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探险家的足迹 江河溯源(全彩)

科学探险家的足迹 江河溯源(全彩)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周长进 著
图书标签:
  • 科学
  • 探险
  • 地理
  • 自然
  • 科普
  • 江河
  • 溯源
  • 全彩
  • 儿童
  • 知识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炫丽之舞图书专营店
出版社: 电子工业出版社
ISBN:9787121297281
商品编码:29864204991
包装:平装
出版时间:2016-09-01

具体描述

基本信息

书名:科学探险家的足迹 江河溯源(全彩)

定价:49.00元

作者:周长进

出版社:电子工业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6-09-01

ISBN:9787121297281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1.你知道吗?在过去的140年里,关于三江源的13次探寻均告失败。
2.各种资料上记载的关于三江源的说法有十几种,以不同源头为起点的澜沧江估测长度,也从4000千米到4880千米不等。这个国际地理学界的难题,究竟是如何被我国科学确定下来的?
3.本书中,我们将跟随作者的脚步,探索神秘的“三江源”——“中亚细亚高原上地势*和人类足迹*难达到的地区”。这里不仅有对人类生命禁区的探索,还有青藏高原的故事传说,更有数不清的遇险和化险为夷。你可以看到青藏高原的朝圣人,隆宝滩上的守鹤人,还可以和作者一起与狼共舞,夜宿高原,穿行峡谷。你能体会真正的野外科学考察,和科学家的思考,以及人与自然友好共处的重要性。

内容提要


在青藏高原腹地有一片神奇的土地,它同时发源了三条世界的大河——长江、黄河和国际河流澜沧江—湄公河,这就是被誉为“江河摇篮”的三江源地区。作者先后多次深入这里,忍受着高寒缺氧,在海拔4500~6000米的雪域高原上风餐露宿。为了探索这片未知的土地,跨高山,越急流,勇敢地踏上了漫漫寻源之路,真实地记录下自己在三江源头考察的亲身经历、所见所闻,以及作为一个科技工作者的深入思考。

目录


澜沧江溯源
引子 2
“东方多瑙河”一江连六国 4
众说纷纭的源头 8
确定正源 12
巧遇英国探险家米歇尔佩塞尔 16
勇闯滚石路 20
在崇山峻岭和峡谷中穿行 25
远涉千里上高原 32
与高原反应抗争 36
翻越巴颜喀拉山口 40
征途多艰险44
骑马赶牛找源头48
夜宿高原睡帐篷54
揭开澜沧江正源的面纱58
搜救失散的队友64
遭遇藏獒70
雪山脚下立丰碑76
风尘仆仆回程路82
与狼共舞待何时86



探险长江源
引子98
奔赴三江源100
长江源头的忧思104
文成公主与三江源108
篆刻玛尼石的老阿爸114
漂流长江的英雄118
隆宝滩上守鹤人121
藏羚羊在呼救126
长江源头吃水难131
“老爷车”遇险曲麻河134
到达可可西里144
探险各拉丹冬152
青藏高原的朝圣人162
三江源的明天更美好166

作者介绍


周长进
1950年出生于山东省成武县,1975年毕业于南京大学地质系。1975年至2000年在中国科学院自然资源综合考察委员会水资源研究室工作;2000年后在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工作,任副研究员。
长期从事自然资源综合考察及研究工作。先后参加过青藏高原综合科学考察、横断山区综合科学考察、中国西南地区综合科学考察及室内研究工作。参加过中、日联合澜沧江科学探险考察;中、日澜沧江源头科学探险考察;1999年德祥澜沧江源头科学探险考察;三江源自然保护区科学探险考察;北极科学考察等。
曾在各类刊物上发表多篇科技论文和科普文章。主要作品有《三江源地区主要生态环境问题与对策》、《三江源地区主要河流的水资源特征》、《澜沧江(湄公河)正源问题》、《澜沧江正源问题及上、中游水化学》、《澜沧江(湄公河)正源及其源头的再确定》、《澜沧江(湄公河)的源头在哪里》、《考察长江源》、《长江源头见闻》、《三江源科考记》等。

