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豆病虫害原色图谱 9787534986161 李巧芝 柴俊霞-RT

大豆病虫害原色图谱 9787534986161 李巧芝 柴俊霞-RT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李巧芝 柴俊霞 著
图书标签:
  • 大豆病虫害
  • 病虫害防治
  • 农业科技
  • 作物保护
  • 原色图谱
  • 李巧芝
  • 柴俊霞
  • 大豆种植
  • 病虫害识别
  • 农业生产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万卷轩图书专营店
出版社: 河南科学技术出版社
ISBN:9787534986161
商品编码:29808491284
包装:平装-胶订
出版时间:2017-06-01

具体描述

基本信息

书名:大豆病虫害原色图谱

定价:32.00元

作者:李巧芝 柴俊霞

出版社:河南科学技术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7-06-01

ISBN:9787534986161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胶订

开本:32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本书文字浅显易懂,图片症状清晰,病害、虫害不同时期的症状(形态)识别特征突出明了,防治技术实用,为大豆种植人员和农业技术人员的掌中宝。

内容提要


本书共精选对大豆产量和品质影响较大的60 余种主要病虫原色图片201 张,突出病害田间发展和害虫不同时期的症状识别特征,并详细介绍了每种病虫的分布区域、形态( 症状) 特点、发生规律及综合防治技术,力求做到内容丰富、图片清晰、图文并茂,适于各级农业生产人员、农业技术推广人员、植保专业技术人员以及农业院校师生阅读使用。

目录


作者介绍


李巧芝,女,49岁,中员,硕士研究生;1989年参加工作,工作单位:洛阳市植保站;2012年被评为农业技术推广研究员。在*、省级刊物及学会发表交流学术论文50多篇,其中*11篇。

