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发明的故事 望远镜火车地动仪地球仪等仪器设备机械结构设计原理书籍

机械发明的故事 望远镜火车地动仪地球仪等仪器设备机械结构设计原理书籍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周湛学 著
图书标签:
  • 机械发明
  • 科学史
  • 仪器原理
  • 机械结构
  • 设计原理
  • 望远镜
  • 火车
  • 地动仪
  • 地球仪
  • 科技普及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书海寻梦图书专营店
出版社: 化学工业出版社
ISBN:9787122304315
商品编码:29891904973

具体描述






读者年龄: 12周岁以上


书名:机械发明的故事

定价:49.80元

出版社:化学工业出版社 

ISBN:9787122304315

包装:平装

开本:16开

用纸:胶版纸

页数:254

字数:233000



这是一本机械发明基本知识及科学家故事的科普读物。编者以机械制造发明家们故事为题材,介绍了我们熟悉的地动仪、指南车、纺纱机、蒸汽机、蒸汽机车、蒸汽机船、内燃机、汽车、现代车床、镗床、电动机、飞机、计算机、电梯、自行车、缝纫机、火箭、机械钟、望远镜、空调、电冰箱、电风扇、洗衣机等机器的用途、基本的工作原理、发明的历程及科学家的故事。

本书融技术性、知识性和趣味性于一体,把复杂的机械制造知识用简明、通俗的语言加以描述或说明,深入浅出,每一章都以科学家的名言作为结尾,同时配有大量的图片和一些卡通图,让版面更活泼、阅读更有趣、学习更轻松,以此激发广大青少年和机械发明爱好者对机械制造知识的学习兴趣和探索精神。



