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说无线网络及应用技术 9787512398801

图说无线网络及应用技术 9787512398801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张少军,谭志,杨晓玲 著
图书标签:
  • 无线网络
  • 无线通信
  • 网络技术
  • 通信工程
  • 图解
  • 应用技术
  • 移动通信
  • 无线局域网
  • 网络安全
  • 通信技术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韵读图书专营店
出版社: 中国电力出版社
ISBN:9787512398801
商品编码:29834406571
包装:平装-胶订
出版时间:2016-12-01

具体描述

   图书基本信息
图书名称 图说无线网络及应用技术 作者 张少军,谭志,杨晓玲
定价 46.00元 出版社 中国电力出版社
ISBN 9787512398801 出版日期 2016-12-01
字数 页码
版次 1 装帧 平装-胶订
开本 16开 商品重量 0.4Kg

   内容简介

本书用“图说”的方式,即使用大量的插图帮助读者学习无线网络的基本知识和掌握相关的基本技能,其内容新颖,工程实用性强。全书共分9章,主要内容包括:无线网络概述;移动无线网络通信系统;无线局域网及实际工程应用;蓝牙、UWB和NFC网络;移动智能终端与无线网络;无线传感器网络;移动互联网;建筑物地下空间的无线网络覆盖;物联网等。

