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空的探索与开发

太空的探索与开发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朱焯炜,杨广军 著
图书标签:
  • 太空探索
  • 航天技术
  • 宇宙开发
  • 行星科学
  • 天文学
  • 深空探测
  • 空间技术
  • 未来科技
  • 科学普及
  • 宇宙奥秘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巧艺图书专营店
出版社: 天津人民出版社
ISBN:9787201075464
商品编码:29907359643
包装:平装
出版时间:2012-05-01

具体描述

基本信息

书名:太空的探索与开发

定价:23.80元

售价:16.7元,便宜7.1元,折扣70

作者:朱焯炜,杨广军

出版社:天津人民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2-05-01

ISBN:9787201075464

字数

页码:183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航天员在太空吃什么?国际空间站是如何建成的?哈勃太空望远镜有哪些丰功伟绩?人类为何要登上月球?中国航天员是如何培养出来的?是谁开启了太空旅游之梦,他是如何遨游太空的?凡此种种,《太空的探索与开发》作者朱焯炜都用生动的语言娓娓道来。你会发现,太空探索开发之旅原来是如此地充满惊奇与美妙。

内容提要

太空探索是人类利用航天器和太空探测仪器研究、开发近地空 间和宇宙的科学实践活动。自20世纪60年代苏联宇航员加加林乘 “东方1号”飞船遨游太空以来,人类在太空探索领域取得了 巨大成就。《太空的探索与开发》全面、真实、生动地展现了20至21世纪人 类在太 空探索与开发方面取得的辉煌成就,能让读者体会到科学的发展永 无止境。

目录


作者介绍


文摘

太空中的幽灵——太空垃圾 现实社会中人类被可回 收与不可回收的垃圾困扰, 垃圾给人类的生活带来了污 染,也给地球环境造成了威 胁。但是你知道吗,在遥远 的太空,也存在让人类为之 困扰的太空垃圾,它就像幽 灵一样在宇宙漂浮。什么是 太空垃圾?人类应该采取什 么措施来避免这些垃圾带来 的危害?它们对人类探索和开发太空有什么威胁?让我们一起来认识它, 研究它,思考怎么解决它…… 什么是太空垃圾 太空垃圾是指在人类宇宙活动中,被遗弃在宇宙空间的各种残骸和废 物,有时也是无意被留在太空的。它有大有小,小到可以是航天器脱落的 油漆颗粒,大到可以是废弃的空间站、卫星等航天器以及被遗弃的运载火 箭推进器残骸等。这些太空垃圾的危害非常大!因为它们的飞行速度极 快,非常具有杀伤力!原来一块只有10克重的太空垃圾如果撞上卫星,卫 星会在瞬间被打穿或击毁!那撞击力相当于两辆小汽车以100千米的时速 迎面相撞。如果这个垃圾撞上的是载人宇宙飞船,那么后果可想而知! 趣谈笑说 美国宇航员爱德华在1965年太空行走过程中,失手丢掉了一只手 套,一个月后,这只手套以时速近28000千米坠入大气层烧毁。 太空追尾 在生活中,我们经常听 到“追尾”这个词,在大马 路上这一类事件层出不穷。 随着人类对太空的不断探索, 进出太空也越来越频繁,太 空中的交通工具也越来越多。 