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别要命的数学

特别要命的数学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英波斯基特 原著,英瑞弗,� 著
图书标签:
  • 数学
  • 趣味数学
  • 科普
  • 脑筋急转弯
  • 益智
  • 挑战
  • 思维训练
  • 数学游戏
  • 逻辑思维
  • 休闲阅读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炫丽之舞图书专营店
出版社: 北京少年儿童出版社
ISBN:9787530123447
商品编码:29819067900
包装:平装
出版时间:2010-01-01

具体描述

基本信息

书名:特别要命的数学

定价:16.80元

作者:(英)波斯基特 原著,(英)瑞弗 绘,艾力

出版社:北京少年儿童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0-01-01

ISBN:9787530123447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300kg

编辑推荐


三度荣获国际科普图书**奖。  安万特(Aventis)科学图书奖是由英国皇家学会颁发的世界*的科普图书大奖。史蒂芬·霍金(StephenHawking)的《果壳中的宇宙》曾获2002年安万特科学图书奖。  具体来说,安万特奖有两大奖项:其一是青少年奖,颁发给为14岁以下的少年儿童撰写的**书籍;其二是大众奖,颁发给为更广泛读者群撰写的**书籍。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安万特奖——青少年奖先由5位成年评审挑选入围的6本书籍,再由14岁以下的少年儿童选出*终的胜出者。本套热销全球的《可怕的科学》丛书,一次又一次征服了专家和读者,三度获此殊荣! 该系列*畅销的五星级套装产品可怕的科学(63本)年销售已过千万!!!可怕的科学(全63本) 可怕的科学(2013新九册)组成目前*全*完整的“可怕的科学”系列图书,科学、数学、地理、人文一次拥有!同类产品推荐:可怕的科学经典数学系列此套系含(小学数学套装和中学数学套装)可怕的科学经典科学系列此套系含(小学科学套装和中学科学套装)可怕的科学自然探秘系列可怕的科学科学新知系列神奇科学(全套2册)

内容提要


《可怕的科学·经典数学系列:特别要命的数学》三度荣获国际科普图书高奖——安万特青少年奖,全球热销千万册版权销售至25个国家和地区,名校名师特别推荐,北京科普创作出版专项资金资助。

目录


故事还在继续
有趣的方格
水池问题
难以琢磨的测量问题
诊所里的故事
速度
单面纸
奇怪的数字
在货车站上
土地先生和篱笆先生的故事
镜子数
如何能流芳百世
在奶牛场
人体金字塔
五组数
在铁道旁
一笔画
吉帕特的大轮回
出人意料的结局

作者介绍


王渝生,中国的科学冢、数学家和科学教育专家。
  曾荣获国家图书奖、全国科技图书暨科技进步奖,被评为全国科普先进人物,荣获全国青少年社会教育“*奖”特别奖,并享受特殊津贴。
  中国科技馆原馆长、研究员
  中国科学院理学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
  全国少工委委员
  中国智慧工程研究会副会长
  中国青少年科技辅导员协会副理事长
  中国科协青少年教育工作委员会委员
  中国关爱协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
  北京市科协副主席、科普工作委员会主任
  北京市科普作协副理事长
  国家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纲要
  (2006-2020)战略研究“创新文化与科学普及”组组长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
  (2009-2020)战略研究专家组专家
  颁布的《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2006-2010-2020)》起草组成员

