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書名:鄒容傳
定價:26.00元
作者:董尚 王曉
齣版社:北京時代華文書局
齣版日期:2016-01-01
ISBN:9787569904536
字數:
頁碼:
版次:1
裝幀:平裝-膠訂
開本:16開
商品重量:0.4kg
編輯推薦
*國傢新聞齣版廣電總局重點推薦、青少年課外必讀本;
*由中華文化促進會、團中央中國青年網、中國關心下一代工作委員會共同發起;
*多位高校和重點和重點中學知名教師參與編寫;
*由作傢高占祥、周殿富等主編;
*視角嶄新、配圖精美;
*全方位培養青少年愛國主義核心價值觀;
*以獨特視角紀錄中國近現代愛國名人之生平,以名人之人格魅力引導當下青少年之價值取嚮;
*讀者瞭解和認識近現代愛國人士的入門之書
內容提要
鄒容*的作品當屬一部煌煌《革命軍》,它不僅被
韆韆萬萬爭相傳閱的人們評價為“國民教育之*教科書”,
更是以高昂的革命激情、淋灕的革命意誌將人民長期積蓄在心
中的國恨傢仇傾吐齣來,旗幟鮮明、大刀闊斧、大開大閤、直
言不諱,“勸動天下造反”,宛若天翻地覆之際一聲驚雷,炸
開萬古黑暗,透齣萬丈光明!
目錄
引言/001
章 風雨如磐
侵略漸深/001
特立獨行/011
衰世英纔/020
第二章 革命狂生
棱角崢嶸/032
愛國學社/039
駁《革命駁議》/050
第三章 共襄盛舉
章太炎作序/063
章士釗推波助瀾/067
目 錄
第四章 《革命軍》析要
緒論/072
一、革命之原因/077
二、革命之教育/083
三、革命必剖清人種/086
四、革命必先去奴隸之根性/090
五、革命獨立之大義/095
六、結論/098
第五章 不忘溝壑
《蘇報》大案/100
激辯公堂/106
獄中生活/115
英年早逝/120
身後流風/130
後記/138
鄒容年譜/142
001
作者介紹
文摘
序言
整本書的章節布局安排得非常巧妙,它似乎遵循著一種內在的邏輯和節奏感,張弛有度。有些章節篇幅較短,像是一次迅速而犀利的側寫,往往聚焦於某個決定性的瞬間或一次關鍵的交鋒;而另一些章節則展開成宏大的敘事畫捲,細緻入微地鋪陳瞭思想的演變曆程和復雜的社會背景。這種節奏的變化,有效避免瞭長篇傳記容易齣現的單調沉悶。尤其是在論述其思想體係形成的那幾部分,作者似乎找到瞭一個絕佳的平衡點,既保證瞭學術的深度,又顧及瞭非專業讀者的理解流暢性,復雜的概念被巧妙地通過具體事件和人物對話來闡釋,使得原本可能晦澀難懂的理論變得清晰起來,展現瞭高超的文字駕馭能力。
評分最讓我感到震撼的,是作者對於“局限性”的坦誠和審視。很多傳記為瞭塑造完美的偶像,往往會刻意迴避或輕描淡寫人物的失誤、矛盾甚至軟弱之處。然而,這本書卻敢於直麵這些復雜性,毫不避諱地探討瞭這位人物在特定曆史條件下所必然麵臨的睏境和取捨,那些充滿理想主義色彩的嘗試在殘酷現實麵前撞擊齣的火花與遺憾,都被描繪得入木三分。這種立體化的刻畫,讓人物不再是扁平的符號,而是有血有肉、充滿矛盾的個體。正是這些“不完美”的細節,反而成就瞭這份傳記的偉大之處,它引導我們思考:在曆史的巨輪麵前,個體能做到什麼,又注定要付齣什麼代價。這引發瞭我久久的沉思,遠超齣瞭閱讀本身帶來的快感。
評分這本書的史料搜集工作無疑是極其紮實的,這一點從文末那長長的注釋和參考書目清單中就能窺見一斑。看得齣,作者在動筆之前,做瞭海量的案頭工作,不僅查閱瞭公認的權威文獻,還挖掘瞭不少鮮為人知的私人信件和檔案資料。這種嚴謹的治學態度,為全書提供瞭堅實可靠的基石。我特彆欣賞那些在關鍵節點插入的引文或當時的報刊節選,它們像是曆史的碎片被精準地嵌入敘事流中,使得人物的言論和行動有瞭最直接的旁證,極大地增強瞭可信度和現場感。對於我這種對曆史細節有較高要求的人來說,這種“有根有據”的講述,遠比空泛的贊美來得更有力量,它構建瞭一個可供推敲和驗證的曆史現場。
評分這本書的封麵設計非常有吸引力,那種復古的油畫質感,讓人一眼就能感受到厚重的曆史氣息。裝幀精良,紙張的觸感也很好,拿在手裏沉甸甸的,很有閱讀的欲望。我一直對那個特定曆史時期的風雲人物非常感興趣,他們的思想碰撞和個人命運的起伏總是牽動人心。這本書的排版也很舒服,字號大小適中,行距閤理,即便是長時間閱讀也不會感到視覺疲勞,這對於我這種喜歡一口氣讀完一本厚書的人來說簡直是福音。我已經迫不及待地想翻開第一頁,去探索這位傳主在那個波瀾壯闊的時代裏留下的深刻印記瞭。從這本書的整體包裝來看,齣版方顯然是下瞭不少功夫的,體現瞭對曆史人物應有的敬重與對讀者的尊重,這種細節上的用心,往往是衡量一本好書的重要標準之一。
評分讀完導讀部分,我立刻被作者那種近乎白描的敘事手法所摺服。他沒有過多地渲染和矯飾,而是用一種冷靜、剋製的筆觸,將那個時代的氛圍和人物的性格側麵勾勒得淋灕盡緻。這種敘事風格的好處在於,它把判斷和情感的構建權交還給瞭讀者,讓我們的思緒能夠在曆史的真實肌理上自由馳騁,去感受人物內心的掙紮與抉擇。尤其是對於早期篇章中對環境的細緻描摹,那種身臨其境的代入感,讓人仿佛能聞到那個年代特有的塵土味和墨香。這種不煽情的敘述,反而更具穿透力,它要求讀者必須主動參與到文本的意義構建中來,而不是被動接受一個既定的“英雄”模闆。這種高層次的文本互動,著實讓人耳目一新。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靜流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