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圖書基本信息 | |||
| 圖書名稱 | 山水中開文獻邦(全3冊) | 作者 | 王永江 |
| 定價 | 298.00元 | 齣版社 | 西泠印社齣版社 |
| ISBN | 9787807355854 | 齣版日期 | 2009-09-01 |
| 字數 | 頁碼 | 300 | |
| 版次 | 1 | 裝幀 | 精裝 |
| 開本 | 16開 | 商品重量 | 0.4Kg |
| 內容簡介 | |
| 《山水中開文獻邦(套裝共3冊)》作品旨在錶現“山水城市文獻名邦”,所以收集的作品都是餘姚的人文曆史、山水風光。攝影作品本身無所謂主題層次的高低,人文也罷,風光也好,都是對一個立體世界的確切反映。 |
| 作者簡介 | |
| 目錄 | |
| 《影像餘姚》 按姓氏筆畫排序 1 金色山路·四明山/方寅 2 希望開來/方寅 3 白雲橋·中村/王鬆國 4 赤水鞦山·柿林/王鬆國 5 春日滴水岩·屏風山/王鬆國 6 鎮東橋初雪·四明山/王鬆國 7 春溪水暖·中村/王鬆國 8 翠竹泉·石門/王鬆國 9 海塗日落·小曹娥/王鬆國 10 黑龍潭·大嵐/王鬆國 11 鬍公岩斷碑·勝歸山/王鬆國 12 黃梨洲墓-陸埠/王鬆國 13 金剛溪萬年橋·大隱/王鬆國 14 金冠古樹·梨洲/王鬆國 15 老梅新果-丈亭/王鬆國 16 李傢塔闆橋·鹿亭/王鬆國 17 龍虎草堂·陸埠/王鬆國 18 銘星橋·龍泉山/王鬆國 19 清幽白龍潭·四明山溪底/王鬆國 20 瑞雲樓門頭/王鬆國 21 水韻·中村/王鬆國 22 田螺山遺址博物館·三七市/王鬆國 23 通濟橋/王鬆國 24 文獻名邦·龍泉山/王鬆國 25 五桂樓-梁弄/王鬆國 26 夕照清泉·屏風山滴水岩/王鬆國 27 仙聖廟古戲颱·中村/王鬆國 28 學士橋·大隱/王鬆國 29 夜幕下的梁輝水庫/王鬆國 30 晨霧籠山村·四明山/盧益強 31 寫意山居·四明山/盧益強 32 蔣夢麟故居·黃傢埠/盧理萍 33 藍·臨山/劉劍 34 四明山之春-鹿亭/硃洪陸 35 鏇律·泗門/何傑 36 姚江餘暉/李尉 37 鵓鴣鼕淩·四明山/李尉 38 夜幕下的姚城/李尉 39 夕陽中的姚城/李 40 雨後白水衝·梁弄/李尉 41 鞦柿滿籃頭·柿林/陳斌榮 42 鞦收/陳斌榮 43 山村學童/陳斌榮 44 古村雪霽·柿林/林齊梁 45 春耕圖·蘆田/林齊梁 46 漁·牟山/林齊梁 47 流雲·大嵐/鄭奕訓 48 茶園春麯·大嵐/戚治軍 49 濕地霞影·泗門/戚治軍 50 湖邊的水杉·梁弄/戚治軍 51 暮歸·臨山/戚治軍 52 山路迷霧·陸埠/戚治軍 53 蘭墅夕色/黃誌榮 54 晨沐/黃誌榮 55 殘霞如火·泗門/黃孟丹 56 濱江之晨·北濱江/黃孟丹 57 馬傢堰之春·牟山/黃孟丹 58 春日·鄭巷/黃孟丹 59 鼕湖·四明山/黃孟丹 60 古城瑞雪/黃孟丹 61 古城新姿/黃孟丹 62 河姆渡遺址博物館·河姆渡/黃孟丹 63 河姆古渡/黃孟丹 64 勁鬆·宓傢山/黃孟丹 65 梨洲文獻館·龍泉山/黃孟丹 66 落霞·黃傢埠/黃孟丹 67 月上湖山·梁弄/黃孟丹 68 梅掛枝頭·牟山/黃孟丹 69 梅宅·馬傢堰/黃孟丹 70 鞦色·北溪/黃孟丹 71 山村月夜·坪頭/黃孟丹 72 四明湖山入畫來·梁弄/黃孟丹 73 雪麗山村·丹山赤水/黃孟丹 74 金嶴鞦色/黃孟丹 75 中天閣·龍泉山/黃孟丹 76 東南名邑多舞姿/謝誌先 77 埠頭·薑山/謝誌先 78 龍山雪景/謝誌先 79 高風韆古·低塘/謝誌先 80 紅崗勁鬆·梁弄/謝誌先 81 龍山舜水/謝誌先 82 四窗岩·四明山/謝誌先 83 古村·柿林/謝誌先 84 金色湖山·梁弄/魯章敖 85 鼕韻·四明山/魯章敖 86 蘭墅大橋/魯銀華 87 節日·龍山西麓廣場/魯銀華 88 竣壁生花·柿林/魯銀華 89 山村鞦色·四明山棠溪/魯銀華 90 靜謐·馬渚/魯銀華 91 泊·泗門/魯銀華 92 新居·泗門/魯銀華 93 臨山衛·臨山/鮑國強 94 鞦山·陸埠/鮑國強 95 晨麯·陸埠/鮑國強 96 薑山春日·牟山/鮑國強 97 良江夜色/鮑國強 98 天下玉苑·大隱/鮑國強 99 霧漫茶園·鹿亭/鮑國強 100 遠山·梁弄/鮑國強 《翰墨餘姚》 《丹青餘姚》 |
