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徐仁修荒野游踪-猿吼季风林
定价:39.00元
作者:徐仁修
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4-07-01
ISBN:9787301241615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1,“徐仁修荒野游踪写给大自然的情书”是徐仁修为关爱自然的人士所写的荒野故事书,是风靡华人世界的“自然文学”经典。在写作形式上,集自然探险、博物学、文学、生态摄影于一身,是诗与思的结合,科普与艺术的结合。它们关心的是与每个中国人的幸福息息相关的大问题:自然退隐、生态恶化的时代,人如何与自然重归于好?如何在自然的怀抱里安顿身心?如何体味自然的奥妙与大美?如何借助自然的智慧来理解人、人性、人类文明的危机与缺陷、健康人类的生活方式?它们常常让我们想起梭罗、约翰缪尔、约翰巴勒斯、玛丽奥斯汀等自然文学大师,但比他们的作品更有故事性,艺术形式更丰富,也更有中国味,因而更吸引人。
2,值得一说的是,这个系列的七本书,本本有特色,绝不雷同!其中,《猿吼季风林》可谓“东方梭罗的新《瓦尔登湖》”。它叙事摇曳生姿,而又思深旨远。它展示的是丰富多彩的猕猴世界,反思的却是人性、文明及健康人类的生活方式。这种自然主义的思想力度正是我们现代人和现代作品中普遍稀缺的东西。
内容提要
徐仁修效仿美国自然主义思想家梭罗隐居台湾恒春垦丁季风林中,对一个台湾猕猴家族进行了长达三年的观察与记录。他带着沉重的摄影器材和野营装备,与猴为友,深入追踪。并用隽永活泼的文字、细腻深情的镜头,展现出了多彩多姿的森林景象,猕猴家族的作息、季节活动,以及它们的防卫机制和所面临的生存危机。
本书充分体现了一位对生命怀有爱意、悲悯乃至谦卑之心的自然观察者对于猕猴世界的体察,并显示出了自然主义的思想力度。作者细腻的笔触不仅展示出了自然的活力与大美,而且还透过自然的维度审视了人、人性、人类文明的危机与缺陷、健康人类的生活方式等重大问题。在过度工业化、都市化与自然退隐的今天,这或许是理解文明人类的不可多得的另一种视角。
目录
不顾一切地朝建设“经济奇迹”的目标努力后,人们口袋里的钞票不断地增加,同时,我们环境的污染指数也不断增高,而大自然里的生物却快速地减少。
缘起
我一直是《瓦尔登湖》作者梭罗的忠实读者,虽然无法效法他隐居森林两年,但我可以从事类似而更积极的生验。
走进森林
多少才气洋溢的人,都因为世俗小事的羁绊而一辈子一事无成,或者只自私地让自己活得“富有”一点、舒适一点,却不曾在生命中留下一些有意义的足迹。我不想这样。
白榕之家
为了让猕猴适应我的出现,我常像傻瓜一样坐在珊瑚礁岩石上,给猴子们“欣赏”。
孙大圣与小侦探
小猕猴在树干后探头探脑,一副小侦探的模样。
老大与老二
孙大圣不在家,野公猴大剌剌地坐在王座上过过干瘾。
妻妾成群
母猴期间,野公猴纷纷在猴群附近出现,猴王变得暴躁易怒,时时发出咆哮。
赶出家门
少年顽皮猴的性冲动惹恼了大圣。终于在一阵追打教训后,被赶出了家门。
猕猴家族的一天
月夜下,隔着一小片浸满月光的森林,与一群台湾猕猴对坐,那真是我人生中美妙、充实而又快乐的时光。心中那股与大自然合而为一的喜悦,实非笔墨所能形容。
多彩多姿的森林
这世界一切都是美好的,没有令人愁恼的事物……
森林中的野生动物
如此众多的森林居民都是好的邻居,从不烦我,也不会抱怨,还常送来美妙的乐音,解除我心中的一点点寂寞。
保守与进步
进化较早、过群体生活的灵长目具有传统行为。尤其是成年者及年老者,往往会抵抗新的行为模式,不愿发展新观念。
素食主义
野蛮人在接触文明之后戒掉了吃人的恶习,那么文明人在文明更进步之后,是不是该改掉吃肉的陋习呢?