本书可作为高等院校网络通信、信息工程技术、物联网、建筑电气与智能化等专业的本科生和研究生教材,也可以作为相关专业的工程技术人员及管理人员的重要参考书。


   作者简介

   目录

目录

前言

第1章 无线网络概述1

1.1 无线网络的分类 1

1.1.1 总体分类 1

1.1.2 无线网络部分分类说明 1

1.2 无线电频谱、频带、频率、波段和频段划分 6

1.2.1 无线电波和频谱 6

1.2.2 频带、频段及无线业务频率划分 7

1.3 无线网络的发展 9

1.4 无线网状网11

1.4.1 什么是无线网状网 11

1.4.2 无线网格网的构成 12

1.4.3 无线网状网的实现模式 14

1.4.4 无线网状网与蜂窝移动网和WLAN等网络比较 14

第2章 移动无线网络通信系统 16

2.1 移动无线网络及通信系统概述16

2.1.1 移动通信系统的组成及发展16

2.1.2 移动通信中多址技术和服务区规划 20

2.1.3 移动无线通信网络的发展历程 22

2.2 第二代移动通信系统(2G) 24

2.2.1 数字蜂窝移动通信信道分配方案 24

2.2.2 2G数字蜂窝移动通信系统及个人通信业务 25

2.2.3 GSM标准的内容和系统的网络结构 27

2.2.4 GSM系统的支持业务 31

2.2.5 GSM数字蜂窝网使用的跳频技术32

2.3 GPRS技术33

2.3.1 GPRS通信系统简述 33

2.3.2 GPRS的网络结构 34

2.3.3 GPRS网络是2G到3G演进的一个中间阶段 35

2.4 CDMA通信系统 36

2.4.1 CDMA系统36

2.4.2 IS�玻梗担茫模停料低� 37

2.4.3 CDMA1X系统38

2.4.4 CDMA移动业务本地网和省内网 39

2.4.5 全国CDMA移动业务网和支持的业务 39

2.4.6 从IS�玻梗担茫模停料颍茫模停粒玻埃埃把萁�的过程 39

2.5 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3G) 40

2.5.1 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概述40

2.5.2 3G的组成和3G的标准 43

2.5.3 WCDMA、CDMA2000和TD�玻樱茫模停良际� 44

2.5.4 3G手机部分性能参数 50

2.5.5 3G的三大主流技术标准部分技术指标比较 50

2.6 4G移动通信系统 51

2.6.1 4G的发展 51

2.6.2 4G的网络体系结构 52

2.6.3 4G网络标准 53

2.6.4 4G中OFDMA和MIMO技术 57

第3章 无线局域网及实际工程应用 60

3.1 无线局域网的概念及特点60

3.1.1 无线局域网的概念 60

3.1.2 无线局域网的特点 60

3.2 WLAN的标准 61

3.2.1 WLAN相关组织和标准 61

3.2.2 WLAN的IEEE802.11系列标准61

3.3 无线局域网的组织形式63

3.3.1 无线局域网中使用的网卡和无线接入点AP 63

3.3.2 对等式无线局域网 64

3.3.3 独立无线网络 65

3.3.4 “胖”AP、“瘦”AP和AC无线控制器及组网方式 65

3.3.5 无线AP、无线路由器及无线AP的安装 69

3.3.6 接入以太网的无线局域网 71

3.3.7 在WindowsXP平台下设置无线局域网 74

3.3.8 移动终端能够漫游的无线局域网 74

3.3.9 无线网桥、点对点及点对多点WLAN组网方式 77

3.4 无线局域网组网过程的部分说明79

3.4.1 无线AP与局域网及移动智能终端的连接关系 79

3.4.2 关于无线AP的设置 80

3.4.3 使用无线AC控制器和AP组织WLAN 80

3.5 使用一条ADSL宽带接入线和一台无线路由器组建一个无线局域网 82

3.5.1 组建家庭无线局域网的条件82

3.5.2 组建家庭无线局域网的硬件连接 83

3.5.3 家庭无线局域网的设置 84

3.5.4 使用WindowsXP操作系统的笔记本电脑接入无线网络 92

3.5.5 使用Windows7操作系统的笔记本电脑接入无线网络 94

3.5.6 其他计算机接入无线网络96

3.5.7 对角线缆的制作与检测 97

3.5.8 无线路由器的设置及其说明99

3.6 无线AP及无线路由器的选购 100

3.6.1 选购无线AP的要点 100

3.6.2 无线路由器的选购要点 101

3.7 无线局域网在酒店Wi �玻疲楦哺枪こ讨械挠τ� 101

3.7.1 酒店无线覆盖的市场需求 101

3.7.2 酒店Wi�玻疲楦哺堑募际跣枨� 101

3.7.3 无线系统配置 102

3.7.4 酒店Wi�玻疲楦哺窍低成杓� 103

3.7.5 酒店Wi�玻疲楦哺窍低车纳杓剖┕ず驮诵形�护 104

3.8 无线局域网的安全105

3.8.1 无线局域网的部分安全缺陷 105

3.8.2 无线局域网的部分安全威胁和网络安全的解决方案106

3.8.3 保护WLAN安全的注意事项107

3.8.4 WLAN的电磁辐射及其环境干扰 107

第4章 蓝牙、犝犠犅和犖犉犆网络 108

4.1 蓝牙技术 108

4.1.1 什么是蓝牙技术 108

4.1.2 蓝牙设备的功能 108

4.1.3 蓝牙标准协议栈 109

4.1.4 蓝牙设备的部分关键技术及微网 109

4.2 蓝牙技术的应用 111

4.2.1 取代有线连接 111

4.2.2 多媒体数据码流的无线传送 111

4.2.3 蓝牙网关 113

4.2.4 家电的无线遥控 114

4.2.5 使用蓝牙技术组建无线局域网 115

4.2.6 使用蓝牙接入互联网 115

4.3 蓝牙在通信系统中的应用 116

4.3.1 蓝牙在通信系统中的应用 116

4.3.2 应用中出现的问题117

4.4 超宽频技术(UWB) 118

4.4.1 超宽频技术及超宽带技术体系 118

4.4.2 UWB标准及WimediaUWB平台 121

4.4.3 超宽频技术应用领域和高速UWB技术的应用 121

4.4.4 UWB技术的应用实例 123

