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影像:卡察(第3辑) 9787807136323 山东画报出版社

民间影像:卡察(第3辑) 9787807136323 山东画报出版社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尹奎友,蔡晓滨 著
图书标签:
  • 民族文化
  • 民俗
  • 影像志
  • 卡察
  • 地方志
  • 摄影
  • 文化遗产
  • 社会学
  • 历史
  • 口述历史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花晨月夕图书专营店
出版社: 山东画报出版社
ISBN:9787807136323
商品编码:29905803539
包装:平装
出版时间:2008-02-01

具体描述

基本信息

书名:民间影像:卡察(第3辑)

定价:28.00元

作者:尹奎友,蔡晓滨

出版社:山东画报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8-02-01

ISBN:9787807136323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381kg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咔嚓,按下快门的声音——清晰、干脆、果断。咔嚓,时间流逝的声音——滴水石穿,箭矢离弦,百川归海,一去不返;咔嚓,绳锯木断的声音——一种坚持,一种接受,一种记忆与信念;
咔嚓,花开的声音——香迷心窍,色乱,形醉人眼……咔嚓,爱与恨的声音——情窦初开、瓜熟蒂落、情丝连绵……咔嚓——生与死的声音,荣与辱的声音,繁华与破碎的声音……咔嚓——一瞬也是永远……

目录


见证
岜沙·十五年
面孔
剥棉花的老人
在乌木龙寻找心上的阿朵
虚构
新娘大营救
守望在时光之侧
民俗
朱仙镇木板年画
马街书会:来自草根的狂欢节
记录
美术高考生
你见过雷公山的山顶吗?
行为
MISS O和她的姐妹们
读城
寻古到青岩
越南海防的“虚”与“实”
即景
公乌素午后
畜牲
静止的时光
记忆
德国商人库特的中国影像

作者介绍


文摘



序言



民间影像:卡察(第3辑)图书简介 一部关于“时间之外”的图像考古学实践 《民间影像:卡察(第3辑)》并非一部传统的图像集结,而是一次深入中国特定地域历史脉络与社会心理深处的田野考察报告。本书聚焦于被主流历史叙事所遗漏、淹没的“卡察”影像——那些在特定历史时期、由非专业人士、在非官方渠道流通或私藏的、具有强烈地方性与时间印记的摄影作品与幻灯片。本辑继承并深化了前两辑的探索精神,着重于挖掘这些“失语”的图像背后所承载的民间记忆、仪式变迁以及个体面对宏大时代背景时的生存策略。 超越纪实:作为历史微粒的影像 本书的核心价值在于其对“民间影像”本体论的解构与重塑。我们不再将这些照片视为简单的时间记录,而是将其视为一种“活化石”——它们是特定社会结构、权力关系、审美趣味以及伦理观念交织下的视觉残骸。卡察(Kacha)一词,在本书语境中,意指那些边缘化、碎片化、未经策展的“非正规军”影像资料。第三辑的筛选标准极其严苛,强调图像的“在场性”与“偶然性”,即:它必须是“意外地”被保存下来,并且其意义必须依赖于其原始的语境(尽管这个语境可能已经消亡或被扭曲)。 本辑的影像材料主要来源于中国北方数个省份的农村及城乡结合部的家族档案、宗教活动的遗留物以及特定职业群体(如地方戏班、个体手工业者)的私藏。这些图像的特征是: 1. 技术与美学的张力: 图像质量往往粗糙、曝光失当、构图随意,但正是这种“不完美”,揭示了摄影技术在普及初期,如何被地方文化语境所接纳、改造乃至异化。例如,肖像照中僵硬的姿势,既是对权威摄影模式的模仿,也是对传统审美中“端方”的固守。 2. 仪式与日常的渗透: 本辑大量收录了涵盖婚礼、葬礼、祭祀、家庭团聚等生命周期重要节点的照片。这些照片不仅记录了事件本身,更重要的是,它们是特定仪式环节的视觉“脚本”。通过比对不同地域、不同家庭中同一仪式的影像记录,我们可以观察到国家意识形态的渗透与地方习俗的顽强抵抗。 3. “在场”的失语者: 许多影像的主角是那些在历史记录中通常被隐去的群体:童工、手艺学徒、失去土地的农民、以及被定义为“历史边缘”的女性形象。他们的眼神、衣着、所处的环境,共同构成了一部无声的社会阶层流动史。 结构与研究方法:图像的“考古学透视” 《民间影像:卡察(第3辑)》在内容组织上摒弃了传统的年代或地域划分,而是采用了主题式的“考古学透视”结构,旨在激发读者进行跨时间的联想和比较: 第一部分:镜头的乡土:空间与边界的重构 本部分侧重于分析图像如何界定和重塑乡村的物理与心理空间。收录了大量关于村落入口、祠堂、自建房的早期照片。研究关注点在于,在现代化进程中,个体如何通过占据或重新命名空间(通过摄影留存),来确立其社会地位和所属感。特别引入了“私密空间摄影”的讨论,即家庭内部的合影在多大程度上是一种自我建构的宣言。 第二部分:时间的碎片:记忆的错位与修补 本部分聚焦于照片的“二次生命”。许多卡察影像经历了战争、迁移、损毁,幸存下来的照片往往是残缺或修补过的。本部分探讨了“修复”本身作为一种行为,如何成为一种新的记忆叙事。对一些“无主照片”的深入分析——即完全无法确定拍摄者、对象或时间的影像——展示了集体无意识对图像意义的强行填补。 第三部分:人物的面具:身份的表演与日常的政治 这是本辑篇幅最大的一部分,集中展现了人物肖像。它挑战了官方摄影中“正确的身份表达”,转而关注那些带有地方口音、个性化表达的形象。从戏曲演员的舞台下素颜照,到乡镇干部充满本地特色的“摆拍”,再到家庭成员在特定节日中刻意模仿城市摩登的尝试,这些图像构成了对“标准化中国人”形象的有力反驳。 第四部分:光影的信仰:世俗化的仪式空间 本部分侧重于信仰与迷信在镜头下的共存。收录了大量与地方神祇、祖先祭拜、民间疗法相关的图像。这些影像的价值在于它们记录了在国家大力推行无神论的背景下,民间信仰是如何在“可见”与“不可见”之间,通过摄影这一媒介实现其传播与维系。 结语:历史的“非线性阅读” 《民间影像:卡察(第3辑)》是一次对“图像政治学”的深入实验。它邀请读者放下对叙事完整性的期待,以一种碎片化、沉浸式的方式,重新体验过去。山东画报出版社以精湛的印刷工艺,力求还原这些老照片在质感、颗粒度乃至色彩衰变上的历史痕迹,使每一页都成为一次触手可及的时代切片。本书不仅是对影像史学的贡献,更是一部面向大众的视觉人类学读本,提醒我们,历史的厚度,往往藏在那些最不经意的快门声中。

