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书基本信息 | |||
| 图书名称 | 星空的琴弦:天文学史话:astronomy stories | 作者 | 汪洁 |
| 定价 | 48.00元 | 出版社 | 北京时代华文书局 |
| ISBN | 9787569917017 | 出版日期 | 2017-07-01 |
| 字数 | 页码 | ||
| 版次 | 1 | 装帧 | 平装-胶订 |
| 开本 | 16开 | 商品重量 | 0.4Kg |
| 内容简介 | |
从托勒密到哈勃,从大地的形状到宇宙的尺度,本书用讲故事的方式历数人类在天文上的重大发现。 今天,在微观上,我们已经可以探测到100亿亿分之一米大小的尺度;在宏观上,已经拍到了距离我们132亿光年的天体图像。人类已经对自己身处的这个宇宙有了一个基本的认识:地球只不过是太阳系中一颗普通的行星,而太阳系也不过是银河系中普通的一个恒星系,而银河系也不过是本星系群中的一个普通的涡旋星系,而本星系群又不过是宇宙中无数个星系群中的普通一员。我们这个宇宙诞生于138亿年前的一次大爆炸,它不但在膨胀,而且在加速膨胀。这些我们已知的天文知识的来源都有着不平凡的经历,一代又一代的天文学家们耗费了毕生的心血,把人类对这个世界和宇宙的认识提升到了一个又一个新的高度。 跟随作者,我们将回到过去,在那一个个激动人心的天文大发现的历史现场,和科学家们一起感受当时的兴奋,也体会他们探索的艰辛。 宇宙*不可理解之处在于它竟然是可解的,这大概就是人类思维上的至高享受了。当我们仰望星空,看到的既是浩茫的空间,也是深远的时间,天上的星星发出的光芒跨越了漫长的时空到达地球,我们看到的,其实是宇宙的历史。随本书,你将回到过去,在那一个个激动人心的天文大发现的历史现场,和科学家们一起感受当时的兴奋,也体会他们探索的艰辛。 |
| 作者简介 | |
| 汪洁,科普作家,第八届文津奖获奖图书得主,著有《时间的形状》《外星人防御计划》等。全国各科技馆及大、中、小学人气嘉宾,知名电台节目《科学有故事》主播,在喜马拉雅、蜻蜓、网易云音乐、凤凰FM等电台订阅听众超过15万,全平台累计播放量超过1000万次。 |
| 目录 | |
| 前言 科学精神比科学知识更重要/001 一 大地的形状/007 二 日月星辰的变化/014 三 古代天文学之大成/022 四 中国古代天文学思想/030 五 哥白尼单挑托勒密/037 六 天空立法者开普勒/047 七 伽利略的证明/058 八 牛顿的天体力学/067 九 恒星不恒/075 十 天文学问题/083 十一 失踪的行星/088 十二 初窥银河/093 十三 银河系揭秘/102 十四 宇宙的尺度/109 十五 膨胀中的宇宙/114 十六 大爆炸/119 十七 星际有机分子/132 十八 类星体/135 十九 脉冲星/138 二十 哈勃的宇宙/141 二十一 暗物质/147 二十二 暗能量/153 二十三 宇宙有限还是无限/163 二十四 后的问题/167 二十五 探索永无止尽/189 后记/199 |
| 编辑推荐 | |
| 1,国家文津奖得主汪洁,继《时间的形状》后又一畅销力作,用通俗幽默的语言讲述一部与众不同的天文学史。从托勒密到哈勃,从大地的形状到宇宙的尺度,用讲故事的方式历数人类在天文上的重大发现 2,托勒密的地心说为什么能统治世界 1500 年?哥白尼、开普勒、伽利略如何改变了人类的宇宙观?宇宙到底是有限还是无限的?当今天文学*的谜题是什么?星系与星系之间的空间真的是完全空旷的吗?宇宙将会怎样终结?从大地的形状到日月星辰的变化,从天文学*问题到银河系的秘密,跟随作者,你将进入浩瀚的宇宙,体会科学带来的震撼 3,这是一部人类探索天文的历史,更是一部人类理性崛起的历史。跟随本书,你将回到过去,在那一个个激动人心的天文大发现的历史现场,和科学家们一起感受当时的兴奋,也体会他们探索的艰辛。 |
| 文摘 | |
| 序言 | |
读完这本书,我感觉自己仿佛置身于一条由时间构成的长河中,而河水的流动,便是人类对宇宙不断探索的脉络。作者的叙事角度非常独特,他没有选择按时间顺序线性铺陈,而是像一位技艺精湛的织锦匠,将各个时代、各个地域、各个重要发现巧妙地编织在一起,形成了一幅波澜壮阔的宇宙画卷。这种非线性的叙事方式,反而让我对天文学史有了更宏观、更立体的认识。书中对于科学发现背后社会文化背景的描绘,也让我印象深刻。天文学的发展,从来不是孤立存在的,它与哲学、宗教、艺术、技术等息息相关。作者精准地捕捉到了这些联系,让我看到了科学是如何在特定的历史土壤中生根发芽,又是如何反过来影响着人类文明的进程。我尤其喜欢书中对于那些“被遗忘”的科学家的讲述,他们虽然不如牛顿、爱因斯坦那样声名显赫,但他们的贡献同样不可磨灭。这本书让我认识到,科学的进步,是无数人默默耕耘、接力前行的结果。它让我对历史的理解更加深刻,也对科学的本质有了更深的感悟。这本书不仅仅是一本关于天文学的书,更是一本关于人类求知欲、关于探索精神的史诗。
