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世界科普巨匠经典译丛:驯服任性的自然
定价:22.00元
作者: 米·伊林,毛吉鹏
出版社:上海科学普及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5-01-01
ISBN:9787542762757
字数:
页码:162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2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人和自然”系列主要讲述了人类与天气、沙漠等险恶自然环境作斗争的故事。全书分四册,分别是《喜怒无常的天气》《世界科普巨匠经典译丛:驯服任性的自然》《人和山》《征服大自然》。这本《世界科普巨匠经典译丛:驯服任性的自然》是其中一册,作者米·伊林在书中主要介绍了有关气象学、水文学家如何通过实验总结规律,从而驯服大自然的故事。
内容提要
米·伊林的“人和自然”系列主要讲述了人类与天气、沙漠等险恶自然环境作斗争的故事。全书其分四册,分别是《喜怒无常的天气》《世界科普巨匠经典译丛:驯服任性的自然》《人和山》《征服大自然》。
《世界科普巨匠经典译丛:驯服任性的自然》主要介绍了有关气象学、水文学家等如何通过实验总结气象学、水文学等的规律,从而驯服大自然,支配大自然的故事。书中有许多有趣的实验,让读者更深入地了解科学与自然的关系,用科学改造自然,改善我们的生存环境。
目录
章 河流、海洋与雪山
河流的戏剧
河流的回答
蔚蓝的海洋
皑皑雪山
机器人鲁滨逊
第2章 去未来旅行
明天的莫斯科
天气预报图
火车与气旋
预测未来
大小天气
电脑的记忆
第3章 预测风暴与洪水
预测潮水
与三头门神的战斗
数学的河
昨天和明天
信息在疾驶
第4章 和平时期与战争时期
与河流作战
计划还是自然
科技与建设
无所不晓的先知
地图与地形图
自然是敌人也是朋友
水文学与气象学的战斗
第5章 驯服大自然
四种自然要素
做导演还是观众
实验室里的人造'地球'
实验场里的人造'河流'
实验场里的人造冰
气象学家的未来城市
雾的笼子
故事的结局
作者介绍
米·伊林(1896—1953),是我国读者十分熟悉的苏联科普作家、工程师、儿童文学作家。的科普作品有《十万个为什么》、《几点了》、《白纸黑字》、《桌上的太阳》、《原子世界旅行记》和《在你周围的事物》等。
文摘
《世界科普巨匠经典译丛:驯服任性的自然》:
现在,我带大家一起去观察一下河流里的水。
我们面前是一座塔形大厦,呈四角形,塔顶摆满各种仪器,有测量风速的,也有测量风力的。
这就是的中央水文气象预报研究所,但这里仅仅是观察水文测量的后一个环节,而我们对前面的环节可以说是一无所知,这种知识储备怎么能跟我们的预言家——水文预报家们对话呢?所以我们还是先去参观一下前面的环节——水文测量站。每天从早上8点一直到晚上8点,水文站的观测工作人员都会去河边进行观测。测量河水的水位是他们的项工作。
一般水文站附近的河底会立一根木桩,木桩上固定着一个标有刻度的标尺。当然也有的标尺是固定在河边的岩石或桥墩上。
测量水位这个工作看起来似乎很简单,就是看一下河水淹没标尺的哪一个刻度,然后把这个数字记录在小本上即可。然而我们看到的只是表面,如果深入研究的话,就会发现事情并没有这么简单。
首先这个刻度是从哪里开始标注呢?你会说当然是从标尺的零点开始的。但标尺的零点应该定在什么位置?如果干旱的时候水位低于标尺零点又该如何测量?难道要把标尺再往下挪一些吗?显然如果这样做的话,之前所测得的所有数据就会有很大的误差。
所以在记录前,需要找一个的零点,不管水位有多低,这个点都会淹没在水下。比如我们可以在河底打上一个木桩,不管多干旱,这个木桩都不会露出水面,这样木桩的就可以作为测量的“零点”。
