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书基本信息 | |||
| 图书名称 | 千里走单骑:追寻徐霞客之旅 | 作者 | 李振华 |
| 定价 | 34.00元 | 出版社 | 中国文史出版社 |
| ISBN | 9787503419034 | 出版日期 | 2007-01-01 |
| 字数 | 页码 | ||
| 版次 | 1 | 装帧 | 平装 |
| 开本 | 商品重量 | 0.440Kg | |
| 内容简介 | |
| 《徐霞客游记》展示了作者国的锦绣河山,记录了众多风景名胜,便于后人踵其后游探。徐霞客深刻地认识到,对于旅游者来说,“唯指示之功,胜于追逐”,迫切需要有经验的旅行家指导,《徐霞客游记》就是他有鉴于此留给后人从事旅游活动的经验总结、大量可供考察的风景名胜清单、方便旅游操作的导游手册。作者认为,通过“重走霞客路”,可以进行科学考察,古今对比,探索从明末至今300多年来沿途各地地名、生态环境、风景名胜、文物古迹、交通路线的变化;可以锻炼作者们的野外生活能力,了解天南海北的风土人情,适应不同地方的风俗习惯;可以学习徐霞客在吃尽苦头、遭遇挫折时所表现的百折不挠的精神和高洁的人品。 《千里走单骑》记录作者追寻之旅中的所经所见所闻,选取沿途一些名城古镇、名山大川、名胜古迹、名洞古刹、风俗民情等为描述对象,融入古今自然风光与人文环境变迁的对照及作者的心路历程,探寻沉淀已久的历史奥秘。 |
| 作者简介 | |
| 李振华,1958年生,山东乳山人。自小崇拜徐霞客,迷恋和向往《徐霞客游记》所描述的山川美景和风俗民情,受到徐霞客精神的激励,决心“重走霞客路”。2002年秋和2005年初两度骑摩托车远行,历时一年零三个月,行程32000公里。他沿途欣赏风光美景、考察历史地理、感受人间 |
| 目录 | |
| 序一 序二 引言 无悔的旅程 章 生长奇迹的地方 重走徐霞客之路 出发 来到徐霞客故居 《徐霞客游记》幸存之谜 在中国,谁是“游圣”? 胜水桥头 第二章 梦想从这里开始 天台山 宁海:《徐霞客游记》的始发地 天台揽胜 徐霞客六观石梁留暗示 夜访寒山寺 西湖边的奇特友谊 徐霞客留在雁荡山的秘密 雁荡山胜景 登临雁湖岗 徐霞客向经书挑战 金华山奇洞 龟峰 龟峰处处有龟 我的亲密网友 齐云山 深夜的峡谷中,是只狼吗? 嘉靖皇帝修建太素宫的秘密 方腊留下了什么? 黄山奇松的遗憾 庐山 异乡除夕夜 陶渊明们的乐园 朱元璋为何在庐山立碑? 毛与的较量 白鹭洲书院与文天祥 麻姑山之遇引发的情感 第三章 路漫漫其修远兮 武夷山 朱熹的武夷山情结 千年悬棺之谜 桃源洞藏着七十五天的宰相 恐怖的一夜 九鲤湖 九鲤湖的奇特之处 在这单能祈到好梦 奸臣书法家的尴尬 手机的故事 走进神秘的土楼 与苏东坡同游罗浮山 葛洪的金丹是补品还是毒药? 苏东坡因吃罗浮山荔枝而获罪 南华禅寺前的疑问 第四章 以生命为代价的求索 来到茶陵 秦人洞前的遭遇 这次旅行中大的遗憾 衡山的胸怀 衡山主峰祝融峰 陈后主之妃的避难所 李泌也来避难 王夫之在这里组织起义 我成了衡山上的英雄 病在衡阳 徐霞客又否定经书 无人为我熬姜汤 徐霞客湘江遇盗 连妖魔都钟爱的胜景 陷入绝境 九疑山 舜帝陵到底在哪里? 