4.5 近短距无线传输(NFC) 126

4.5.1 NFC技术 126

4.5.2 NFC的技术优势和发展前景 127

4.5.3 NFC技术的应用 128

第5章 移动智能终端与无线网络131

5.1 移动智能终端 131

5.1.1 什么是移动智能终端 131

5.1.2 移动智能终端的分类 131

5.1.3 移动智能终端的操作系统 132

5.2 智能手机的演进 132

5.2.1 PDA和较早期的智能手机 132

5.2.2 苹果iPhone智能手机和部分品牌机 133

5.3 智能手机的无线网络配置 134

5.3.1 配置网络服务 134

5.3.2 Wi�玻疲樯贤�设置 135

5.3.3 中国联通的3G上网设置 136

5.3.4 中国移动上网设置137

5.3.5 上网流量 137

5.3.6 VoIP通信137

5.3.7 Safari和FaceTime 138

5.3.8 、MSN聊天和其他功能 138

5.4 微信 138

5.4.1 微信的推出和版本139

5.4.2 短信、微信与的关系 140

5.4.3 微信的聊天功能 141

5.4.4 微信的流量费用 141

5.4.5 合理使用微信的环境要求 142

5.5 使用微信的无线网络环境 144

5.5.1 三大运营商提供的移动无线网络环境 144

5.5.2 2G、3G、4G和Wi�玻疲橥�络的数据传输速率 144

5.6 微视频、微信语音和微信二维码 145

5.6.1 微视频 145

5.6.2 微信语音 146

5.6.3 微信二维码 146

第6章 无线传感器网络147

6.1 无线传感器网络基础知识 147

6.1.1 无线传感器网络的结构和工作原理147

6.1.2 无线传感器网络的特点和网络体系结构 147

6.1.3 传感器节点的体系结构 148

6.2 IEEE802.15.4标准、ZigBee协议规范和网络拓扑 148

6.2.1 IEEE802.15.4标准和ZigBee协议规范 148

6.2.2 ZigBee网络拓扑 149

6.3 无线传感器网络的路由协议 150

6.3.1 为什么需要路由设计 150

6.3.2 优化能量消耗和均衡能量消耗 150

6.3.3 网络分层路由 151

6.4 区域覆盖控制和拓扑控制技术 151

6.4.1 区域覆盖 151

6.4.2 无线传感器网络的拓扑结构 152

6.4.3 拓扑控制技术的内容和控制算法举例 153

6.5 节点定位技术 155

6.5.1 为什么要进行节点定位 155

6.5.2 基于TOA的定位 156

6.5.3 基于RSSI的定位算法 156

6.6 传输网络 157

6.6.1 点对点直接通信方式构成的传输网络 157

6.6.2 用GPRS、CDMA1x、GSM和3G网络作为传输网络 158

6.6.3 用工业以太网作传输网络 160

6.6.4 以Internet网络作传输网络 160

6.7 在部分行业中的应用 161

6.7.1 对中央空调系统的节能状况实现监控 161

6.7.2 对城市热力站供热计量数据进行实时监测 162

第7章 移动互联网166

7.1 移动互联网的组成和用户终端 166

7.1.1 移动互联网的组成166

7.1.2 移动互联网的用户终端及操作系统167

7.2 支撑移动互联网发展的部分关键技术和协议 169

7.2.1 移动互联网的移动IP技术 169

7.2.2 移动互联网的协议174

7.3 移动云计算 176

7.3.1 移动云计算现状 177

7.3.2 移动云和Web技术 177

7.3.3 移动互联网中的云计算 178

7.4 移动互联网与WAP 178

第8章 建筑物地下空间的无线网络覆盖182

8.1 无线网络的补充覆盖及常用室内分布系统的组成和特点 182

8.1.1 建筑物内部分区域无线网络的补充覆盖 182

8.1.2 室内分布系统的组成及特点 183

8.2 建筑物在什么情况下要使用室内分布系统 185

8.3 基站信源和直放站 185

8.3.1 基站信源 185

8.3.2 直放站 185

8.4 基带处理单元BBU和射频拉远单元RRU 187

8.5 直放站和射频拉远单元(RRU)及无线接入点(AP) 188

8.5.1 直放站和射频拉远单元(RRU) 188

8.5.2 无线接入点(AP) 188

8.6 信源的选择和信号传送器件 190

8.6.1 信源的选择 190

8.6.2 什么是信号传送器件 191

8.7 合路器和电桥 191

8.7.1 合路器 191

8.7.2 电桥 192

8.8 功分器和耦合器 192

8.8.1 功分器 192

8.8.2 耦合器 193

8.9 干放、衰减器和馈线194

8.9.1 干放 194

8.9.2 衰减器 195

8.9.3 馈线 195

8.10 室内无线通信信号覆盖系统的设计196

8.10.1 室内移动通信信号覆盖系统的主要要求及技术指标 196

8.10.2 室内移动通信信号覆盖系统的设计 196

第9章 物联网197

9.1 物联网简介 197

9.1.1 物联网的组成和特点 197

9.1.2 物联网在建筑设备控制中的应用 199

9.2 物联网中的射频识别技术和云计算 200

9.2.1 射频识别RFID技术 200

9.2.2 云计算 202

0 7�_6 G9.3 智慧城市与物联网 205

9.3.1 智慧城市的支撑性技术 205

9.3.2 智慧城市与云计算206

9.3.3 智慧城市中异构通信网络的互联互通技术 206

9.3.4 有线与无线网络配合的物联网无盲区覆盖 207

9.3.5 存在的问题 208

9.4 物联网技术中的网络融合 208

9.4.1 物联网中的智能物件 208

9.4.2 IP网络与物联网 210

9.4.3 IPTV和VoIP 211

9.4.4 网络电视和三屏融合技术 212

9.4.5 三网融合 213

9.5 物联网与中间件技术 214

9.5.1 物联网与中间件概述 214

9.5.2 中间件的分类和中间件技术发展的三个阶段 215

9.5.3 RFID中间件与物联网中间件215

参考文献218


   编辑推荐
