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重光新编通俗基本乐理李重光湖南文艺出版社正版全新音乐教材9787540432768

李重光新编通俗基本乐理李重光湖南文艺出版社正版全新音乐教材9787540432768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李重光 著
图书标签:
  • 乐理
  • 音乐教材
  • 李重光
  • 通俗乐理
  • 基础乐理
  • 湖南文艺出版社
  • 9787540432768
  • 音乐教学
  • 教材
  • 正版书籍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佳期如梦图书专营店
出版社: 湖南文艺出版社
ISBN:9787540432768
商品编码:29859850587
页数:202

具体描述



图书基本信息
书名: 李重光新编通俗基本乐理
作者/主编: 李重光
出版社: 湖南文艺出版社
ISBN号: 9787540432768
出版年份: 2004年4月1日    
 
版次:  第1版
总页数:  202页
开本:  16
图书定价:  15元
实际重量:  222g
新旧程度:  正版全新










前言

1.钢琴键盘的奥妙
2.伴音与全音
3.基本音级及其名称
4.音的分组
5.基本音符
6.基本休止符
7.增长基本音符休止符时值的记号
8.高音谱表
9.低音谱表
10.加线与加间
11.大谱表
12.拍号
13.四二拍号
14.四三拍号
15.八三拍号
16.四四拍号
17.八六拍号
18.切分音与切分节奏
19.三连音
20.音乐的速度
21.基本音程
22.旋律音程与和声音程
23.在基本音级上构成的三和弦
24.在基本音级上构成的七和弦
25.变化音级及其名称
26.音名与唱名
27.调与调式
29.C调
30.G调
31.F调
32.D调
33.bB调
34.A调
35.bE调
36.E调
37.b A调
38.B调
39.bD调
40.#F调
41.bG调
42.#C调
43.bC调
44.怎样识别调
45.怎样识别调式
46.调的五度循环
47.五线谱与简谱
48.关系大小调]
49.同宫各调
50.同主音调
51.自然音程
52.识别音程又一法
53.和声小调
54.旋律小调
55.调式变音
56.变化音程
57.单音程与复音程
58.协奏音程与不协奏和音程
59.音程的转位
60.等音程
61.调式中的音程
62.原位和弦与转位和弦
63.怎样识别构成和弦
64.等和弦
65.调式中的和弦
66.转调
67.近关系转调
68.远关系转调
69.移调
70.移调中临时变音记号的使用
71.伴音音阶
72.常用记号



《新编通俗基本乐理》是在《乐理入门》一书的基础上,重新整理修订而成。

  更改书名的原因,是因为旧书名太一般化、太陈旧、缺乏新意,且不能充分体现出书的内容和特点。
  该书将首调唱名法与基本乐理教学紧密结合起来,使复杂的音乐理论简单化、通俗化,学习者便于领会。全书分为72个课题,每课配有简单的练习,并附答案,便于自学

