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不可不知的50个化学知识 9787115436856

你不可不知的50个化学知识 9787115436856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图书标签:
  • 化学
  • 科普
  • 知识
  • 趣味
  • 学习
  • 教育
  • 青少年
  • 科学
  • 实验
  • 基础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一鸿盛世图书专营店
出版社: 人民邮电出版社
ISBN:9787115436856
商品编码:29810709343
包装:平装-胶订
出版时间:2016-11-01

具体描述

基本信息

书名:你不可不知的50个化学知识

定价:35.00元

作者:[英]海利·伯奇

出版社:人民邮电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6-11-01

ISBN:9787115436856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胶订

开本:128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 化学并不是不如生物学有用,也不如物理学有趣的“次等科学”——化学其实是的科学- 通过50个重要概念,展示化学真正的魅力,让你爱上化学- 化学是如何理解世界的(原子、能量、化学平衡、氧化还原等)- 化学家有哪些武器可用(分离、电解、晶体学、计算化学等)- 化学如何深入我们生活的每个角落(汽油、塑料、药物、复合材料等)并致力于创造一个更美好的世界(绿色化学、3D打印、人造肌肉、未来燃料等)

内容提要


不要害怕,这里没有一大堆让你头疼的化学式和化学方程式。也不要担心,这里将向你呈现化学中种种有趣或有用的事情,你将深切感受到化学真正的魅力。通过化学中50个重要的概念,你将看到化学是如何理解世界的(原子、能量、化学平衡、氧化还原等)、化学家有哪些武器可用(分离、电解、晶体学、计算化学等),以及化学如何深入我们生活的每个角落(汽油、塑料、药物、复合材料等)并致力于创造一个更美好的世界(绿色化学、3D打印、人造肌肉、未来燃料等)。或许读完本书,你也会同意作者所说,化学其实是的科学。

目录


引言
01 原子
02 元素
03 同位素
04 化合物
05 聚集在一起
06 相变
07 能量
08 化学反应
09 化学平衡
10 热力学
11 酸
12 催化剂
13 氧化还原
14 发酵
15 裂解
16 化学合成
17 哈伯制氨法
18 手性
19 绿色化学
20 分离
21 光谱
22 晶体学
23 电解
24 微细加工
25 自组装
26 芯片实验室
27 计算化学
28 碳
29 水
30 生命起源
31 天体化学
32 蛋白质
33 酶作用
34 糖
35 脱氧核糖核酸
36 生物合成
37 光合作用
38 化学信使
39 汽油
40 塑料
41 氯氟烃
42 复合材料
43 太阳能电池
44 药物
45 纳米技术
46 石墨烯
47 3D打印
48 人造肌肉
49 合成生物学
50 未来燃料
化学元素周期表
致谢
译后记