文摘


序言



《大豆病虫害原色图谱》 一、 封面信息解析 书名:《大豆病虫害原色图谱》 “大豆”:明确了本书的研究对象,即作为世界范围内重要的粮食作物和油料作物的大豆。 “病虫害”:聚焦于影响大豆产量和品质的关键农业问题,涵盖了由病原菌、病毒、细菌、真菌以及各种昆虫、线虫等造成的危害。 “原色图谱”:强调了本书的核心特色在于提供高质量、真实色彩的图片。这意味着本书将以直观的视觉方式,详细展示大豆在生长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各种病害和虫害的症状、发生形态以及危害特征。这种图谱形式极大地便利了农业生产者、技术人员和研究人员进行田间诊断和识别。 ISBN:9787534986161 这是该书在中国大陆的图书唯一标识码,用于图书的编目、出版、发行和管理。 作者:李巧芝 柴俊霞 两位作者的署名表明了本书的内容组织、研究和编纂主要由她们完成。其研究背景和专业领域对于理解本书的权威性和深度至关重要。通常,从事农业科学、植物保护、作物栽培等领域的专家学者会参与此类图谱的编写,以确保内容的科学性和准确性。 出版社信息(隐含): ISBN号的前缀“9787”表明该书由中国大陆的出版社出版。虽然此处未直接列出,但出版社的信息(如“湖北科学技术出版社”等)是识别书籍来源和出版质量的重要参考。 二、 内容推测与解读(基于书名与作者信息) 《大豆病虫害原色图谱》是一本面向大豆种植者、农业技术推广人员、植物保护研究者、涉农院校师生以及其他关心大豆生产的相关人士的专业性参考书。本书的核心价值在于其“原色图谱”的定位,意味着它将通过大量的、高质量的彩色图片,系统地展示大豆生产中可能遇到的各种病害和虫害。 1. 病害部分(预测内容) 真菌性病害: 大豆常见的真菌性病害种类繁多,可能包括: 锈病(Soybean Rust): 症状通常表现为叶片正面出现橙黄色至红褐色的小点,背面形成橘黄色至红褐色的孢子堆。图谱将展示不同时期、不同叶部位置的典型病征。 灰霉病(Gray Mold): 主要危害茎、叶、花和豆荚,形成灰褐色霉层,严重时导致腐烂。图谱会捕捉霉层形成、组织坏死等关键表现。 霜霉病(Downy Mildew): 症状多出现在叶片背面,呈现紫褐色至暗绿色霉层,叶片正面则出现淡黄色或褐色病斑。图谱会清晰对比正面和背面的症状。 根腐病/茎腐病(Root Rot/Stem Rot): 由多种病原菌引起,症状可能包括幼苗猝倒、根系腐烂、茎基部变色、腐烂等。图谱会展示不同根系和茎部受侵染的形态。 炭疽病(Anthracnose): 影响豆荚、茎、叶,形成黑色小点或斑块,甚至导致豆荚畸形。图谱将展现病斑特征及可能伴随的早期症状。 褐斑病(Brown Spot): 叶片上出现褐色或暗褐色圆形至不规则形病斑,可能伴有黄色晕圈。 白粉病(Powdery Mildew): 在叶片、茎上形成白色粉状霉层。 其他: 依据大豆生产区域的实际情况,可能还会涵盖立枯病、猝倒病、黑胫病、币斑病、紫斑病等。 细菌性病害: 细菌性斑点病(Bacterial Blight/Spot): 叶片上出现水浸状小斑,后变褐色,边缘常有黄色晕圈,严重时叶片穿孔。 细菌性萎蔫病(Bacterial Wilt): 导致植株萎蔫、生长不良。 其他: 如大豆癌肿病等。 病毒性病害: 花叶病毒病(Mosaic Virus Disease): 叶片出现黄绿相间的花叶、皱缩、畸形等症状。图谱会区分不同类型花叶病毒的典型表现。 坏死性病毒病: 引起叶片出现坏死斑、条纹等。 其他: 如病毒引起的矮化、卷叶等。 非侵染性病害(生理性病害): 营养缺乏症: 如缺氮、缺磷、缺钾、缺铁、缺镁等,在叶片颜色、生长形态上的特异性表现。 环境胁迫: 如低温、高温、干旱、水涝、土壤酸化/盐碱化等引起的不良生理反应。 2. 虫害部分(预测内容) 刺吸式口器害虫: 蚜虫(Aphids): 聚集在嫩叶、嫩茎上吸食汁液,导致叶片卷曲、畸形,并传播病毒。图谱会展示不同种类的蚜虫及其聚集形态。 螨虫(Mites): 如红蜘蛛,叶片被害后出现黄白色小斑点,严重时叶片干枯脱落。图谱会清晰呈现螨虫本身及危害痕迹。 叶蝉(Leafhoppers): 刺吸叶片汁液,引起叶片黄化、枯萎,并传播黄萎病。 蓟马(Thrips): 锉吸式口器,取食嫩叶、花蕾,造成叶片失绿、卷曲,花蕾脱落。 咀嚼式口器害虫: 大豆食心虫(Soybean Pod Borer): 幼虫蛀入豆荚,危害籽粒,是严重影响大豆产量和品质的害虫。图谱将展示卵、幼虫、成虫以及蛀孔、危害状。 豆荚螟(Pod Moth): 幼虫钻蛀豆荚,危害籽粒。 蛴螬(Grubs): 金龟子幼虫,危害大豆根系,导致植株萎蔫、死亡。 蝼蛄(Mole Crickets): 危害幼苗根系。 地老虎(Cutworms): 幼虫在夜间咬断幼苗的茎基部,导致幼苗倒伏、死亡。 豆野螟(Soybean Looper): 幼虫取食叶片,造成孔洞或残缺。 棉铃虫(Bollworm): 虽名为棉铃虫,但也会危害大豆的豆荚和嫩茎。 其他: 如食心虫类、叶甲类、菜青虫等。 其他害虫: 线虫(Nematodes): 如大豆胞囊线虫,危害大豆根系,导致植株矮小、黄化、减产。图谱可能会展示根部受损情况。 地下害虫: 如金针虫、白蚁等,危害根部和茎基部。 3. 图谱的特色与价值(推测) 高度的视觉化: 图谱的核心在于“原色”和“图”,这意味着本书将包含大量精美的、逼真的彩色照片,直观展示病虫害的各个发生阶段、不同部位的症状、以及成虫、若虫、幼虫、卵等形态。 系统性与全面性: 涵盖大豆生产中常见和重要的病虫害种类,按照病害和虫害进行分类,便于查阅。 准确的诊断依据: 通过对比图谱中的典型症状与田间实际情况,帮助用户快速、准确地识别病虫害。 科学性与权威性: 由具有专业知识的作者编纂,内容的科学性和准确性有保障。 实践指导意义: 帮助农民和技术人员及时发现问题,为后续的防治措施提供依据。 多样化的呈现形式: 可能不仅包含静态图片,还可能配以简明的文字描述,解释病虫害的发生规律、危害特点、传播途径,以及可能的防治建议(尽管本书定位是图谱,但简要说明是标准配置)。 4. 潜在的读者与应用场景 大豆种植农户: 在田间遇到疑难病虫害时,可翻阅图谱进行对照诊断,从而采取有针对性的防治措施,减少损失。 农业技术推广人员: 作为培训教材、技术指导工具,帮助基层技术人员提升病虫害识别能力。 科研院所与高等院校: 作为教学参考书、研究资料,为植物病理学、农业昆虫学、作物栽培学等相关专业的师生提供视觉化学习材料。 植保产品生产商与销售商: 了解目标作物(大豆)的常见病虫害,为其产品研发和市场推广提供信息支持。 涉农企业与合作社: 管理规模化种植,需要高效、准确的病虫害监测和诊断工具。 三、 总结 《大豆病虫害原色图谱》以其“原色图谱”的鲜明特色,致力于成为大豆生产领域一本极其实用和权威的视觉化诊断手册。它通过丰富、真实的彩色图片,系统地展现了大豆可能遭遇的各类病害和虫害的形态与症状,为广大用户提供了一个快速、准确识别病虫害的便捷途径。本书的价值在于其直观性、全面性和科学性,能够有效指导农业生产者和技术人员进行病虫害的早期发现和精准防治,对于保障大豆产量、提升品质、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用户评价

