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粒子到宇宙:肉眼看不見的極美世界 天文航天 科普書籍

從粒子到宇宙:肉眼看不見的極美世界 天文航天 科普書籍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澳] 大衛·馬林,[英] 凱瑟琳·魯庫剋斯 著,[澳] 大衛·馬林,[英] 凱瑟琳·魯庫剋斯 編,齊晴 譯
圖書標籤:
  • 天文
  • 航天
  • 科普
  • 物理
  • 宇宙
  • 粒子物理
  • 科學
  • 自然科學
  • 極美世界
  • 趣味科普
想要找書就要到 靜流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店鋪: 世紀慧泉旗艦店
齣版社: 北京聯閤齣版公司
ISBN:9787550294912
商品編碼:29816138485
包裝:平裝
開本:12

具體描述

産品特色

編輯推薦

  見所未見:書中所有圖片,都是人類肉眼無法直接看見的;

  想所未想:從小、近,到大、遠間的距離,本書已經為你丈量;

  盡善盡美:銅版紙全彩印刷、裝幀精美,原版1:1引進,所有細節一一展現;

  嘆為觀止:全高清大圖,把飛米到光年的距離呈現在你眼前,小到粒子,植物花粉,昆蟲的復眼,蝸牛的牙齒,大到火星上的“臉”,獵戶座星雲,車輪星係,無所不包。


內容簡介

  《從粒子到宇宙:肉眼看不見的極美世界》是一本關於我們所生存的物質世界的科學普及讀物,《從粒子到宇宙:肉眼看不見的極美世界》以從小到大的方式認識這個世界,錶現瞭對地球和宇宙中美麗與神奇之處的贊美。根據物體的大小和與我們之間距離的遠近,采用顯微鏡、放大鏡、X光、望遠鏡、衛星和電磁波等逐一探索瞭這些生命與自然片段,其中包括原子、植物花粉、昆蟲、城市地形俯瞰圖、太陽係天體、銀河係以及其他多個星係團等,用近400幅精美圖片展示瞭我們平常用肉眼看不到的極美世界。

作者簡介

  [澳]大衛·馬林,是一位傑齣的澳大利亞天文學傢和攝影師。由他拍攝的天文物體彩色圖像極其壯觀,給大眾讀者留下瞭深刻印象。1986年,他發現瞭以他的名字命名的螺鏇星係——馬林1,截止2015年2月,這個星係是人類發現的星係。

  [英]凱瑟琳·魯庫剋斯,是一位著名的科學讀物自由創作人。她在倫敦大學帝國理工學院獲得科學傳播碩士學位,以及劍橋大學第四紀古生態學博士學位,曾為英國廣播公司科學闆塊調查撰寫稿件。凱瑟琳作為本書的編輯,為本書擬定瞭圖片標題和術語錶。

目錄

4?前言

8?序

370 術語錶

380 索引

384 緻謝


錶麵之下

12?錶麵之下

15?氣泡室軌跡

15?金原子

16?乙酰雙氧鈾

17?矽晶體

18?DNA

18?DNA的X射綫衍射圖譜

20?乙肝病毒粒子

21?骨骼肌

22?艾滋病病毒粒子

23?流感病毒粒子

24?嗜熱細菌

25?豌豆葉片葉綠體

27?受孕過程中的精子

27?大腸杆菌

28?肝細胞

28?人眼晶狀體

30?感染艾滋病的細胞

30?顆石藻

32?二氧化碳晶體

32?瑞典常春藤花粉

35?雪花晶體

35?原生質體

36?矽藻骨架

36?矽藻

39?蓼屬植物花粉

39?朊病毒

40?聖誕玫瑰葉

41?蝸牛牙齒

42?血栓

43?人類頭發

45?炭疽杆菌

45?針葉樹

46?牙本質

47?蜘蛛外骨骼

48?玫瑰花瓣

48?啤酒酵母

50?黑色素瘤

51?染色體

53?樹葉上的“石細胞”

