摄影基础/高等教育美术专业与艺术设计专业“十二五”规划教材 9787560555881

摄影基础/高等教育美术专业与艺术设计专业“十二五”规划教材 9787560555881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袁红,朱宏,赵一 著
图书标签:
  • 摄影基础
  • 高等教育
  • 美术专业
  • 艺术设计
  • 教材
  • 摄影技术
  • 摄影入门
  • 图像处理
  • 数码摄影
  • 摄影理论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一鸿盛世图书专营店
出版社: 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
ISBN:9787560555881
商品编码:29934041044
包装:平装
出版时间:2014-01-01

具体描述

基本信息

书名:摄影基础/高等教育美术专业与艺术设计专业“十二五”规划教材

定价:49.00元

作者:袁红,朱宏,赵一

出版社: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4-01-01

ISBN:9787560555881

字数:

页码:158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摄影基础/高等教育美术专业与艺术设计专业“十二五”规划教材》参阅了多版本摄影技术的书籍,结合作者数十年的摄影普及教育之实践经验,对教学内容进行了精练整合,对教学程序进行了巧妙安排,将摄影艺术的价值探讨结合其功能、作用进行了总结等。

目录


概论 摄影让你另眼看世界
0.1什么是摄影
0.2摄影的价值
0.3摄影的功能

章 图像的载体与摄影术的发展简史
1.1照相机各种功能的演化就是摄影术的发展历史
1.2图像载体的类型
1.3图像载体的感光度设置与调节
1.4图像载体的画幅和输出尺寸

第2章 数码相机的色温设置与光学、色彩学原理
2.1基础光学原理和色彩学原理
2.2胶片感受光源的色彩——色温
2.3数码相机的白平衡设置与调节

第3章 照相机的基本构造和选购
3.1照相机的机身
3.2照相机的镜头
3.3照相机的分类
3.4相机配件和其他摄影器材
3.5照相机的品牌、选购和保养

第4章 摄影主体的聚焦和画面景深控制
4.1照相机的聚焦系统
4.2摄影创作中的景深控制和艺术效果

第5章 正确曝光
5.1曝光的概念和照相机的曝光设置
5.2照相机的测光和如何获得正确曝光
5.3摄影创作中的慢门曝光和艺术效果

第6章 摄影的题材和类别
6.1摄影的分类
6.2摄影的题材和器材准备
6.3摄影的表现形式和手法

第7章 摄影的取景和构图
7.1摄影的主题创作与取景构图
7.2透过取景器观察世界——画面构成

第8章 摄影用光和艺术表现
8.1摄影的光源
8.2摄影的用光方法和实例
8.3人造光(闪光灯)的应用

第9章 旅行与摄影
9.1旅行摄影的概念、内涵和外延
9.2旅行摄影的必要装备和摄影器材
9.3旅行摄影的拍摄

0章 摄影作品的后期编辑、制作和输出
10.1摄影作品的后期编辑和明室数码制作
10.2图片的输入和输出
参考文献

作者介绍


文摘


2.2胶片感受光源的色彩——色温
  2.2.1 色温的原理
  不同的光源发出光的色调是不同的。不同光的色调是用色温来描述的,单位是K(开尔文kelvin的缩写)。它是这样定义的:在常温下把一块理想的纯黑色金属物质加热,随着温度不断上升物体会呈现出不同的颜色(当一个黑色物体受热后便开始发光,它会先变成暗红色,随着温度的继续升高会变成黄色,然后变成白色,后就会变成蓝色)。我们也可以通过观察蜡烛的火光与燃气灶的火光来理解这一现象。
  在色温设定中越低的数值表示越“红”,越高的数值表示越“蓝”。红和蓝并不是光线本身的颜色,只是表明光谱中的红或蓝成分较多。表现在照片的色彩感觉上,反射光色温高的物体色彩偏冷,色温低的则色彩偏暖。这与色彩心理学上的冷暖感觉不一样。
  可感知到的一个物体的颜色依赖于照射到它的光源。自然界和人造的光源除了正午太阳直射光外,可以说都不是的白光,总是不同和不断变化的。因此物体的色彩也会跟着发生变化。人类的大脑可以很好地“适应和校正”这些颜色变化,但是我们所使用的胶片或数码相机感光器(CCD/CMOS)却不能完成这样的任务。这就要求我们在拍摄时要对光源的色彩偏差进行矫正。
  2.2.2 自然光和人造光的色温
  1.自然光的色温
  晴天正午时的太阳光:5 400-5 600K 阴天的光线:6 500-7 500—9 000K
  晴朗的蓝天加太阳的光线:6 000-6 500K 多云天气的光线:6 000-7 000K
  早晚日出日落时的太阳光:1 800-2 400K 深蓝的天空本身可以到20 000K
  2.人造光的色温
  蜡烛:1 800-2 000K 60W灯泡:2000-2 600K
  100W灯泡:2 600-2 800K 摄影专用灯泡:3 200-3 400K
  500-1000W碘钨灯:2 800-3 200K 小型闪光灯:3 900-5 400K
  大型闪光灯(影室灯):5 400-6 000K
  ……

