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書名:海洋六號 2011——中國大洋第23航次科考紀實
定價:68.00元
作者:楊勝雄
齣版社:海洋齣版社
齣版日期:2012-05-01
ISBN:9787502782634
字數:
頁碼:
版次:1
裝幀:平裝
開本:16開
商品重量:0.581kg
編輯推薦
內容提要
《海洋六號——中國大洋第23航次科考紀實(2011)》是部由中國大洋科考隊員們集體創作的科考紀實。2011年6—10月,我國自主設計並建造的科考船“海洋六號”執行中國大洋第23航次科學考察活動,在120天的遠洋科考航程中,科考隊員們以日記體的形式記錄下科考工作的點點滴滴和自身的獨特體驗。在全船共享,同時通過現代化的海事衛星網絡每天發迴祖國,引發瞭強烈共鳴。同時,主流媒體隨船科考,全麵客觀地報道瞭中國大洋科考調查,嚮世界傳播瞭中國開拓深海大洋,履行國際義務,發展海洋科學的價值和意義,展示瞭中國海洋地質事業的發展和進步,也使得萬裏之外、茫茫太平洋上的中國遠洋科考船“海洋六號”一舉一動深受國人關注。走嚮深海大洋,是21世紀中國影響深遠的戰略選擇。讓我們跟隨《海洋六號——中國大洋第23航次科考紀實(2011)》,走進太平洋,領略中國遠洋科考的神奇世界和科考隊員們的絢爛人生……
目錄
上篇 科考日記
嚮著太平洋——齣發
為“蛟龍”深潛護航
Aloha夏威夷
深海淺鑽揭秘神奇
尖峰時刻
海上生明月
開創光縴應用新時代
丈量馬裏亞納海溝
圓滿收官踏歸程
下篇 新聞報道集萃
航段
1.消息:“海洋六號”首航太平洋執行第23航次科考任務
2.新聞直播間:“海洋六號”執行中國大洋第23航次任務今日起航
3.新聞直播間:探秘我國先進科考船——“海洋六號”
4.新聞直播間:入黨誓詞在海上飄揚
5.新聞直播間:“海洋六號”目的地次作業為蛟龍下潛“探路”
6.新聞直播間:我國錳結核閤同區儲量達4.2億噸
7.新聞直播間:科學考察解密神奇海底世界
8.新聞直播間:中國大洋科學考察曆程
9.新聞直播間:海上的乒乓球賽乏味裏的苦中作樂
10.新聞直播間:“海洋六號”完成航段科考任務
11.新聞圖片:紅旗在南海上飄揚
12.通訊:為中國大洋科考事業做貢獻
13.通訊:探索深海大洋的奧秘
14.消息:為中國載人深潛衝擊5000m試驗成功護航
15.消息:中國地質調查局慰問“海洋六號”
第二航段
16.消息:飛赴“海洋六號”
17.消息:“海洋六號”起航前往調查工區
18.消息:“海洋六號”第二航段抵達太平洋指定工區
19.消息:“海洋六號”完成中太平洋某海山偵察性科考
20.消息:“海洋六號”喜獲“白加黑”岩芯樣品
21.消息:“海洋六號”轉戰西太平洋海山區
22.消息:“海洋六號”勝利完成第二航段任務靠泊關島
23.深度報道:為什麼要走嚮深海大洋
24.特寫:探秘“海洋六號”船“心髒”
25.特寫:大海航行無舵手
26.特寫:“海洋六號”的幾員大將
27.特寫:博士後技工
28.特寫:第二航段深海開鑽目擊記
29.特寫:深海觀山記
30.特寫:願月光帶去我的思念
31.新聞連綫:中鞦邀明月海陸共此時
32.新聞故事:日記中的科考故事係列
33.新聞故事:海陸兩地書係列
34.專欄:科技日報《朝勝觀察》係列
35.紀實:彆樣夏威夷
第三航段
36.消息:“海洋六號”駛離關島港
37.新聞故事:日記中的科考故事係列
38.新聞故事:日記中的傢庭故事
39.專欄:科技日報《朝勝觀察》
40.“海洋六號”船順利完成中國大洋第23航次科考任務返抵廣州
41.新聞圖片:“海洋六號”船順利完成中國大洋第23航次科考任務返抵廣州
42.專題:祖國,您好——“海洋六號”在太平洋嚮祖國問好
附:中國大洋第23航次科學考察航跡圖
後記 傳播海洋地學文化 激發地質事業創造力
作者介紹
文摘
序言
評價一: 拿到《海洋六號 2011——中國大洋第23航次科考紀實》這本書,我最先感受到的是那份沉甸甸的厚重感,不僅僅是紙張本身的質感,更是它所承載的深邃海洋探索的重量。從封麵“海洋六號”這個名字本身就充滿瞭力量與神秘,讓人聯想到一艘承載著國傢希望與人類求知欲的鋼鐵巨艦,劈波斬浪,駛嚮未知。2011年,中國大洋第23航次,這個精確的時間點,暗示著這是一次有著明確目標和深遠意義的科考。我腦海中立刻浮現齣無數畫麵:在浩瀚無垠的太平洋上,一艘船渺小卻又堅定地前行,科研人員們在狹小的空間裏,為瞭同一個目標而辛勤工作,他們的眼中閃爍著對科學的執著和對海洋的敬畏。這本書不僅僅是記錄一次航行,它更像是開啓瞭一扇通往深海世界的窗口,讓我得以窺見那些人類尚未完全揭開的麵紗。我期待著書中能夠詳細描繪齣科考的每一個細節,從船員們日常的起居飲食,到復雜的科研儀器如何運作,再到每一次采樣、每一次觀測背後的科學思考。我希望它能用生動詳實的筆觸,讓我感受到科學探索的艱辛與樂趣,理解科學傢們麵對未知時的勇氣與智慧。這本書,對我而言,是一次對國傢科技實力和科研精神的緻敬,也是一次對神秘深海的嚮往之旅。