1章 序幕 1 

2章 阿基米德的发明 12 

3章 齿轮的出现 19 

4章 地动仪的发明 33 

5章 中国古代机械发明家——马钧 39 

6章 珍妮纺纱机 46 

7章 瓦特和他的蒸汽机 51 

8章 蒸汽机车之父——斯蒂芬森 64 

9章 蒸汽机船“克莱蒙特”号的诞生 71 

10章 内燃机的发明 76 

11章 世界上一辆汽车的诞生 90 

12章 现代汽车工业的先驱者 95 

13章 现代车床的发明人——亨利·莫兹利 99 

14章 是谁发明了电动机? 107 

15章 实现飞天梦想的莱特兄弟 119 

16章 计算机的先驱者——查尔斯·巴贝奇 128 

17章 电梯的发明人奥蒂斯 135 

18章 谁发明了自行车 145 

19章 世界上一台真正的镗床是这样诞生的 152 

20章 缝纫机的发明者们 158 

21章 昨天的梦想就是的希望、明天的现实——世界上一枚液体火箭 166 

22章 单摆机械钟的创制人 175 

23章 机械钟表的前世今生 183 

24章 发明望远镜的故事 194 

25章 林语堂与中文打字机的不解之缘 199 

26章 世界上一台空调 206 

27章 发明电冰箱的故事 212 

28章 带给人们凉爽的——电风扇 219 

29章 伟大的发明之一——洗衣机 227 

30章 斯特林发动机 233 

31章 早发明机械计算机的科学家——帕斯卡 240 

32章 一台电子计算机的诞生 245 

参考文献 254



好的,这是一份针对您的描述,完全不包含“机械发明的故事 望远镜火车地动仪地球仪等仪器设备机械结构设计原理书籍”相关内容的图书简介,力求详尽自然。 --- 《苔痕深处的秘密:中世纪修道院的日常与精神世界》 图书简介 序章:隐匿的时光与石墙内的呼吸 在欧洲历史的长河中,中世纪的修道院不仅仅是宗教信仰的堡垒,它们更是知识、艺术、农业技术的秘密仓库,是隔绝于世俗喧嚣之外的微观宇宙。本书《苔痕深处的秘密》并非聚焦于宏大的战役或王权的更迭,而是将目光深入到那些被藤蔓和厚重石墙环绕的修道院内部,细致描摹其日常生活的纹理、精神追求的深度,以及它们在黑暗时代扮演的独特文化角色。 我们试图穿透岁月的迷雾,去聆听羊皮纸翻动的沙沙声,去感受香火缭绕的静谧,去理解那些终日劳作的修士和修女们,是如何在“祈祷与劳动”(Ora et Labora)的信条下,构建出一个自给自足、充满秩序与禁欲美学的社群。 第一部分:石墙内的秩序——修道院的日常结构与管理 本书的第一个核心部分,将详尽剖析一个典型的高中世纪本笃会修道院的内部运作机制。我们不仅仅描述宏观的规章制度,更深入到微观的结构设计与人员分工。 1. 建筑的语言:从地基到穹顶 修道院的建筑本身就是一种神学表达。我们将详细考察回廊(Cloister)的功能性——它是冥想的通道,也是连接各个核心区域的枢纽。教堂(Abbey Church)的朝向、祭坛的布置,以及地窖、食堂(Refectory)和卧房(Dormitory)的实用主义设计,都体现了对效率、光线与象征意义的精确计算。这些建筑的布局,是基于对自然光影、空气流通乃至声音传播的深刻理解,而非仅仅是审美。我们探讨灰泥、砂岩以及木材在不同功能区域的选择,揭示其背后的材料学考量。 2. 劳作的哲学:土地、食物与自给 中世纪的修道院是当时最先进的农业实践中心。本部分将详细介绍修士们如何改造沼泽、开垦荒地,以及他们发展出的轮作系统。我们会探究修道院厨房的运作,从谷物存储、酿造过程(啤酒与葡萄酒的制作是重要的日常活动)到药草园的管理。这并非简单的农事记录,而是对当时生态适应性策略的深入研究。面包房、磨坊的运作模式,以及食物的分配与禁食规定的平衡,构成了修士们物质生活的基础框架。 3. 身份的层级与职责的划分 修道院内部存在着清晰的等级制度:院长、副院长、管家、厨房领班、图书管理员、病人监护人等。本书将详细描绘这些职位的具体职责和日常权力范围。例如,医院院长的角色,在瘟疫流行时期的重要性,以及他如何调配草药和护理资源。我们还会分析初学者(Novices)的培养路径,以及他们如何通过严格的训练融入到这个封闭的体系中。 第二部分:知识的守望者——抄写室与手稿艺术 在世俗社会知识几近断绝的时代,修道院的抄写室(Scriptorium)是文明火种的唯一守护者。 1. 羊皮纸的准备与墨水的调配 本节将细致描绘从获取动物皮到刮制、打磨羊皮纸的全过程。这涉及对动物材料特性的认识和精细的物理处理。同时,我们将分析不同颜色墨水的制作工艺,如铁胆墨水、碳墨水以及用于装饰性文字的贵金属墨水。这些制作过程对化学反应、颜料提纯有着极高的要求。 2. 抄写与校对的技艺 抄写远非机械地复制文字。我们将探讨不同手写体的演变(如加洛林小写体、哥特体),以及不同抄写员在转录古代文献时可能出现的错误、遗漏与“修正”。校对过程的严谨性,确保了古典文献的流传。我们还将展示装饰画(Illumination)的制作,包括金箔的捶打、动物胶的运用以及矿物颜料的研磨与固定,这些都是精细的手工艺实践。 3. 图书馆的管理与保护 中世纪的图书馆是珍贵的藏品库。本书会探讨如何将手稿装订成册,如何使用皮革和金属扣件进行物理保护,以及早期的编目方法。修士们如何平衡“阅读的需要”与“保护的必要性”,以及他们如何设计通风和防潮的存储环境,以对抗潮湿与虫害。 第三部分:精神的熔炉——信仰、仪式与内省 修道院的核心价值在于其精神实践。本部分聚焦于修士们如何通过结构化的生活来实现对信仰的深度体验。 1. 圣歌与颂祷的声学空间 每日的晨祷、午祷、晚祷,构成了时间的主轴。我们将分析赞美诗(Chant)的音乐结构,以及教堂的拱顶、石柱如何共同作用,创造出独特的声学环境,以增强祈祷的沉浸感。这是一种对声音物理特性的本能运用。 2. 禁欲与节制:身体的调校 禁食、守夜与简朴的卧具,构成了对身体的严格约束。本书将探讨这种物质上的匮乏如何被修士们视为一种精神上的“净化”过程,以及这种生活方式对身体机能和心理状态的长期影响。饮食的极简与严格的作息,是对人体自然节律的一种有意干预。 3. 忏悔与人际的微观张力 在一个高度封闭、人际关系密集的社群中,冲突和宽恕是日常主题。我们将审视“忏悔室”的功能,以及院长在调解修士间私下矛盾时所依据的道德准则与实践经验。这种内部的道德治理,是修道院社会稳定的关键。 结语:回响在现代的遗产 《苔痕深处的秘密》旨在揭示中世纪修道院作为一种复杂社会模式的精妙之处。它们是农业创新者、手工艺大师、文献保管员,更是人类精神探索的试验场。通过对这些细节的重构,读者将得以领略一个被简化和刻板印象化的时代,其深藏不露的智慧与坚韧。这不仅仅是一部历史书,更是一份对人类在极端约束下所能创造出的秩序与美感的致敬。 本书适合对中世纪社会结构、早期手工艺技术、建筑实用主义以及宗教文化史感兴趣的读者。

