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东野外观花手册 李敏, 刘军著

华东野外观花手册 李敏, 刘军著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李敏,刘军著 著
图书标签:
  • 华东野花
  • 野花
  • 植物图鉴
  • 植物
  • 园艺
  • 自然
  • 科普
  • 李敏
  • 刘军
  • 华东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典则俊雅图书专营店
出版社: 河南科学技术出版社
ISBN:9787534972034
商品编码:29792477813
包装:精装
出版时间:2015-02-25

具体描述

  图书基本信息,请以下列介绍为准
书名华东野外观花手册
作者李敏, 刘军著
定价39.8元
ISBN号9787534972034
出版社河南科学技术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5-02-25
版次1

  其他参考信息(以实物为准)
装帧:精装开本:32开重量:0.4
版次:1字数:215000页码:
  插图
我地域辽阔,横跨寒温带、温带、带和热带,囊括了全球除极地冻原以外的所有主要植被类型,有草原、荒漠、热带雨林、常绿阔叶林、落叶阔叶林、针叶林、高原高寒植被等,仅有花植物有近3万种,是世界野生植物资源为丰富的之一,被誉为“世界园林之母”。
  中植物图像库(.plantphoto.)自2008年建站以来,得到各界学者、友人的大力支持,注册用户达23 000余人,共享各类植物彩色照片200万余幅,涵盖了中野生植物一半以上的种类。我们从中精选出具有重要观赏价值的野生花卉2 000余种,照片6 500余幅,按照我七大行政地理分区,分为华北、东北、华东、华中、华南、西南、西北七册出版。在物种选择上尽可能地包括本地区具有观赏价值的野生花卉,同时为兼顾在科属水平上的代表性,同属植物仅收录其常见到的物种。本册收录了华东地区具有重要观赏价值的野生花卉91科267属441种,其中230种为主要描述种,重点介绍了植物的分类、识别特征、花期和分布等信息,部分物种还选取了与其形态上相似的1~2个相近物种进行了简要描述。
  为方便查找使用,本手册按照花色和花型为序编排。需要特别说明的是,植物花朵万紫千红,部分物种花色变异丰富多彩,我们将花瓣主要的颜色分为白、黄、橙、红、紫、蓝、棕、绿等八种颜色予以索引,请使用时在相近的颜色中查阅。部分花型也仅是看起来像或者接近的花型,而非科学分类,部分可能显得比较牵强,请使用者注意辩证看待。本手册还配有常用术语图解、本地区野生花卉资源等专题性说明,文后还有中文名索引、拉丁名索引等。希望本书能成为您野外郊游识别植物的好参谋。
  由于编者时间及精力有限,准备和推敲不够,错误、疏漏及缺之处,敬请广大读者批评指正。
  ——中科学院植物研究所 李 敏
  ——浙江大学 刘 军


  目录

  内容提要
《华东野外观花手册》精选华东野生花卉种类441种介绍。内容包括前言、术语及使用指南、正文、中文索引、学名索引 、致谢、参考文献、摄影者等。正文每个主要种加0-2个相近种,介绍学名、别名、科属、形态、生境、花期、全分布图,相近种简要介绍识别要点。

  编辑推荐
中野外观花系列图书主编早在2009年编写了野外观花手册,针对读者普遍反映介绍种类少,见到的野花在书中查不到的问题,策划本套丛书,本套书主编均为**实力与人气新生代科普作。本套书一改以往只是介绍一二百种野花,涵盖了2000余种,一套书在手,不论您是在城市周边、郊外田间、还是知名的不知名的山区、景点,都能够让您查到您所碰到的野花,本套书小开本口袋书,随身携带,按花色、花型编排,快速查阅!推荐成套购买。

