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痕山林 [美]杰弗里·马里恩

无痕山林 [美]杰弗里·马里恩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美] 杰弗里·马里恩 著
图书标签:
  • 自然文学
  • 美国文学
  • 环境写作
  • 山林
  • 徒步
  • 探险
  • 回忆录
  • 非虚构
  • 生态
  • 户外生活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麦点文化图书专营店
出版社: 北京大学出版社
ISBN:9787301288719
商品编码:29793905760
包装:平装-胶订
出版时间:2017-11-01

具体描述

基本信息

书名:无痕山林

定价:54.00元

作者:杰弗里·马里恩

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7-11-01

ISBN:9787301288719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胶订

开本:32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无痕山林》提倡一种'无痕山林'的户外伦理,主张人们尊重自然中的一切生命,**限度地减少对环境的冲击,进而归纳出了公民户外活动的七大行为准则,每一条都有详细的、可操作的指引。
  本书图文俱美,是美国环保界阐述公民户外伦理的经典之作。

内容提要


徒步、登山、露营、溯溪,乃至攀岩、攀冰、潜水、探洞、速降等户外活动在现代社会日益蓬勃发展。然而,人们与自然亲密接触时常常给环境造成破坏,甚至给自己和同伴带来危险。
  针对这种现象,本书提倡一种'无痕山林'的户外伦理,主张人们在亲近自然、享受美好的时候,采用正确的行为方式,尊重自然中的一切生命,**限度地减少对环境的冲击,进而归纳出了公民户外活动的七大行为准则,每一条都有详细的、可操作的指引。
  《无痕山林》图文俱美,既是美国环保界阐述公民户外伦理的经典之作,也是'自然之友'等环保组织普及'无痕山林'准则的教材。

目录


目 录
序 一  / 1
序 二  / 5
前 言  / 11
引 言  / 15
无痕山林基本原则  / 1
行前充分计划与准备  / 3
在可承受地表行走和露营  / 17
妥善处置废弃物  / 33
保持环境原有风貌  / 53
野外用火影响*小化  / 65
尊重野生动物  / 79
考虑其他游客感受  / 93
无痕山林户外行为准则  / 103
在近郊应用无痕山林准则  / 111
*终挑战  / 117
资 源  / 123
无痕山林课程  / 125
 《技巧和行为准则手册》系列图书  / 129
 “ 无痕山林”团队活动  / 131
无痕山林项目简史  / 135
附 录  / 143
附录一  / 145
附录二  / 149
附录三  / 169
附录四  / 175
附录五  / 181
致 谢  / 191
《 无痕山林》中文版致谢  / 193
跋  / 197