53?人類精子

54?舌頭錶麵

55?今生顆石藻

56?膠原縴維

57?囊胚

58?放射蟲類骨架

59?水壺水垢

60?有孔蟲

60?蝴蝶翅膀

62?太陽蟲目變形蟲

63?甲蟲外骨骼

64?塵蟎

65?蛋殼

66?小腸

67?蜜蜂的眼睛

68?鬆炭

68?毛囊

70?鍾形蟲

70?鵝毛

72?橄欖葉鱗屑

73?岩藻生殖窠

74?骨組織

74?根毛

76?葉毛

76?桃花心木

78?蒲公英種子

79?皮膚

80?角閃石

80?酒石酸晶體

82?維生素C

82?隕石

85?鯊魚鱗片

85?眼睛虹膜

86?雪花晶體

87?睫毛

88?輸卵管中的卵子

88?壁虎腳掌

90?血管

91?鬣蜥蜴皮膚

92?輪蟲群落

93?傢蠅

94?色素細胞

96?水螅

96?濱草

98?團藻菌落

視野之外

103?蜘蛛絲

104?指紋

105?火星隕石

106?鮞狀石灰岩

107?人類小腦

108?魚鱗

108?蚊子叮咬

110?葉脈

111?康沃爾花崗岩

112?葉片骨架

112?蜻蜓眼

114?蜂巢

115?水螅水母

116?三葉草種子

117?捕蠅草

118?蛾的翅

118?蛙的卵

120?蒲公英種子頭部

121?人的胚胎

123?捕蠅草

125?海蝴蝶

125?鬆質骨

127?內耳

127?鳳梨科植物種子

129?鱒魚幼仔

129?心瓣膜

130?牛奶滴落小皇冠

130?頸動脈

132?深海龍蝦幼蟲

133?虹鱒魚卵

135?蜘蛛和蛛網

135?靜脈麯張的血管

136?袋鼠藤

137?指尖

138?小腸

138?人的腎髒

140?歐鼴鼠

141?錐螺

142?麝香錦葵

143?鮟鱇魚

144?手掌

144?融化的冰塊

146?腰椎

147?3個月的胎兒

148?大腦掃描圖像

149?肺動脈

150?栗色鶉螺殼

150?20周的雙胞胎胎兒

152?腹部動脈

153?船艄殼

154?支氣管造影片

154?頭部血管

地球

158?太平洋島礁

159?伊朗曼河

160?澳大利亞烏盧魯(艾爾斯岩)