  中野外观花系列图书:

href='#' target='_blank'>《华北野外观花手册》

href='#' target='_blank'>《东北野外观花手册》

href='#' target='_blank'>《华南野外观花手册》

href='#' target='_blank'>《西南野外观花手册》

href='#' target='_blank'>《西北野外观花手册》

href='#' target='_blank'>《华中野外观花手册》

  中野外观花系列套装书: href='#' target='_blank'>《中野外观花系列(7分册)》


href='#' target='_blank'>


  作者介绍
李敏,男,网名光敏,中科学院植物研究所物种信息与快速鉴定研究组工程师,主要负责植物图像库与数字植物系统研发,致力于植物分类学成果的应用开发与推广。主持建设了中植物图像库、中在线植物志、植物百科、中植物物种信息系统、中数字植物园等系列网站及信息系统。近年在研究所135部署下开发了《中植物志》手机版等应用产品,与深度学习研究院合作开发了“拍花识植物”图像模式识别应用等。开发的《植物园伴侣》移动应用创意获得“届中科学院移动互联网应用青年创意大赛”创意类一等奖。 主持开发的 “中数字植物园”网站被评为“2013年度中科学院科普网站”。主编或参编专著7部。

  序言

探索自然之美:一册关于植物识别与生态漫游的指南 书名:《林间絮语:中国本土野花生态图鉴》 作者: 王晓峰,陈丽芳 出版社: 山野自然文化出版社 出版日期: 2024年5月 --- 导言:在万物生长的季节里,重新认识脚下的土地 当我们踏入一片广袤的自然之中,眼睛所及之处,往往被那些高大乔木和连绵山峦所占据,而那些潜藏于草丛深处、岩石缝隙间的微小生命——野花,却常常被我们忽略。它们是生态系统的微妙构建者,是季节更替的忠实信使,也是生命力最直接的展现。 《林间絮语:中国本土野花生态图鉴》并非一本枯燥的植物分类学著作,而是一份邀请函,邀请每一位热爱自然、对生命怀有好奇心的读者,一同走进中国丰富多样的野花生境,去倾听它们无声的“絮语”,理解它们在特定环境下的生存哲学。本书聚焦于中国中东部温带与亚热带过渡区域常见的、具有典型生态意义的本土野花种类,旨在帮助读者在野外环境中,快速、准确地识别这些植物,并理解它们在当地生态网络中所扮演的角色。 第一部分:行走的方法——野外观察的艺术与工具 成功的野外识别,始于正确的观察方法和准备。本书的开篇,详细阐述了“野外观察学”的基础原则。我们强调,识别植物不仅仅是记录形态特征,更重要的是理解其“背景故事”——它生长在哪里?与哪些生物共生?它的花期、果实有何特殊用途? 1. 装备的选择与准备: 我们细致讲解了望远镜、放大镜、植物夹、采集袋等基础工具的使用技巧,并特别推荐了一款适合野外记录的防水笔记本的特性。 2. 观察的层次性: 介绍如何从宏观的生境(如光照强度、土壤湿度、海拔高度)入手,逐步聚焦到微观的形态(叶序、花冠结构、毛被分布)进行系统性记录。强调了记录“活体特征”的重要性,因为很多特征在植物干燥后会发生改变。 3. 生态位与关联识别: 探讨如何通过观察与特定植物伴生的昆虫种类(如传粉者或取食者),反向佐证植物的种类和状态。这部分内容提升了读者的生态视野,将植物识别融入到整个生态群落的理解中。 第二部分:图鉴核心——以环境为索引的野花识别 本书摒弃了传统的按科属排列的死板结构,而是采用了更贴近野外实践的“生境索引法”。读者在野外遇到一株植物时,首先应该确定它所处的环境类型,从而大大缩小识别范围。 本书详细描绘了五大核心生境类型,并为每种生境中的代表性野花制作了详尽的图文资料: 1. 疏林与林下空地: 这一区域的光照条件多变,是许多喜荫性或耐荫性植物的栖息地。重点介绍了如鬼针草属、报春花科的特定亚种,以及林下特有的多年生草本植物。配有光照变化对植物形态影响的对比图。 2. 河岸、溪流与湿地边缘: 水域周边的植物往往具有发达的根系或特殊的通气组织。我们详述了鸢尾科、莎草科等水生或半水生野花的识别要点,并探讨了它们在水土保持中的作用。 3. 草甸与开阔草坡: 这是野花最为繁盛的区域。本书深入解析了禾本科植物中混生的菊科、豆科优势群落。特别关注了那些形态相似、容易混淆的“孪生姐妹”物种的区分特征,例如不同种类的酢浆草和早开的报春花属植物。 4. 岩石缝隙与干燥山坡: 极端环境造就了特殊的适应性。本章重点展示了多肉植物、景天科植物以及那些具有厚实角质层或绒毛以减少水分蒸发的物种。识别的重点在于其对逆境的形态回应。 5. 人为干扰地与路边: 探讨了许多“先锋物种”或外来入侵物种的特性。理解它们的扩张能力,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管理城市周边的自然区域。 第三部分:不止于“看”——野花的生态角色与人文故事 识别只是第一步,理解生命意义才是我们深入自然的目的。《林间絮语》在每一物种条目后,都增加了“生态注释”和“乡土应用”板块。 1. 生态互作网络: 详细记录了每种野花的主要传粉昆虫(如特定种类的蜂、蝶),以及它们作为初级生产者的能量输入方式。此外,还记录了它们被哪些动物取食,以及其种子传播的主要方式(风力、水力、动物粘附等)。 2. 乡土传统知识: 追溯了这些野花在传统医药、染料制作或民间工艺中的应用历史。例如,某种野花根部提取物在古代如何被用作天然染料,或者特定叶片在传统农耕中扮演的角色。(注意:本书明确强调,所有传统应用仅供知识分享,不构成现代医疗或食用建议。) 3. 物候监测与气候变化指示: 部分关键物种被选为地区物候指标。通过长期追踪这些野花的花期变化,读者可以直观地感受到气候变暖对本地生态节律带来的细微影响。 结语:留给后代的记忆 《林间絮语》是一本工具书,更是一部关于“地方感”的著作。我们希望,当读者合上手中的图鉴,再次漫步于田野之上时,看到的将不再是模糊的绿色背景,而是一个个有着鲜明个性、讲述着自己独特故事的生命个体。保护自然,始于认识和热爱。这本书,就是我们热爱这片土地的开始。