由于人类发射的航天器很多 都运行在800千米左右高度的 轨道上(因为这个高度适合 太阳同步轨道卫星,对于气 象观测、移动通信、遥感都 非常合适),因此,这个高度 的太空交通越来越拥挤,在 这里就发生了次太空 “车祸”。 美国东部时间2009年2 月10日上午11时55分,美 国一颗正在使用的卫星与俄罗斯一颗已报废的卫星在距离西伯利亚上空 790千米的太空相撞,撞击产生大量空间碎片。这是自1957年苏联发射第 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以来发生卫星相撞事故。撞击产生的大量太空碎片 对空间在轨飞行器的安全是一个重大的威胁。目前,地球周围的宇宙空间 还算开阔,太空垃圾在太空中发生碰撞的概率很小,但一旦撞上,就是毁 灭性的。令航天专家更头疼的是雪崩效应——每一次撞击并不能让碎片互 相湮灭,而是产生更多碎片,而每一个新的碎片又是一个新的碰撞危险 源。监控太空碎片、躲避太空碎片的撞击将是今后重要的工作。 点击———一太空事故 国际空间站曾在2006年9月18 日宣布紧急状况,这是因为制氧装 置故障,并且导致刺激性气味泄漏 形成烟雾,好在训练有素的3名宇 航员在半小时之内就控制了局势。 纵观人类太空探险,危险重重,让 我们一起来回忆一下人类太空任务 中发生的紧急事故: 1997年6月25日,“进步号” 无人宇宙货船停靠“和平号”空间 站时发生碰撞,导致一处太空舱压 力损失,不得不进行封闭。 1997年2月23日,“和平号”空间站起火,原因是一个氧气瓶突然着火 , 全体空间站宇航员不得不穿戴面具和手套。 1983年9月26日,“联盟号”在发射时的几秒内起火,宇航员被迫使用 应 急脱离塔,在事故中幸免于难。 1975年4月5日,“联盟号”在发射过程中未与第三阶火箭分离,终两 名 宇航员降落在靠近中国边境的地区。 1971年6月16日,世界上个太空站——“礼炮1号”空间站起火,宇 航员撤退至逃离舱,当他们返回至空间站时,由于太空舱压力泄漏导致3名 宇航 员窒息死亡。 1970年4月13日,“阿波罗13号”维修舱出现爆炸,因此,第三次登月 计 划被迫取消。 1966年3月17日,“双子座8号”推进器故障,造成太空舱以每秒一次的 速度旋转空翻。 躲避太空垃圾 人类目前除了“防”和 “躲”之外,尚没有能力清理 空间碎片。如何回收日益增多 的太空垃圾对各国科学家发起 了挑战。中国空间技术研究专 家庞之浩指出,随着航天活动 越来越多,太空垃圾势必不断 增多。目前用于防止太空垃圾 撞击航天器的方法和相关设计 大致有6种: 在设计航天器时,使废弃 的航天器具有变轨能力,将废弃的航天器“调遣”到更高的无用轨道,使 其对其他“同伴”不能造成威胁。 用光学望远镜观测高太空轨道,用雷达监测和预警,告知各种航天器 改变运行轨道,躲避垃圾。 对航天器加厚外壳,增强其抗撞能力,但这会增加航天器的负担和制 造成本。 废弃航天器可以通过地面无线电遥控信号使其飞向低轨而“自杀”, 并终坠落到预定海域。 科学家正在设计的航天器用可降解的新材料制成,这样航天器在废弃 后能在太空中自行化为乌有。 研究人员设计一种航天器能发挥太空清洁车的作用,收集并带回太空 垃圾。 此外,还有一些巧妙的设想,如绳索法。在卫星上天时带一根绳子, 它由特殊材料制成,大概有5千米长,卫星报废后绳子将切割地球磁力线 并导电,进而在地磁场的作用下产生下拉力作用,将卫星在短期内拖人地 球大气层烧毁。
……