161?智利山榖冰川

162?法國巴黎

163?美國紐約

164?西伯利亞布拉斯科夫水庫

164?意大利維蘇威火山

167?美國科羅拉多河三角洲

167?印度孟買

168?墨西哥濛特雷

169?荷蘭的圍墾地

170?阿根廷巴拉納河三角洲

171?沙特阿拉伯的沙漠灌溉

172?毛裏塔尼亞的理查特結構

173?俄羅斯勒拿河三角洲

174?塞納加爾河

175?南極洲格雷厄姆地

177?南極洲旁的冰山

177?珠穆朗瑪峰

178?莫桑比剋洪水

179?馬達加斯加貝齊布卡河

180?阿拉伯半島的埃爾凱丹平原

181?日本東京灣

183?埃及-以色列邊境

183?英國倫敦及其周邊

184?魁北剋隕石撞擊坑

185?巴布亞新幾內亞拉包爾火山

186?颱風敖德薩

187?颶風邦妮

188?非洲中部的雨林

188?中國黃河

191?西伯利亞戈拉孔德坑

191?埃及蘇伊士運河

192?恒河三角洲

193?夏威夷的庫雷環礁島

194?正在減少的巴西雨林

195?美國密西西比三角洲

196?阿聯酋沙漠

197?瑞士和意大利的阿爾卑斯山脈

198?加利福尼亞聖安德烈亞斯斷層

199?亞德裏亞海中的水華

200?危地馬拉市

201?蘇丹的灌溉農田

202?中國長江

203?中國吐魯番盆地

204?坦桑尼亞乞力馬紮羅山

205?土耳其的伊斯坦布爾和博斯普魯斯海峽

206?亞馬孫河和內格羅河的交匯處

206?埃及尼羅河三角洲

208?澳大利亞大堡礁

209?美國東部大峽榖和鮑威爾湖

210?加拿大拉布拉多海岸

210?南極洲的冰山崩解

212?加勒比海馮卡門漩渦

213?澳大利亞艾爾湖

215?層積雲

215?瑞典南部

216?太平洋上空的雲和火山煙

216?阿根廷上空的暴風雲

218?佛羅倫薩颶風

219?美國佛羅裏達半島

220?美國科德角和長島

221?非洲之角

223?北美洲暴風雪

223?南極洲

224?日落時的大氣層

224?南極光

226?月落

227?太空實驗室的日齣

飛嚮太陽係

231?阿波羅13號拍攝的地球

231?展現歐洲和非洲的地球

232?阿波羅17號拍攝的地球

233?展現東南亞和大洋洲的地球

234?阿波羅15號拍攝的南美洲

234?地球升起


文藝復興的餘暉與啓濛的曙光:探尋十六世紀歐洲的社會轉型與思想嬗變 圖書簡介 本書深入剖析瞭十六世紀這一波瀾壯闊的世紀,它既是中世紀傳統加速瓦解的終結,又是近代早期全新秩序萌芽的開端。我們將目光投嚮廣袤的歐洲大陸,細緻考察社會結構、政治格局、經濟活動,以及支撐這一切的文化與宗教信仰體係是如何經曆劇烈動蕩與重塑的。這不是一本簡單的編年史,而是對一個關鍵曆史節點的深層解讀,揭示“現代性”是如何在矛盾與衝突中誕生的。 一、信仰的地震:宗教改革的全麵衝擊 十六世紀最顯著的標誌無疑是馬丁·路德在維滕貝格拉響的鍾聲,它不僅是宗教事件,更是一場席捲歐洲的社會政治地震。本書將詳盡梳理路德宗、加爾文宗(歸正宗)以及英國國教(安立甘宗)的興起及其教義核心的差異。我們不滿足於列舉《九十五條論綱》或《論自由意誌》,而是著力探討這些神學變革如何深刻地嵌入世俗權力結構。 政治後果: 考察“教隨國定”(Cuius regio, eius religio)原則的確立,以及三十年戰爭前夕,神聖羅馬帝國境內諸侯權力如何藉宗教改革之機,對抗哈布斯堡皇帝的中央集權。德意誌地區的分裂與王室對教會財産的沒收,極大地推動瞭民族國傢的初步形態的構建。 社會影響: 分析加爾文主義在荷蘭、蘇格蘭和法國鬍格諾派中的傳播,重點研究其強調的“天職觀”(Calling)和個人道德自律,如何間接塑造瞭早期資本主義的精神氣質。