作者介绍


杰弗里·马里恩,生态学博士,弗吉尼亚科技大学自然资源与环境学院副教授,美国无痕山林协会会长,为美国国家公园管理局及其他众多保护区探索游客影响及可持续休闲管理。

文摘


序言



隐秘的足迹:荒野求生与自然哲学 作者: [美] 罗伯特·麦克唐纳 译者: 张志远 出版社: 远方文化 出版日期: 2024年10月 页数: 480页 --- 内容简介 《隐秘的足迹:荒野求生与自然哲学》是一部深刻探讨人类在极端自然环境下生存智慧与精神内核的非虚构作品。作者罗伯特·麦克唐纳,一位资深探险家、人类学家及生态伦理学家,以其横跨北美洛矶山脉、南美巴塔哥尼亚以及西伯利亚泰加林的亲身经历为蓝本,构建了一个关于“回归本真”的宏大叙事。本书并非一本传统意义上的生存技能手册,而是一部关于如何理解荒野,而非仅仅征服荒野的哲学思辨录。 本书分为四个主要部分,层层递进,引导读者从对自然的恐惧过渡到对自然的敬畏与融合。 第一部:遗忘的地图——都市文明的脆弱性 在开篇,麦克唐纳以极富冲击力的笔触描绘了现代都市人与自然环境的疏离。他通过一系列令人不安的对比案例,揭示了我们对现代基础设施的过度依赖所带来的隐形脆弱性。作者首先从一次突发的局部电网瘫痪事件切入,阐述了在便利生活中被系统性抹去的“基础能力”——例如,辨别方向、安全取水、以及在无标识的环境中搭建庇护所的能力。 他没有采取说教的口吻,而是通过对自身早期荒野探险中犯下的致命错误的坦诚回顾,来引发读者的深思:我们所标榜的“进步”,是否同时意味着一种深刻的“退化”?这一部分着重于心理层面的准备,强调“心智的准备比物质的装备更为关键”。麦克唐纳认为,现代人最大的障碍,是内心深处对不确定性的抗拒,而非环境本身的严酷性。他详细分析了“恐慌链反应”的心理机制,并提出了“慢下决策”和“建立临时秩序”的初步应对策略。 第二部:尺度与比例——重新校准感官世界 进入本书的核心论述,作者将焦点转向了对感官的再教育。在都市中,我们习惯于被人工光源和高分贝噪音所包围,这使得我们对自然界细微信号的接收能力大大降低。麦克唐纳用大量的篇幅描述了如何“重新训练”眼睛、耳朵和皮肤,以适应荒野的语言。 例如,在关于“追踪”的部分,他并未停留于简单的脚印识别,而是深入探讨了动物行为学与地质学的交叉点。他如何通过观察植被的微小损伤、土壤的湿度变化以及风向的细微调整,来预测潜在的危险或资源点。关于“时间感”的重建也尤为精彩。在没有钟表的日子里,光影的移动、昆虫的活动周期,乃至身体内部的饥饿节奏,都成为衡量时间的唯一标准。作者认为,一旦人能够准确感知环境的“自然时钟”,焦虑感便会随之消退,取而代之的是一种深刻的“在场感”。 此外,本部分还收录了作者在追踪一头神秘的灰狼群时,通过长期观察建立的“非语言沟通网络”。这部分内容超越了传统生存技巧,触及了人类作为生态系统一员的伦理定位。 第三部:工具与匠心——技术层面的伦理边界 在强调精神准备之后,麦克唐纳转向了对物质工具的审视。他提出了一个颇具争议的观点:工具的“有效性”不应以其复杂程度来衡量,而应以其可复制性和可持续性来界定。 书中详细记录了作者在极地冰原上,如何仅凭一把多功能刀具和一些天然材料,重建一个能够抵御零下四十度低温的半永久性住所的全部过程。这不是简单的“搭建茅屋”,而是一场关于材料科学与结构力学的现场实验。他深入解析了不同木材的纤维密度、冰雪的隔热系数,以及如何利用自身体温的微小变化来优化内部空间的热循环。 更重要的是,作者探讨了“现代工具的陷阱”。他批评了过度依赖电池、化学品和一次性产品的趋势,指出这些便利往往以牺牲我们对基本物理原理的理解为代价。他倡导的是一种“有意识的局限性”,即在已知环境中,选择那些能够被自然界自身反馈机制所约束的工具。这使得荒野生存不再是与自然的对抗,而更像是一场精密的“合作项目”。 第四部:共鸣的寂静——荒野中的哲学沉淀 全书的最后部分是作者对自身经历的深层提炼,探讨了荒野体验对人类心智结构产生的持久影响。麦克唐纳认为,真正的荒野求生胜利,并非活着走出丛林,而是带着一种被重塑的世界观回归。 他用极具诗意和哲理的语言,描述了在数周的绝对孤独中,与自我对话、与环境共鸣的体验。他描绘了那些在饥饿与疲惫边缘,意识到的“瞬间清晰”——关于生命短暂性、关于社群价值、关于自然界永恒循环的洞察。这些洞察是任何课堂或书籍无法传授的,它们只能在“身体的真实投入”中被经验和内化。 《隐秘的足迹》最终导向的,是一种对“谦卑”的重新定义。它邀请读者放下对“掌控一切”的妄念,去接受生命中那些不可预测的、随机的元素。它教导的不是如何不被野兽攻击,而是如何成为一个不被自然界排斥的、合乎逻辑的组成部分。本书是献给所有对现代生活感到一丝倦怠,渴望在最原始的环境中寻找最本质答案的人们的一部里程碑式的作品。 --- 推荐语: “麦克唐纳没有给我们一个简单的求生清单,他给了我们一把钥匙,去开启我们内心深处那片被遗忘的、属于我们祖先的原始智慧。读完此书,你将永远无法用同样的目光看待一片树林或一场暴风雨。” — 《探险家评论》 “这不是关于‘如何’,而是关于‘为何’。一部将生存技术提升到存在主义高度的杰作。” — 《自然与科学周刊》

