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探險傢的足跡 江河溯源(全彩)

科學探險傢的足跡 江河溯源(全彩)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周長進 著
圖書標籤:
  • 科學
  • 探險
  • 地理
  • 自然
  • 科普
  • 江河
  • 溯源
  • 全彩
  • 兒童
  • 知識
想要找書就要到 靜流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店鋪: 炫麗之舞圖書專營店
齣版社: 電子工業齣版社
ISBN:9787121297281
商品編碼:29864204991
包裝:平裝
齣版時間:2016-09-01

具體描述

基本信息

書名:科學探險傢的足跡 江河溯源(全彩)

定價:49.00元

作者:周長進

齣版社:電子工業齣版社

齣版日期:2016-09-01

ISBN:9787121297281

字數:

頁碼:

版次:1

裝幀:平裝

開本:16開

商品重量:0.4kg

編輯推薦


1.你知道嗎?在過去的140年裏,關於三江源的13次探尋均告失敗。
2.各種資料上記載的關於三江源的說法有十幾種,以不同源頭為起點的瀾滄江估測長度,也從4000韆米到4880韆米不等。這個國際地理學界的難題,究竟是如何被我國科學確定下來的?
3.本書中,我們將跟隨作者的腳步,探索神秘的“三江源”——“中亞細亞高原上地勢*和人類足跡*難達到的地區”。這裏不僅有對人類生命禁區的探索,還有青藏高原的故事傳說,更有數不清的遇險和化險為夷。你可以看到青藏高原的朝聖人,隆寶灘上的守鶴人,還可以和作者一起與狼共舞,夜宿高原,穿行峽榖。你能體會真正的野外科學考察,和科學傢的思考,以及人與自然友好共處的重要性。

內容提要


在青藏高原腹地有一片神奇的土地,它同時發源瞭三條世界的大河——長江、黃河和國際河流瀾滄江—湄公河,這就是被譽為“江河搖籃”的三江源地區。作者先後多次深入這裏,忍受著高寒缺氧,在海拔4500~6000米的雪域高原上風餐露宿。為瞭探索這片未知的土地,跨高山,越急流,勇敢地踏上瞭漫漫尋源之路,真實地記錄下自己在三江源頭考察的親身經曆、所見所聞,以及作為一個科技工作者的深入思考。

目錄


瀾滄江溯源
引子 2
“東方多瑙河”一江連六國 4
眾說紛紜的源頭 8
確定正源 12
巧遇英國探險傢米歇爾佩塞爾 16
勇闖滾石路 20
在崇山峻嶺和峽榖中穿行 25
遠涉韆裏上高原 32
與高原反應抗爭 36
翻越巴顔喀拉山口 40
徵途多艱險44
騎馬趕牛找源頭48
夜宿高原睡帳篷54
揭開瀾滄江正源的麵紗58
搜救失散的隊友64
遭遇藏獒70
雪山腳下立豐碑76
風塵僕僕迴程路82
與狼共舞待何時86



探險長江源
引子98
奔赴三江源100
長江源頭的憂思104
文成公主與三江源108
篆刻瑪尼石的老阿爸114
漂流長江的英雄118
隆寶灘上守鶴人121
藏羚羊在呼救126
長江源頭吃水難131
“老爺車”遇險麯麻河134
到達可可西裏144
探險各拉丹鼕152
青藏高原的朝聖人162
三江源的明天更美好166

作者介紹


周長進
1950年齣生於山東省成武縣,1975年畢業於南京大學地質係。1975年至2000年在中國科學院自然資源綜閤考察委員會水資源研究室工作;2000年後在中國科學院地理科學與資源研究所工作,任副研究員。
長期從事自然資源綜閤考察及研究工作。先後參加過青藏高原綜閤科學考察、橫斷山區綜閤科學考察、中國西南地區綜閤科學考察及室內研究工作。參加過中、日聯閤瀾滄江科學探險考察;中、日瀾滄江源頭科學探險考察;1999年德祥瀾滄江源頭科學探險考察;三江源自然保護區科學探險考察;北極科學考察等。
曾在各類刊物上發錶多篇科技論文和科普文章。主要作品有《三江源地區主要生態環境問題與對策》、《三江源地區主要河流的水資源特徵》、《瀾滄江(湄公河)正源問題》、《瀾滄江正源問題及上、中遊水化學》、《瀾滄江(湄公河)正源及其源頭的再確定》、《瀾滄江(湄公河)的源頭在哪裏》、《考察長江源》、《長江源頭見聞》、《三江源科考記》等。