文摘


序言



好的,这是一份图书简介,内容涵盖了探险、地理、历史、文化等多个领域,但完全不涉及“科学探险家的足迹 江河溯源(全彩)”这本书的主题。 --- 《失落文明的星图:古代航海术与宇宙观的交织》 图书简介 人类文明的漫长旅途中,对未知疆域的探索从未停歇。本书并非聚焦于近现代的地理大发现,而是将目光投向了更深远的古代,探究那些在历史长河中逐渐隐没的航海智慧与宇宙认知。我们试图重构一个失落的图景:在没有现代精密仪器的时代,古人如何凭借星辰、洋流、风向以及口耳相传的知识,完成横跨海洋的壮举? 第一部分:星辰的指引——古代天文学与航海术的融合 古代文明的生存与发展,与他们对天空的理解密不可分。本书的开篇部分将深入探讨美索不达米亚、古埃及、玛雅以及波利尼西亚等不同文化区域的星辰崇拜与观测实践。我们分析了“北极星”在不同文明中的象征意义——从苏美尔的“世界的轴心”到古希腊哲学家眼中宇宙秩序的体现。 重点研究对象包括: 1. 中纬度地区的恒星导航: 详细梳理了古代天文学家如何利用赤纬、黄道等概念,结合季节变化来确定航向。我们对比了托勒密体系对地中海航行的影响,以及波斯湾地区使用的简易星盘的原理与局限性。 2. 热带和南半球的挑战: 在赤道附近,传统北极星导航失效。本书考察了南太平洋岛民如何依靠特定的星座组合(如南十字座、苍蝇座)进行跨洋定位,以及他们如何通过记忆特定的“天空地图”来规划数千公里的航程。 3. 潮汐与月相的历法应用: 航海不仅关乎方向,更关乎时间。我们探讨了古代渔民和水手如何通过观察月亮的盈亏来预测潮汐变化,并将这些知识融入到航海计划中,以确保安全抵达预定的港口或渔场。 第二部分:洋流的低语——海洋地理的口述遗产 在文字记录匮乏的时代,海洋的秘密往往以歌谣、传说和口述历史的形式代代相传。本书致力于挖掘这些“非书面”的海洋地理知识。 我们采集并分析了来自不同地域的航海故事和民间传说,试图从中提取出关于洋流、水温和特定水域气候的科学信息。例如: 大西洋的“无风带”传说: 欧洲早期水手对赤道无风带的恐惧和描述,实际上是对特定气压带和风力模式的朴素认知。本书将这些传说与现代气象学模型进行交叉验证。 太平洋的“深蓝之海”: 波利尼西亚航海士对不同海域水体颜色的细微差别有着惊人的洞察力。我们研究了他们如何利用水色的变化来判断水下地形(珊瑚礁、深海沟)以及距离陆地的远近。 风帆技术的演进与洋流的利用: 详细描述了早期帆船(如独桅帆船、双桅帆船)的设计如何适应特定的风向和洋流模式,探讨了这些船只如何“借力打力”,实现对既定航线的优化。 第三部分:古老帝国与贸易网络——跨海连接的社会学意义 本书的第三部分将视角转向古代全球贸易网络的构建,探讨航海技术如何重塑了区域文明的政治和经济版图。我们关注的重点是贸易路线本身及其背后的文化交流。 腓尼基人的地中海霸权: 剖析了腓尼基人在不到两百年间如何利用其精湛的夜间航行技术,建立起以贸易站为核心的商业帝国,并研究了他们与希腊、埃及之间的知识交换模式。 印度洋的季风航线: 重点考察了公元初期,罗马帝国与印度、东南亚之间的香料贸易。我们分析了季风规律如何成为连接东西方的“隐形高速公路”,以及这种连接如何带来了技术、宗教(如佛教的东传)和艺术的融合。 失踪的探险队与知识的断层: 探讨了一些古代伟大的航海尝试,例如维京人向西的远航、中国郑和宝船队之后的航海政策转向等,分析了在特定历史转折点上,先进的航海知识是如何因为政治或环境因素而出现断裂甚至倒退的。 结论:超越地理的认知革命 《失落文明的星图》旨在揭示,古代的航海探索远非盲目漂流,而是一套建立在长期观察、复杂计算和坚韧意志之上的系统工程。通过重建这些失落的星图与洋流知识,我们不仅能更全面地理解古代世界的空间概念,更能体会到人类面对广袤自然时,那份通过智慧与勇气来征服边界的永恒渴望。本书为历史爱好者、地理学研究者以及所有对人类早期创新精神抱有好奇心的人们,提供了一幅详尽而迷人的古代文明全景图。 ---

用户评价

评分

我是一个平时不太接触科学类书籍的读者,但《科学探险家的足迹 江河溯源(全彩)》却意外地抓住了我的注意力。这本书不仅仅是关于河流的,它更像是一部关于人类好奇心和探索精神的史诗。我特别欣赏书中对于不同文化背景下的探险家们所进行的对比性叙述。比如,书中描述了早期欧洲探险家们如何凭借简陋的设备,凭借勇气和毅力去丈量世界,他们对未知充满敬畏,也充满征服欲。然后又转向了现代科学家们,他们如何利用先进的科技手段,比如卫星遥感、无人机勘测,更高效、更精确地揭示河流的秘密。这种时间轴上的对比,让我深刻感受到科学发展的巨大力量。而且,书中对于河流在生态、气候、以及人类文明形成中的作用的阐述,也让我从一个全新的角度去审视我们赖以生存的地球。那种全彩的画面,让那些遥远而神秘的地方变得触手可及,真的非常震撼。