天灾人祸
对台湾猕猴而言,如果没有人类,台湾真是天堂。这里没有大型的猎食动物,没有恶劣的气候,却有丰盛的食物。
芳邻与猴洞
大自然就是如此巧妙。生存其间的万物彼此相生相克,物种因而得以延续。
意外与及时雨
常使我工作受挫的是经费的短缺。为了拍猕猴,我已把过去仅有的一点储蓄用尽了,我被迫停下拍摄的工作。
进入森林的人类
人类中的确有很多这样的人——来到这世界,吃吃喝喝,后拉了一堆,又走了……
猴王挽歌
我禁不住为新生命喝彩,但也为大圣难过。它是我见过的英俊、威风的猴王,我十分怀念它。
告别与省思
尽管人类文明在进化,但许多灵长目的天性,像自私、猜忌、贪婪、残暴、顽固、自大等,并没有随着文明而减少。
作者介绍
徐仁修,台湾生态探险家、作家、摄影家和音乐家。年生于新竹,在美丽的芎林乡村度过了与大自然亲密接触的童年生活,岁开始野外游历。大学毕业后,从事过八年农业专家的工作。此后,他抛弃世俗名利,深入台湾地区的高山深谷探险,并走向岛外探险旅行,足迹遍及马来西亚,菲律宾,泰国、缅甸、老挝金三角地区,尼加拉瓜,美国西部国家公园,澳大利亚,巴西河流域,非洲和中国大陆。徐仁修的作品文笔优美,富含对人文与土地的思考,配以摄影图片和真实的蛮荒经历,畅销台湾及海外华人群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多次获得各类大奖,如,台湾出版界高奖——吴三连文学奖、金鼎奖、吴鲁芹散文奖、《联合报》每周新书金榜、《联合报》小说奖等。
文摘
序言
这本书的名字《徐仁修荒野游踪-猿吼季风林》让我感觉充满了一种古老而神秘的气息。我个人一直对那些能够唤醒我们内心原始冲动的场景有着强烈的向往,而“猿吼”和“季风林”无疑就是这样的符号。我猜测,这本书并非简单的旅行日志,而是作者用一种近乎诗意的语言,描绘出他对自然界深刻的体验和哲思。我期待在阅读中,能够被带入到一种沉浸式的体验中,仿佛能够身临其境地感受到季风林中那种湿热、繁盛的生命力,听到那些充满野性的猿猴叫声,以及它们背后所蕴含的关于生存、关于繁衍的无声诉说。我希望这本书能够给我带来一种“洗礼”的感觉,让我暂时忘却都市生活的烦恼,重新连接到大地的脉搏,去感受那种最纯粹、最原始的生命力量。
评分这本书的封面设计就非常有吸引力,那是一种低调却充满力量的美学。我联想到,作者徐仁修一定是一位非常细致入微的观察者,他能够捕捉到那些我们日常生活中容易忽略的细节。猿猴的吼叫,在季风林这样一个特定的环境中,必然承载着丰富的信息——或许是领地的宣告,或许是族群的交流,又或许是生存的警示。我好奇他会如何解读这些“猿吼”,它们是如何构建起季风林这个生态系统的声音图谱,又如何折射出动物们的情感世界。我非常期待在阅读过程中,能够被带入到一个充满动感的场景中,仿佛能够亲身感受到季风吹拂过树冠的沙沙声,闻到雨后泥土散发的清新气息,甚至能听到树叶间细微的声响。这本书,在我看来,不仅仅是一次地理的探索,更是一次感官的盛宴,一次与原始生命力的深度对话。我希望能从中学习到如何用更敏锐的眼睛和耳朵去感受周围的世界,去发现那些隐藏在平凡之下的不平凡。
评分这本《徐仁修荒野游踪-猿吼季风林》光是书名就带着一股神秘而原始的气息,让人迫不及待地想要翻开。我脑海中立刻浮现出茂密的雨林,湿润的空气中弥漫着奇异的植物香气,远处传来阵阵低沉的猿啼,那是生命最原始的呼唤。徐仁修这个名字,本身就自带了一种传奇色彩,仿佛是他深入秘境的代号。我猜想,书中一定充满了他对自然深刻的观察和感悟,他笔下的季风林,不仅仅是地理概念,更是一个充满生命力、情绪和故事的鲜活世界。我特别期待他如何描绘那些隐藏在浓密植被下的生灵,它们的生存法则,它们的喜怒哀乐。那些画面感十足的场景,那些触及灵魂的文字,一定能带领读者暂时逃离都市的喧嚣,去感受最纯粹的自然之美,去倾听大地的呼吸,去体会那份遗世独立的宁静与力量。或许,他还会分享一些在雨林中遇到的挑战与奇遇,那些关于生存的智慧,关于与自然的和谐共处之道,都将是极其宝贵的精神财富。
评分我是一个对“荒野”有着特殊情结的人,总觉得那是一个能让人找回初心的地方。而“季风林”这个词,更是勾起了我对于热带雨林无数的想象。这本书的题目《徐仁修荒野游踪-猿吼季风林》,让我立刻联想到了很多经典的探险故事。我猜想,徐仁修先生一定是一位非常有勇气和毅力的人,他敢于深入那些人迹罕至的地方,去探索生命的奥秘。我尤其想知道,他是如何与季风林中的动物们建立联系的,尤其是那些被称作“猿”的生灵,它们的智慧和行为方式,常常让我感到惊叹。书中是否会有关于它们社会结构、繁殖习性,甚至是情感表达的详细描述?我期待的不仅仅是风景的描绘,更是对生命本身的深入剖析。或许,通过这本书,我能了解到在极端环境下,生命是如何顽强地生存和繁衍的,这对于我们理解生命的韧性和多样性,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评分每当读到关于自然的书籍,我总会想起那些关于孤独与壮丽的画面。这本书的题目《徐仁修荒野游踪-猿吼季风林》,恰恰传递了这样的意境。我仿佛看到了一个孤独的旅者,在广袤的季风林中,听着猿猴此起彼伏的吼叫,那是多么原始而震撼的声响。我期待书中能够展现出一种“游踪”的自由感,不拘泥于固定的路线,而是随着自然的心意去探索。我想知道,徐仁修先生是如何在这样充满未知与挑战的环境中,保持一颗平静的心,去观察、去记录、去感受。或许,他会在书中分享一些关于如何克服恐惧、如何与孤独和解的心得。同时,我也好奇,季风林这个独特的生态系统,是如何在风季和旱季之间变化,又是如何孕育出如此多样的生命。这不仅仅是一次简单的旅行记录,更可能是一次关于自我发现和精神升华的旅程。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