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普通高等学校土木工程专业新编系列教材:工程地质(第4版)
定价:25.00元
作者:孙家齐,陈新民
出版社:武汉理工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1-12-01
ISBN:9787562936350
字数:
页码:188
版次:4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普通高等学校土木工程专业新编系列教材:工程地质(第4版)》系统地介绍了工程地质学基本原理和勘察、测试技术,包括岩土的物质组成及其工程特性与工程地质分类;地质构造及工程地质评价;地下水、河流、海岸带、岩溶、边坡、风化等地质作用的基本规律与灾害防治,以及工程地质勘察、现场原位测试、工程地质报告和图件的编制。本书可作为高等学校土木工程专业的教材,亦可供工程地质、水文地质专业技术人员及土木工程设计和科研人员阅读参考。
目录
1 绪论
n1.1 地质学与工程地质学
n1.2 工程地质学的主要任务和研究方法
n1.3 土木工程对地基的基本要求
n1.4 工程地质条件和工程地质问题
n习题
n
n2 地壳的物质组成
n2.1 矿物
n2.1.1 矿物的形态:
n2.1.2 矿物的物理性质
n2.1.3 常见矿物
n2.2 岩石
n2.2.1 火成岩
n2.2.2 沉积岩
n2.2.3 变质岩
n2.3 岩石的主要物理性质和力学性质
n2.3.1 岩石的主要物理性质
n2.3.2 岩石主要的力学性质
n2.3.3 影响岩石物理力学性质的因素
n习题
n
n3 地质年代与第四纪地质概述
n3.1 地质年代
n3.1.1 相对年代与年代
n3.1.2 地质年代表
n3.1.3 地方性岩石地层单位
n3.1.4 我国地史概况
n3.2 第四纪地质概述
n3.2.1 第四纪地质概况
n3.2.2 第四纪沉积物——不同地质成因的土层
n习题
n
n4 地质构造
n4.1 岩层产状与地层接触关系
n4.1.1 构造运动与地质构造
n4.1.2 岩层的产状
n4.1.3 岩层露头线特征
n4.1.4 地层接触关系
n4.2 褶皱
n4.2.1 褶皱要素
n4.2.2 褶皱的类型
n4.2.3 褶皱构造的工程地质评价
n4.3 节理
n4.3.1 节理的类型
n……
n
n5 地下水
n6 地表地质作用
n7 岩土工程地质分级与分类
n8 工程勘察技术与方法
n9 各类工程的勘察要求与评价
n附录
n部分习题参考答案
n参考文献
作者介绍
孙家齐,女,1942年出生,南京工业大学教授。1963年大学本科毕业于南京大学地质系,l966年研究生毕业于南京大学地质系构造地质专业。长期从事野外地质调查、科研与教学工作。先后参加陕西秦岭花岗岩与成矿、新疆东天山构造演化与成矿等部级和研究项目并获奖,近年主要研究方向为地质灾害防治。
文摘
序言
拿到这本《工程地质(第4版)》之后,我首先被其厚重的分量所吸引,而翻开内容后,更是被其严谨细致的编撰所折服。书中对于岩土力学的基本原理,如应力、应变、强度等概念的阐述,都力求精确,并配以清晰的图示和数学推导,这对于理解工程地质学中的核心力学问题至关重要。特别是在讲解土力学部分,书中对各种土的分类、渗透性、压缩性以及剪切强度特性的分析,都非常到位,并且能够看到编者在力求理论的完备性。我特别关注了关于地质灾害章节的论述,例如滑坡、崩塌、泥石流等,书中不仅深入剖析了其形成的地质条件和驱动因素,还详细介绍了各种监测和防治技术,如锚固、支护、排水等,这些内容对于提高工程的安全性和稳定性具有极高的参考价值。虽然书中涉及的很多公式和计算方法需要进一步的消化和练习,但其逻辑清晰的讲解和丰富的案例,为我今后的学习和工作提供了宝贵的指导。这本书无疑是为土木工程专业的学生量身打造的,能够帮助我们建立起对工程地质学的全面认知,为未来的职业生涯打下坚实的基础。