同時,我們將審視天主教內部為應對挑戰而發起的反宗教改革,特彆是耶穌會士(Societas Iesu)在教育、傳教和鞏固君主權威方麵扮演的角色。 二、王權的鞏固與民族國傢的形成 如果說宗教改革撕裂瞭普世的基督教世界,那麼十六世紀的政治實踐則在碎片化的基礎上,開始構建新的、以主權為核心的政治實體——民族國傢。 絕對君主製的崛起: 以法國的波旁王朝前期鬥爭、西班牙的腓力二世構建的龐大帝國,以及英國都鐸王朝的集權化過程為核心案例。本書將解析君主如何通過建立常備軍、規範稅收體係、控製司法權以及利用印刷術進行意識形態宣傳,來逐漸削弱封建貴族的傳統權力。 英國的特殊路徑: 重點分析亨利八世與伊麗莎白一世的統治。王室與議會之間微妙的張力,以及通過掌控教會(Act of Supremacy),使得英國的中央集權帶有鮮明的本土特色,為後來的君主立憲製埋下瞭伏筆。 帝國與多民族的睏境: 對奧斯曼帝國的擴張及其對歐洲中東部帶來的持續壓力進行分析,特彆是蘇萊曼大帝時期,這促使歐洲各國在對外防禦中加強瞭內部整閤。 三、經濟的脈動:大航海時代的財富洪流與社會階層變遷 十六世紀是全球經濟格局重塑的時代,歐洲不再是世界的邊緣,而是開始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嵌入全球貿易網絡。 “價格革命”的解析: 美洲白銀(尤其是波托西銀礦的産齣)大規模湧入歐洲,引發瞭持續性的通貨膨脹,即“價格革命”。本書將量化分析這一現象對不同社會階層的影響:地租驅動的貴族財富相對縮水,而從事貿易和手工業的新興資産階級(布爾喬亞)則積纍瞭可觀的資本。 商業模式的創新: 考察股份製公司(如東印度公司雛形)的齣現,它如何分攤風險、集中資本,並使得跨洋貿易成為可能。威尼斯、安特衛普和阿姆斯特丹等商業中心的興衰,摺射齣貿易路綫和金融中心的轉移。 農業與人口: 盡管有瘟疫的零星爆發,但總體上人口持續增長,這加劇瞭對土地的需求和城市化進程,為手工業提供瞭充足的勞動力,也為社會動蕩埋下瞭隱患。 四、思想的解放:人文主義的深化與科學的萌芽 文藝復興的成果在十六世紀得到瞭繼承和深化,同時,對自然世界的觀察開始擺脫純粹的哲學思辨,邁嚮實證的科學探索。 文藝復興的成熟與轉嚮: 關注伊拉斯謨等北方人文主義者如何將焦點從古典文學轉嚮對《聖經》的原始文本研究,這直接孕育瞭宗教改革對教會權威的挑戰。同時,我們探討藝術領域中,達芬奇、米開朗基羅等巨匠對人體與自然的精確描繪,如何體現瞭對“人”這一中心議題的極緻關懷。 政治哲學的重塑: 馬基雅維利在《君主論》中對權力運作邏輯的冷酷剖析,標誌著政治學開始嘗試脫離道德說教,成為一門獨立的社會科學。本書將比較馬基雅維利與托馬斯·莫爾《烏托邦》中對理想社會的不同設想,揭示時代對秩序與正義的焦慮。 知識的革命前夜: 盡管哥白尼的《天體運行論》發錶於1543年,但其顛覆性的日心說思想在當時受到瞭宗教與學術界的雙重壓製。然而,它代錶瞭人類理性開始係統性地質疑亞裏士多德和托勒密的世界觀,為後來的伽利略和牛頓奠定瞭基礎。我們考察像維薩裏(解剖學)等學者在觀察方法上的突破,標誌著科學方法論的初步確立。 結論:一個過渡時代的悖論 十六世紀是一個充滿悖論的時代:它既是宗教虔誠達到頂峰的時期,也是理性主義開始緩慢滲透的時期;既是舊有帝國(如神聖羅馬帝國)試圖維係的時期,也是主權民族國傢迅速崛起的時期。通過對宗教、政治、經濟和思想的綜閤考察,本書旨在描繪一個歐洲社會如何從統一的基督教世界,痛苦而必然地過渡到多元、競爭、以國傢為基本單位的近代世界的全景圖。閱讀此書,即是追溯我們當下諸多現代睏境與製度形態的源頭。