用户评价

评分

我一直觉得,影像是有力量的,它能够超越文字,直接触达人心。而“卡察”系列,恰恰做到了这一点。我之前也收过他们出的几本书,里面的每一张照片,都像是一个独立的叙事单位,引人遐想。它没有华丽的辞藻,也没有复杂的理论,只是用最直观的方式,将过去呈现在我们面前。我喜欢它那种朴实无华的风格,不追求视觉上的冲击,而是注重内容的真实和情感的传递。那些被定格的瞬间,可能是一个孩子的嬉笑,可能是一场热闹的庆典,也可能是一个默默劳作的身影,但它们都共同构成了一个时代的回响。每次翻阅,我都能从中感受到一种强大的生命力,一种历经岁月洗礼后沉淀下来的厚重。这是一种非常独特的阅读体验,也是我为什么一直关注“卡察”系列的原因。

评分

说实话,我并不是一个对历史有多么深厚学术研究兴趣的人,但“卡察”系列的书,却总能吸引我的目光。我喜欢它那种“无意中”流露出的年代感,就像在老房子的阁楼里翻出一箱旧照片,每一张都充满了故事。我印象最深的是,里面那些人物的表情,无论是喜悦、悲伤、还是平静,都那么真实,没有丝毫的做作。这让我觉得,它不是在“记录”历史,而是在“呈现”历史,让你看到那个年代最本真的样子。我尤其喜欢那些展现生活场景的画面,比如街头巷尾的集市,比如家人团聚的温馨时刻,这些细节往往最能打动我。它们勾勒出了一幅幅生动的民间图景,让我们得以窥见那个时代人们的生活百态。我觉得,这样的书,是了解一个时代最温暖、最接地气的途径。

评分

“卡察”系列的书,我一直都很关注,尤其是当我知道他们这次出了第三辑,真的特别期待。第一辑和第二辑我都有收藏,那里面的很多影像资料,都是我从来没见过的,充满了历史的厚重感和生活的温度。我总觉得,那些泛黄的照片,那些黑白胶片,承载着我们这个民族过去的故事,是我们了解过去最直接、最生动的方式。翻开这样的书,就像打开了一个时间的胶囊,每一个影像都仿佛在诉说着一段尘封的记忆。我喜欢那种朴素而真实的美感,不加修饰,却能触动人心最柔软的地方。它不是那种冰冷的学术研究,而是充满了人情味,让你感受到那个年代普通人的喜怒哀乐。这次第三辑,我猜想也会有更多意想不到的惊喜,也许是某个消失的角落,也许是某个被遗忘的习俗,总之,我迫不及待想看到那些“卡察”声中定格的时光。

评分

每一次拿到“卡察”系列的图书,内心都有一种莫名的激动,仿佛要和过去对话。这已经不是我第一次接触这个系列了,说实话,前两辑带给我的震撼至今难忘。那些影像,总是有一种特殊的质感,不是那种经过精心摆拍的艺术照,而是瞬间的捕捉,充满了动态和生命力。我特别喜欢那种捕捉到人物神态的瞬间,一个眼神,一个动作,都能传递出丰富的情感和信息。它让我觉得,历史并不是教科书上那些枯燥的文字,而是鲜活的生活,是由无数个普通人组成的。每一次翻阅,我都能从中获得新的感悟,仿佛自己也穿越回了那个时代,感受着那个时代的空气和气息。我总是会花很长时间去品味每一张照片,去想象照片背后的故事,去思考当时的人们是如何生活的。这是一种非常沉浸式的体验,也是我一直以来喜欢“卡察”系列的重要原因。

评分

我对“卡察”这个名字本身就充满了好奇,感觉它是一种非常生动、直接的表达方式。而这个系列的书,也确实如此,它们就像是那个时代的快照,把瞬间的美好或者沧桑,都定格了下来。我喜欢它那种不经意间流露出的生活气息,里面的每个人,每个场景,都显得那么自然,那么鲜活。它没有刻意去渲染什么,只是把当时的样子,原原本本的展现出来。我喜欢看那些照片里的细节,比如人物的衣着,比如街头的招牌,这些小小的东西,都在无声地诉说着那个时代的特点。我经常会把这些照片当作一种灵感来源,去思考那个年代的人们是如何生活,是如何感受世界的。这是一种非常有趣的探索过程,让我觉得,历史离我们并不遥远。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