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書名:光電顯示原理與技術
定價:40.00元
作者:鄒開順,王輔忠
齣版社:國防工業齣版社
齣版日期:2016-01-01
ISBN:9787118101799
字數:
頁碼:
版次:1
裝幀:平裝
開本:16開
商品重量:0.4kg
編輯推薦
內容提要
鄒開順、王輔忠編寫的《光電顯示原理與技術( 十二五普通高等教育規劃教材)》分3捲,共11章。第 一捲“光電顯示的基本原理和技術”,內容涉及:顯 示技術概論,光度學與色度學基礎,陰極射綫緻發光 顯示,液晶顯示(LCD)原理與技術,以及其他一些常 見的平闆顯示技術,重點闡述液晶的物理性質、電光 效應、液晶顯示器的器件結構、工作原理、驅動控製 、製備工藝進行等內容;第二捲“‘光電顯示原理與 技術’課程的應用”,引導學生運用顯示、數電、模 電、單片機、傳感器等知識設計製作“液晶顯示係列 學生作品”;第三捲“光電顯示行業——直通職場” ,對光電顯示類企業人纔需求進行跟蹤,對行業內知 名企業進行歸納介紹,使學生對行業現狀及發展趨勢 有所瞭解,進而瞭解企業崗位職責和要求。
本書既可作為高校光電類、電子類、機械類、物 理類等相關專業的本科生教材,也可供廣大科技工作 者、工程技術和研究人員參考。
目錄
捲 光電顯示的基本原理和技術
章 顯示技術概論
1.1 顯示技術的概念與特點
1.1.1 顯示技術的概念
1.1.2 顯示技術的特點
1.2 顯示技術的研究內容
1.3 顯示技術分類
1.4 顯示器件和顯示係統的主要性能指標與質量評價
1.4.1 工作電壓與消耗電流
1.4.2 畫麵尺寸
1.4.3 分辨率
1.4..亮度(輝度)
1.4.5 對比度
1.4.6 灰度(深淺可調節性)
1.4.7 響應時間
1.4.8 像素
1.4.9 顯示色
1.4.1 0工作壽命
1.4.1 1存儲功能
第2章 光度學與色度學基礎
2.1 光度學基礎
2.2 色度學基礎
2.2.1 顔色的特性
2.2.2 顔色的混閤
2.2.3 色度坐標和色度圖
第3章 陰極射綫管發光顯示
3.1 CR3、曆史概述
3.2 CRI、的基本結構及工作原理
3.2.1 CRT的基本結構
3.2.2 CRT顯示器的結構及工作原理
3.2.3 CRT顯示器的彩色化
3.3 CRT的掃描
3.4 CRT的特點
第4章 場發射顯示和場離子顯示
4.1 CRT的薄型化
4.2 FED
4.2.1 FED的研究進展
4.2.2 FED的特點
4.2.3 FED的器件結構
4.2.4 FED的工作原理
4.2.5 彩色FED器件
4.2.6 與CR3、比較
4.2.7 FED的製作工藝
4.2.8 FED的三大核心技術難題
4.2.9 FED發展的方嚮
4.3 場離子顯示器
4.3.1 FID的結構
4.3.2 FID的工作原理
第5章 真空熒光顯示器
5.1 VFD的器件結構和工作原理
5.2 VFD的電學和光學特性
5.3 VFD的構成材料
第6章 LCD的原理與技術
6.1 液晶
6.1.1 液晶化學
6.1.2 液晶的物理性質
6.1.3 液晶光學特性
6.1.4 液晶的其它物理l生質
6.2 液晶顯示器件的結構及工作原理
6.2.1 液晶顯示器的發展過程
6.2.2 液晶顯示器的分類
6.2.3 液晶顯示器的構成
6.2.4 液晶顯示器的基本結構
6.2.5 液晶顯示器的構成材料
6.2.6 常用液晶顯示器及其工作原理
6.2.7 液晶顯示器的采光技術
6.3 液晶顯示器的驅動與控製
6.3.1 各種驅動電極的結構
6.3.2 液晶顯示驅動器
6.3.3 液晶顯示控製器
6.4 液晶顯示模塊
6.4.1 液晶顯示模塊的分類
6.4.2 LCD驅動係統及LCD模塊電路構成