评分这本书的内容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其科学性和前沿性都非常突出。在岩石力学和土力学的章节中,编者不仅清晰地阐述了基本的力学原理,还融入了最新的研究成果,例如对岩土体变形和破坏机制的深入分析,以及对高边坡、复杂地基处理等工程难题的探讨。我特别欣赏书中在工程地质勘察和评价部分所展现出的严谨态度,详细介绍了各种勘察技术(如地球物理勘探、室内外试验等)的应用,以及如何综合分析勘察数据,进行科学的工程地质评价。书中对于特定工程类别(如水利工程、交通工程、工业与民用建筑等)的地质问题分析也相当到位,结合了不同工程类型对地质条件的特殊要求,以及相应的勘察和设计原则。虽然某些复杂的计算模型和数值模拟技术对我来说还需要进一步的学习和掌握,但书中提供的理论基础和分析方法,无疑为我深入研究这些高级课题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这本书不仅是一本教材,更像是一本值得反复研读的工程地质学百科全书,能够帮助我不断提升专业能力。
评分这本书给我的第一印象是其内容的全面性。它涵盖了从基础地质知识到复杂工程应用的各个方面,对于一个初学者来说,能够获得一个系统性的认识。书中对岩石和土的物理力学性质的描述非常细致,并且通过对比不同岩土的特性,加深了对其在工程中表现的理解。我尤其感兴趣的是关于地下水的部分,书中对地下水的赋存、运动规律及其对工程的影响进行了详细的介绍,例如饱和土的有效应力原理,这对于理解很多工程问题至关重要。另外,书中在工程地质评价方面的内容也相当详实,讲解了如何根据地质条件对工程场地的适宜性进行评价,以及如何识别和评估潜在的地质风险。虽然我个人的实践经验尚浅,但书中提供的清晰的评价流程和方法,让我对未来的工作有了更明确的认识。我注意到书中还引用了大量的国家标准和行业规范,这保证了内容的权威性和实用性,能够指导我们进行符合规范的工程实践。总的来说,这是一本内容丰富、体系完整、兼具理论深度和实践指导意义的工程地质学教材。
评分这本书的封面设计相当朴实,与教材的定位非常契合。拿到手后,我立刻翻阅了一下目录,整体的章节安排和内容的逻辑性都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从基础的岩石与土的性质,到详细的勘探方法,再到工程实践中的应用,脉络清晰,循序渐进。虽然我目前接触的工程项目还不多,但书中对于各种地质灾害的成因分析和防治措施的阐述,无疑为我将来面对实际问题打下了坚实的基础。特别是关于边坡稳定性、隧道围岩分析的部分,结合了一些具体的案例,虽然案例的深度和广度我暂时还无法完全消化,但其启发性是显而易见的。我注意到书中引用了大量的国内外最新研究成果和规范,这表明编者在内容更新方面付出了巨大的努力,能够让学生接触到前沿的知识,这一点非常重要。我个人比较期待在学习过程中,能够通过书中提供的案例和思考题,进一步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并尝试将其与我的初步实践经验联系起来。总的来说,这是一本结构合理、内容扎实、具有较高学术价值和实践指导意义的教材,我相信它能帮助我系统地掌握工程地质学的核心知识。
评分作为一名即将步入工程地质领域的学习者,我对于知识的系统性和前瞻性有着较高的要求。这本书的编排方式,尤其是将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的思路,让我觉得非常受用。它不仅仅是罗列概念和公式,而是通过深入浅出的讲解,引导读者理解地质现象背后的成因和规律。比如,在讲解地震工程地质时,书中对地震波的传播、场地土的动力响应等内容进行了详细的阐述,并结合了不同类型场地的抗震性能分析,这对于理解建筑物的抗震设计至关重要。此外,书中在工程地质勘察部分,对各种勘探技术的优缺点、适用范围以及数据解读都做了详尽的介绍,这让我对如何选择合适的勘探手段有了更清晰的认识。我尤其欣赏书中对一些复杂地质条件的分析,例如软土、膨胀土等,书中不仅描述了它们的特性,还提出了相应的处理方案,这对于应对现实工程中的挑战非常有帮助。虽然某些章节涉及的计算和模型对我来说还有一定的难度,但我相信通过反复研读和练习,能够逐渐掌握。这本书给我最大的感受是,它在为学生打下坚实理论基础的同时,也充分考虑到了工程实践的复杂性和多样性,是一本非常值得深入学习的参考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