但是这个“零点”还是有可能移动的。首先河水不是一成不变的,它无时无刻不在向下游流动。它会将河床冲刷得越来越低,时间长了,水面还是有可能低于木桩;或者它会带来沙土填埋河床,后将木桩也掩埋在泥沙里.另外,如果木桩倾斜,这个“零点”的高度也会发生变化。
为了准确测量水位,我们需要在岸边找一个永恒不变的据点。假如选择石头作为据点可不是个明智的选择,因为即使是石头也可能被风化而破碎。我们当然可以找更结实的岩石,也可以找一些建筑的大厦,但这还不够,我们还要在岩石或大厦的地基上镶嵌一个铸铁的圆盘或圆管,圆盘的边缘或圆管的上端就可以做这个固定的据点,所有水位的变化都是以这个据点作为比较的标准。可是这样又会产生新问题:究竟该如何进行比较呢?这时你需要有专业的测量水位的知识,以及一个复杂的水位测量仪。在据点的铸铁盘上立上一根标尺,透过水位测量仪的圆筒,分别望着这根标尺和河里的标尺,如此一来便能比较出据点与零点的高低变化。
但我们的工作并没有结束,因为不同的水文站,据点的高度是不同的。有的据点高,有的据点低,有的水文站在山上,有的水文站却在平原,而我们的数据需要在所有水文站之间彼此进行横向比较,这样才能得出客观的结论。
不过我们还是面临一个老问题:怎样才能找出一个所有水文站共同的标准零点?这样所有的水位都可以跟这个标准零点来做比较。
显然,我们个想到的会是海平面。很早以前,地理学家就已经开始利用海平面为基准来测量山的高度,当然也用海平面来衡量地面上任一个别的据点的高度,可以说全世界所有地理测量都是以“海拔”作为测量标准的。
可是海平面的高度也不完全一样,有的海平面高,有的海平面低,拿地中海来说,地中海就比黑海低50厘米左右,比大西洋低30厘米左右。
而且同一片海的海平面也不是一成不变的,近海的海平面高,远海的海平面低。于是我们好不容易发现的一个标准零点又被我们自己否定了,这该怎么办?我们可以规定某一个水位作为标准水位,所有别的水位都跟它来做比较。
苏联西部的标准水位是芬兰湾口喀琅斯坦德的平均水位,那里有一个大名鼎鼎的据点——喀琅斯坦德水位测量仪和观潮仪的零点。即便是列宁格勒、阿肯基尔和莫斯科这样的城市,都是以它为基准来测量高度或深度的。苏联东部我们规定标准水位是太平洋的平均水平面,南部则规定标准水位是黑海的平均水平面。
……
序言
我最近入了一本叫做《驯服任性的自然》的书,虽然我还没来得及细读,但仅仅是翻阅和阅读一些章节的开头,就足以让我对其中蕴含的智慧和对自然的深刻洞察感到惊叹。作者以一种极其生动且充满哲思的方式,探讨了人类与自然界之间微妙而复杂的关系。我特别欣赏的是,书中并没有简单地将自然描述成一个需要被征服的对象,而是将其描绘成一个充满智慧、但也时常展现出其“任性”的一面,需要我们去理解、去尊重、甚至去与之和谐共处。比如,书中对于一些看似随机的自然现象,比如极端天气,其背后隐藏的复杂规律的梳理,让我深感震撼。这不仅仅是简单的科学知识堆砌,更是一种对自然界深层运作机制的探索,它鼓励我们以一种更加谦逊和开放的心态去观察和学习。我觉得这本书最吸引我的地方在于,它并没有局限于某个具体的科学领域,而是跨越了物理、化学、生物等多个学科,将它们融会贯通,展现出一种宏大的视角。读着读着,我仿佛能看到那些伟大的科学家们,他们是如何一步步揭开自然的神秘面纱,又是如何从中汲取力量和灵感。这种跨学科的视野,对于我这样对知识充满好奇但又常常被信息碎片化困扰的读者来说,无疑是一场及时雨。它让我意识到,科学并非孤立的学科,而是相互关联,共同构成了我们认识世界的宏大图景。