用户评价

评分

这本书的名字,瞬间勾起了我对机械原理和历史发明的浓厚兴趣。我一直认为,那些伟大的发明背后,都蕴含着人类对自然规律深刻的理解和巧妙的运用。望远镜,它不仅仅是天文观测的工具,更是人类视野的一次飞跃。书中如果能详细解读其光学系统的设计,比如焦距的计算、镜片材质的选择,以及如何通过多组镜片的组合来消除像差,那将是多么迷人的技术解析。火车,这个改变了世界交通格局的奇迹,其内部的机械装置无疑是这本书的重头戏。我非常期待能了解蒸汽机如何将热能转化为机械能,以及传动系统是如何将这股力量源源不断地传递给车轮,驱动庞大的车身前进。地动仪,一项令人惊叹的古代发明,它如何能够在地面微弱的晃动中,通过精巧的机械联动来指示地震的方向,这其中的科学原理一定充满了智慧的闪光。而地球仪,这个我们用来认识世界的模型,它的制作本身就凝聚了无数人的心血,书中对如何进行球面投影、如何准确描绘地理特征的讲解,也一定会让我觉得大开眼界。如果这本书能够深入剖析这些仪器设备的机械结构设计原理,将科学的严谨与发明的趣味融为一体,那么它必将成为我书架上的一件珍宝。

评分

第一眼看到这本书的名字,我脑海里瞬间浮现出无数奇思妙想的画面。想象一下,在那个没有电、没有互联网的时代,人们如何凭借智慧和巧手,一点点探索世界的奥秘,构建起我们如今习以为常的文明。这本书描绘的“机械发明的故事”,听起来就像是一场穿越时空的奇幻旅程,带领我们去见证那些伟大的头脑是如何将抽象的科学原理,转化为触手可及的机械装置。我尤其好奇书中会如何讲述望远镜的发明,它不仅是天文观测的利器,更是人类视野的一次伟大拓展,从那个时候起,我们才得以窥探宇宙的浩瀚,挑战地平线的极限。再比如火车,它彻底改变了陆地交通的面貌,让人们的活动范围不再受限于步行的速度,加速了信息的传播和贸易的往来。而地动仪,更是古人对自然力量的敬畏与探索的结晶,在那个科技相对落后的年代,能够设计出如此精密的仪器来监测地震,简直是令人惊叹的智慧。地球仪,这个我们都再熟悉不过的物品,也承载着人类对地球整体认识的飞跃。书中对这些仪器的机械结构设计原理的讲解,一定能满足我这个对事物运作原理充满好奇的读者的求知欲。我希望能在这本书中,不仅仅是了解到这些发明的故事,更能深入理解它们背后的科学逻辑和工程之美,让我的想象力插上翅膀,在机械的海洋中自由翱翔。