評分評價五: 初見《海洋六號 2011——中國大洋第23航次科考紀實》的書名,便被一種神秘而莊嚴的氣息所吸引。2011年,中國大洋第23航次,這幾個關鍵詞組閤在一起,勾勒齣瞭一幅波瀾壯闊的海洋探索畫捲。我期望這本書能夠帶領我,仿佛身臨其境般地體驗一次令人難以忘懷的海洋科考之旅。我希望書中能夠描繪齣“海洋六號”這艘船,在茫茫大海上,如何成為人類探索海洋的堅實堡壘,以及船上的科學傢們,是如何在日復一日的科考工作中,秉持著對科學的執著追求。我期待能夠瞭解到,他們是如何利用各種先進的科研設備,去深入瞭解海洋生態係統、海底地質構造,乃至那些關於地球起源的綫索。這本書,如果能用細膩而富有感染力的筆觸,去捕捉那些科研瞬間的閃光點,去展現科學傢們在麵對重重睏難時所展現齣的堅韌不拔的精神,以及他們成功突破瓶頸時的喜悅,那將是一次令人深受啓發的閱讀。它不僅僅是對一次航行的記錄,更是對中國科學傢們無私奉獻精神的謳歌,也是對人類探索未知、守護藍色星球的深刻詮釋。
評分評價四: 《海洋六號 2011——中國大洋第23航次科考紀實》這本書,仿佛是一扇開啓深海奧秘的鑰匙。2011年的中國大洋第23航次,這個具體的年份和航次編號,讓我對即將展開的敘事充滿瞭期待。我腦海中勾勒齣這樣一幅畫麵:一艘在浩瀚海洋中航行的科考船,船上匯聚著一群充滿智慧和勇氣的科學傢,他們肩負著探索地球生命起源、地質演變以及海洋資源開發的重任。我迫切希望這本書能夠詳細地呈現齣科學傢們在航行過程中所麵臨的各種挑戰,無論是惡劣的海洋環境,還是復雜的科研任務。我想瞭解他們是如何運用先進的科學技術,去揭示那些隱藏在黑暗深處的秘密,又是如何將采集到的數據轉化為對人類有益的知識。這本書,如果能夠以一種引人入勝的方式,將科學發現的艱辛與喜悅、團隊協作的力量、以及國傢對海洋事業的投入,都生動地展現齣來,那將是一次極具價值的閱讀體驗。它不僅是對一次科考任務的記錄,更是對人類探索精神的贊歌,是對中國海洋科學事業發展曆程的生動寫照。
評分評價三: 當我翻開《海洋六號 2011——中國大洋第23航次科考紀實》,腦海中湧現的是一種對藍色星球深邃未知的好奇與敬畏。2011年的中國大洋第23航次,這個數字組閤,在我看來,不僅僅是一個時間坐標,更是一個國傢對海洋探索堅定決心的象徵。我希望這本書能夠像一部宏大的史詩,記錄下“海洋六號”這艘科考船,在廣袤無垠的海洋中,如何扮演著人類眼睛和手臂的角色。我期待看到那些為瞭科學研究而奉獻的科研人員,他們是如何在高壓、低溫、光綫昏暗的深海環境中,操作精密儀器,采集珍貴的樣本,並從中解讀齣地球的奧秘。這本書,不應該隻是技術報告的堆砌,它更應該是一次心靈的對話,讓我能夠通過文字,感受到科學傢們對未知的好奇心,對科學的嚴謹態度,以及他們所經曆的每一個挑戰和每一次突破。我希望它能夠用充滿力量和激情的語言,描繪齣中國科學傢們在國際海洋科研領域留下的足跡,展現齣中國在海洋科學探索方麵的進步與成就。這本書,對我來說,是一次對人類求知欲望的緻敬,也是一次對海洋科學價值的深度挖掘。
評分評價二: 這本書給我的第一印象,是一種穿越時空的沉浸感。仿佛我能聽到海浪拍打船身的規律聲響,聞到淡淡的海腥味,感受到船體在風浪中微微的搖晃。2011年,中國大洋第23航次,這是一個讓我聯想到那些默默奉獻的科學傢們的時代印記。我總覺得,一本好的科考紀實,不應該僅僅是枯燥的數據和冰冷的圖錶,它更應該是一種情感的傳遞,一種精神的傳承。我期待著《海洋六號 2011——中國大洋第23航次科考紀實》能夠將那些在遠離陸地的孤獨日子裏,科學傢們是如何剋服睏難,保持著對科學的熱情,是如何在有限的資源下,挑戰極限,完成一項項艱巨任務的。我想看到他們臉上洋溢的科學發現的喜悅,也想體會他們麵對技術難題時的焦灼和不屈。這本書,如果能像一部引人入勝的紀錄片一樣,將科研的幕後故事娓娓道來,那將是多麼令人振奮。我希望它能讓我感受到,在廣闊的海洋深處,有著一群中國科學傢,用他們的汗水和智慧,為人類探索未知貢獻著寶貴的力量。這本書,對我而言,是一次關於堅持、關於探索、關於中國海洋科研力量的生動展現。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靜流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