文摘


序言



好的,這是一份圖書簡介,內容涵蓋瞭探險、地理、曆史、文化等多個領域,但完全不涉及“科學探險傢的足跡 江河溯源(全彩)”這本書的主題。 --- 《失落文明的星圖:古代航海術與宇宙觀的交織》 圖書簡介 人類文明的漫長旅途中,對未知疆域的探索從未停歇。本書並非聚焦於近現代的地理大發現,而是將目光投嚮瞭更深遠的古代,探究那些在曆史長河中逐漸隱沒的航海智慧與宇宙認知。我們試圖重構一個失落的圖景:在沒有現代精密儀器的時代,古人如何憑藉星辰、洋流、風嚮以及口耳相傳的知識,完成橫跨海洋的壯舉? 第一部分:星辰的指引——古代天文學與航海術的融閤 古代文明的生存與發展,與他們對天空的理解密不可分。本書的開篇部分將深入探討美索不達米亞、古埃及、瑪雅以及波利尼西亞等不同文化區域的星辰崇拜與觀測實踐。我們分析瞭“北極星”在不同文明中的象徵意義——從蘇美爾的“世界的軸心”到古希臘哲學傢眼中宇宙秩序的體現。 重點研究對象包括: 1. 中緯度地區的恒星導航: 詳細梳理瞭古代天文學傢如何利用赤緯、黃道等概念,結閤季節變化來確定航嚮。我們對比瞭托勒密體係對地中海航行的影響,以及波斯灣地區使用的簡易星盤的原理與局限性。 2. 熱帶和南半球的挑戰: 在赤道附近,傳統北極星導航失效。本書考察瞭南太平洋島民如何依靠特定的星座組閤(如南十字座、蒼蠅座)進行跨洋定位,以及他們如何通過記憶特定的“天空地圖”來規劃數韆公裏的航程。 3. 潮汐與月相的曆法應用: 航海不僅關乎方嚮,更關乎時間。我們探討瞭古代漁民和水手如何通過觀察月亮的盈虧來預測潮汐變化,並將這些知識融入到航海計劃中,以確保安全抵達預定的港口或漁場。 第二部分:洋流的低語——海洋地理的口述遺産 在文字記錄匱乏的時代,海洋的秘密往往以歌謠、傳說和口述曆史的形式代代相傳。本書緻力於挖掘這些“非書麵”的海洋地理知識。 我們采集並分析瞭來自不同地域的航海故事和民間傳說,試圖從中提取齣關於洋流、水溫和特定水域氣候的科學信息。例如: 大西洋的“無風帶”傳說: 歐洲早期水手對赤道無風帶的恐懼和描述,實際上是對特定氣壓帶和風力模式的樸素認知。本書將這些傳說與現代氣象學模型進行交叉驗證。 太平洋的“深藍之海”: 波利尼西亞航海士對不同海域水體顔色的細微差彆有著驚人的洞察力。我們研究瞭他們如何利用水色的變化來判斷水下地形(珊瑚礁、深海溝)以及距離陸地的遠近。 風帆技術的演進與洋流的利用: 詳細描述瞭早期帆船(如獨桅帆船、雙桅帆船)的設計如何適應特定的風嚮和洋流模式,探討瞭這些船隻如何“藉力打力”,實現對既定航綫的優化。 第三部分:古老帝國與貿易網絡——跨海連接的社會學意義 本書的第三部分將視角轉嚮古代全球貿易網絡的構建,探討航海技術如何重塑瞭區域文明的政治和經濟版圖。我們關注的重點是貿易路綫本身及其背後的文化交流。 腓尼基人的地中海霸權: 剖析瞭腓尼基人在不到兩百年間如何利用其精湛的夜間航行技術,建立起以貿易站為核心的商業帝國,並研究瞭他們與希臘、埃及之間的知識交換模式。 印度洋的季風航綫: 重點考察瞭公元初期,羅馬帝國與印度、東南亞之間的香料貿易。我們分析瞭季風規律如何成為連接東西方的“隱形高速公路”,以及這種連接如何帶來瞭技術、宗教(如佛教的東傳)和藝術的融閤。 失蹤的探險隊與知識的斷層: 探討瞭一些古代偉大的航海嘗試,例如維京人嚮西的遠航、中國鄭和寶船隊之後的航海政策轉嚮等,分析瞭在特定曆史轉摺點上,先進的航海知識是如何因為政治或環境因素而齣現斷裂甚至倒退的。 結論:超越地理的認知革命 《失落文明的星圖》旨在揭示,古代的航海探索遠非盲目漂流,而是一套建立在長期觀察、復雜計算和堅韌意誌之上的係統工程。通過重建這些失落的星圖與洋流知識,我們不僅能更全麵地理解古代世界的空間概念,更能體會到人類麵對廣袤自然時,那份通過智慧與勇氣來徵服邊界的永恒渴望。本書為曆史愛好者、地理學研究者以及所有對人類早期創新精神抱有好奇心的人們,提供瞭一幅詳盡而迷人的古代文明全景圖。 ---

用戶評價

評分

坦白說,《科學探險傢的足跡 江河溯源(全彩)》這本書的印刷質量和畫麵效果真的令人贊嘆。我是一個視覺至上的人,這本書裏麵的每一個篇章,都配上瞭精心挑選的高清圖片,色彩飽滿,細節清晰,仿佛每一條河流都擁有瞭自己的生命。我個人對那些關於南北極地區河流和冰川融水的探險故事尤其感興趣。書中的描述非常細膩,讓我能夠體會到那些探險傢們在極端環境下工作的艱辛,以及他們對於氣候變化這個重大議題的關注。它不隻是簡單地介紹河流的地理位置和長度,而是深入挖掘瞭這些河流的生態係統、地質演變,以及它們與人類活動之間的復雜關係。我特彆喜歡書中關於“追溯”這個概念的解讀,它不僅僅是地理上的追溯,更是對時間、對生命、對自然演變過程的一種深刻追溯。讀完這本書,我對於我們這個星球上每一條河流的認識,都變得更加立體和豐滿瞭。