网络通信、信息工程技术、物联网、建筑电气与智能化等专业的学生

   文摘










   序言

《无形的桥梁:构建未来互联世界的关键技术》 在这个信息爆炸、万物互联的时代,我们早已习惯了指尖轻触间,世界尽在掌握。从清晨唤醒我们的智能闹钟,到工作时流畅协作的视频会议,再到夜晚娱乐的在线视频流,无线网络的无处不在,已经深刻地改变了我们的生活、工作乃至整个社会的面貌。它如同空气般不可或缺,又如无形的桥梁,连接着人与人、人与物、物与物,构筑起一个日新月异的数字世界。 本书《无形的桥梁:构建未来互联世界的关键技术》并非聚焦于某一特定的技术标准或产品手册,而是旨在为读者展现一幅宏大的、关于无线网络技术发展脉络、核心原理及其广泛应用的精彩画卷。我们将一同探索那些支撑起我们便捷数字生活的基石,理解它们如何从最初的概念萌芽,一路演进至如今错综复杂而又高效运行的庞大体系。 第一章:无线通信的起源与演进——从简陋信号到智慧连接 一切的起点,源于人类对远距离沟通的渴望。本章将追溯无线通信技术的历史足迹,从早期的马可尼无线电报,到 FM 广播、电视信号的传播,再到模拟移动通信的出现,每一次的进步都标志着人类利用电磁波传递信息能力的飞跃。我们将深入探讨早期无线通信的基本原理,理解电磁波的特性以及如何将其转化为可识别的信息。 随后,我们将聚焦于数字时代浪潮下的无线通信革命。从第一代移动通信(1G)的模拟语音通话,到第二代(2G)的数字语音和短信,再到 2.5G、2.75G 等过渡技术的出现,每一次迭代都带来了更高的带宽、更低的成本和更丰富的功能。我们将详细解析这些技术演进背后的关键技术突破,例如数字调制解调技术、信道编码技术以及分组交换技术的引入,它们如何为后来的高速数据传输奠定了基础。 第二章:Wi-Fi 的魅力与力量——塑造家庭与办公空间的数字神经 在家中,Wi-Fi 如同客厅里的空气净化器,默默地为我们的智能家居设备、电脑、手机提供稳定可靠的网络连接。在办公室,它则是协作的生命线,支撑着无纸化办公、云端数据访问以及实时的沟通交流。本章将深入剖析 Wi-Fi 技术的核心,从 IEEE 802.11 标准的家族谱系(如 802.11b/g/n/ac/ax)及其各自的特点和优势,到频谱、信道、调制方式等底层技术。 我们将解释 Wi-Fi 如何实现设备之间的“对话”,理解其工作原理,包括基站(Access Point)的作用、节点的身份认证、数据的封装与传输过程。同时,我们也将探讨 Wi-Fi 部署中的挑战与优化,例如信号覆盖、干扰问题、网络安全设置(WPA2/WPA3)以及如何通过 Mesh Wi-Fi 等技术实现更广阔、更稳定的覆盖。此外,本章还会触及 Wi-Fi 6E 和未来 Wi-Fi 标准的展望,揭示它们如何通过扩展频段和引入更先进的调制技术,为我们带来更快的速度、更低的延迟以及支持更多设备连接的可能性。 第三章:移动通信的全球网络——从通话到无所不能的互联 我们的智能手机,是这个时代最强大的个人计算设备,而支撑其功能的,正是遍布全球的移动通信网络。本章将带领读者深入了解从 3G、4G 到如今风靡全球的 5G 技术。我们将详细解析不同代际移动通信技术的演进逻辑,理解它们在速率、延迟、连接密度等方面的巨大提升是如何实现的。 我们将重点阐述 4G LTE 技术是如何通过OFDM(正交频分复用)和MIMO(多输入多输出)等关键技术,大幅提升数据传输速率,使得移动互联网体验发生质的飞跃。随后,我们将聚焦于 5G 技术,深入探讨其三大应用场景(eMBB、mMTC、URLLC)背后的技术支撑,例如毫米波(mmWave)的应用、大规模 MIMO、网络切片以及边缘计算等,它们如何赋能自动驾驶、远程医疗、工业自动化等前沿领域。本章还将探讨移动通信网络的架构,包括基站、核心网以及与之相关的网络管理和安全机制。 第四章:物联网(IoT)的崛起——万物互联的智慧未来 当每一样物品都可能拥有自己的“智能”并与网络连接,一个全新的智慧时代便悄然来临。本章将探讨物联网(IoT)的核心理念及其关键技术。我们将区分低功耗广域网(LPWAN)技术,如 LoRaWAN、NB-IoT 等,理解它们如何在低功耗、远距离通信方面满足海量物联网设备的连接需求。同时,我们也会关注 Wi-Fi、蓝牙等短距离通信技术在物联网中的角色,以及它们如何协同工作,构成一个完整的物联网生态系统。 本章将深入解析物联网设备的感知层、网络层和应用层,理解传感器如何采集信息,网关如何汇聚数据,以及云平台如何进行数据存储、分析和应用。我们将展示物联网在智能家居、智慧城市、智能交通、工业制造等各个领域的广泛应用案例,让读者真切感受到这个“万物互联”的时代所带来的巨大变革和无限可能。 第五章:无线安全与隐私——守护信息世界的坚固盾牌 在享受无线网络带来的便利的同时,安全与隐私问题也随之而来。本章将着重探讨无线网络的安全挑战以及应对策略。我们将剖析常见的无线网络攻击手段,例如 Wi-Fi 密码破解、中间人攻击、DDoS 攻击等,并讲解其原理。 随后,我们将深入介绍保障无线网络安全的各项技术,包括加密算法(如 AES)、身份认证机制、安全协议(如 WPA3)以及防火墙、入侵检测系统等。本章还将探讨移动通信网络中的安全防护措施,以及物联网设备在安全方面面临的独特挑战和解决方案。我们希望通过对这些安全技术的介绍,帮助读者建立起对无线网络安全的正确认识,并掌握一些基本的防护技能,共同守护我们数字世界的安全与隐私。 第六章:下一代无线技术展望——构筑更智能、更连接的世界 技术的进步永无止境,无线网络也正朝着更智能、更高速、更泛在的方向发展。本章将展望下一代无线通信技术的前沿探索。我们将触及 6G 技术的概念和愿景,理解它可能带来的超高速率、超低延迟以及与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新兴技术的深度融合。 此外,我们还将探讨其他前沿的无线通信技术,例如可见光通信(VLC)、太赫兹通信(THz)等,它们可能为我们带来全新的通信体验和应用场景。本章还将讨论未来无线网络在支持更复杂的虚拟现实(VR)/增强现实(AR)应用、构建全球性无缝连接以及实现更高级别的自动化和智能化方面所扮演的关键角色。 《无形的桥梁:构建未来互联世界的关键技术》旨在以一种清晰、易懂且富有洞察力的方式,引导读者穿越无线通信技术的海洋,理解其演进的逻辑,把握其核心原理,并预见其广阔的未来。我们希望这本书能够成为您理解这个由无线网络驱动的数字世界的一盏明灯,助您更好地拥抱和驾驭这个日新月异的时代。

