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龙音乐作品选琴曲周龙上海音乐出版社考研大专全新正版9787552313291

周龙音乐作品选琴曲周龙上海音乐出版社考研大专全新正版9787552313291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周龙 著
图书标签:
  • 周龙
  • 音乐作品
  • 琴曲
  • 上海音乐出版社
  • 考研
  • 大专
  • 教材
  • 乐谱
  • 钢琴曲
  • 正版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佳期如梦图书专营店
出版社: 上海音乐出版社
ISBN:9787552313291
商品编码:29859848940
页数:56

具体描述




图书基本信息
书名:  周龙音乐作品选:琴曲
丛书名:  
作者/主编:  周龙
出版社:  上海音乐出版社  
ISBN号:  9787552313291
出版年份:  2017年9月   
 
版次:  第1版
总页数:  56页
开本:  16
图书定价:  30元
实际重量:  209g
新旧程度:  正版全新














周龙,作曲家,1953年出生于中国北京。1973年开始向罗忠镕、黎英海、樊祖荫学习作曲,向严良垄学习指挥。1983年毕业于音乐学院,师从苏夏。曾任中国广播艺术团驻团作曲家。1985年获纽约哥伦比亚大学奖学金赴美学习,师从周文中、达维多夫斯基和爱德华兹。1993年获音乐艺术博士学位。现任美国密苏里大学堪萨斯城音乐舞蹈学院作曲教授及天津音乐学院特聘教授。


周龙的作品汇集了东西方审美观念和音乐元素。2011年,周龙以他的部歌剧《白蛇传》成为获得普利策音乐奖的首位美籍华裔作曲家(波士顿歌剧院与北京音乐节联合委约)。他获得的奖项还包括美国文学艺术院终身成就奖、纽约林肯中心室内乐协会颁发的斯托格大奖、美国巴罗基金会作曲比赛首奖、美国古根海姆基金会奖金。他曾多次受到美国国会图书馆库茨维斯基音乐基金会、哈佛大学弗朗姆音乐基金会、美国国家艺术委员会委约创作。此外,周龙和陈怡的交响乐《虎门1839》唱片专辑被提名2016年格莱美奖,同年周龙被授予纽约艺术基金会名人堂荣誉称号。

近年来,周龙完成了由青岛交响乐团委约的《琴岛》序曲(获得中国国家艺术基金);由北京交响乐团委约的交响组曲《京华风韵》;由新加坡交响乐团与BBc逍遥音乐节联合委约的钢琴协奏曲《态势》(2014音乐季首演);由北京音乐节委约的大型交响史诗《九歌》(2013年首演)。这些作品均由世界各大音乐团体委约演出并录制唱片,由上海音乐出版社及牛津大学出版社各自出版中英语乐谱。






正文





《琴曲(原版引进)/周龙音乐作品选》创作于1982年,是一部以古琴曲《渔歌》为主题发展而成的大三部曲。1985年获中国国家作曲比赛一等奖。周龙的这部作品受到导师周文中教授音乐的启发和影响,以东西方文化为桥梁,将中国古代音乐的精髓应用到西方器乐的写作中。

  古琴是中国古代文人喜爱的七弦弹拨乐器。在唐代(618—906)*早的手抄本中就呈现了古琴丰富多彩的装饰音、泛音及勾剔、抹挑、吟猱、绰注等指法。
  《琴曲》以西方弦乐四重奏的形式呈现,借鉴了古琴演奏的技巧及韵味,旨在捕捉古琴音乐中的特殊音乐韵律。作品力求体现唐代思想家和作家柳宗元(773—819)诗歌《渔翁》的意境。渔翁夜傍西岩宿,晓汲清湘燃楚竹。烟消日出不见人,欺乃一声山水绿。回看天际下中流,岩上无心云相逐。