评分

我是一名初入农学领域的学生,对大豆种植的实践经验尚浅,但对理论知识的学习却充满热情。近期,我偶然接触到《大豆病虫害原色图谱》这本书,虽然具体内容我尚未深入了解,但其书名本身就给我一种“宝藏”的预感。我设想,这本书的价值可能在于它提供了一个直观的学习平台。想象一下,当我们面对田间那些模糊不清、难以辨认的叶片斑点或是爬行的幼虫时,如果能快速翻阅一本图谱,通过精美的彩色图片与实物对照,迅速锁定问题,那将是多么高效的学习方式。我期待这本书能够提供清晰的图像,并且这些图像的质量能够达到专业级别,能够展现病害的早期症状、中期发展和晚期危害,以及不同害虫在不同生长阶段的形态特征。除了图像,我更看重的是文字描述的准确性和易懂性。我希望书中能用简洁明了的语言解释每一种病虫害的发生原因、传播途径以及对大豆生长的具体影响,并能提供一些基础的防治理念。作为一名学生,我渴望获得的是能够打下坚实基础的知识,这本书给我这样的感觉。它就像一位经验丰富的老师,能够在我学习的道路上,为我指明方向,解答疑惑。我期待它能够成为我课堂学习之外,一个重要的辅助工具,帮助我更好地理解书本上的理论知识,并将理论与实践联系起来。

评分

我是一名对植物保护充满兴趣的科研人员,虽然主要研究方向并非大豆,但我一直关注着这一重要农作物的发展。近期,我了解到《大豆病虫害原色图谱》这本书,即便尚未深入研究,其“原色图谱”的定位就足以引起我的重视。我设想,一本优秀的原色图谱,其价值不仅在于记录,更在于其科学性和指导性。我期待书中能够收录最新、最全的大豆病虫害种类,并且每一种病虫害的图像都具备极高的科学价值,能够清晰地展示其形态学特征、病理变化过程,甚至可能包含一些微观层面的图像,如病原菌的菌丝、孢子,或是害虫的卵、幼虫、成虫的细微结构。更重要的是,我期待书中能够提供科学严谨的病虫害鉴定方法,以及基于最新科研成果的防治策略。这包括对病原菌种群的分子鉴定信息,对害虫抗药性演变的分析,以及对绿色、生物防治技术最新进展的介绍。我希望这本书能够为科研人员提供一个可靠的参考平台,帮助我们快速识别未知病虫害,或是对已知病虫害的防治提供更优化的方案。它不仅仅是一本图鉴,更可能成为我们进行田间调查、实验室研究的有力支撑,推动大豆病虫害研究的深入发展。