用户评价

评分

坦白说,我是一个对技术细节比较头疼的人,复杂的公式和抽象的概念常常让我望而却步。所以,当我在书店看到这本《图说无线网络及应用技术》时,被它“图说”的字样深深吸引。我买回来后,并没有立刻开始阅读,而是将它放在书架上,偶尔翻阅一下。直到最近,我的一个项目需要涉及到无线通信模块的选型,我才真正静下心来,仔细地阅读这本书。令我惊喜的是,这本书的图解真的非常强大。例如,在解释MIMO(多输入多输出)技术时,书中用形象的图例展示了多根天线如何协同工作,提高数据传输的速率和稳定性,这比单纯的文字描述要直观得多。书中对不同无线技术(如Wi-Fi、蓝牙、Zigbee等)的对比分析也非常到位,通过图表的形式,清晰地展示了它们在速率、功耗、覆盖范围、成本等方面的差异,这为我的项目选型提供了非常有价值的参考。我印象特别深刻的是,书中对Wi-Fi 6的介绍,不仅讲解了OFDMA、MU-MIMO等关键技术,还用流程图展示了设备如何连接到Wi-Fi 6 AP,以及数据如何在AP和设备之间高效传输,这让我对Wi-Fi 6的性能提升有了更具体的感知。此外,书中对无线传感网络的应用案例分析也十分精彩,从智能家居到工业自动化,都给出了生动的图示和案例,让我看到了无线技术在现实生活中的广泛应用。这本书的结构也很有条理,每一章节都围绕一个核心主题展开,并且总是以图解开头,然后再深入讲解,这种方式非常适合我这种对技术细节不太敏感的读者。