弦音流转,意境深远:古典音乐理论与实践精粹赏析 本册精选汇集了二十世纪以来,在世界范围内享有盛誉的几部经典音乐理论著作的精华,并辅以对多位东西方重要作曲家创作手法的深度解析。它不仅是一部严谨的学术参考书,更是一份引导音乐学习者和研究者深入理解音乐“为何如此”的实践指南。全书结构严谨,内容涵盖面广,旨在构建一个多维度的音乐认知框架。 第一部分:西方音乐体系的基石与演进 本部分着重探讨了西方音乐自巴洛克时期至二十世纪中叶的发展脉络,尤其聚焦于调性体系的成熟与瓦解过程。 一、和声学原理的深度剖析:从功能和声到十二音体系的过渡 书中详细阐述了经典功能和声学的基本规则,包括三和弦、七和弦的连接、导音的解决机制以及转调的常用手法。不同于传统的教科书式罗列,本书特别引入了“语境化分析”的方法,通过对莫扎特、贝多芬奏鸣曲乐章的特定片段进行拆解,展示这些和声规则在实际创作中如何服务于情感表达与结构支撑。 随后,本书笔锋转向了德彪西与后浪漫主义作曲家对传统调性的松动。重点分析了“自由和声”的运用,如平行和弦的使用、非功能性和弦的引入,以及全音阶、五声音阶在色彩构建中的作用。 更进一步,书中对勋伯格开创的无调性音乐(Atonality)和十二音体系(Dodecaphony)进行了详尽的理论阐述。对“音组”(Set)的构建、逆行、倒影的排列规则,以及如何在这种严格的数学结构中依然保持音乐的听觉连贯性,提供了大量翔实的图表与实例分析。探讨了韦伯恩的音色音乐思想,如何将组织原则从音高扩展到力度和音色层面。 二、对位法的精妙结构与逻辑 对位法被视为音乐的“骨架”。本书以帕莱斯特里那的严格对位法为起点,梳理了从固定音高对位到自由对位的发展。重点解析了巴赫赋格曲的结构:呈示部、展开部、再现部的严密组织,以及各种进唱法(如加花、模仿)如何在高密度的声部交织中,保持清晰的线条感。 书中特别辟出章节,比较了意大利和德国对位风格的差异,指出前者更注重旋律的优美流畅,而后者则更强调逻辑的严谨性与技术的复杂性。对于学习者而言,这一部分提供了从“写出正确的音符”到“写出具有逻辑深度的对位段落”的跨越。 三、曲式结构学的宏大视野 本部分超越了简单的“呈示部-发展部-再现部”范式。它深入探讨了奏鸣曲式在不同历史时期的变异,例如海顿的结构平衡感与贝多芬的戏剧性冲突,以及李斯特单乐章结构对传统曲式的冲击。 同时,对交响诗、组曲等自由体裁的结构分析也占据了重要篇幅。通过对勃拉姆斯室内乐和马勒交响乐中“主导动机”(Leitmotif)的运用,展示了结构如何从外在的固定框架转变为内在的叙事线索。 第二部分:二十世纪的音乐语言探索与民族乐派的崛起 随着调性束缚的减弱,作曲家们将目光投向了更广阔的领域。 一、节奏与音色的解放 书中详尽介绍了斯特拉文斯基对节奏的革命性贡献。特别是对《春之祭》中“多重节奏”(Polyrhythm)和“节奏的非对称性”的分析,解释了他是如何通过反复、突然的重音转移来制造原始的驱动力。 在音色方面,本书引入了对“扩大的管弦乐音色”的讨论。包括对拉威尔配器精妙之处的剖析,以及现代管弦乐中打击乐器群的拓展应用。对爱德华·哈格曼等人对“噪音”作为音乐元素的接纳,也进行了前瞻性的介绍。 二、民族音乐与地域风格的融合 这一部分聚焦于非德奥中心主义的音乐创作。详细梳理了俄罗斯五人组(如穆索尔斯基的叙事性、林姆斯基-科萨科夫的色彩描绘)如何吸收本国民间音调。 对捷克民族乐派(德沃夏克、斯美塔那)的分析侧重于波西米亚民间舞曲节奏和斯拉夫旋律的有机结合。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书中对法国印象派音乐在东方美学影响下的发展进行了深入探讨,分析了德彪西如何从日本版画和古老音阶中汲取灵感,来营造朦胧、流动的听觉画面。 第三部分:当代音乐的理论前沿与实践挑战 本书的后半部分,着眼于二战后至当代的音乐思潮,为高级学习者提供了前沿的理论探讨。 一、序列音乐(Serialism)的深化与拓展 在十二音体系的基础上,本书探讨了梅西安的“移位和弦”(Modes of Limited Transposition)理论,强调其在色彩而非结构上的意义。此外,对布列兹的“总体序列主义”(Total Serialism)进行了严谨的描述,解释了如何将序列组织扩展到力度、时值和音色上,以及这种极度控制的体系带来的听觉体验。 二、概率音乐与不确定性 对约翰·凯奇的偶然音乐(Aleatoric Music)进行了系统性的介绍。书中不仅解释了“不确定性原则”的哲学基础,还详细分析了《4分33秒》的意义,以及《变化I》中利用掷币等随机方法决定乐谱要素的实际操作过程。这部分内容引导读者重新审视“作曲家意图”与“听众体验”之间的关系。 三、极简主义音乐的回归与重复 与序列主义的复杂性形成鲜明对比,本书也对极简主义的兴起进行了梳理。通过对菲利普·格拉斯和史蒂夫·赖希作品的分析,阐释了“相位”(Phasing)技术如何通过细微的时间差积累,产生宏大而催眠的听觉效果。强调了重复在当代音乐中作为一种结构建构手段的重要性。 结语:理论与实践的桥梁 本书的最终目的,是培养读者将理论知识转化为敏锐的音乐判断力。它鼓励读者不仅要知道“是什么”(What),更要理解“为什么”(Why)。全书在介绍完复杂的理论后,均附有深入的曲目导览,旨在架起连接晦涩理论与生动听觉体验之间的桥梁。通过对这些经典作品的细致解构,读者将能够构建起一个既扎实又富有开放性的现代音乐知识体系。

