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域外博物馆印象
定价:48.00元
作者:徐善衍,徐善衍
出版社: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8-03-01
ISBN:9787504679710
字数:
页码:184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本书是作者对全球200余座博物馆考察的笔记的精选,共计33篇,分为北美掠影、英伦揽胜、欧陆巡礼、东瀛探幽、他山之石和末篇六个部分,100多幅插图也是弥足珍贵的,与文字一起生动地诠释着自然博物馆的特色。本书对公众了解世界各地的自然博物馆具有很好的参考作用,对了解学习自然博物馆的建设也具有很高的参考价值。
内容提要
本书是作者去国外考察博物馆(主要是200余座自然科学博物馆),边看、边想、边记,后期又“反刍”并精选形成的一部集子。它反映了作者的一种关注和追求:世界的博物馆是怎样的,它们的发展状态和趋势如何?试图在此项陈列的世界维度里思考和发现中国的奇迹。 n
全书分为北美掠影、英伦揽胜、欧陆巡礼、东瀛探幽和他山之石五个部分,其中有不少插图也是弥足珍贵的,与文字一起生动地诠释着自然博物馆的特色。本书对公众了解世界各地的自然博物馆的特色是一个不可多得的窗口,对了解学习自然博物馆的建设也具有很高的参考价值。
目录
无
作者介绍
徐善衍,1943年2月生,祖籍浙江鄞县,后迁胶东蓬莱,父辈闯关东至安东(丹东)凤城落户。 n
1968年毕业于北京邮电学院,分配到辽宁本溪市邮电局电话机制造厂,先后做模具钳工、班长、技术员等工作;后相继在邮电区分局、市局、省厅局任职;从邮电部办公厅主任岗位调至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任党组副书记、副主席;曾任全国政协教科文卫体委员会副主任、中国自然科学博物馆协会理事长;2005年受聘于清华大学任教授,至今在中国科协——清华大学科技传播与普及研究中心任职。 n
作为多年的科学技术工作者、管理者,常年书写不辍,多为职业而作,如担任《中国邮电百科全书》(综合卷)主编并撰写有关文章;近年有译著(合作)《当代科学中心》一部,并有多则短篇论述在报刊上发表。
文摘
无
序言
目 录 n
n
n
序 n
自序 n
n
北美掠影 n
2 博物馆的“生态” n
6 与时俱进是科技馆的生命 n
10 难忘泰坦尼克号百年文物展 n
13 软实力的象征与地位 n
16 博物馆是自身创新发展的主体 n
20 从北美看“科技中心”的多维世界 n
n
英伦览胜 n
26 在无边界的英国“博物馆” n
31 苏格兰国家博物馆 n
36 约克铁道博物馆的启示与思考 n
40 从“阿什莫尔”的历史定位想到的 n
44 格林威治皇家博物馆的意义 n
n
欧陆巡礼 n
50 难忘巴黎那些老建筑里的博物馆 n
55 巴黎科技馆的维度 n
61 罗马,这座博物馆之城 n
69 科学与艺术:现实生活的追求 n
73 达·芬奇科技博物馆里的多元世界 n
78 西班牙自然博物馆的不同探索 n
82 这也是一类科学博物馆 n
86 一段悲情与的科技史展示 n
90 让城市的生活更美好 n
93 值得关注的现代科技馆之变化 n
n
东瀛探幽 n
100 一个现代专题科学中心的探索 n
103 名古屋科学馆的吸引力 n
111 关于展示未来的理念 n
115 琵琶湖畔上的沉思 n
n
他山之石 n
120 科技馆的创新需要文化的支撑 n
124 特色不是刻意追求和制造的 n
128 服务的存在和温暖 n
132 科学工业博物馆向何处去 n
139 对自然历史博物馆的考问 n
144 重返文艺复兴的科学思考 n
152 在三地科学博物馆间的思考 n
n
末篇 n
160 游学中的思虑 n
后记
