣,這本書更能增加他們對科學的喜愛。
★我很開心能發現這本書,這是犯罪小說家必備的案頭書,特別是如果你想在小說裡對法醫鑑識的過程與細節有可信的描述。我發現它不僅豐富了我的寫作,也觸發我產生其他靈感……它值得我給的每一顆星,強力推薦!
★倘若你的故事情節接近任何犯罪現場,就得留意血跡是不是噴濺;不僅如此,對屍體顏色的描述必須正確……有了萊爾醫生的這本書,我們可以創造出真實、可信的人物。
推薦序一 馬特.威頓(Matt Witten),劇作家、**影集《怪醫豪斯》製作人
推薦序二 李.戈德伯格(Lee Goldberg),小說家、電視編劇兼製作人
◎前言
【**部:法醫科學的體系】
**章 法醫科學:歷史沿革與組織架構
.法醫科學的發展
.*早的法醫科學家
.法醫科學的一般組織
.鑑識實驗室的服務
.驗屍官和法醫
第二章 證據:法醫科學的中心與靈魂
.證據類別
.蒐證
.犯罪現場
【第二部:法醫與屍體】
第三章 解剖:深入屍體
.解剖史
.病理學家:臨床VS.鑑識
.法醫解剖
.誰要被解剖?
.解剖程序
.正式解剖報告
第四章 認屍:受害者是誰?
.認屍的重要性
.死後經過時間
.死亡原因和死亡方式
.屍體定位
.多具屍體
第五章 死亡時間:時間軸的關鍵部分
.定義死亡時間
.死亡時間的判定
.屍體腐化率
.人體農場
第六章 死亡原因、死亡機轉及死亡方式:受害者是怎麼死的?
.死亡的定義
.死亡原因與死亡機轉
.五種死亡方式(實際上是四種加一種)
.驗屍官的判斷
.驗屍官報告
第七章 身體傷害:傷口鑑定
.槍械與彈藥
.責任的判定
.銳器傷
.鈍器傷
.內傷
.電擊傷
.咬傷
.性侵調查
第八章 窒息:剝奪人體所需的氧氣
.悶死
.勒死
.有毒氣體
.溺水
第九章 血清學:血液與其他體液
.血液的特性
.ABO血型系統
.血液和血清學家
.親子鑑定
.其他體液
第十章 DNA:你的個人編碼
.DNA是什麼?
.DNA和鑑識科學
.DNA 多型性
.DNA指紋分析程序
.DNA的判別力:數字遊戲
.DNA劣化
.尋找DNA
.狡猾的罪犯和疾病
.親子鑑定
.粒線體DNA
.Y染色體DNA
.CODIS系統
.兩起特別的DNA案件
第十一章 毒理學:藥物、毒物和毒素
.毒物是什麼?
.尋找毒物
.歷史觀點
.現代毒理學
.樣本採集
.毒理學與死亡原因、死亡方式
.毒理檢驗程序
.常見的藥物、毒物和毒素
【第三部 犯罪現場與鑑識實驗室】
第十二章 指紋:方便的鑑定工具
.指紋的歷史
.人體測量學與貝迪永法
.脊紋紋形
.指紋分類系統
.尋找、採集指紋
第十三章 血跡:型態會說話
.血跡型態
.血的特性
.流血
.噴濺血跡
.噴濺分類
.血跡噴濺和犯罪現場重建
第十四章 印記:鞋印、胎痕、工具和織物
.鞋印證據
.胎痕證據
.工具痕跡證據
.織物印記
第十五章 微物跡證:見微知著
.微物跡證分析
.微物跡證的種類
第十六章 武器鑑定:不只是槍枝彈藥
.武器與彈藥組成
.其他武器鑑定技術
.國家彈道資料庫系統
第十七章 縱火調查:火災和爆炸
.火的特性
.縱火
.爆炸
第十八章 可疑文書:筆跡和偽造檢驗
.筆跡
.偽造
.藝術品偽造
第十九章 犯罪心理學:心理探索
.法醫心理學
.精神疾病檢測
.連續犯和多起犯
.連續犯的精神病理學
.做案手法與犯罪特徵
.犯罪者與犯罪現場的連結
◎後記
◎附錄:法醫科學工具