作者介绍


海利·伯奇(Hayley Birch):自由职业科普作家和科学编辑,现居住在英国布里斯托尔。她渴求新知,喜欢跑步,爱喝无因咖啡,但是一位糟糕的酱汁厨师。

文摘


序言



炼金术的遗风与现代化学的曙光:探索物质世界的奇妙旅程 书名: 物质的低语:从古代哲学到量子纠缠的化学史诗 作者: (此处可填充一个富有学术气息的虚构作者名,例如:艾略特·范德堡 博士) 出版社: 寰宇知识出版社 ISBN: 978-7-5789-0123-4 --- 内容概述: 本书将带领读者穿越时空,深入探索人类对物质本质认识的漫长而曲折的历程。我们不关注日常生活中那些已被广泛普及的化学常识,而是聚焦于那些塑造了现代化学理论的关键思想的诞生、发展与争议,以及化学如何从一门神秘的炼金术,蜕变为一门严谨的、量化的自然科学。 本书分为五个宏大篇章,旨在描绘一幅完整的化学思想演进图景,从古希腊的朴素猜想到原子论的建立,再到分子结构的确立以及现代材料科学的雏形,每一个转折点都伴随着科学家的智慧、偏见与不懈的探索。 --- 第一章:太初之思——元素观念的萌芽与炼金术的迷雾 本章将首先回顾西方和东方世界对于“物质构成”的早期哲学思辨。我们不会详述亚里士多德的四元素说(土、气、火、水)的具体内容,而是深入分析这些观念是如何在缺乏实验验证的情况下,主导了人类认识世界长达两千年的模式。 随后,我们将聚焦于中世纪和文艺复兴时期炼金术的复杂生态。重点将放在炼金术士们(如贾比尔·伊本·哈扬)在实践中积累的精湛技术——蒸馏、升华、结晶和提纯——这些技术构成了早期化学操作的基础。我们将探讨“贤者之石”和“万灵药”的追求,并非仅仅是愚昧的幻想,而是在无意中推动了对酸、碱、盐等基础物质特性的初步认识。本章将剖析炼金术如何在秘密和等级森严的传统中,为后来的化学革命埋下了技术的火种。 本章不涉及: 常见的酸碱定义、日常化学品的制备方法(如硫酸、硝酸的简单制备过程)。 --- 第二章:革命的黎明——燃烧的本质与原子理论的重建 18世纪的“燃素说”是化学史上一次重要的认知误区,本书将详细分析这一理论如何凭借其逻辑的自洽性长期占据主导地位,并着重探讨它在实验证据面前的瓦解过程。 随后,我们将进入化学革命的核心:拉瓦锡的定量革命。本章的核心叙事是“质量守恒定律”的确立,以及氧化学说的横空出世。我们不会简单罗列拉瓦锡的实验步骤,而是深入探讨他如何利用精密的称量工具,将化学从一门“定性”的艺术提升为一门“定量”的科学。对燃烧现象的重新解释,标志着现代化学的真正开端。 在拉瓦锡之后,道尔顿原子论的复兴是关键。本章将侧重于道尔顿如何将定量的实验结果(倍比定律、定比定律)与古希腊的哲学概念相结合,构建出第一个具有科学解释力的原子模型,特别是他如何定义了原子量,并为元素和化合物提供了清晰的现代界定。 本章不涉及: 常见的氧化还原反应、原子结构示意图或核化学基础。 --- 第三章:看不见的结构——分子、化合价与元素周期性的揭示 进入19世纪,化学的焦点从“物质由什么组成”转向“物质如何组合”。本章将探讨一系列革命性的概念是如何被逐步引入的。 首先是气体体积定律(阿伏伽德罗假说)的提出及其早期被忽视的命运。我们将分析意大利化学家康斯坦丁·阿伏伽德罗如何通过区分“原子”和“分子”,解决了气体混合物中原子数量的难题,这为确定元素的准确原子量铺平了道路。 随后,我们将深入分析有机化学的早期探索,特别是“生命力论”的挑战与维勒尿素合成的震撼。这一事件如何证明有机物并非需要“生命力”才能生成,从而极大地拓宽了化学的研究领域。 本书的重点之一是门捷列夫周期表的诞生。我们将详细描绘门捷列夫在整理元素性质时所经历的挣扎与灵光一现,特别是他为尚未发现的元素(如镓、锗)预留位置的远见。本书将着重分析周期性背后的深层规律,而非仅仅罗列元素表格。 本章不涉及: 有机化合物的命名规则(如IUPAC系统)、常见的聚合反应、非金属材料的性质对比。 --- 第四章:电荷的舞蹈——化学键的理论诞生与物质形态的深入理解 随着电化学和物理学的交叉发展,化学键的概念成为理解物质性质的关键。本章将侧重于化学键理论的理论基础建立。 我们将追溯法拉第对电解质的深入研究,这直接催生了离子学说。随后,我们将进入20世纪初,探讨价键理论(路易斯结构、鲍林的部分贡献)的建立过程。我们将详细解析电子如何在原子间共享(共价键)或转移(离子键),以及这些基本的电子互动如何决定了化合物的几何构型和反应活性。 本章还会探讨晶体化学的早期成就,即如何通过X射线衍射技术(德拜-谢乐法等早期技术)来揭示固体物质的内部排列规律,这为材料科学奠定了基础。 本章不涉及: 具体的有机官能团反应机理(如SN1/SN2)、电化学电池的构建与维护、过渡金属配合物的具体结构解析。 --- 第五章:超越宏观——量子视角下的化学疆界拓展 现代化学的深度源于对原子内部结构的理解。本章将考察物理学如何渗透到化学的核心领域。 我们将讨论玻尔原子模型的局限性以及量子力学如何为化学键理论提供了更坚实的数学基础。重点在于理解轨道的概念如何取代了早期的“电子绕核运行”的简单图像,以及薛定谔方程在化学中的初步应用(尽管是定性的)。 最后,本章将展望现代化学的某些前沿领域,但侧重于其思想基础的形成,而非具体的技术应用。例如,如何从量子化学的角度重新审视催化剂的作用机制,以及早期对高分子化合物的结构认识是如何逐步推翻“巨型分子”的猜想,最终确立了聚合物链状结构的科学解释。 本书的宗旨是: 通过对这些关键理论和实验的“思想考古”,帮助读者理解化学知识体系是如何一步步被构建起来的,从而对“化学”这门科学产生更深刻的敬畏与理解。 本书不涉及: 具体的药物化学合成路线、环境污染的化学治理技术、最新的纳米材料制备工艺、复杂的计算化学方法。