序言



好的,这是关于一本名为《地球的脉搏:地质变迁与生命演化》的图书简介。 --- 《地球的脉搏:地质变迁与生命演化》 图书简介 在浩瀚的时间尺度上,我们的星球——地球——并非一个静止不变的实体,而是一个充满活力、持续演化的动态系统。从炙热的熔融状态到如今生机勃勃的蓝色星球,地球经历的每一场剧变,都深刻地塑造了我们今天所见的一切:山脉的崛起与消亡,大陆的漂移与聚合,气候的剧烈波动,以及生命从单细胞的萌芽到复杂生态系统的蓬勃发展。 《地球的脉搏:地质变迁与生命演化》带领读者进行一场跨越四十亿年光阴的史诗之旅。本书并非仅仅是罗列枯燥的年代和岩石分类,而是致力于揭示地球系统内部各个要素——岩石圈、水圈、大气圈和生物圈——之间复杂而精妙的相互作用机制。 第一部分:地球的童年与熔岩的时代 本书的开篇将读者带回到地球的“创生之初”。我们探讨了太阳星云的吸积过程,以及原行星盘如何碰撞、聚集,最终形成一个炽热的、被熔岩覆盖的星球。重点章节深入解析了“大撞击假说”,即忒伊亚(Theia)的撞击如何形成了月球,并对早期地球的自转轴倾角和地核的形成产生了决定性影响。 随后,我们关注地球如何冷却、分异,形成最初的地壳和原始海洋。书中有详尽的描述关于“冥古宙”和“太古宙”时期,火山活动如何喷涌出大量的气体,构筑了地球的第一层大气。我们还将考察早期地质记录中残留的“绿岩带”和“条带状铁建造”(BIFs),这些关键的地质指纹,不仅记录了早期板块构造的雏形,更预示着一场生物化学的革命即将到来。 第二部分:板块构造的宏伟叙事 板块构造理论是现代地球科学的基石。本书用大量的图示和案例分析,清晰阐释了这一理论如何统一了大陆漂移学说和海底扩张学说。我们详细描绘了超大陆的循环过程——从罗迪尼亚(Rodinia)的形成到庞大的盘古大陆(Pangaea)的聚合。 读者将跟随我们深入地球内部,探索地幔对流的驱动力、俯冲带的形成机制,以及洋中脊扩张的速度与规律。特别值得一提的是,书中对“热点火山活动”(如夏威夷链)和“大陆裂谷”(如东非大裂谷)的成因进行了深入的剖析,展示了地幔柱对地表环境的持续塑造作用。这些构造事件不仅是地理景观的雕刻师,更是决定气候和生物区系分布的关键力量。 第三部分:生命之源与大氧化事件 地球演化史上最深刻的转折点,无疑是生命的诞生与随后的生物化学革命。本书从化学起源的角度探讨了生命在“原始汤”中如何形成第一个自我复制的分子。随后,我们将目光投向显生宙之前的漫长岁月,重点剖析了“元古宙”的重大变革。 最引人注目的,是对“大氧化事件”(GOE)的深度解读。通过研究镍铁矿物和硫化物在岩石学中的变化,本书解释了蓝藻光合作用如何将地球大气从厌氧环境转变为富氧环境。这一事件对当时的厌氧生物是灾难性的“大氧化灾难”,却为真核生物和更复杂的生命形式的出现铺平了道路。书中有专门章节讨论冰川记录中反映的“雪球地球”事件,探讨极端气候如何与生物圈的演化相互作用。 第四部分:显生宙的繁荣与五次大灭绝 从约五亿四千万年前的寒武纪生命大爆发开始,地球历史进入了“显生宙”。本书详细勾勒了古生代、中生代和新生代的生命更迭图景。我们追溯了鱼类到两栖动物、再到爬行动物和恐龙的演化脉络。 然而,地球的历史并非一帆风顺。书中用富有感染力的笔触,重现了地球历史上五次主要的生物大灭绝事件:从白垩纪-古近纪(K-Pg)的希克苏鲁伯撞击事件,到二叠纪末期的“大死亡”——对这些灾难性事件的成因、影响以及生命如何从中恢复的分析,让读者清晰认识到地质灾难对生物多样性的残酷筛选作用。 第五部分:气候变迁与未来展望 在本书的收尾部分,我们将视角转向近期的地质时期——新生代。通过分析第四纪冰期的岩芯、冰川沉积物和古土壤,我们得以重建过去几十万年的气候波动规律。本书强调了地球作为一个复杂反馈系统的特性,例如米兰科维奇旋​​回如何影响冰盖的进退,以及火山活动如何通过二氧化硫排放短暂地冷却全球。 最后,本书回归当代,探讨当前人类活动对地球系统(如碳循环、地质圈层稳定性)的影响。它不仅仅是一部地质史,更是一部关于“家园”的教科书,它提醒我们,地球的历史充满了剧变与韧性,理解这些深层的时间进程,是审慎规划人类未来的关键。 《地球的脉搏》是一部面向所有对自然历史、生命起源和行星科学感兴趣的读者的权威性著作。它以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引人入胜的叙事方式,将岩石的沉默化为波澜壮阔的史诗。

用户评价

评分

这本书带给我的震撼,远不止于知识的获取,更在于它所传递的一种精神力量。我一直以为,太空探索只是少数精英的专利,但《太空的探索与开发》这本书,让我看到了无数普通人的身影,他们用自己的智慧和汗水,共同铸就了人类的太空梦想。书中穿插了许多关于太空工程师、地面控制人员、甚至早期航天员的感人故事,这些故事真实而有力量,让我看到了科学探索背后的人性光辉。我被那些为了一个微小的技术难题而反复试验的科学家打动,被那些在地面上默默奉献的工程师们所感动。他们也许没有机会亲身登上太空,但他们的贡献同样伟大。书中对一些重要太空任务的失败案例,也进行了客观的分析,让我看到了探索之路上的艰难与不易。正是这些失败,才让我们更加珍惜今天的成就。读完这本书,我感觉自己被一种强大的探索精神所感染,也对人类克服困难、追求梦想的勇气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它不仅仅是一本科普书籍,更是一部关于人类不断超越自我的精神史诗。