网友成为牵挂我的人 武当山 武当山月色 真武大帝与张三丰的遗踪 榔梅的典故 华山 华山奇险 华山因何成为道教圣地? 了徐霞客 嵩山 汉武、则天留遗迹 在少林寺,一个想不通的问题 五登泰山 泰山因何成为五岳之尊? 帝王封禅之秘 真的认识泰山吗? 同样是在十八盘 五台山 皇帝出家 寺庙里的爱情故事 恒山 深夜,死神与我相伴 历代帝王为何钟情恒山? 为何会有两座北岳恒山? 旷世奇观——悬空寺 第五章 永远的考验 我会瘫痪在桂林吗? 徐霞客:世界上研究岩溶地貌人 建文帝遗迹寻踪 靖难之变留下的历史之谜 应天寺暗藏的历史秘密 寻找阳宝山与白云山上的脚印 狮子山的沉默 静闻之死是历史悬案 千古之谜——花山岩画 残酷的考验 找到壮族木楼时的悲哀 从未吃过的肉 从未穿过的衣 从未登过的楼 和刘三姐在一起 南丹的小姑娘,你好吗? 徐霞客占卜、抽签的举动 夕阳下的皇都遗址 与网友会面 黄果树瀑布的秘密 黄果树是什么树? 《西游记》中的水帘洞在这里 瀑布下有财宝 红崖天书之谜 二十四道拐之秘 莫让世俗污染了真情 第六章 鸡足山不再遥远 曲靖的记忆 徐霞客发现了珠江源 粤桂旅馆里的深情 网友可以变为情人吗? 徐霞客的重大错误 徐霞客有时也崇信山神 在石林的惊叹 奇特的请客方式 奇特的鬼斧胜景 阿诗玛在期盼什么? 为颜洞心痛 徐霞客在阿泸古洞留遗憾 从未见.过这么多燕子 为什么心痛? 在晋城,遇到一位老婆婆 徐霞客与唐大来 优美的数字诗 老婆婆的真情 拜访朱惠荣教授 徐霞客是确定长江源的人 夜宿妙峰山 妙峰山妙在何处? 次宿在寺庙里 美丽的大理 大理的风花雪月 历史因人的意志转移 蝴蝶泉边的困惑 高黎贡山上的思乡情 腾冲奇事 漂在水面上的石头 山泉里煮熟的鸡蛋 走进异乡里的故乡 玉龙雪山的秘密 遥望玉龙雪山 六百元钱重千斤 土司府之秘 在熟悉的地方看不到美丽的风景 解脱林留下的疑问 神秘的女儿国 夜宿大路边 神秘的摩梭人 令人称奇的走婚习俗 独特的篝火晚会 我终于走到徐霞客一生壮游的终点:鸡足山 谁在怀念静闻禅师? 悉檀寺沧桑 解不开的声音之谜 站在高高的鸡足山上 后记 |
| 编辑推荐 | |
| 文摘 | |
| 序言 | |
从文献研究的角度来看,这本书的严谨程度令人肃然起敬。很明显,作者在动身之前做了大量的案头工作,不仅查阅了大量的历史地理资料,甚至还对比了不同历史时期对同一地貌的记载,试图还原出那些“消失的”景观或路线。在正文中,他会频繁地引用古代典籍中的描述,然后与他实地考察的结果进行对照,时而为古人的精准感到惊叹,时而又为时代变迁带来的地貌变化而感慨。这种亦古亦今的对照手法,极大地丰富了阅读的层次感。它不是在“寻找”一个景点,而是在“追溯”一段历史的痕迹,试图连接起古代的探索者与现代的观察者之间的精神纽带。这种学术性的审视态度,让这本书的价值不光停留在个人体验层面,更具有了某种文化遗产考察的意义。