6.5 TFT液晶顯示技術
6.5.1 TFT型LCD的結構及驅動原理
6.5.2 1TI型LCD的製造工序
第7章 等離子體顯示
7.1 等離子顯示器概述
7.1.1 等離子體的分類
7.1.2 PDP的主要特點
7.1.3 PDP等離子與CR的比較
7.1.4 直流PDP和交流PDP
7.2 等離子顯示器的結構及工作原理
7.3 彩色PDP的放電特性及發光機理
7.3.1 氣體放電的物理基礎
7.3.2 彩色PDP的發光機理
7.3.3 帕邢定律和著火電壓的確定
7.4 AC型:PDP的驅動
7.4.1 驅動集成電路的構成
7.4.2 彩色PDP驅動IC的內部結構
7.4.3 驅動集成電路的作用
7.4.4 根據AC型PDP的工作波形分析其工作原理
7.5 PDP的製備工藝
7.6 PDP的敗退及原因
第8章 電緻發光顯示
8.1 電緻發光顯示概述
8.2 無機電緻發光顯示
8.2.1 ELD的基本結構與工作原理
8.2.2 TFEI器件新進展
8.2.3 無機FFEI研究的一般方法
8.2.4 電緻發光元件的各種構成材料
8.2.5 各功能層或膜的主要工藝方法
8.2.6 ELD的用途
8.3 有機電緻發光顯示
8.3.1 0LED的發展曆程
8.3.2 器件分類
8.3.3 小分子OIED的結構、原理與材料
8.3.4 聚閤物OLED的結構、原理與材料
8.3.5 OLED的一般研究方法
8.3.6 影響0LED發光效率的主要因素和提高發光效率的措施
8.3.7 彩色顯示闆的方法
8.3.8 應用和前景
第9章 其他平闆顯示技術
9.1 發光二極管顯示
9.2 電緻變色顯示
9.3 電泳顯示
9.4 壓電顯示
第二捲 “光電顯示原理與技術”課程的應用
0章 “光電顯示原理與技術”課程設計
10.1 “光電顯示原理與技術”課程設計常用元器件
10.1.1 電阻
10.1.2 電容
10.1.3 電感
10.1.4 二極管
10.1.5 三極管
10.2 開展“光電顯示原理與技術”課程設計常用工具
10.2.1 焊接工具
10.2.2 測量工具
10.3 “光電顯示原理與技術”課程設計典型案例
10.3.1 數字溫度計的設計與製作
10.3.2 係統器件的選擇
10.3.3 硬件設計電路
10.3.4 軟件設計
10.3.5 組裝與調試
第三捲 光電顯示行業——直通職場
1章 光電顯示行業發展趨勢及人纔需求信息
11.1 各類顯示技術現狀比較及發展趨勢
11.1.1 CR雖自身更新,漸失霸主地位
11.1.2 平闆顯示日新月異,前程無量
11.1.3 大屏幕顯示器穩步發展
11.2 液晶顯示領域企業簡介及崗位職責和要求
參考文獻
作者介紹
文摘
序言
最近在讀一本關於全球供應鏈風險管理的實戰手冊,坦白講,一開始我以為會是枯燥的理論堆砌,結果完全齣乎意料!這本書的視角非常現代,它沒有停留在傳統的物流概念上,而是將地緣政治衝突、氣候變化導緻的極端天氣,乃至突發性的公共衛生事件,都納入瞭供應鏈的“脆弱性指數”模型中進行量化分析。作者用瞭大量近年來真實的商業案例作為切入點,比如東南亞某關鍵芯片代工廠停産引發的連鎖反應,以及紅海航運受阻對歐洲汽車製造的影響,分析得鞭闢入裏。它的核心價值在於提供瞭一套可操作的“預警與緩衝”機製:如何通過多元化采購、建立區域性庫存中心,以及利用區塊鏈技術追蹤物料的實時狀態,來最大程度地規避不確定性。書中的流程圖和決策樹設計得邏輯性極強,即便是對風險管理不甚瞭解的初學者,也能通過書中的引導,一步步搭建起一個更具韌性的商業網絡。對於企業管理者來說,這本書絕對是當前復雜多變的商業環境下,必備的“防彈衣”。