用戶評價

評分

我一直對宇宙充滿好奇,但總覺得那些天文學的書籍過於深奧,難以理解。這本書完全顛覆瞭我的認知!它用一種非常接地氣的方式,解釋瞭許多我以前覺得遙不可及的科學概念。比如,作者在介紹量子力學的時候,並沒有直接給齣復雜的數學模型,而是用一些生活中的例子來類比,讓我瞬間豁然開朗。我尤其對書中關於宇宙膨脹的部分印象深刻,作者巧妙地將一個不斷充氣的氣球比作膨脹的宇宙,讓我在腦海中構建瞭一個清晰的圖像,理解瞭星係為何會相互遠離。而且,書中還穿插瞭一些天文觀測的曆史故事,講述瞭望遠鏡的發明和改進如何幫助我們看到更遠的宇宙,這些曆史的細節讓整個科學探索過程變得更加生動有趣。這本書讓我覺得,科學並非是少數天纔的專屬,而是每個人都可以去理解和欣賞的。它點燃瞭我對宇宙更深層次的興趣,讓我開始主動去搜索更多的天文知識。

評分

我是一個對天文和航天領域充滿熱情的人,所以當我看到這本書的時候,就毫不猶豫地入手瞭。這本書的內容非常豐富,涵蓋瞭從基本粒子到宇宙的方方麵麵,而且作者在講解過程中,始終保持著一種嚴謹的科學態度,同時又充滿瞭對未知的好奇和探索精神。我特彆喜歡其中關於係外行星的部分,作者詳細介紹瞭目前我們發現的各種類型的係外行星,以及科學傢們是如何通過各種方法來尋找它們,甚至推測它們是否可能存在生命。這種對前沿科學的介紹,讓我對人類探索宇宙的未來充滿瞭信心。此外,書中對於太空探索的曆史也進行瞭迴顧,從早期的火箭技術到現代的空間站和深空探測器,都進行瞭詳細的描述,讓我對人類在航天領域取得的成就有瞭更深的認識。這本書讓我感覺自己仿佛置身於一個巨大的科學寶庫之中,每一次閱讀都能學到新的知識,感受到宇宙的無限魅力。

評分

這本書的裝幀設計真的太吸引人瞭!我剛收到它的時候,就被封麵的星空圖案和書脊上的銀河係插畫深深打動瞭。紙張的質感也很好,拿在手裏沉甸甸的,非常有分量。翻開書頁,那種淡淡的油墨香氣撲鼻而來,瞬間讓人心生寜靜,仿佛要踏上一段探索未知的旅程。我特彆喜歡書中的插圖,色彩豐富,細節描繪得淋灕盡緻,無論是星雲的壯麗,還是星係的浩瀚,都被描繪得栩栩如生,仿佛觸手可及。即使是沒有科學背景的讀者,也能通過這些精美的圖片直觀地感受到宇宙的奇妙。而且,每幅圖的旁邊都有詳細的文字介紹,解釋瞭圖中的天體或現象,讓我這個科學小白也能輕鬆理解。我對書中關於暗物質和暗能量的部分尤其感興趣,雖然我對此知之甚少,但作者用生動形象的比喻,將這些抽象的概念解釋得淺顯易懂。讀這本書,就像在進行一場視覺與知識的雙重盛宴,每一次翻頁都充滿瞭驚喜和期待。

評分

這本書的敘事風格真的太獨特瞭!它不像我之前讀過的那些硬核科普書,上來就堆砌一堆公式和專業術語,讓人望而卻步。作者很擅長用講故事的方式來引導讀者,將那些宏大而復雜的宇宙奧秘,化身為一個個引人入勝的篇章。我感覺作者仿佛是一位經驗豐富的導遊,帶著我們穿越時空,親曆宇宙的誕生與演化。從極小的粒子碰撞,到龐大的星係形成,每一個環節都穿插著精彩的科學發現曆程,讓我瞭解瞭那些偉大的科學傢是如何一步步揭開宇宙麵紗的。我尤其喜歡其中關於黑洞的部分,作者用極其富有想象力的語言,描繪瞭黑洞扭麯時空的奇特景象,以及它吞噬一切的神秘力量,讀起來簡直像在讀科幻小說,但又充滿瞭嚴謹的科學依據。這種將科學知識與文學想象巧妙結閤的敘事方式,讓我在這個過程中不僅學到瞭知識,更體驗到瞭探索未知的樂趣,讓人愛不釋手,恨不得一口氣讀完。

評分

這本書的結構安排得非常閤理,從微觀的粒子世界,一路拓展到宏觀的宇宙圖景,邏輯清晰,層層遞進,讓人很容易跟隨作者的思路。我最喜歡的部分是關於恒星的生命周期。作者將恒星的誕生、演化和死亡的過程,描繪得波瀾壯闊,如同史詩般的敘事。從一顆微小的塵埃如何聚集形成恒星,到它燃燒億萬年後的壯烈消亡,甚至變成黑洞或中子星,每一個階段都充滿瞭奇妙的科學原理。而且,作者在介紹這些天體物理學概念時,並沒有迴避復雜的理論,而是用生動形象的語言和精妙的比喻,將它們解釋清楚。讀到恒星死亡時那一幕,我甚至感到一絲震撼和敬畏,仿佛親眼目睹瞭宇宙的創造與毀滅。這種循序漸進的講解方式,讓我感覺自己就像在宇宙的課堂裏,一步步地學習和成長,對宇宙的理解也越來越深刻。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靜流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