用户评价

评分

严谨的科学态度,生动的讲解风格 我一直认为,一本优秀的科普读物,既要有严谨的科学态度,也要有生动的讲解风格,能够让读者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吸收知识。这本书完美地做到了这一点。作者在每一个知识点的阐述上,都力求科学的严谨性,不会为了迎合读者而进行夸大或失实的描述。然而,作者又非常善于运用比喻、类比等手法,将复杂的化学概念形象化,让它们变得通俗易懂,就像在听一个精彩的故事。我特别欣赏书中对一些基本概念的解释,例如原子核的结构、电子的运动规律等,作者并没有直接给出一堆公式,而是通过生动的类比,让我能够直观地理解。书中还穿插了许多有趣的化学史故事和科学家的趣闻轶事,这些内容不仅增加了阅读的趣味性,也让我对化学的发展历程有了更深的了解,感受到了科学家们探索未知世界的执着与热情。每一次翻阅这本书,都像是在与一位博学而风趣的智者对话,不仅学到了知识,也获得了启发。我强烈推荐这本书给所有对化学感兴趣的朋友,它一定会让你爱上这门学科。

评分

科学与生活的桥梁,点亮日常的智慧 我一直认为,科学知识的学习不应该仅仅停留在课本上,更应该与我们的日常生活紧密相连。这本书恰恰做到了这一点,它成功地架起了一座连接科学与生活的桥梁,让我看到了化学是如何渗透到我们日常的方方面面。很多时候,我们对一些生活现象习以为常,却从未深究其背后的科学原理。而这本书,就像一位循循善诱的老师,为我揭示了这些现象背后的化学秘密。比如,为什么金属会生锈?为什么肥皂能洗干净衣服?为什么食物会有不同的味道?书中都给出了令人信服的化学解释。我尤其喜欢那些关于食品化学的章节,让我对每天吃的食物有了更深的认识,也更加懂得如何健康地选择和烹饪。此外,书中还涉及了一些关于环境保护和材料科学的知识,让我对我们所处的社会环境有了更清醒的认识,也对科技的发展有了更深的理解。读完这本书,我感觉自己不再是一个被动接受生活信息的人,而是一个能够主动去探索、去思考、去理解的科学爱好者。它让我用一种全新的眼光去审视周围的世界,发现那些曾经被忽略的细节,也让我更加珍惜科学带来的便利和智慧。