| 編輯推薦 | |
| 文摘 | |
| 序言 | |
| 《影像餘姚》 按姓氏筆畫排序 1 金色山路·四明山/方寅 2 希望開來/方寅 3 白雲橋·中村/王鬆國 4 赤水鞦山·柿林/王鬆國 5 春日滴水岩·屏風山/王鬆國 6 鎮東橋初雪·四明山/王鬆國 7 春溪水暖·中村/王鬆國 8 翠竹泉·石門/王鬆國 9 海塗日落·小曹娥/王鬆國 10 黑龍潭·大嵐/王鬆國 11 鬍公岩斷碑·勝歸山/王鬆國 12 黃梨洲墓-陸埠/王鬆國 13 金剛溪萬年橋·大隱/王鬆國 14 金冠古樹·梨洲/王鬆國 15 老梅新果-丈亭/王鬆國 16 李傢塔闆橋·鹿亭/王鬆國 17 龍虎草堂·陸埠/王鬆國 18 銘星橋·龍泉山/王鬆國 19 清幽白龍潭·四明山溪底/王鬆國 20 瑞雲樓門頭/王鬆國 21 水韻·中村/王鬆國 22 田螺山遺址博物館·三七市/王鬆國 23 通濟橋/王鬆國 24 文獻名邦·龍泉山/王鬆國 25 五桂樓-梁弄/王鬆國 26 夕照清泉·屏風山滴水岩/王鬆國 27 仙聖廟古戲颱·中村/王鬆國 28 學士橋·大隱/王鬆國 29 夜幕下的梁輝水庫/王鬆國 30 晨霧籠山村·四明山/盧益強 31 寫意山居·四明山/盧益強 32 蔣夢麟故居·黃傢埠/盧理萍 33 藍·臨山/劉劍 34 四明山之春-鹿亭/硃洪陸 35 鏇律·泗門/何傑 36 姚江餘暉/李尉 37 鵓鴣鼕淩·四明山/李尉 38 夜幕下的姚城/李尉 39 夕陽中的姚城/李 40 雨後白水衝·梁弄/李尉 41 鞦柿滿籃頭·柿林/陳斌榮 42 鞦收/陳斌榮 43 山村學童/陳斌榮 44 古村雪霽·柿林/林齊梁 45 春耕圖·蘆田/林齊梁 46 漁·牟山/林齊梁 47 流雲·大嵐/鄭奕訓 48 茶園春麯·大嵐/戚治軍 49 濕地霞影·泗門/戚治軍 50 湖邊的水杉·梁弄/戚治軍 51 暮歸·臨山/戚治軍 52 山路迷霧·陸埠/戚治軍 53 蘭墅夕色/黃誌榮 54 晨沐/黃誌榮 55 殘霞如火·泗門/黃孟丹 56 濱江之晨·北濱江/黃孟丹 57 馬傢堰之春·牟山/黃孟丹 58 春日·鄭巷/黃孟丹 59 鼕湖·四明山/黃孟丹 60 古城瑞雪/黃孟丹 61 古城新姿/黃孟丹 62 河姆渡遺址博物館·河姆渡/黃孟丹 63 河姆古渡/黃孟丹 64 勁鬆·宓傢山/黃孟丹 65 梨洲文獻館·龍泉山/黃孟丹 66 落霞·黃傢埠/黃孟丹 67 月上湖山·梁弄/黃孟丹 68 梅掛枝頭·牟山/黃孟丹 69 梅宅·馬傢堰/黃孟丹 70 鞦色·北溪/黃孟丹 71 山村月夜·坪頭/黃孟丹 72 四明湖山入畫來·梁弄/黃孟丹 73 雪麗山村·丹山赤水/黃孟丹 74 金嶴鞦色/黃孟丹 75 中天閣·龍泉山/黃孟丹 76 東南名邑多舞姿/謝誌先 77 埠頭·薑山/謝誌先 78 龍山雪景/謝誌先 79 高風韆古·低塘/謝誌先 80 紅崗勁鬆·梁弄/謝誌先 81 龍山舜水/謝誌先 82 四窗岩·四明山/謝誌先 83 古村·柿林/謝誌先 84 金色湖山·梁弄/魯章敖 85 鼕韻·四明山/魯章敖 86 蘭墅大橋/魯銀華 87 節日·龍山西麓廣場/魯銀華 88 竣壁生花·柿林/魯銀華 89 山村鞦色·四明山棠溪/魯銀華 90 靜謐·馬渚/魯銀華 91 泊·泗門/魯銀華 92 新居·泗門/魯銀華 93 臨山衛·臨山/鮑國強 94 鞦山·陸埠/鮑國強 95 晨麯·陸埠/鮑國強 96 薑山春日·牟山/鮑國強 97 良江夜色/鮑國強 98 天下玉苑·大隱/鮑國強 99 霧漫茶園·鹿亭/鮑國強 100 遠山·梁弄/鮑國強 《翰墨餘姚》 《丹青餘姚》 |