评分

坦白说,《科学探险家的足迹 江河溯源(全彩)》这本书的印刷质量和画面效果真的令人赞叹。我是一个视觉至上的人,这本书里面的每一个篇章,都配上了精心挑选的高清图片,色彩饱满,细节清晰,仿佛每一条河流都拥有了自己的生命。我个人对那些关于南北极地区河流和冰川融水的探险故事尤其感兴趣。书中的描述非常细腻,让我能够体会到那些探险家们在极端环境下工作的艰辛,以及他们对于气候变化这个重大议题的关注。它不只是简单地介绍河流的地理位置和长度,而是深入挖掘了这些河流的生态系统、地质演变,以及它们与人类活动之间的复杂关系。我特别喜欢书中关于“追溯”这个概念的解读,它不仅仅是地理上的追溯,更是对时间、对生命、对自然演变过程的一种深刻追溯。读完这本书,我对于我们这个星球上每一条河流的认识,都变得更加立体和丰满了。

评分

这本《科学探险家的足迹 江河溯源(全彩)》我拿到手的时候,就被它的封面设计深深吸引了。那种充满力量感的水流线条,以及远方模糊但充满神秘感的地貌,一下子就勾起了我对未知世界的向往。翻开书页,那扑面而来的全彩印刷,简直就像是将我直接带入了书中描绘的那些壮丽的自然景观。我最喜欢的是其中关于亚马逊河流域探险的那几章,作者用极其生动的语言,描绘了雨林深处的潮湿空气、参天古树以及那些隐藏在浓密植被下的奇特生物。看着书中那些清晰逼真的插图和照片,我仿佛能听到猴子的叫声,闻到泥土和植物混合的清新气味。书中的叙述方式也很吸引人,不是那种枯燥的科普讲解,而是充满了探险者们亲身经历的惊险与惊喜,让人读起来欲罢不能。尤其是他们如何克服重重困难,测量水流、采集样本、识别未知物种的细节,都让我对科学探索的艰辛与魅力有了更深刻的理解。我一直对那些敢于深入人迹罕至之地的勇士们充满敬意,这本书无疑是最好的见证。

评分

购买《科学探险家的足迹 江河溯源(全彩)》纯属偶然,但它却给我带来了巨大的惊喜。我尤其喜欢书中关于长江源头的探讨。那些在高海拔地区进行的科学考察,其难度和风险可想而知。书中的描述让我能够想象出探险队员们在缺氧、严寒的环境下,每一步都举步维艰,但他们眼神中的坚定和对科学的热情却从未减退。那些航拍的壮丽照片,展现了长江源头那令人窒息的美丽,纯净的冰川、奔腾的溪流,仿佛是大自然最原始的呼吸。我特别关注书中关于水文地质学和冰川学的一些内容,虽然我不是专业人士,但作者的解读非常通俗易懂,并且紧密结合探险的实际经历,让我能够理解这些复杂的科学概念。这本书的图文结合做得非常出色,每一张图片都仿佛在讲述一个故事,每一个文字都为图片增添了更深厚的内涵。我感觉自己通过这本书,不仅增长了知识,更重要的是,体验了一种超越时空的探索精神。

评分

最近读完《科学探险家的足迹 江河溯源(全彩)》,我真的觉得这是一场视觉与知识的双重盛宴。我本来对地理学并不算特别精通,但这本书的叙事方式非常巧妙,它并没有上来就讲一堆专业术语,而是通过一个又一个引人入胜的探险故事,自然而然地将我们带入对河流源头的探索之中。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关于尼罗河源头的章节,书里详细描述了探险家们是如何一步步深入非洲腹地,穿越干旱的沙漠和崎岖的山脉,去寻找那条孕育了古老文明的母亲河的起点。那些老照片,虽然有些泛黄,却充满了历史的厚重感,配上现代高清的全彩插图,形成了一种奇妙的对比,让我更能体会到时间和空间的跨越。书中对探险家们所遇到的各种挑战,比如恶劣的气候、危险的野生动物,以及与当地居民的交流,都描写得非常细致。读完之后,我感觉自己仿佛也参与了一次伟大的科学考察,对地球的认识也上升到了一个全新的高度。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