音乐的殿堂:一部探索音律与和声奥秘的著作 本书旨在为音乐学习者、爱好者以及专业人士提供一个全面而深入的视角,剖析西方音乐理论的核心概念与发展脉络。我们摒弃晦涩的术语堆砌,力求以清晰、富有逻辑的结构,带领读者领略音乐这门艺术的内在规律与无穷魅力。 第一部分:音乐的基石——音高、节奏与节拍的构建 我们将从最基础的元素——音高开始。详细探讨十二平均律的科学原理,揭示音高是如何被精确划分和组织起来的。通过对自然泛音列的深入解析,读者将理解大调与小调音阶的自然基础,以及它们在不同文化语境下的意义差异。我们不仅会介绍五线谱的阅读规则,还会辅以大量图表和实例,阐释如何准确地记录和再现音高的高度。 节奏是音乐的“时间结构”,是使声音具有生命力的关键。本部分将系统梳理节奏要素,从最小的时间单位——节拍(Beat)讲起,逐步过渡到更复杂的节拍组织。详细分析了拍号(Time Signature)的意义,区分了单拍子、复拍子以及复合拍子的内在特征。大量的节拍练习,结合历史上的不同音乐风格(如巴洛克时期的严谨节拍与浪漫主义时期的自由弹性),帮助读者建立起敏锐的节奏感。 第二部分:和声的语言——和弦的生成与功能 和声是音乐中最引人入胜的部分之一,它赋予旋律以深度和色彩。本书将和声的讲解置于历史发展的框架中进行阐述。从最早的纯粹三度叠置原则出发,细致剖析三和弦(大、小、增、减)的构成、转位及其功能性。 随后,我们将进入功能和声的核心领域。七和弦的引入极大地丰富了音乐表达的可能性,尤其是属七和弦的导向性和解决倾向,构成了西方传统音乐的“语法”。我们不会仅仅停留在和弦的“是什么”,更着重于探讨和弦的“为什么”——即它们在调性进行中的功能(主和弦、属和弦、下属和弦及其派生和弦)。通过分析大量古典时期的范例,读者将掌握如何识别和声的进行规律,并理解和声的色彩变化是如何烘托情绪的。 第三部分:调性的魔力——大小调体系的拓展与限制 调性是音乐的“空间感”。本章将详细讲解调式(Modes)的概念,追溯从古代教会调式到巴赫时代确立的大小调体系的演变过程。理解大小调的内在结构,是掌握对位法与赋格曲等复杂织体的先决条件。 此外,为了丰富音乐的色彩,调性内部的转换和外部的借用是不可或缺的手段。我们将深入探讨转调(Modulation)的技巧,包括直接转调、经过和弦转调以及平行调转调等。这些技术不仅是作曲的工具,也是分析复杂乐曲结构的关键钥匙。我们还会涉及半音和声的概念,展示音乐家们是如何在保持大调或小调框架的同时,巧妙地引入外来色彩,从而创造出更具张力和表现力的音乐。 第四部分:织体与曲式——音乐的骨架与形态 音乐的宏大结构,即曲式(Form),决定了作品的整体面貌和逻辑。本部分将梳理几种最基础和最核心的曲式结构:从简单的二部曲式与三部曲式,到奏鸣曲式(Sonata Form)的复杂布局(呈示部、展开部、再现部),再到回旋曲式(Rondo)和变奏曲式(Variation)。 织体(Texture)则关乎旋律线之间的关系。我们将清晰区分单音音乐、主调音乐(旋律与伴奏)、复调音乐(对位)这三种主要的织体类型。尤其对复调音乐的讲解,将侧重于巴赫作品中的对位原理,介绍如何分析卡农和赋格等精妙的音乐构造。理解这些结构,能让听众从“听热闹”提升到“听门道”的层次。 第五部分:二十世纪的革新与展望 进入二十世纪,传统的调性体系受到了巨大的挑战。本书的最后部分将聚焦于音乐理论的现代发展。我们将探讨无调性音乐(Atonality)的出现背景,介绍十二音序列技术(Twelve-Tone Technique)的基本操作和哲学思想,以及对位法在非传统音高集合中的应用。 同时,我们也审视了其他重要的现代技法,例如对位(Polytonality)、麻点(Cluster)的运用,以及对传统和声概念的颠覆。这部分内容旨在拓宽读者的视野,理解音乐是如何在不断地自我否定与重建中,持续向前发展的。 本书力求在理论的深度与实践的可操作性之间找到最佳平衡点,通过详尽的图例、清晰的逻辑推演以及对音乐史的适度穿插,为所有渴望深入理解音乐内在机制的探索者铺设一条坚实而愉悦的学习路径。