这本书的封面设计就充满了神秘感,那是一种跨越时空的沉静,仿佛一扇通往未知世界的门扉。我一直对那些远离尘嚣、承载着不同文明印记的博物馆充满好奇,它们如同时间胶囊,封存着人类的智慧、信仰和生活方式。想象一下,在某个遥远国度,静谧的展厅里,陈列着那些古老而精美的器物,每一件都诉说着一段被遗忘的故事,每一次凝视都仿佛能触碰到历史的脉搏。我渴望了解那些在当地人心中神圣不可侵犯的宝藏,它们是如何被发现、被保存,又如何向世人展示着一个民族的精神内核。尤其是一些那些不常为大众所熟知的博物馆,它们可能藏匿着更加独特而震撼的展品,它们不一定光鲜亮丽,却充满了原始的力量和未经雕琢的真实。我期待作者能够带领我,以一个敏锐的观察者的视角,去感受那些隐藏在展品背后的文化基因,去解读那些无声的诉说,去体味不同文明碰撞出的火花,并在字里行间,找到与我内心深处某个角落产生共鸣的瞬间。这本书,对我而言,不仅仅是关于博物馆的介绍,更是一次精神的远行,一次跨越山海的灵魂对话。
评分坦白说,我对于那些仅仅是罗列展品名称、介绍出处和年代的书籍,是有些提不起兴趣的。我更渴望的是一种深入骨髓的体验,一种能够让我身临其境的叙事。我设想,在作者的讲述中,那些遥远的国度,那些神秘的博物馆,不再是地图上的一个点,而是鲜活的世界。我期待能够跟随作者的脚步,穿梭于那些古老的宫殿,走进那些现代的建筑,感受不同博物馆独特的氛围。我想知道,作者是如何捕捉那些最能代表一个文明精髓的展品,它们是如何在琳琅满目的藏品中脱颖而出,又为何会引起作者如此强烈的共鸣。我更想了解,作者是如何将那些晦涩的历史背景、复杂的文化内涵,以一种生动有趣、引人入胜的方式呈现出来,让非专业的读者也能轻松理解,并为之着迷。这本书,在我看来,更应该是一次导览,一次灵魂的导航,带领我们穿越时空的阻隔,去触碰那些曾经辉煌过的文明,去感受人类智慧的结晶,去发现那些隐藏在历史深处的闪光点。
评分我一直相信,每一次的旅行,都是一次心灵的涤荡。而阅读,则是一种无需启程,便能抵达世界的方式。我对于那些能够带我走进不同文化,体验不同风情的故事,有着天然的向往。我想象着,在这本书的字里行间,能够看到那些遥远而又充满魅力的国度,那些承载着历史厚重感的博物馆。我不仅仅想知道那里陈列着什么,我更想了解,那些展品是如何被发现的,它们背后又有着怎样的故事。我期待作者能够以一种敏锐的观察力和细腻的情感,去捕捉那些最能打动人心的瞬间。或许,是在某个静谧的午后,阳光透过古老的窗棂,洒在一件精美的文物上,那一刻,时光仿佛静止;又或许,是在熙熙攘攘的人群中,一个孩子好奇的眼神,映照着一件古老的艺术品,那一刻,文明的火种得以延续。我希望这本书,能够让我感受到那种跨越时空的震撼,感受到不同文化之间的碰撞与融合,并在阅读的过程中,拓展我的视野,丰富我的内心,让我对这个世界,多一份敬畏,少一份偏见。
评分我总觉得,一本书能够打动人心,在于它能否唤起读者内心深处最柔软的情感,或者激发出一种从未有过的思考。我对于那些能够超越语言和文化障碍的艺术品,尤其是那些带有强烈人文关怀和哲学思考的作品,有着天然的亲近感。我曾无数次地想象,在那些世界顶级的博物馆里,一件件陈列的雕塑、绘画、甚至是简单的生活用具,是如何在岁月的流转中,承载着制作者的情感、社会的变迁,以及人类永恒的追问。我想知道,在作者的笔下,这些冰冷的展品是否拥有了温度,是否能以一种全新的方式与我们对话。它能否让我们看到,不同时代、不同地域的人们,在面对生老病死、爱恨情仇时,所展现出的相似的喜怒哀乐?它能否让我们在欣赏那些精湛技艺的同时,也深刻地体会到人类文明的脆弱与坚韧,以及我们与过去、现在、未来之间那剪不断的联系?我希望这本书能够提供一种全新的视角,让我们不仅仅是“看”展品,更是“感受”展品,从而引发我们对自身、对生命、对人类共同命运的更深层次的思考。
评分在我看来,一本真正优秀的书,应该能够触动读者的灵魂,并在阅读之后留下持久的思考。我一直对那些能够跨越文化藩篱,展现人类共通情感的作品充满着敬意。我想象着,在这本书里,作者能够用一种诗意的笔触,描绘出那些遥远国度博物馆的独特韵味。它们可能不像我们熟知的那些大都会博物馆那般宏伟壮观,却可能藏匿着更为珍贵的、不为人知的文化瑰宝。我期待着,能够跟随作者的文字,去感受那些古老文明留下的印记,去体会那些不同民族的智慧与情感。或许,是一件精美的陶器,它承载着先民的辛劳与希望;或许,是一幅古老的壁画,它描绘着那个时代的信仰与生活;又或许,是那些日常的器物,它们在无声中诉说着一段段被遗忘的岁月。我希望这本书能够让我看到,艺术的力量是如何超越国界,直抵人心,让我们在欣赏异域文化的同时,也反思我们自身的存在,并最终在字里行间,寻找到属于自己的那份宁静与启迪。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