用户评价

评分

我对中国传统文化和植物的联系一直很感兴趣,尤其是那些在文学作品中被提及,但我们却鲜有耳闻的野花野草。这本《华东野外观花手册》恰好满足了我这种“寻根”的渴望,它让我看到了那些古老文字背后鲜活的生命。 这本书最大的亮点在于它不仅仅是一本植物的“识别手册”,更是一本“文化手册”。它在介绍每一种植物时,都会附带一些与之相关的历史典故、诗词歌赋,甚至是一些民间传说。这使得我在翻阅这本书时,仿佛穿越了时空,与那些古代文人墨客一同漫步在田野山间,感受着他们笔下的草木情怀。我尤其喜欢书中关于一些“药用植物”的介绍,它不仅仅是简单罗列了药效,而是会追溯其历史渊源,讲述它在古代医学中的地位和应用。这让我对这些植物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也让我更加敬畏大自然的馈赠。在一次乡村旅行中,我意外发现了一株书中提到的“祛风止痛”的野草,不仅对它的形态有了清晰的认识,更了解了它在当地民间流传的药用方法,这种将知识与生活相结合的体验,让我觉得非常有意义。

评分

作为一名对自然充满热情的徒步爱好者,我对“在路上”的视觉体验有着近乎苛刻的要求。这次偶然翻阅《华东野外观花手册》,真可谓是“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工夫”。这本书不仅仅是一本简单的花卉识别指南,更像是一本精心打磨的“野外伴侣”,将理论知识与实践观察巧妙地融合在一起。 我特别欣赏它在描述上的细腻和人性化。书中关于每一种花的介绍,不仅提供了准确的科属和分布信息,更妙的是,它还穿插了许多关于这些植物的“小故事”——它们的民间俗名、古人如何利用它们、或者它们在当地传说中的地位。这些人文色彩浓厚的点缀,让原本可能枯燥的植物学知识变得生动有趣,仿佛每一朵野花背后都有一个等待被发掘的故事。在一次郊游中,我凭着书中的提示,在路边发现了一种之前从未留意过的小野花,书里描述它“在夏日午后,随风轻轻摇曳,宛如一位羞涩的少女”,这种形象的比喻,让我瞬间对它产生了亲切感,也更容易记住它的特征。这种超越纯粹辨识的体验,是很多其他书籍难以提供的。