用户评价

评分

说实话,我本来对“当代作品”抱持着一种敬而远之的态度,总觉得它们要么过于前卫晦涩,要么就是缺乏传统音乐那种直抵人心的旋律感。然而,朋友极力推荐我试试这本选集,抱着试试看的心态翻阅后,我完全改变了看法。这批作品的旋律线条非常具有韧性和生命力,它们不是那种一眼就能哼出来的“口水歌”,但只要你愿意投入时间去聆听和演奏,它们会在你脑海中慢慢生长,形成一种独特的记忆点。我尝试演奏其中一首带有明显叙事色彩的小品,它就像一幅流动的中国山水画,意境深远,情感表达细腻得近乎透明。对于想要拓展自己音乐视野的演奏者来说,这本书提供了一个极好的“桥梁”,让我们能够在坚守传统审美愉悦的同时,接触到更具时代气息的音乐语言。

评分

从一个对乐谱的物理形态有偏执要求的收藏者的角度来看,这本乐谱的品控简直无可挑剔。封面设计简洁大气,没有过度花哨的装饰,黑白灰的配色方案透露着一种沉静的力量感,与作品本身的艺术气质非常契合。装订工艺尤其值得称赞,我将它完全摊平在琴凳上,也没有出现任何页面松动或书脊断裂的迹象,这对于需要长时间反复翻阅和研习的乐谱来说,是决定性的优点。更重要的是,纸张的选择非常出色,它既能很好地承载油墨的厚重感,又不会因为反光而影响演奏时的视线。很多盗版或低质量的乐谱,哪怕内容一样,但糟糕的触感和视觉体验都会大大降低学习的意愿,这本书则完全避免了这些问题,让人每次打开它都像进行一次仪式性的准备。

评分

我是一位音乐学院的学生,正在为即将到来的专业课考试做准备,对于教材的选择自然是极其挑剔的。市面上充斥着大量陈旧或翻译质量堪忧的乐谱,但这一本《周龙音乐作品选琴曲》显然是经过精心编辑和校订的。它不仅仅是一本简单的曲谱汇编,更像是一份深入研究这位作曲家创作风格的专业指南。我特别欣赏的是它在曲目注释部分提供的背景信息,虽然篇幅不长,但寥寥数语却能点明每首作品在创作背景或技术运用上的关键点,这对于理解作品的内涵至关重要。例如,其中一首奏鸣曲的某个乐章,标注了其对某种特定地域音乐元素的借鉴,这让我可以将演奏从机械的音符堆砌提升到文化层面的诠释。装帧设计也显得非常专业和严谨,体现了出版社对学术内容的尊重,这在考研和专业学习资料中是极为宝贵的品质。

评分

我是一名音乐教育工作者,为我的高中生学生寻找既能打好基本功又能激发他们学习热情的曲目,是一个永恒的挑战。这本书的价值在于其难度梯度的合理分布。它没有一股脑地堆砌超级复杂的技巧难关,而是通过不同作品的组合,循序渐进地训练学生的节奏感、和声敏感度以及对音乐情感的捕捉能力。例如,有些作品看似简单,实则对重音的控制和声部的独立性要求极高,这恰恰是学生容易忽略却又至关重要的基础环节。我发现,当学生们不再将目光仅仅集中在那些耳熟能详的古典名曲上,而是开始对这些更贴近本土文化土壤的作品产生兴趣时,他们的学习主动性明显提高了。这本书无疑为我们提供了一个绝佳的本土化教学资源,它让我们在教授音乐理论和技巧的同时,也播撒了对本国优秀音乐文化的认同感。

评分

这本乐谱集真是让人眼前一亮,光是翻开扉页就能感受到排版设计的用心。作为一名业余的钢琴爱好者,我一直在寻找一些既有艺术深度又不至于过于晦涩难懂的曲目来提升自己的演奏水平。这本书的选曲恰到好处地平衡了这一点,很多曲目初听之下旋律优美流畅,但细细品味后,又能发现其中蕴含的丰富和声色彩和精巧的织体处理。尤其是那些技巧要求适中的部分,对于我这种希望在练习中逐步积累经验的学习者来说,简直是福音。我花了整整一个下午,只是沉浸在其中一首练习曲的对位关系里,那种探索音乐内在逻辑的乐趣,是单纯听音乐无法替代的。而且,纸张的质感和印刷的清晰度也让人非常满意,即使在昏暗的光线下看谱,关键的指法标记和力度记号也清晰可见,这极大地减少了阅读错误,让练习效率大大提高。希望接下来的曲目能带来更多惊喜,让我能在指尖下“对话”这位作曲家的内心世界。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