文摘


序言



《星辰低语:宇宙未解之谜的哲学遐想》 作者:[虚构作者名] 出版社:[虚构出版社名] 页数:480页 --- 内容简介: 《星辰低语:宇宙未解之谜的哲学遐想》并非一部教科书,它是一次对人类认知边界的温柔而深刻的探索。本书摒弃了纯粹的物理公式和技术参数,转而聚焦于那些横亘在人类心智与浩瀚宇宙之间,既令人敬畏又令人困惑的终极问题。它是一场跨越科学、哲学、神学与艺术的对话,旨在唤醒读者心中对“我们是谁,我们从哪里来,以及这一切有何意义”的原始好奇。 本书的结构如同一次精密的星际漫游。开篇“虚空之镜”探讨了人类在认知早期如何构建宇宙图景,从柏拉图的洞穴寓言到哥白尼的日心说,着重分析了范式转换(Paradigm Shift)对人类世界观的颠覆性影响。我们如何确定自己所感知的“真实”并非只是感官的错觉?书中引用了笛卡尔的怀疑论和康德的先验知识论,将其置于现代神经科学对“自我意识”的解析之下,引人深思:一个由电信号构成的生命,如何能理解无限? 第二部分,“时间的悖论与箭矢”,深入探究了时间这一最根本却又最难以捉摸的维度。我们体验到的时间是单向的、线性的“箭矢”,但物理定律在微观层面似乎允许时间倒流。本书带领读者穿梭于爱因斯坦的相对论时空弯曲与热力学第二定律的熵增之间,探讨了“现在”的本质。作者巧妙地引入了布莱森(Bryson)关于“时间流逝感”的心理学观察,对比了人类记忆的建构性与宇宙熵增的不可逆性。这里没有提供标准答案,而是铺陈了多种哲学解释,例如彭罗斯(Penrose)对时间方向性与意识起源的关联猜想,以及“块状宇宙”理论对自由意志的隐性挑战。 核心章节“暗物质与形而上学的阴影”,是本书最具思辨性的部分。暗物质和暗能量占据了宇宙的绝大部分质量和能量,它们的存在我们能间接感知,却始终无法直接触摸或理解。作者将这种科学上的“无知”类比为古希腊哲学中对“本源”(Arche)的追问。如果构成我们所见万物的基础是不可见的,那么我们对“实在”(Reality)的理解是否从一开始就存在致命的偏差?书中细致梳理了从早期以太论到当代弦理论的演变,但重点始终放在这些理论背后的哲学动机:对统一性的渴望,以及对“存在”边界的焦虑。此部分尤其适合对形而上学感兴趣的读者,它探讨了数学结构是否是宇宙的终极语言,以及“为什么是这样而不是别的方式”这一终极拷问。 随后的篇章转向生物学与宇宙学的交汇点——“生命的频率与费米悖论的回响”。生命在宇宙中是否是必然的、重复的事件,还是一个近乎奇迹的偶然?作者没有简单地罗列宜居带的条件,而是将费米悖论——“他们都在哪里?”——提升到哲学层面。这不仅仅是寻找外星文明,更是对人类自身“独特性”的审视。如果宇宙中充满生命,那么人类的文化、历史、艺术与道德体系的价值何在?反之,如果孤独是宇宙的常态,那么我们所构建的一切意义又如何能超越短暂的恒星寿命?书中详细分析了不同版本的“大过滤器”理论,并将其与人类文明的自我毁灭倾向进行对比,引发读者对当前全球性挑战(如气候变化、核扩散)的深层反思。 《星辰低语》的结尾“意义的重塑”,将目光收回到个体体验。在宏大而冷漠的宇宙背景下,人类如何安放自己的情感与追求?本书提出,或许“意义”并非宇宙赋予的礼物,而是人类在与虚无对抗中主动创造的艺术品。作者借鉴了存在主义、荒诞主义(加缪的西西弗斯神话)的思想,并结合量子力学的观察者效应,暗示人类的主观能动性,即使在客观上微不足道,却是我们赖以生存的全部价值。 本书的语言风格沉静、内敛,充满画面感,而非冰冷的学术说教。它旨在引导读者跳出日常的琐碎,以一种全新的、带着敬畏的视角重新审视脚下的土地和头顶的星空。它不提供快速的答案,而是提供更深刻、更持久的问题。阅读此书,就像在寂静的夜晚,独自一人面对着被清晰的银河照亮的旷野,感受那种既渺小又无限的震撼。 推荐人群: 对哲学思辨、宇宙学前沿猜想、形而上学有兴趣的非专业读者;寻求深度思考的知识探索者;以及所有曾在仰望星空时感到心灵被触动的灵魂。本书是茶余饭后的谈资,更是伴随思考的良伴。

用户评价

评分

《特别要命的数学》这本书,让我对数学的“美”有了全新的认识。我从来没想过,数学竟然可以如此充满想象力和艺术性。书中的一些关于分形几何的介绍,简直让我惊叹不已。那些看似杂乱无章的图形,竟然能够通过简单的数学公式无限迭代生成,并且在不同尺度上展现出惊人的相似性。这让我联想到了大自然中的许多现象,比如海岸线的形状、雪花的结晶,甚至是我们人体的血管网络,似乎都隐藏着分形的美学。书中对一些数学猜想的介绍,比如庞加莱猜想(虽然书中可能没有直接点名,但暗示了相关内容),那些关于形状和拓扑的奥秘,让我感受到了数学家们对世界本质的探索精神。我开始觉得,数学不仅仅是逻辑的推演,更是一种对宇宙规律的诗意表达。书中的一些插图和图示,也极大地帮助了我理解那些抽象的概念,让我看到了数学的视觉之美。读完之后,我甚至开始尝试着用数学的视角去观察周围的世界,去发现那些隐藏在平凡事物中的数学规律和美感。