评分

我是一个从小就对植物特别感兴趣的人,尤其喜欢那种随处可见、却又常常被我们忽略的野花野草。很多时候,看到一些漂亮的小花,虽然喜欢,但总是叫不上名字,感觉心里空落落的。这本《华东野外观花手册》的出现,就像给我打开了一扇新的窗户,让我对身边的自然有了更深的理解和认识。 这本书最让我感到惊喜的是它非常贴近实际的应用场景。它不是那种只适合在实验室或者温室里使用的厚重图鉴,而是真正考虑到我们这些普通爱好者在户外使用的情况。书中的插图和照片都非常清晰,而且标注也非常准确,即使是在光线不太好的情况下,也能大致辨认出花朵的轮廓和颜色。更重要的是,它的文字描述非常简练,不会用太多专业术语,而是用大家都能理解的语言来介绍花的特点。比如,它会告诉你这朵花“像不像小铃铛”,或者“它的叶子摸起来是什么感觉”,这些细节上的描述,对于一个新手来说,简直是太有帮助了!我曾经拿着它去公园散步,看到一丛不知名的小黄花,对照着书里的图片和描述,很快就找到了对应的条目,原来它是一种常见的野草,但名字却那么好听。这种“学以致用”的满足感,真的非常棒。

评分

这本《华东野外观花手册》简直是我近期最惊喜的发现!作为一名业余爱好者,我一直对家门口那些不起眼的小野花充满好奇,但苦于没有系统性的指导,常常只能凭着模糊的印象和网上的零散信息瞎猜。这本书的出现,就像一位经验丰富的向导,把我从迷茫的野外拉回了清晰的知识海洋。 首先,它的编排方式非常直观。它不像很多植物图鉴那样,上来就堆砌一堆晦涩的学名和复杂的分类,而是直接从“你可能在什么地方看到它”这个更贴近实际观赏体验的角度出发,比如“山坡草地”、“河边湿地”、“林下阴影”等等。这种分类方式瞬间就拉近了我和书的距离,感觉它就是为我量身定做的。翻开任意一页,鲜艳而清晰的野花照片扑面而来,虽然是野花,但照片的质量很高,色彩还原真实,细节纹理都看得清清楚楚。旁边的文字描述也简洁明了,避开了不必要的术语,用通俗易懂的语言介绍了花朵的形态特征、生长习性,甚至还有一些关于它在当地生态中的作用的趣味介绍。这让我在野外观赏时,不再是茫然的“看个热闹”,而是能带着问题去观察,去辨认,每一次的发现都充满了成就感。

评分

我是一名对自然摄影充满热情的爱好者,总是在寻找那些能够为我的作品增添独特韵味的素材。无意中在书店看到了这本《华东野外观花手册》,我可以说,它完全超出了我原本的期待,甚至可以说,它为我打开了一个全新的摄影视角。 我一直觉得,摄影不仅仅是记录,更是表达。而《华东野外观花手册》就提供了一个极佳的表达的“语言”。书中关于每一种植物的介绍,除了基本的形态特征,还包括了它们最常出现的生境、最佳的观赏季节,甚至连一些“拍摄小贴士”式的建议都含蓄地包含在内。例如,对于某种喜欢生长在光影斑驳的林下的花朵,书中会提及它“喜半阴环境”,这对于摄影师来说,就意味着它在清晨或傍晚的阳光穿透树冠时,会呈现出最迷人的光影效果。书中对色彩的描绘也极其到位,对于我这样需要捕捉微妙色彩变化的摄影师来说,这简直是福音。我曾根据书中对一种蓝色野花的描述,找到了它在清晨露珠映衬下的绝佳拍摄时机,照片的效果远超我以往的任何尝试。它让我意识到,原来那些不起眼的小野花,经过恰当的观察和记录,也能成为镜头下动人心魄的主角。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