评分

这本书简直是让我打开了一个全新的宇宙!我一直对星辰大海充满好奇,也曾零星地看过一些科幻小说,但《太空的探索与开发》这本书,完全颠覆了我之前的认知。它不像我读过的那些充斥着奇思妙想、天马行空般的科幻故事,而是以一种极其严谨、甚至可以说是震撼的方式,为我展示了一个真实、可触及的未来。一开始,我以为会是关于太空船的各种酷炫技术,或者外星文明的猜想,但它带给我的远不止于此。作者花费了大量篇幅,从人类走出地球的最初动机讲起,梳理了从伽利略望远镜的诞生到阿波罗登月的伟大历程,每一个细节都如同亲历一般。书中详细地描述了不同时期科学家们的探索精神,他们如何克服重重困难,如何一步步突破人类认知的边界。读到这里,我被深深地打动了。那些伟大的名字,那些看似平凡的实验,却汇聚成了推动人类文明向前迈进的巨大力量。而且,让我惊喜的是,书中并没有停留在过去,而是以一种非常前瞻性的视角,深入剖析了太空探索对我们当下社会的影响,从导航、通信到天气预报,原来我们已经如此依赖太空科技了。这种将历史与现实紧密结合的叙述方式,让我在阅读时,不仅能感受到探索的浪漫,更能体会到科学的实用与伟大。它不仅仅是一本关于太空的书,更是一部关于人类智慧、勇气和无限可能性的史书。

评分

我必须要说,这本书就像一场精心策划的太空旅行,每一个章节都充满惊喜和深度。我最喜欢的部分是关于月球和火星的开发设想。作者并没有停留在“能不能去”的问题上,而是非常细致地探讨了“如何去”和“去了之后做什么”。从建立月球基地所需的能源、资源,到如何在火星恶劣的环境下生存,书中提出了许多我之前从未考虑过的具体方案。读到关于月球背面隐藏的巨大天文观测价值,以及火星地下可能存在的液态水时,我简直兴奋得坐立不安。作者通过大量的科学数据和严谨的逻辑推理,将这些遥远的设想变得触手可及。而且,书中对于太空开发的伦理和法律问题也进行了深入的探讨,比如资源分配、主权归属等等,这些都是我们在畅想未来时容易忽略的,但恰恰是这本书的价值所在。它让我意识到,太空开发不仅仅是技术问题,更是人类社会面临的巨大挑战。书中列举的几种可能出现的国际合作模式和潜在的冲突,让我对未来的太空格局有了更清晰的认识。读完这部分,我感觉自己像是一个正在为登陆其他星球做准备的工程师,脑海里充满了各种设想和解决方案。它激发了我对未来世界的好奇心,也让我对人类的未来充满了期待。

评分

这本书给我最大的感受,是它以一种非常宏大的视角,将人类对太空的理解提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我原本以为,这本书可能更多地聚焦于那些令人眼花缭乱的太空探测器或者望远镜的成像原理,但它所涵盖的内容,比我想象的要广阔得多。作者从宇宙的起源讲起,一步步将我们带入到对太阳系、银河系乃至更遥远宇宙的探索历程中。我被书中关于黑洞、暗物质、暗能量的最新科学发现所震撼,虽然这些概念听起来有些抽象,但作者用非常清晰易懂的语言,结合大量的图示和类比,让我逐渐理解了这些宇宙的奥秘。特别是关于引力波探测的章节,让我感受到了人类对宇宙最深层规律的不断追寻。书中还详细介绍了当前和未来一些重要的太空望远镜项目,比如詹姆斯·韦伯太空望远镜,以及它们将如何帮助我们解开宇宙的终极谜团。读到这里,我感觉自己仿佛置身于一个巨大的宇宙剧场,而这本书就是我的导览手册,让我能够更清晰、更深刻地欣赏这场波澜壮阔的宇宙交响乐。它让我意识到,人类的探索永无止境,我们对宇宙的认知也在不断刷新。

评分

我得说,《太空的探索与开发》这本书,彻底刷新了我对“太空”这个概念的理解。之前,我总觉得太空是遥不可及的,是科幻小说里才会出现的情节,但这本书让我意识到,太空离我们并不遥远,而且它对我们的生活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书中有一个部分,专门讲述了太空技术如何渗透到我们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我完全没想到,每天使用的GPS导航,以及我们手机上看到的实时天气预报,都离不开太空卫星的支持。书中对卫星通信、遥感技术、太空医学等领域的详细介绍,让我对这些“看不见”的技术有了全新的认识。作者通过具体的案例,阐述了太空技术如何帮助我们应对自然灾害,如何监测地球环境变化,甚至如何提升农业生产效率。这些内容让我感到非常惊喜,也让我对太空探索的意义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它不再仅仅是科学家们的浪漫追求,而是与我们每个人息息相关的现实需求。读完这部分,我感觉自己对这个世界有了更清晰的认知,也对未来科技的发展充满了期待。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