我得承认,我本身对悬疑和刑侦类题材有着近乎痴迷的热爱,但市面上很多作品往往过于偏重情节的跌宕起伏,而牺牲了科学的真实性,读起来总觉得少了点“劲儿”。而这本作品的独特之处,就在于它完美地平衡了这两者。它不像单纯的科普读物那样枯燥,更不像纯虚构小说那样为了戏剧效果而胡编乱造。作者似乎有一种魔力,能够将那些冷冰冰的、晦涩难懂的法医鉴定技术,转化为一个个引人入胜的案例分析。每一次技术方法的介绍,都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紧密地嵌入到具体的“生死之谜”中去,让你在解谜的过程中,潜移默化地吸收了大量的专业知识。这种叙事结构的高明之处在于,它让你在为逝者鸣不平时感到震撼的同时,也对科学的精准和力量油然而生敬畏之心。这种沉浸式的学习体验,远比死记硬背要有效得多。
评分作为一名业余的侦探小说爱好者,我有一个习惯,就是边读边在脑海中构建自己的推理路径。以往读很多侦探小说,往往在看到一半时,就能大致猜出凶手的身份或动机。然而,这套书真正让我“失算”的次数数不胜数。不是因为作者故意设置了多么拙劣的烟雾弹,而是因为他所依赖的物证链条和科学逻辑,往往超出了普通人的日常经验范畴。比如,通过微小的组织结构变化来推断死亡发生的确切时间,或者利用空气动力学原理分析弹道轨迹的细微偏差,这些知识点,需要读者真正调动逻辑思维,去跟随专家一步步验证。这种被专业知识所“打败”的感觉,是一种非常独特的阅读乐趣——它不是被作者愚弄,而是被真正的科学所折服。这种智力上的挑战性,是很多同类作品无法比拟的。
评分这套书的包装设计简直是视觉享受,那种略带复古又充满现代科技感的封面布局,光是摆在书架上就散发出一种独特的吸引力。我一拿到手,立刻就被那种严谨而又神秘的气氛所感染。翻开第一页,那种印刷的质感,纸张的厚度,都让人感觉出版方在制作上是下了真功夫的,而不是那种廉价的批量生产。尤其是那些插图和图表的排版,即使是复杂的科学流程,也被处理得清晰明了,丝毫没有让人觉得枯燥乏味。我通常对这种“硬核”题材的书会有点畏惧,但这本书的排版设计成功地降低了阅读门槛,让人愿意沉下心来去探索那些深奥的知识。可以说,光是初次接触的感官体验,就已经让我对接下来的阅读充满了期待,它成功地用一种专业且不失艺术感的方式,为读者搭建了一个进入法医世界的入口。那种对细节的打磨,体现了编辑团队对读者的尊重,也彰显了作者知识的深度。
评分这本书的翻译质量,我认为是值得单独拿出来称赞的。在处理大量专业术语时,译者没有采取生硬的直译,而是巧妙地结合了中文的表达习惯,让那些原本可能拗口的法医术语,变得既准确又不失流畅性。我可以想象,要在保证科学严谨性和可读性之间找到这个平衡点是多么困难。很多地方的专业名词,我都特意去查证过,发现译者在处理上非常到位,既没有过度简化导致信息失真,也没有过度复杂化让普通读者望而却步。这种高水准的本地化工作,极大地提升了阅读体验,让我完全忘记了自己是在阅读一部翻译作品。对于中文读者而言,一本好的翻译作品能拉近与原作的距离,而这套书的译文,就是一座完美的桥梁。
评分作者的笔触非常细腻,他对于人性的洞察力,甚至超越了他对物证的分析能力。我尤其欣赏他叙事时所流露出来的那种对“生命”本身的尊重。在探讨死亡和腐败的诸多细节时,他始终没有流于猎奇或血腥,而是保持着一种近乎哲学家的沉静。他会让你思考,每一具遗体背后,都曾是一个活生生的人,他们的死因记录,就是他们留给世界的最后一份、也是最诚实的陈述。这种人文关怀,让整本书的基调从“冷峻的科学报告”升华为“严肃的生命追思录”。读完一个案例,我感受到的不仅仅是犯罪手法被揭穿的快感,更多的是对生命脆弱和真相难得的感慨。对于追求深层阅读体验的读者来说,这种对生命重量的探讨,是这本书最宝贵的价值之一。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