评分这本书的封面设计就吸引了我,那深邃的蓝色夜空中点缀着璀璨的星辰,仿佛真的能听到来自宇宙深处悠扬的琴音。翻开书页,我就被带入了一个充满奇思妙想的星空之旅。作者用生动有趣的语言,将原本枯燥的天文学知识变得触手可及,仿佛在和老朋友聊天一样,娓娓道来那些关于宇宙的古老传说和科学发现。我一直对星空充满好奇,但总觉得天文学的门槛很高,难以深入。这本书恰好弥补了我的这一缺憾,它没有冗长的公式和艰涩的术语,而是通过一个个引人入胜的故事,勾勒出人类探索宇宙的漫长历程。从古代先民仰望星空、编织神话,到伽利略用望远镜窥探奥秘,再到现代天文学家揭示黑洞的神秘面纱,每一个故事都充满了智慧和激情。我尤其喜欢其中关于星座形成的神话故事,它们将冰冷的星体赋予了生命和情感,让我对夜空中的每一颗星星都产生了更深的共鸣。这本书不仅仅是关于知识的传递,更是一种对未知的好奇心和对宇宙的热爱的激发。它让我重新认识到,我们所处的宇宙是如此广阔而神秘,而人类探索的脚步从未停止。读完这本书,我感觉自己仿佛也变成了一个小小的天文学家,对夜空中的点点星光有了全新的认识,也对人类的智慧和勇气充满了敬意。
评分这本书带给我的,是一次纯粹的、充满惊喜的智识漫游。起初,我仅仅是被“星空”这个词语所吸引,以为它会是一本描绘宇宙美景、讲述星系故事的读物。然而,它所呈现的内容,却远远超出了我的想象。作者的叙述风格极具感染力,他仿佛拥有点石成金的魔力,将那些看似遥远而抽象的天文学概念,化作了触手可及的生动画面。我从未想过,一本关于天文学史的书,能够如此引人入胜,让人欲罢不能。书中对于不同时期天文学家们的刻画,充满了人性化的色彩。他们不再是冰冷的概念符号,而是有血有肉、有爱有恨的个体。我仿佛能够感受到第谷·布拉赫在观测时的专注与执着,能够体会到开普勒在艰难求索中的痛苦与喜悦,更能理解到牛顿在发现万有引力时的震撼与谦逊。作者并没有刻意去堆砌艰深的专业术语,而是通过巧妙的比喻和生动的描写,将复杂的科学原理娓娓道来。每一次的阅读,都像是在开启一扇新的大门,让我得以窥见宇宙深处的奥秘,也让我对人类智慧的演进过程有了更深刻的认识。这本书的魅力在于,它不仅仅提供了知识,更重要的是,它点燃了我对宇宙的好奇心,让我愿意去主动探索,去思考,去感受这份浩瀚无垠的壮丽。
评分这本书带给我的,是一场别开生面的星辰洗礼。它没有选择以生硬的科普形式来呈现,而是将天文学史的脉络,融入了一个个充满艺术气息的故事之中。作者的文字功底深厚,他能够用极其优美且富有诗意的语言,将那些宏大而复杂的宇宙概念,描绘得如梦似幻。我仿佛能够透过文字,看到古代文明中那些闪烁着智慧光芒的观测者,听到他们对星空的低语;我仿佛能够感受到中世纪炼金术士们在探索宇宙秘密时的迷惘与执着;我更能体会到近代天文学家们,在一次次失败与坚持中,逐步揭开宇宙面纱时的激动与狂喜。书中对于科学精神的解读,更是触动了我内心最深处。它不仅仅是对科学发现本身的赞美,更是对那些敢于质疑、勇于探索、不断突破认知的精神的致敬。这本书让我明白,天文学史不仅仅是关于星星和行星的知识,它更是关于人类如何认识自身、认识宇宙的哲学史、思想史。每一次翻阅,都像是在进行一次灵魂的对话,让我对生命的意义和宇宙的奥秘有了更深层次的思考。它是一本能够滋养心灵的书,让我对未知的世界充满了敬畏与向往。
评分当我拿到这本书时,内心并没有立刻被巨大的期待所填满,甚至带着一丝对“天文史话”这种题材的普遍认知——或许会是枯燥的年代梳理和人物介绍。然而,当我翻开第一页,我的预想就被彻底颠覆了。作者以一种极其细腻且富于情感的笔触,将那些沉寂在历史长河中的天文学发现,以全新的生命力呈现出来。这不像是在阅读一本教科书,更像是在聆听一段跨越时空的对话,与那些伟大的先贤们在同一个维度上呼吸、思考。书中的叙事方式极其流畅,仿佛一条蜿蜒的小溪,时而低吟浅唱,时而激流勇进,将那些复杂的概念巧妙地融入生动的情节之中。那些曾经让我望而却步的天文理论,在作者的笔下变得如同家常便饭般易于理解。我特别欣赏作者对于细节的刻画,不仅仅是科学数据的罗列,更是那些发现背后的心路历程,那些无数个不眠之夜的思索,那些来自质疑和嘲讽的压力,以及最终冲破束缚的喜悦。这些细节赋予了历史人物更鲜活的形象,让我能真切地感受到他们的挣扎与伟大。整本书读下来,我感到自己不仅仅是知识的汲取者,更像是这段历史的参与者,仿佛亲眼见证了人类是如何一步步从蒙昧走向开明,如何用智慧和勇气丈量着宇宙的边界。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