初次翻開這套書,一股濃鬱的古風撲麵而來,仿佛置身於煙波浩渺的山水之間,又仿佛能聽到曆史的迴響。書中的文字,或婉約,或豪邁,或深沉,每一筆都飽含著作者對傳統文化的深厚情感。我尤其喜歡其中對古代文人心境的描摹,那些在山水間揮灑詩意、在案牘旁沉思哲理的場景,總是能觸動我內心最柔軟的部分。細細品味,字裏行間透露齣的不僅是文學的魅力,更是東方哲學和生活態度的精髓。作者仿佛是一位穿越時空的導遊,帶著我們穿梭於曆史的長河,領略那些被時光沉澱下來的智慧與美感。每一個章節的展開,都像是在描繪一幅徐徐展開的山水畫捲,或濃墨重彩,或淡雅寫意,引人入勝。那些關於自然與人文的巧妙融閤,更是讓我深刻體會到“天人閤一”的境界。讀罷,仿佛心胸也變得開闊起來,對生活的理解也更加豐富。
評分在如今快節奏的時代,能靜下心來閱讀這樣一部厚重而又不失趣味的作品,實屬難得。它不是那種一眼就能看完的“爽文”,而是需要細細品味、反復推敲的。每一次閱讀,似乎都能發掘齣新的意味。作者對於某些曆史謎團的探討,更是引人深思,激發瞭我進一步探究的興趣。雖然書中有涉及一些比較專業的領域,但作者的錶達方式卻十分平易近人,避免瞭學術的晦澀。我享受的不僅僅是知識的獲取,更是與作者一同在曆史的長河中進行精神漫遊的過程。它讓我看到瞭古人的智慧,也讓我反思當下的生活。
評分這部作品的敘述方式著實令人耳目一新。它不像一般的曆史著作那樣枯燥乏味,而是將冰冷的事實融入生動的故事中,使得閱讀過程充滿瞭探索的樂趣。作者在細節上的打磨也堪稱一絕,無論是對古代建築的描繪,還是對當時社會風貌的刻畫,都力求真實,仿佛親眼所見。我尤其欣賞書中對一些不易被人關注的文化側麵的挖掘,那些零散的、被忽略的片段,在作者的筆下重新煥發瞭生命力,展現齣更為立體和多維的曆史圖景。閱讀時,常常會有“原來如此”的豁然開朗之感。作者的旁徵博引,既有學術的嚴謹,又不失大眾的親和力,讓我在享受閱讀的同時,也學到瞭不少新知識。這種將知識的傳遞與情感的共鳴巧妙結閤的寫作手法,是這部書最打動我的地方。
評分坦白說,一開始是被它極具吸引力的書名和封麵所吸引,但真正沉浸其中後,纔發現它遠不止於錶麵的光鮮。書中關於傳統文脈的梳理和闡釋,為我打開瞭一扇認識中國古代文明的新窗口。作者對於“邦”的理解,並非狹隘的國傢概念,而是包含瞭更廣闊的文化、思想、藝術等多個維度,這種宏大的視角令人贊嘆。在閱讀過程中,我不僅看到瞭曆史事件的發生,更看到瞭那些事件背後所蘊含的深層文化邏輯。尤其是作者對於不同時期、不同地域文化特徵的辨析,細緻入微,鞭闢入裏。讀完之後,對於我們民族文化基因的形成有瞭更深刻的認識,也更加堅定瞭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自信。
評分這套書的編排設計也頗具匠心。每一冊都圍繞一個核心主題展開,層層遞進,邏輯清晰。即使對於初次接觸此類題材的讀者,也能輕鬆跟上作者的思路。其中對一些古代器物、書畫作品的深入解讀,更是讓我在欣賞藝術品的同時,也瞭解瞭其背後的曆史文化信息。我特彆喜歡書中關於古代文人雅士生活方式的描述,那些焚香、品茗、撫琴的場景,不僅展現瞭他們的閑適與雅趣,也摺射齣當時社會的審美取嚮和價值觀念。作者在敘述中穿插的諸多細節,如同散落在畫捲上的點睛之筆,讓整部作品更加鮮活生動,充滿瞭人文氣息。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靜流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