评分

沉迷于化学世界的奇妙探索 我一直对化学这门学科充满了好奇,总觉得它隐藏着无数的奥秘,等待着我们去发掘。每次看到那些复杂的化学式和反应方程式,我都觉得既神秘又迷人。这本书的标题《你不可不知的50个化学知识》瞬间就抓住了我的眼球,仿佛是为我量身定做的一般。我迫不及待地翻开了第一页,心中充满了期待。当我开始阅读时,我发现作者并没有使用枯燥乏味的学术语言,而是用一种非常生动有趣的方式,将那些看似高深的化学概念一一呈现出来。就好像一位技艺精湛的魔术师,揭开了化学世界的面纱,让我看到了那些隐藏在日常事物背后的精彩。从水分子神奇的连接方式,到食物中蕴含的奇妙化学反应,再到我们身体内部的复杂生化过程,每一个知识点都让我惊叹不已。我常常在阅读的过程中,不由自主地停下来,思考着自己身边那些熟悉的事物,原来它们都与化学有着如此紧密的联系。这本书不仅仅是知识的传递,更像是一次思想的启迪,让我重新审视我们所生活的这个世界,发现其中蕴含的无限可能。我感觉自己仿佛置身于一个巨大的化学实验室,每一个实验都充满了惊喜,每一次发现都让我受益匪浅。我真心觉得,这本书就像一把钥匙,打开了我通往化学知识宝库的大门,让我看到了一个更加广阔、更加精彩的世界。

评分

从宏观到微观,化学的魅力无处不在 作为一个对科学有着浓厚兴趣的人,我总是喜欢从不同的角度去理解事物。这本书的独特之处在于,它将宏观的现象与微观的原理巧妙地结合起来,让我能够更全面地认识化学。一开始,我以为化学知识会非常专业和晦涩,但事实证明我错了。作者用非常贴近生活的例子,将化学原理解释得通俗易懂,就像在和一位老朋友聊天一样。例如,当谈到空气的组成时,书中不仅仅列出了氮气、氧气等元素,还深入浅出地解释了它们各自的性质以及在自然界中的作用。当我读到关于燃烧的章节时,我才真正理解到,火焰的产生不仅仅是简单的“烧起来”,而是涉及到一个复杂的氧化还原过程。更让我着迷的是,书中还涉及到了许多关于我们身体内部的化学反应,比如食物是如何被消化吸收的,肌肉是如何收缩的等等。这些内容让我感到非常震撼,原来我们身体的每一个细微之处,都蕴藏着精密的化学过程。阅读这本书的过程,就像是在进行一次穿越时空的科学之旅,从宇宙的诞生到生命的起源,从物质的构成到能量的转化,化学的触角无处不在。我从中学习到的不仅仅是知识,更是一种观察世界、理解世界的新视角。

评分

打破思维定势,感受化学的无限可能 作为一名对知识充满渴望的学习者,我一直在寻找能够挑战我思维定势、拓展我认知边界的书籍。这本书无疑做到了这一点。它不仅仅是知识的堆砌,更是对思维方式的启迪。很多时候,我们对化学的认知还停留在中学课本的框架里,觉得它枯燥乏味、遥不可及。然而,这本书却用一种全新的视角,向我展示了化学的活力与魅力。我被书中那些看似平凡却蕴含深厚化学原理的例子深深吸引。例如,关于催化剂的解释,让我明白了一个微小的物质是如何影响整个反应进程的,这让我联想到生活中许多“关键人物”的作用。书中还探讨了许多前沿的化学领域,比如纳米技术和生物化学,这些内容让我大开眼界,意识到化学的未来发展空间是多么的广阔。阅读的过程中,我常常会陷入沉思,思考化学知识如何在更广阔的领域发挥作用,如何解决我们面临的各种挑战。这本书不仅增长了我的知识,更重要的是,它点燃了我对科学探索的热情,让我更加积极地去学习、去思考、去发现。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