评分

我是一名业余的园艺爱好者,尤其喜欢种植一些经济作物,比如大豆。虽然我的种植规模不大,但我也希望能够把我的作物种好,获得丰收的喜悦。最近,我听说了一本名为《大豆病虫害原色图谱》的书,虽然我还没有实际看到这本书,但我对它充满了美好的想象。我设想,这本书的图片一定非常精美,如同艺术品一般,能够真实地展现大豆在生长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各种病害和虫害。比如,叶片上那些千奇百怪的斑点,根部可能出现的腐烂,甚至是茎秆上的虫孔,都能够被清晰地捕捉并呈现在读者面前。我期待书中不仅有图片,还能有详细的文字说明,解释这些病虫害是如何产生的,它们会对植物造成什么样的影响,以及最重要的,如何去防治它们。作为一名业余爱好者,我可能没有专业的知识和设备,所以我希望书中的防治方法能够简单易行,易于操作。比如,是否能够提供一些家庭式的、环保的防治建议,而不是那些需要专业人士才能操作的化学药剂?我希望这本书能成为我解决种植难题的“百科全书”,让我在遇到问题时,能够快速找到答案,并且能够有效解决问题,让我的大豆健康成长,最终收获满满的果实。

评分

作为一名对农业领域充满好奇的读者,我一直渴望能够找到一本既专业又易于理解的图谱,能够帮助我识别和应对农作物面临的各种病虫害。最近,我偶然翻阅了《大豆病虫害原色图谱》,这本书的封面设计和作者信息立刻吸引了我。虽然我还没来得及深入阅读,但仅仅是它所传达的严谨和专业性,就足以让我对其抱有极高的期待。我设想,这本书一定汇集了大量精心拍摄的彩色照片,每一张都应该是病虫害在不同发生阶段的真实写照,配以准确的文字描述,让读者能够一目了然地辨认出那些狡猾的“敌人”。我期待它能够覆盖大豆种植过程中可能遇到的绝大多数病虫害,从真菌、细菌、病毒引起的病害,到各种类型的虫害,都能够有详尽的图文并茂的解析。更重要的是,我希望这本书不仅停留在“识别”层面,而是能进一步指导读者如何进行科学、高效的防治。例如,对于同一种病虫害,书中是否能提供多种防治方案,包括物理防治、生物防治和化学防治,并分析各种方案的优缺点和适用范围?是否能给出不同时期、不同剂量的使用建议,以确保防治效果最大化,同时降低对环境和农产品安全的负面影响?我尤其关注书中是否会强调绿色防控和可持续农业的理念,引导读者采用更环保、更经济的病虫害管理策略。

评分

我是一名长期耕作大豆的种植户,深知病虫害对产量和品质的影响有多么大。每年,我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有些能凭经验解决,但有些却让我束手无策。当我了解到《大豆病虫害原色图谱》这本书的存在时,我脑海中立刻浮现出这样一幅画面:在阳光明媚的田间,我带着这本书,看到任何可疑的迹象,都能立刻翻开,与书中的图片对比,判断这是什么病,是什么虫。我期待这本书的图片能够非常逼真,色彩鲜艳,能够清晰地展现病斑的形状、颜色、边缘特征,以及害虫的体型、颜色、活动习性等。同时,我希望书中的文字描述能够通俗易懂,避免过于专业的术语,让我这个农民也能看懂。更重要的是,我希望书中能够提供一些切实可行的防治方法。例如,对于某种病害,能否提供几种不同的防治药剂,并说明它们的用法用量、施药时期、安全间隔期等?对于某种害虫,能否提供一些物理防治或生物防治的建议,比如诱捕、天敌保护等?我特别希望书中能够包含一些关于病虫害综合防治的内容,指导我们如何在不同的生长阶段,采取针对性的防治措施,既能有效控制病虫害,又能减少农药的使用,保证大豆的绿色生产。这本书如果能做到这些,那将是我田间地头最得力的助手。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