评分

我一直对智能家居和物联网领域非常感兴趣,尤其是其中的无线通信技术。市面上关于这方面的书籍很多,但很多都过于理论化,让我觉得难以消化。偶然间,我在网上看到了《图说无线网络及应用技术》这本书的介绍,立刻就被它的“图说”特色所吸引。拿到书后,我更是惊喜连连。书中的插图非常精美,而且都非常有针对性,能够非常直观地解释复杂的无线通信原理。例如,在讲解射频信号的传输时,书中用动态的图示展示了电磁波的产生、传播和接收过程,这让我对无线通信的物理基础有了更清晰的认识。我特别喜欢书中关于Wi-Fi技术演进的部分,从早期版本到最新的Wi-Fi 6,书中都用图表的形式展示了每个版本的技术特点、速率提升以及应用场景的拓展。这让我能够清晰地看到Wi-Fi技术是如何一步步发展壮大的。同时,书中对各种无线应用场景的介绍也十分详尽,例如智能家居中的各种无线设备(如智能灯泡、智能门锁、智能音箱)是如何通过无线网络互联互通的,以及它们在实际应用中是如何工作的。书中还讲解了蓝牙、Zigbee等低功耗无线技术在物联网中的应用,并用图示展示了这些技术的拓扑结构和工作原理。这本书的语言风格也非常通俗易懂,即使是初学者也能轻松理解。它并没有过多地使用专业术语,而是通过生动的图片和简洁的文字,将复杂的无线技术变得触手可及。

评分

最近一段时间,我一直在为我的毕业设计寻找相关的技术资料,我对无线通信这块的内容一直有些摸不着头脑,总觉得有很多概念和原理很难真正理解。无意中,我在图书馆看到了这本《图说无线网络及应用技术》,它的封面设计就让我眼前一亮,感觉比较有吸引力。翻开书后,我发现这本书的排版和内容都是我非常需要的。它不像我之前看过的很多技术书籍那样,上来就堆砌各种公式和理论,而是用大量的图片和图解来解释技术概念。例如,在介绍无线网络的拓扑结构时,书中用非常清晰的图示展示了星型、总线型、网状等不同的网络结构,以及它们之间的区别和优缺点,这让我一下子就明白了这些概念。我特别喜欢书中关于无线信号传播的讲解,它用形象的图示模拟了信号在空气中的传播路径,以及可能遇到的干扰和衰减,这让我对无线通信的物理环境有了更直观的认识。此外,书中对各种无线通信协议的讲解也做得非常到位,它用流程图的方式展示了数据在网络中的传输过程,以及各种协议的作用,这对于理解网络通信的原理非常有帮助。我感觉这本书就像一个非常耐心的老师,用最直观的方式,一点一点地为我揭示无线网络的奥秘。它不仅仅是告诉我“是什么”,更是告诉我“为什么”以及“如何”去做。

评分

我是一名从事网络维护工作的技术人员,平时工作中会接触到各种各样的无线网络设备和技术。虽然我对这些设备的操作都很熟悉,但对于其背后的原理,却总是感觉了解不够深入。这本书《图说无线网络及应用技术》恰好填补了我的知识盲区。这本书的图解非常专业且实用,它用大量示意图、流程图和原理图,清晰地展示了无线网络的工作原理。例如,在讲解射频干扰时,书中用图示模拟了不同频段信号的叠加和抵消,这让我一下子就明白了为什么会出现信号不稳定的情况。在介绍无线接入点(AP)的工作原理时,书中用流程图展示了用户设备如何与AP建立连接,以及数据是如何在设备和AP之间传输的,这对于我理解无线网络配置和故障排除非常有帮助。书中还详细介绍了各种无线安全协议,并用图示展示了不同攻击方式的原理和相应的防御措施,这对于提高我网络安全意识非常有益。我尤其喜欢书中关于Wi-Fi Mesh网络的内容,它用直观的图示展示了Mesh网络的节点如何相互连接,以及数据是如何在节点之间进行路由的,这让我对Mesh网络的优势和部署有了更清晰的认识。这本书的语言风格也十分严谨,同时又尽可能地避免使用过于晦涩的专业术语,让我在学习过程中能够兼顾深度和易读性。