评分在我阅读《驯服任性的自然》的过程中,我深刻地感受到了作者对于科学的敬畏与热爱。这本书不仅仅是知识的罗列,更是一种对自然界无穷魅力的展现,以及对人类探索精神的赞颂。作者的叙事方式非常引人入胜,他能够将一些看似深奥的科学概念,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和生动形象的比喻解释清楚,让即使是科学门外汉的读者也能轻松理解。我尤其喜欢书中对于“驯服”这个词的多重解读。它不仅仅意味着人类在物质层面上的进步,更是一种精神层面的升华,一种对自然规律的深刻理解和对自身局限性的认知。书中探讨的关于气候变化、生态平衡等问题,都让我深思。作者并没有简单地给出答案,而是引导读者去思考,去探究,去认识到自然界那股强大而又“任性”的力量。这种开放式的探讨,让我觉得这本书非常有价值。它不只是提供信息,更是激发思考,鼓励读者主动去学习,去探索,去与这个美好的世界建立更深的连接。这本书让我对科学多了一份热爱,也对我们赖以生存的地球多了一份责任感。
评分我最近有幸拜读了《驯服任性的自然》这本书,读后感可谓是五味杂陈,但总体而言,是满满的震撼与启发。这本书以其宏大的视野和深刻的洞察力,将人类与自然界错综复杂的关系,以一种极其引人入胜的方式呈现在读者面前。我尤其被书中对于“任性”二字背后含义的解读所吸引。自然界并非总是按照人类的意愿行事,它有自己的规律,自己的节奏,甚至有时候会展现出我们无法预测的“脾气”。作者并没有回避这一点,而是直面它,并试图解释这些“任性”背后隐藏的科学原理。这一点让我觉得非常难得,因为很多科普书籍过于强调人类的优越性和对自然的掌控力,而这本书则显得更加谦逊和客观。我在阅读过程中,常常会停下来,去思考书中提出的一个个问题。比如,人类在发展科技、改造自然的过程中,究竟应该秉持怎样的原则?我们对自然的干预,是否会引发更强大的“反扑”?这些问题触及到了人类生存的根本,也让我对书中的科学知识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不再只是单纯的知识积累,而是上升到了对哲学层面的思考。
评分《驯服任性的自然》这本书,在我看来,与其说是一部科学著作,不如说是一次对人类认识自然历程的哲学回溯。作者以一种极其细腻且富于感染力的方式,描绘了人类在探索未知世界时所经历的种种挑战与辉煌。我特别欣赏的是,书中并没有以一种教条式的、灌输式的口吻来讲述科学知识,而是更像是在引导读者一起去进行一场智力探险。对于“驯服”这个词,书中给出了相当丰富的解读,它不仅仅是指人类如何通过科技手段去改造和利用自然,更深层次地,它还涉及到人类对自然规律的理解、对自然界力量的敬畏,以及在与自然互动中寻求平衡与和谐的智慧。我在阅读过程中,经常会因为书中对某个现象的精妙解释而拍案叫绝,也会因为某个未解之谜的提出而陷入沉思。这种引人入胜的叙事方式,让我在享受阅读乐趣的同时,也潜移默化地吸收了大量的科学知识,并且开始用一种更加广阔和深刻的视角去审视我们所处的世界。这本书让我意识到,科学探索的过程本身,就是一种对“任性”自然的不断对话与学习。
评分读完《驯服任性的自然》的序言部分,我立刻被一种强烈的求知欲所驱使,想要深入了解书中到底隐藏了多少关于我们赖以生存的这个星球的奥秘。这本书给我的第一印象是,它不仅仅是一本科普读物,更像是一位饱经沧桑的智者,在娓娓道来他对宇宙万物的理解。作者的语言风格非常独特,既有科学的严谨,又不失文学的诗意,让原本枯燥的科学概念变得鲜活有趣。尤其是在描述一些令人敬畏的自然现象时,比如山脉的形成、河流的奔腾,甚至是微观粒子世界的奇妙运动,都充满了画面感和想象力。我发现,书中对于“驯服”这个词的运用,其实是在引导读者思考一个更深层次的问题:我们是否真的能“驯服”自然?或者说,我们所谓的“驯服”,究竟是以何种代价换来的?这种对人类中心主义的审视,让我不禁停下脚步,开始反思我们与自然的关系。作者似乎在提醒我们,即使我们掌握了再先进的科技,在大自然的力量面前,我们依然是渺小的。但与此同时,书中也展现了人类智慧的伟大,我们如何通过观察、实验和不断的探索,逐渐理解并利用自然规律。这种辩证的思考方式,是我在这本书中看到的闪光点,它让我对科学和人类自身都有了新的认识。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