评分

读完这本《特别要命的数学》后,我真觉得我的大脑被彻底洗礼了一番,甚至怀疑我以前的数学课到底是怎么混过来的。书里探讨的那些关于无限的概念,简直是把我的三观都颠覆了。我一直以为无限就是“无穷大”这样一个模糊的概念,但作者用一系列精妙的例子,比如泽梅洛-弗兰克尔集合论里的超穷基数,把我带入了一个全新的维度。那些无穷集合之间竟然还有大小之分,这简直太不可思议了!卡托的对角线论证更是让我看得目瞪口呆,证明了实数集合的不可数性,这彻底打破了我对“数”的认知壁垒。我开始思考,我们日常生活中遇到的“多”和“少”,与数学中严谨定义的“无限”之间,到底存在怎样的联系和区别?这本书不仅仅是关于数学公式和定理,更是关于一种思维方式的启蒙。它迫使我去质疑那些习以为常的数学直觉,去拥抱那些看似反常识的数学事实。读完之后,我甚至开始有点佩服那些能够理解这些概念的数学家们,他们的大脑构造到底是怎么样的?这本书给我最大的感受就是,数学的世界远比我们想象的要广阔和奇妙,而我们所学的那些基础知识,可能只是冰山一角。我已经被深深吸引,迫不及待想继续探索这个充满挑战和惊喜的数学宇宙。

评分

这本书真的让我大开眼界!我之前一直以为数学就是做题,考试,然后就没有然后了。但《特别要命的数学》这本书,完全颠覆了我对数学的刻板印象。它给我带来的最大震撼,是关于概率论在现实世界中的应用。书中对蒙特霍尔问题、生日悖论等经典问题的深入解析,让我看到了看似违反直觉的概率现象是如何通过严谨的数学模型来解释的。我以前总觉得“运气”这种东西很玄乎,但读了这本书,我才明白,很多我们认为的“偶然”,其实都遵循着一定的概率规律。而且,书中还提到了贝叶斯定理,这玩意儿简直太神奇了,它可以让我们根据新的证据来不断更新我们的信念,这对于我们做决策、理解信息都非常有帮助。我甚至开始反思,自己在日常生活中是不是因为不了解这些概率知识,而做出了很多不够理性的判断。这本书就像是一扇窗户,让我看到了数学如何在各个领域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从金融到科学,再到我们每天的生活,概率无处不在。我不再把数学看作是一门独立的学科,而是把它视为一种理解和解决现实问题的重要思维方式。

评分

这本书让我对“数学”这个词的理解,从最初的“数字+计算”上升到了“逻辑+推理+模式识别”的高度。我之前一直以为数学是一门固定的学科,学习一些既定的知识点就行了。但《特别要命的数学》这本书,让我看到了数学的动态发展和无限可能性。书中的一些关于数学史的片段,让我了解了数学是如何一步步演化至今的,那些伟大的数学家们是如何提出革命性的思想,又是如何克服困难,推动数学前进的。特别是关于一些未解决的数学难题的介绍,比如黎曼猜想(或者类似性质的猜想),让我感受到了数学研究的深度和挑战性。这些难题就像是数学这座宏伟大厦中的未解之谜,吸引着无数的头脑去探索。它让我明白,数学的学习从来不是终点,而是一个不断发现新问题、解决新问题的过程。这本书的价值不仅仅在于传授知识,更在于激发了我对数学探索的热情和对未知的好奇心。我开始觉得,数学是一场永无止境的探险,而我,也迫不及待想加入这场探险。

评分

坦白讲,《特别要命的数学》这本书的某些部分,让我感到了一种前所未有的“心智挑战”。尤其是关于证明几何猜想的章节,那些看似简单的图形和定理,背后却隐藏着如此复杂精妙的逻辑推理,让我对数学的严谨性有了全新的认识。图灵机的概念,更是让我对计算的本质产生了深深的思考。原来,所谓的“计算”是可以被形式化和抽象化的,并且能够模拟任何可计算的函数。这不仅仅是计算机科学的基石,更是对人类思维能力的一种深刻洞察。我反复琢磨了书中关于NP完全性问题的讨论,那些“能不能在多项式时间内解决”的问题,就像是一个巨大的谜团,让我对计算的边界和可能性产生了无限的遐想。那些困扰了数学家们几十年的难题,书中用一种相对易懂的方式呈现了出来,虽然很多细节我可能还没有完全消化,但那种对未知探索的精神,对逻辑极限的挑战,已经深深打动了我。我开始重新审视那些我曾经认为“枯燥乏味”的数学证明,它们背后蕴含的智慧和力量,远比我想象的要宏大。这本书让我意识到,数学不仅仅是数字和公式,更是一种探索世界、理解世界的强大工具,而这些工具的构建,本身就充满了智慧和艺术。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