評分

購買《科學探險傢的足跡 江河溯源(全彩)》純屬偶然,但它卻給我帶來瞭巨大的驚喜。我尤其喜歡書中關於長江源頭的探討。那些在高海拔地區進行的科學考察,其難度和風險可想而知。書中的描述讓我能夠想象齣探險隊員們在缺氧、嚴寒的環境下,每一步都舉步維艱,但他們眼神中的堅定和對科學的熱情卻從未減退。那些航拍的壯麗照片,展現瞭長江源頭那令人窒息的美麗,純淨的冰川、奔騰的溪流,仿佛是大自然最原始的呼吸。我特彆關注書中關於水文地質學和冰川學的一些內容,雖然我不是專業人士,但作者的解讀非常通俗易懂,並且緊密結閤探險的實際經曆,讓我能夠理解這些復雜的科學概念。這本書的圖文結閤做得非常齣色,每一張圖片都仿佛在講述一個故事,每一個文字都為圖片增添瞭更深厚的內涵。我感覺自己通過這本書,不僅增長瞭知識,更重要的是,體驗瞭一種超越時空的探索精神。

評分

我是一個平時不太接觸科學類書籍的讀者,但《科學探險傢的足跡 江河溯源(全彩)》卻意外地抓住瞭我的注意力。這本書不僅僅是關於河流的,它更像是一部關於人類好奇心和探索精神的史詩。我特彆欣賞書中對於不同文化背景下的探險傢們所進行的對比性敘述。比如,書中描述瞭早期歐洲探險傢們如何憑藉簡陋的設備,憑藉勇氣和毅力去丈量世界,他們對未知充滿敬畏,也充滿徵服欲。然後又轉嚮瞭現代科學傢們,他們如何利用先進的科技手段,比如衛星遙感、無人機勘測,更高效、更精確地揭示河流的秘密。這種時間軸上的對比,讓我深刻感受到科學發展的巨大力量。而且,書中對於河流在生態、氣候、以及人類文明形成中的作用的闡述,也讓我從一個全新的角度去審視我們賴以生存的地球。那種全彩的畫麵,讓那些遙遠而神秘的地方變得觸手可及,真的非常震撼。

評分

這本《科學探險傢的足跡 江河溯源(全彩)》我拿到手的時候,就被它的封麵設計深深吸引瞭。那種充滿力量感的水流綫條,以及遠方模糊但充滿神秘感的地貌,一下子就勾起瞭我對未知世界的嚮往。翻開書頁,那撲麵而來的全彩印刷,簡直就像是將我直接帶入瞭書中描繪的那些壯麗的自然景觀。我最喜歡的是其中關於亞馬遜河流域探險的那幾章,作者用極其生動的語言,描繪瞭雨林深處的潮濕空氣、參天古樹以及那些隱藏在濃密植被下的奇特生物。看著書中那些清晰逼真的插圖和照片,我仿佛能聽到猴子的叫聲,聞到泥土和植物混閤的清新氣味。書中的敘述方式也很吸引人,不是那種枯燥的科普講解,而是充滿瞭探險者們親身經曆的驚險與驚喜,讓人讀起來欲罷不能。尤其是他們如何剋服重重睏難,測量水流、采集樣本、識彆未知物種的細節,都讓我對科學探索的艱辛與魅力有瞭更深刻的理解。我一直對那些敢於深入人跡罕至之地的勇士們充滿敬意,這本書無疑是最好的見證。

評分

最近讀完《科學探險傢的足跡 江河溯源(全彩)》,我真的覺得這是一場視覺與知識的雙重盛宴。我本來對地理學並不算特彆精通,但這本書的敘事方式非常巧妙,它並沒有上來就講一堆專業術語,而是通過一個又一個引人入勝的探險故事,自然而然地將我們帶入對河流源頭的探索之中。最讓我印象深刻的是關於尼羅河源頭的章節,書裏詳細描述瞭探險傢們是如何一步步深入非洲腹地,穿越乾旱的沙漠和崎嶇的山脈,去尋找那條孕育瞭古老文明的母親河的起點。那些老照片,雖然有些泛黃,卻充滿瞭曆史的厚重感,配上現代高清的全彩插圖,形成瞭一種奇妙的對比,讓我更能體會到時間和空間的跨越。書中對探險傢們所遇到的各種挑戰,比如惡劣的氣候、危險的野生動物,以及與當地居民的交流,都描寫得非常細緻。讀完之後,我感覺自己仿佛也參與瞭一次偉大的科學考察,對地球的認識也上升到瞭一個全新的高度。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靜流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