用户评价

评分

这本书的作者名字,[美]杰弗里·马里恩,对我来说是一个全新的名字。我通常会比较偏爱那些名家名作,但有时候,遇见一位新作者,就像发现了一个未知的宝藏,那种惊喜感是无法比拟的。我对于作者的背景和创作风格一无所知,这反而让我更加好奇。我希望他能给我带来一些意想不到的惊喜。也许,他会以一种完全不同的视角来解读“山林”这个主题,打破我固有的认知。我尤其期待他在语言运用上的独到之处,是否会有那种能够直击人心的力量,或者是一种诗意盎然的表达方式。对于一部好的作品,我不仅关注其思想深度,也同样重视其艺术性。我希望他的文字能够像音乐一样,具有节奏感和韵律感,让我在阅读过程中,能够享受到一种美的熏陶。

评分

这本书的封面设计就已经深深吸引了我,那是一种素雅而又充满力量的美感。淡雅的水墨晕染,勾勒出一片朦胧的山林,仿佛能闻到泥土的清新和树木的芬芳。这种设计语言,让我还没翻开书页,就已经对作者笔下的世界充满了期待。我个人一直对描绘自然风光的作品情有独钟,尤其是那些能够细腻捕捉山林间细微之处的作品。我总觉得,在这些原始而又宁静的景象中,隐藏着一种超越尘世的力量,一种能够洗涤心灵、治愈疲惫的魔法。我渴望在文字的世界里,找到一片属于自己的“无痕山林”,在那里,我可以放下所有的烦恼,静静地感受生命的美好与宁静。书名本身也极具诗意,"无痕"二字,暗示着一种不留印记的超然,一种与自然融为一体的和谐。我设想着,作者的文字是否会像一阵清风,拂过山峦,不留一丝痕迹,却留下满心的舒畅?这种意境,是我在阅读前最先感受到的。

评分

当我拿到这本书的时候,我立刻被它散发出的那股沉静而又悠远的气息所感染。我总觉得,真正的好书,不仅仅是故事本身,更是一种能够与读者产生共鸣的能量场。我开始想象,这本书会带我去往怎样的时空,遇见怎样的人物,经历怎样的故事?我喜欢那种能够让我暂时逃离现实,沉浸在另一个世界里的书籍。我渴望在这种沉浸中,找到一种慰藉,一种力量。我猜测,这本书或许会描绘一些关于孤独、关于寻找、关于成长的故事,而这些故事,恰恰是我在现实生活中常常会思考和感悟的。我期待着,通过阅读这本书,能够更加深入地理解自己,理解这个世界。

评分

拿起这本书,我脑海里浮现出一种淡淡的忧伤,又带着一丝追寻的意味。我一直在思考,究竟是什么样的“痕迹”会留在山林中,又是什么样的“无痕”才是我们所追求的理想境界?也许,作者想要探讨的是人类活动对自然的影响,亦或是生命本身在世间留下的短暂印记?我希望这本书能给我带来一些关于人生哲学层面的思考。我总是喜欢那些能够引人深省的作品,它们能在我阅读之后,依然在我脑海中回荡,引发我更深层次的联想。我期待着在作者的笔下,能看到他对自然,对生命,对人与自然关系的深刻洞察。也许,他会通过描绘一些看似微不足道的细节,来揭示宏大而又普遍的真理。我喜欢这种“润物细无声”的叙事方式,它不像某些作品那样直白地说教,而是通过意境的营造,让读者自己去体会,去感悟。

评分

这本书的装帧设计,让我感受到了出版方在细节上的用心。纸张的质感,封面的触感,甚至是书脊的压纹,都透露出一种低调的奢华。这样的设计,往往预示着内容本身同样值得细细品味。我一直认为,书籍的外在,是它内在灵魂的映照。我希望这本书能够像它精美的外表一样,带给我一场心灵的盛宴。我尤其期待那些能够描绘细腻情感的作品,那些能够触动人心最柔软角落的文字。我喜欢那些能够让我们在阅读中,回想起自己过往的点点滴滴,然后从中获得新的启示。我猜想,这本书或许会包含一些关于回忆、关于失去、关于爱与被爱的故事,而这些,都是人生中最动人的篇章。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