评分

这本书,我拿到手里的时候,就被它厚重的分量和精美的封面设计所吸引。拿到书的那一刻,就感觉它不仅仅是一本书,更像是一件艺术品。翻开扉页,一股淡淡的书墨香扑鼻而来,瞬间将我带入了知识的海洋。我一直对无线网络领域充满好奇,但又觉得它太过专业和晦涩,一直不敢深入研究。这本书的标题——“图说无线网络及应用技术”,让我看到了希望。它承诺用“图说”的方式来解释复杂的概念,这对我这种视觉型学习者来说简直是福音。我迫不及待地想要翻阅其中的内容,看看它到底是如何将那些抽象的技术原理,通过生动的图片和易懂的文字呈现出来的。我尤其期待书中能够详细介绍Wi-Fi的演进历程,从最初的802.11b到最新的Wi-Fi 6/6E,每一种技术标准是如何诞生的,它们各自的优势和劣势是什么,以及在实际应用中,不同的标准会带来怎样的用户体验差异。此外,我也很想了解5G技术是如何构建其高速、低延迟、大连接的特性的,以及它在物联网、自动驾驶、远程医疗等领域的具体应用场景,这些都让我充满了遐想。我希望这本书能够像一位经验丰富的向导,带领我穿梭于无线网络的奇妙世界,让我不再对这些技术感到畏惧,而是能够从中找到乐趣,甚至激发出我进一步探索的兴趣。封面上的那些精致的插画,已经让我对这本书的内容充满了期待,我相信它一定能够给我带来一次愉快的阅读体验,并为我打开一扇通往无线网络世界的大门。

评分

作为一名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心的普通读者,我一直对无线网络这个概念很感兴趣,但又觉得它离我的生活有些遥远,而且充满了各种专业术语,让我望而却步。直到我偶然发现了这本《图说无线网络及应用技术》。这本书的标题就非常吸引我,“图说”意味着它不会像其他技术书籍那样枯燥乏味,而是会用更形象、更直观的方式来呈现内容。拿到书后,我更是惊喜不断。书中大量的精美插图和图解,将原本抽象的技术概念变得生动有趣。例如,在讲解Wi-Fi信号是如何工作的时,书中用动态的图示展示了电磁波的传播,让我一下子就明白了Wi-Fi信号的物理基础。我还特别喜欢书中关于无线应用场景的介绍,它用生动的图片和案例,展示了无线网络是如何融入我们的日常生活,例如智能家居、移动支付、在线游戏等等,这些都让我感觉无线网络离我并不遥远。书中对各种无线技术,如蓝牙、NFC等,也进行了详细的介绍,并且用图解的方式展示了它们的应用场景,这让我对各种无线技术有了更清晰的认识。这本书的语言风格非常亲切,它避免使用过多的专业术语,而是用通俗易懂的语言来解释复杂的概念,让我这个非技术背景的读者也能轻松地理解。阅读这本书的过程,就像是在和一位知识渊博的朋友聊天,他用最有趣的方式,将我带入了一个全新的技术世界。

评分

作为一名电子工程专业的学生,我一直对无线通信领域有着浓厚的兴趣,但我总觉得书本上的理论知识过于枯燥,很难与实际应用联系起来。直到我看到了《图说无线网络及应用技术》这本书,我才真正找到了我所期待的学习材料。这本书最大的亮点在于它丰富的图解。书中对于各种无线技术的原理、架构和应用场景,都配有大量精美的插图和图表,这使得原本复杂的概念变得易于理解。例如,在讲解天线设计时,书中不仅展示了不同类型天线的结构图,还模拟了它们在不同方向上的辐射模式,让我对天线的性能有了直观的认识。在介绍Wi-Fi 6的关键技术,如OFDMA和MU-MIMO时,书中用形象的动画效果图来展示它们的工作原理,这比枯燥的文字描述要生动有趣得多。此外,这本书还将理论知识与实际应用紧密结合。书中详细介绍了各种无线技术在不同领域的应用,例如在工业自动化中的无线传感器网络,在智慧城市中的无线通信基础设施,以及在移动通信中的5G网络等。这些案例分析让我看到了无线技术在现实世界中的巨大潜力。这本书的语言风格也十分流畅,作者在讲解技术的同时,也不忘加入一些生动的比喻和类比,使得阅读过程轻松愉快。