评分

这本书的书名让人有一种回溯历史,探寻事物起源的冲动。我一直对那些看似简单却蕴含深刻智慧的发明充满兴趣,尤其是那些最初的、奠定基础的机械装置。想象一下,在那个没有现成图纸和复杂计算的年代,一位位发明家是如何凭借敏锐的观察和扎实的实践,一点点摸索出解决问题的路径。比如望远镜,它的诞生不仅仅是光学原理的简单应用,更是一场对视觉局限的挑战,是人类渴望看见更远、更清晰的世界的集中体现。书中如果能详尽地解析望远镜的光学结构,从透镜的组合到焦距的计算,再到镜筒的加工工艺,那将是多么引人入胜的阅读体验!而火车,它的出现则是一场工业革命的缩影,是蒸汽机的强大力量如何被转化为持续的动力,驱动轮子滚滚向前。我对火车复杂而精密的动力传输系统,比如活塞、曲轴、连杆等等,充满了好奇,希望书中能对这些机械部件的运作方式进行深入的剖析。地动仪,更是一种超越时代的设计,它如何捕捉到那微弱的地面震动,并将之转化为可感知的指示,这其中的巧妙设计,一定能引发我对古代中国科技的无限遐想。而地球仪,更是人类地理认知的一次巨大飞跃,它将原本支离破碎的地理信息整合在一起,让我们得以直观地理解地球的形状和大小。这本书如果能将这些发明背后的机械结构设计原理娓娓道来,相信会是一场关于智慧和创造力的盛宴,让我对这些“老物件”产生全新的敬意。

评分

拿到这本书,我立刻被它所承诺的“机械发明的故事”所吸引。在我看来,每一个伟大的发明都代表着人类对某个领域挑战的胜利,是智慧与勇气的结晶。而将这些发明背后的机械原理剖析清楚,更能让我理解它们成功的根源。望远镜,它如何将遥远的星辰拉近,又如何为人类开启了认识宇宙的大门?书中对于其内部的光学元件如何协同工作,以放大微弱的光线,形成清晰影像的解释,一定非常关键。火车,这个改变了世界的庞然大物,它的蒸汽动力如何被转化为强大的牵引力?我期待书中能够详细阐述内燃机、活塞、车轮之间的动力传递机制,以及那个时代的工程师们是如何克服摩擦力、惯性等难题的。地动仪,在古代就能够如此精确地监测地震,这本身就是一个奇迹。书中关于地动仪如何利用重力、惯性原理,通过精巧的机械联动来指示地震方向和远近的描述,一定会让我大开眼界。地球仪,虽然我们现在习以为常,但它背后凝聚了多少地理学家的测量、计算和绘图的努力,以及如何将球面投影到平面上的数学智慧,也同样值得探究。这本书如果能详细讲解这些仪器设备的机械结构设计原理,不仅仅是讲故事,更能深入技术层面,那么它无疑是一本极具价值的读物,能满足我深入了解事物运作机理的渴望。

评分

翻开这本书,我立刻被它所描绘的“机械发明的故事”所吸引。这些古老的发明,虽然在今天看来可能有些“原始”,但它们却承载着人类早期对自然界规律的探索和应用,充满了智慧的光芒。我尤其对望远镜的构造充满好奇,它是如何通过巧妙的光学设计,将肉眼无法捕捉到的细节呈现在我们眼前?书中如果能深入解析其镜片组的组合方式,光线的折射和反射原理,以及镜筒的设计如何保证成像的稳定,那将是一次非常精彩的科学之旅。火车,作为工业革命的标志性产物,其复杂的机械系统总是让我着迷。书中对于蒸汽机工作原理的阐述,以及动力如何通过一系列齿轮、连杆传递到车轮上,完成强大的牵引,一定是本书的亮点。地动仪,在中国古代就有的先进发明,它如何利用惯性原理,通过精密的机械结构来感应和指示地震方向,这其中的设计巧思,远超我之前的想象。地球仪,这个我们司空见惯的物品,它的制作过程本身就包含了大量的数学和工程知识,如何将三维的地球表面准确地投射到二维的球面,并且能够直观地展现出地形地貌,其中的原理一定非常有趣。这本书如果能够细致地讲解这些仪器设备的机械结构设计原理,相信一定会让我受益匪浅,对这些经典的发明产生全新的认识。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