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商品名称: 学生实用古汉语常用字字典-第6版 | 出版社: 中国青年出版社 | 出版时间:2015-07-01 |
| 作者:冯蒸 | 译者: | 开本: 32开 |
| 定价: 32.00 | 页数: | 印次: 8 |
| ISBN号:9787500668640 | 商品类型:图书 | 版次: 6 |
本字典共收古汉语常用字5000余个,另兼收部分复音词。释义准确,通俗简明,每一义项都加注了词性,审音准确;例句典型,均引自中学语文教材及其他历代名家名篇。专设栏目,对古汉语学习中的重点与难点予以提示,如同义词、近义词辨析,古今异义词的提示,古今读音的不同等。疑难字、词加注拼音,并予以简明释义。附录有《中囡历代纪元表》《古代汉语语法介绍》《古代汉语学习方法与技巧》等内容,供读者研习参考。
冯蒸,北京市人,首都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音韵学研究会理事。汉语音韵学研究方向学科带头人。冯蒸教授自幼即酷爱音韵学,“文革”前曾私淑著名音韵学家陆志韦和王静如教授,尤其是师从王静如先生的时间尤长。1978年1月进入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工作,又受到著名学者邵荣芬、王显教授的指导,逐渐形成了自己的研究风格。1989年12月获杭州大学博士学位。目前已发表了70余篇音韵学论文和多部专书。
序 凡例 汉语拼音音节索引 部首检字表 (一)部首目录 (二)检字表 正文 附录一:我国历代纪元表 附录二:古代汉语语法介绍 附录三:古代汉语学习方法与技巧
这本工具书的编纂体系,体现出一种极强的逻辑性和系统性,让人在使用过程中感到十分的顺畅和高效。它的检索系统设计得非常巧妙,不仅支持传统的部首查字法,还加入了现代字典中常用的笔画查字法,对于那些对古代部首划分不甚熟悉的初学者来说,简直是福音。更值得称赞的是,它在每一个字的释义下方,都会附带一个简练的“词源辨析”或“用法提示”栏目,这个小小的设计,极大地弥补了单纯解释所带来的抽象感。它常常会对比相似的字,指出它们之间的细微差别,比如“夫”和“夫子”的区别,或是“曾”和“乃”在语气词上的微妙差异。这种由浅入深、层层递进的结构,使得查阅过程不仅仅是简单的信息获取,更像是一次对古汉语词汇体系的渐进式学习和梳理,非常适合需要扎实掌握基础的进阶用户。
评分作为一名对传统文化抱有敬畏之心的学习者,我最看重的是一本字典的权威性和内容的深度。我曾对比过市面上几款主流的古汉语词典,而这本在释义的准确性和广度上,无疑是佼佼者。它不仅仅停留在简单的字义罗列,更深入地挖掘了古汉语词汇在不同历史时期的语义流变。例如,对于一些核心的虚词和常用动词,它不仅给出了在先秦、两汉、魏晋南北朝时期的主要用法,还引用了大量的经典例句来佐证,这些例句的选取都极为精妙,往往能一下子点明该词在特定语境下的微妙差别。更令人称道的是,它对一些多音字和兼具名词、动词、形容词等多种词性的字进行了详尽的归纳,使得我们在阅读古籍时,能够快速准确地判断其在具体语境中的词性与含义,大大提高了阅读的效率和理解的深度。
评分这部字典的装帧设计着实让人眼前一亮。皮革质感的封面,触感温润而厚实,拿在手里就有一种沉甸甸的实在感,让人觉得这绝对是一本值得信赖的工具书。字体排版上,编者显然是下了大功夫的,字号适中,墨色浓淡得宜,即便是长时间查阅,眼睛也不会感到过分的疲劳。细节之处见真章,比如它对一些罕用或异体字的标注,清晰且准确,丝毫没有含糊其辞的意思。内页纸张的选取也非常考究,不是那种容易反光的廉价纸张,而是带有哑光处理的米黄色纸张,这对于保护视力确实很有帮助。翻阅时,那种熟悉的纸张摩擦声,总能唤起我读书求知的热情。而且,这本书的开本设计得非常人性化,既保证了足够的释义空间,又方便随身携带,无论是放在书包里还是放在书桌上,都显得恰到好处,体现了编者对实际使用者需求的深刻理解。
评分每一次翻开这本书,总能发现一些新的惊喜,这得益于它在收录和释义上的与时俱进。虽然是古汉语字典,但它对近现代学术界对古代文献的最新研究成果和释义修正保持了高度的关注。我留意到,一些过去存在争议的字义或读音,在新版中已经根据最新的考古发现和文献考证进行了微调和补充,并且清晰地标注了这些变动,这显示出编纂团队持续的学术投入和严谨的态度。这种对知识迭代的尊重,让这本书的使用寿命大大延长,避免了成为一本很快就会落伍的参考书。它不仅是对传统的继承,更是一种动态的、不断自我完善的知识载体,这种生命力,才是优秀工具书的核心价值所在。
评分从我个人使用经验来看,这本书的“实用性”标签绝非浪得虚名,它真正做到了服务于“学生”这一特定群体。我发现它在处理一些在现代汉语中已经非常罕见,但在古代文献中却反复出现的词汇时,处理得尤为得体。例如,对于一些反映古代社会制度、礼仪、官职的特定词汇,它没有采用晦涩难懂的学术术语来解释,而是用简洁明了的现代白话进行概括,并适时地配以必要的历史背景注释,这极大地降低了理解门槛。对于我们这些在学习过程中经常需要面对大量古代文献的读者来说,这种既保持了学术的严谨性,又兼顾了普及性的编撰思路,是极其宝贵的。它不是一本束之高阁的理论专著,而是真正能陪伴我们在阅读的“前线”解决实际问题的得力助手。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