评分

我是一个对科技前沿很敏感的人,尤其关注那些能够改变我们生活方式的新技术。无线网络无疑是其中最重要的一环。我一直在寻找一本能够系统地介绍无线网络发展历程和未来趋势的书籍,但市面上的同类书籍要么过于专业,要么过于浅显。当我看到《图说无线网络及应用技术》这本书时,立刻就被它的标题吸引了。拿到书后,我惊喜地发现,这本书的图文结合做得非常好。它不仅仅是简单地罗列图片,而是用图片来解释和阐述技术概念,这对于我这种非技术背景的人来说,简直是太有帮助了。书中对Wi-Fi技术的演进,从最初的802.11b到最新的Wi-Fi 6/6E,都有详细的图示和介绍,让我能够清晰地看到这项技术是如何一步步发展的,以及每一步的革新带来了哪些用户体验的提升。我对书中关于5G技术的部分尤为感兴趣,它详细地介绍了5G在速率、延迟、连接数等方面的优势,以及其在自动驾驶、物联网、虚拟现实等领域的应用前景,这些都让我对未来的生活充满了期待。书中还对一些新兴的无线技术,如LoRa、NB-IoT等进行了介绍,让我对物联网的未来发展有了更深入的了解。这本书的叙述风格也很吸引人,它将复杂的专业知识以一种易于理解的方式呈现出来,让我觉得学习无线网络技术并没有想象中那么困难。

评分

我最近在工作中遇到了一个棘手的无线网络问题,相关的资料查阅了很多,但总是感觉抓不住重点,很多技术细节都像隔靴搔痒。就在我一筹莫展之际,一位同事向我推荐了这本《图说无线网络及应用技术》。拿到书的那一刻,我并没有抱太大的期望,毕竟之前阅读过的相关书籍,要么过于理论化,要么过于碎片化,很难形成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然而,当我翻开这本书的目录时,眼前一亮。目录的编排逻辑清晰,从基础概念到高级应用,层层递进,感觉非常系统。我立刻找到了与我工作相关的章节,开始仔细研读。书中的图示真的让我惊喜,它们不是简单的示意图,而是精心设计的、能够直观展示技术原理的图。例如,在解释信道干扰时,作者并没有堆砌大量的公式和术语,而是用生动的图形模拟了不同信号在空气中碰撞的情景,让我瞬间就理解了问题的根源。在介绍射频技术时,书中详细描绘了天线的结构和电磁波的传播路径,这些在其他书中很难找到如此详尽的图解。我尤其对书中关于无线安全的部分印象深刻。它不仅仅是罗列了各种加密协议,而是通过图示解释了不同攻击方式的原理,以及相应的防御措施,让我对无线网络安全有了更深刻的认识。这本书的语言风格也十分友好,即使是我这样非专业背景的读者,也能够轻松理解。它避免了晦涩难懂的专业术语,即使偶尔出现,也会立刻给出清晰的解释,并辅以图例。这本书就像一位循循善诱的老师,耐心解答我的疑惑,让我能够一步步地掌握无线网络的核心技术。

评分

我一直对无线通信的未来发展趋势非常关注,特别是它在日常生活和工业生产中的应用。市面上有很多关于无线网络的书籍,但很多都偏重于理论,或者只介绍了某一方面的技术。这本书《图说无线网络及应用技术》让我眼前一亮,因为它采用了“图说”的方式,将复杂的无线网络概念变得生动易懂。书中大量的插图和图表,让我能够直观地理解无线信号的传播、天线的原理、不同无线技术的优劣势等等。我尤其欣赏书中对Wi-Fi 6和5G技术的深入讲解,它不仅仅停留在技术参数的介绍,而是通过生动的图示,展示了这些技术如何改变我们的生活,例如更快的网速、更低的延迟、更广泛的连接等等。我还对书中关于物联网应用的介绍很感兴趣,它用图示展示了智能家居、智慧城市、工业自动化等场景中,无线网络是如何发挥作用的,这让我看到了无线技术在构建未来智能世界中的重要性。这本书的结构也非常合理,从基础概念到高级应用,层层递进,循序渐进。即使是初学者,也能通过这本书逐步掌握无线网络的核心知识。而且,书中使用的语言也很通俗易懂,即使是复杂的原理,也能被解释得明白。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