评分阅读过程中,我发现作者对细节的观察入微到了近乎偏执的程度,这体现在他对当地风土人情的描绘上。他似乎有一种“人类学家的好奇心”,不放过任何一个生活中的小切面。比如,他会详细描述某一偏远村落的房屋结构如何适应当地的气候,村民们如何利用当地特有的植物制作工具或染料,甚至连他们日常的饮食习惯和语言中的一些特殊词汇,都有所记录。这些琐碎却充满生命力的细节,构建了一个有血有肉的地理空间,而不是一个空洞的地图。通过这些描摹,我感受到了人与自然之间那种世代相传的、微妙的共生关系。这本书的伟大之处,就在于它没有将沿途的人们视为背景板,而是把他们作为探索旅程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共同构成了这片土地的真实面貌。
评分我必须承认,这本书的叙事节奏掌控得非常高明,它绝非那种流水账式的“我去了哪里、吃了什么”的游记。作者的笔触是跳跃的,时而是对宏大历史背景的沉思,时而又聚焦于微小之处的细节捕捉。那种情感的张弛有度,处理得极其细腻。比如,在描述某次艰难的攀登之后,他并没有急于展现登顶的喜悦,而是花费大量笔墨去描写与当地向导之间那种无声的默契,那种跨越语言障碍的信任感。这种对“人”的描绘,让原本可能略显冷峻的地理考察之旅,充满了人性的温度。更绝的是,作者似乎非常懂得如何设置悬念和伏笔,在看似不经意的几句话中,埋下了对后续行程中某个重大发现的暗示,这驱使着读者必须一口气读下去,去探寻那个未知的答案。这种文学性的叙事技巧,让一本偏向纪实的作品,读起来有了小说般的吸引力,让人在不知不觉中,就跟随他的脚步走过了千山万水。
评分这本书的装帧设计真是让人眼前一亮,那种略带复古的米黄色纸张,摸上去有一种特殊的质感,仿佛能透过封面感受到作者在路上的风尘仆仆。内页的排版也十分考究,字里行间留白的恰到好处,使得阅读体验极为舒适。我尤其喜欢它在关键地点的插图处理,那些手绘的速写和老照片,虽然清晰度不是顶级的,却带着一种历史的厚重感和现场的亲临感。比如描绘某处喀斯特地貌时,那种云雾缭绕、山峦起伏的意境,仅仅通过文字已经很难想象了,但插图一下子就把我拉进了那个场景。作者在叙述中穿插的那些关于地理学、地质学的专业知识,并没有让人感到枯燥,反而像是一位知识渊博的老友在娓娓道来,他总能用最平实的语言,将复杂的自然现象解释得通俗易懂,这背后显然是下了极大的功夫去研究和消化的。读完某一章后,我常常会停下来,想象着自己也站在那个位置,去触摸那些被时光雕刻的岩石,去感受那份探寻未知的纯粹的快乐。这本书,不只是一次旅行记录,更像是一部精美的旅行手札,值得细细品味,反复翻阅。
评分这本书最触动我的地方,在于它对“孤独”这一主题的深刻探讨。旅行者在探索偏远地区时,那种与世隔绝的状态,常常是需要独自面对的。作者坦诚地记录了那些深夜里面对星空,思绪万千的时刻,记录了在人烟稀少的山谷中,面对自然伟力时所产生的敬畏与渺小感。这种孤独并非是负面的情绪,而更像是一种提纯的过程,迫使他将注意力完全集中在眼前和脚下的世界,去除一切外界的干扰,从而能更深入地感知环境的脉搏。他没有渲染苦难,而是将这些独处的时间,转化为对自身信念和目标的一次次确认。通过他的文字,我仿佛体验到了一种“清醒的孤独”,那种身处荒野,却内心充盈,与自然达成某种和解的状态。这种对精神层面的挖掘,远超出了普通游记的范畴,更像是一部关于自我发现的哲学散文。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