用户评价

评分

这本书的装帧设计真是让人眼前一亮,拿在手里很有分量感。封面采用了经典的蓝色调,配上简洁有力的字体,显得既专业又不失亲和力。纸张的质地也很考究,摸起来光滑细腻,印刷的墨色均匀清晰,即便是复杂的五线谱也能看得一清二楚,长时间阅读下来眼睛也不会感到疲劳。尤其要提一下的是内页的排版,布局非常合理,知识点之间的逻辑层次感很强。初学者常常会被那些密密麻麻的乐理知识吓倒,但这本书通过合理的留白和图表的运用,成功地将抽象的概念具象化了,让人感觉学习过程是循序渐进、张弛有度的。侧边还做了清晰的章节索引,方便查找和回顾,这种细节上的用心,足见出版社在制作教材时所下的功夫。整体来看,它不仅仅是一本工具书,更像是一件精心打磨的艺术品,让人在翻阅和学习的过程中都能感受到一种愉悦的体验。

评分

我特别欣赏这本书在结构安排上的严谨和递进性。知识点不是孤立地堆砌,而是像精密的齿轮一样咬合在一起,层层深入。第一部分奠定了坚实的节奏和音高基础后,紧接着就进入了调性系统,然后自然而然地过渡到和弦的构建,最后落脚于旋律的写作原则。这种逻辑链条的设计,极大地降低了学习的认知负荷。在我学习的经验中,很多教材会在中途突然引入一个全新的、与之前知识点关联不大的概念,让人前功尽弃。而这本书的作者显然对教学法有着深刻的理解,他总是在一个概念学完之后,立刻安排相关的练习题来巩固,并且这些练习题的难度是梯度增加的,确保学习者能带着自信心迈向下一个知识台阶。这种精心规划的学习路径,让学习过程变得可预测且充满成就感。

评分

这本书的附录和参考资料部分,也体现了极高的实用价值。通常教材的附录往往是敷衍了事的内容,但这本书在这方面下了大工夫。我发现其中包含了一个非常详尽的、按字母顺序排列的乐理术语速查表,当你遇到一个不熟悉的术语时,可以迅速查阅到定义和在书中的页码,极大地提高了学习效率。另外,它还收录了一些历史上重要的音乐术语的演变简史,这不仅丰富了读者的知识面,也让乐理不再是僵硬的规则,而是活的历史发展产物。书末提供的推荐阅读书目和在线资源列表也很有参考价值,显示出作者希望读者能将这本书作为一个起点,继续在音乐的世界里探索。总而言之,它不仅仅是一本“教科书”,更像是一个伴随学习者长久成长的“音乐伙伴”。

评分

这本书的讲述方式简直太接地气了,完全没有传统乐理教材那种高高在上的说教感。作者似乎非常懂得初学者的困惑点,他不是简单地抛出“是什么”,而是深入地剖析“为什么是这样”,并且会用很多生活化的例子来辅助理解那些枯燥的音程、调式和和弦构成。比如,讲解到大小调区别时,他并没有直接套用生硬的定义,而是巧妙地对比了两种调性在情绪表达上的差异,让人一下子就领会了其中的微妙之处。对于复杂的节奏型,书中配有大量的节奏练习范例,并且建议读者大声朗读和拍打,这种“动手动脑并用”的学习方法,极大地提高了记忆的效率。我过去尝试过其他教材,经常在半途就因为晦涩难懂而放弃,但这本书的语言风格就像一位耐心又幽默的老师在耳边细细道,让你在不知不觉中就掌握了扎实的乐理基础。

评分

作为一名有着多年音乐学习经历的爱好者,我发现这本书在理论的深度和广度上把握得非常精准,达到了一个罕见的平衡点。它不像某些入门书籍那样浅尝辄止,只停留在音符的识别层面;但又不像一些高等院校教材那样,充斥着大量过于偏向理论推导和分析的艰深内容。它恰到好处地聚焦于“通俗”与“基本”的交汇点。它对和声学的介绍非常扎实,尤其是对功能和声的讲解,不仅给出了规则,更指明了规则背后的“音乐逻辑”,这对于希望进行即兴创作或编曲的人来说,简直是醍醐灌顶。书中涉及到的很多乐理概念,如转位、模态交换等,都配有清晰的图示和具体的应用场景分析,使得理论知识能迅速转化为演奏或欣赏时的直观感受。这本书绝对能成为连接初级兴趣和中级专业水准的完美桥梁。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