評分我最近沉迷於一本探討中世紀歐洲騎士文學敘事結構演變的曆史學著作。這本書的魅力在於它能夠把文學批評和曆史社會學熔於一爐,探討那些關於“亞瑟王與圓桌騎士”的傳說,是如何在不同曆史階段,被賦予不同的道德與政治意涵的。作者細緻地梳理瞭從口頭吟遊詩人到手抄本時代的文本變遷,指齣在早期文本中,騎士更多的是展現其個人勇武和對領主的忠誠;而到瞭晚期,隨著市民階層的興起,文本開始強調“榮譽”、“純潔”和對弱者的保護,這清晰地映射瞭社會價值觀的轉型。書中引用的文獻資料非常紮實,包括大量拉丁文和古法語的原始引文(當然附有詳細的中文翻譯),這讓論證過程顯得無可辯駁。最精彩的部分是關於“聖杯追尋”這一母題的解讀,作者認為這象徵著當時社會對精神救贖的集體渴望。閱讀體驗非常享受,它不僅僅是文學分析,更像是透過文學的棱鏡,觀察歐洲社會漫長而復雜的精神史。
評分我最近入手瞭一本關於古代建築修復與保護的專著,這本書簡直是為古建愛好者和專業人士量身定做的寶典!它詳盡地記錄瞭從唐宋到明清時期,江南地區傳統木結構建築在遭遇白蟻侵蝕和風雨侵蝕後的係統性修復工藝。書中不僅有大量的實景照片對比——那種“修復前滿目瘡痍”和“修復後煥發生機”的強烈反差,視覺衝擊力極強——更重要的是,它深入剖析瞭傳統匠人使用的那些失傳已久的榫卯技巧和天然防腐材料的配方。我尤其欣賞作者對待曆史文物的態度,那種近乎虔誠的尊重,強調“修舊如舊”的原則,而不是簡單地用現代材料進行替換。書中的圖紙繪製極其精細,每一個鬥拱的層疊關係,每一個條形窗欞的尺寸都被精確標注,甚至連不同曆史時期木材的紋理差異都有詳細的圖解說明。讀這本書,我感覺自己仿佛站在腳手架上,親手觸摸著那曆經滄桑的梁柱,體會著古人對結構穩定與美學平衡的極緻追求。對於想瞭解傳統工藝的精髓,這本書提供瞭無法替代的實踐指導和理論支撐。
評分剛剛讀完一本關於極端海洋生物生存機製的深度自然科學讀物,真是被地球生命力的頑強震撼到瞭!這本書聚焦於那些生活在深海熱液噴口、南極冰蓋下,乃至高壓深淵中的生命體。作者的寫作風格非常具有現場感,他描繪瞭潛水器首次抵達馬裏亞納海溝時的情景,那種絕對的黑暗、巨大的水壓,以及在那樣環境下依然能夠繁衍生息的奇特生物群落。書中詳細解釋瞭化能閤成作用(Chemosynthesis)如何替代光閤作用成為能量來源,以及這些生物體如何進化齣超乎想象的耐壓蛋白和特殊的酶。書中配的那些科學插畫和深海生物照片,色彩對比強烈,形態詭異而美麗,令人過目難忘。它不僅僅是生物學介紹,更像是一部關於“生命極限”的探索史。讀完後,你會深刻認識到,我們對地球上生命多樣性的認知還遠遠不夠,那些看似荒蕪的極端環境,恰恰蘊藏著生命演化的終極奧秘。這本書成功地將硬核的生物化學知識,轉化為一場引人入勝的深海探險。
評分哎呀,最近翻瞭本關於宇宙起源的書,簡直是腦洞大開!作者像是帶著我們進行瞭一場跨越時空的奇妙旅行,從那個“奇點”爆炸開始,一步步解釋瞭星係的形成、黑洞的奧秘,還有暗物質和暗能量這些聽起來玄乎但又無比真實的物理概念。最讓我印象深刻的是他對量子糾纏的描述,用瞭很多生動的比喻,把原本晦澀難懂的理論講得清晰易懂,雖然我不是物理專業的,但也仿佛能窺見宇宙運行的一些基本法則。書裏排版很舒服,插圖質量極高,那些模擬的星雲圖和粒子運動圖,色彩飽滿,細節豐富,簡直可以直接裱起來當藝術品看瞭。不過,說實話,有些章節涉及到高深的數學推導時,我還是得跳著看,畢竟基礎知識儲備有限,但即便是略過那些公式,書的主體脈絡依然清晰有力,讀完後感覺整個人對“我是誰,我從哪裏來”這個問題有瞭更宏大的思考維度。作者的敘事功力實在瞭得,能把如此宏大的主題講得既科學嚴謹又不失文學魅力,絕對是科普讀物的上乘之作,推薦給所有對星空和未知充滿好奇心的朋友們。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靜流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