序言


概论 摄影让你另眼看世界
0.1什么是摄影
0.2摄影的价值
0.3摄影的功能

章 图像的载体与摄影术的发展简史
1.1照相机各种功能的演化就是摄影术的发展历史
1.2图像载体的类型
1.3图像载体的感光度设置与调节
1.4图像载体的画幅和输出尺寸

第2章 数码相机的色温设置与光学、色彩学原理
2.1基础光学原理和色彩学原理
2.2胶片感受光源的色彩——色温
2.3数码相机的白平衡设置与调节

第3章 照相机的基本构造和选购
3.1照相机的机身
3.2照相机的镜头
3.3照相机的分类
3.4相机配件和其他摄影器材
3.5照相机的品牌、选购和保养

第4章 摄影主体的聚焦和画面景深控制
4.1照相机的聚焦系统
4.2摄影创作中的景深控制和艺术效果

第5章 正确曝光
5.1曝光的概念和照相机的曝光设置
5.2照相机的测光和如何获得正确曝光
5.3摄影创作中的慢门曝光和艺术效果

第6章 摄影的题材和类别
6.1摄影的分类
6.2摄影的题材和器材准备
6.3摄影的表现形式和手法

第7章 摄影的取景和构图
7.1摄影的主题创作与取景构图
7.2透过取景器观察世界——画面构成

第8章 摄影用光和艺术表现
8.1摄影的光源
8.2摄影的用光方法和实例
8.3人造光(闪光灯)的应用

第9章 旅行与摄影
9.1旅行摄影的概念、内涵和外延
9.2旅行摄影的必要装备和摄影器材
9.3旅行摄影的拍摄

0章 摄影作品的后期编辑、制作和输出
10.1摄影作品的后期编辑和明室数码制作
10.2图片的输入和输出
参考文献


图书名称:创意摄影实践指南:从原理到高级技巧 图书简介 第一章:摄影的本质与视觉语言的构建 本章深入探讨摄影作为一种独特艺术媒介的本质。我们不将摄影仅仅视为记录的工具,而是强调其作为思想和情感传达载体的能力。首先,我们将回顾摄影史上的关键转折点,分析不同时代大师如何利用光影、构图和瞬间来定义他们的艺术宣言。这部分内容旨在为读者建立一个坚实的理论基础,理解“为什么”要这样拍摄,而非仅仅“如何”拍摄。 随后,我们着重解析摄影的视觉语言体系。这包括对形状、纹理、线条、空间等基本视觉元素的解构与重组。我们将详细阐述平衡、节奏、对比和统一性在构建引人入胜的画面中所扮演的角色。一个核心的讨论点是“观看的艺术”——如何训练眼睛去识别和提取场景中潜在的视觉潜力,将日常景观转化为具有张力的艺术作品。章节末尾将引导读者进行初步的视觉日记练习,强制性地要求读者在不依赖复杂器材的情况下,仅通过观察和取景来捕捉和记录世界的“瞬间意义”。 第二章:曝光三角:精确控制光线的艺术 曝光不再被视为一个简单的技术设定,而是控制画面情绪和细节的关键手柄。本章将超越教科书式的“光圈-快门-ISO”定义,深入探讨三者之间微妙的相互作用,及其对最终图像特性的决定性影响。 光圈(Aperture):我们将探讨其对景深(Depth of Field)的精细控制,不仅仅是虚化背景,更在于引导观众视线和强调主体与环境的关系。通过详细的光学原理剖析,读者将学会如何利用大光圈创造戏剧性的分离感,以及如何使用小光圈(如衍射极限)来最大化全景的清晰度。 快门速度(Shutter Speed):本节重点讨论时间的凝固与流逝。除了常规的运动捕捉,我们将深入讲解慢门摄影在表达时间感、制造动态模糊(如丝绸般的水流、光轨)方面的应用。这里会提供一系列针对特定场景(如夜景星轨、舞台表演)的曝光时间计算范例和现场操作技巧。 感光度(ISO)与噪点管理:本章对高ISO的认识不再停留在“增加亮度”,而是将其视为一种纹理和氛围的添加剂。我们将分析不同传感器技术下噪点的特性,并提供高级降噪和保留纹理细节的后期处理策略,使高感光度成为一种风格选择而非技术妥协。 第三章:超越自动:镜头语言与焦段的心理学效应 镜头的选择决定了我们与被摄对象之间的关系。本章致力于揭示不同焦段镜头背后蕴含的心理学和叙事潜力。 广角镜头(Wide-Angle Lenses):聚焦于空间夸张与环境交代。我们将详细分析如何利用广角镜头在前景中制造强烈的透视感和深度,以及在建筑和风光摄影中如何避免边缘畸变带来的视觉干扰。 标准镜头(Normal Lenses):探讨其“人眼视角”的优势,以及在人文摄影中实现无干扰、自然观察的哲学意义。 长焦镜头(Telephoto Lenses):深入研究其压缩空间(Space Compression)的能力,以及如何将遥远的元素拉近,创造出扁平化、图案化的视觉效果,这在肖像和野生动物摄影中尤为关键。 此外,本章还将讨论镜头畸变(如桶形和枕形)的特性,并指导读者如何有意识地利用这些“缺陷”来增强作品的表现力。 第四章:光影的戏剧性:人造光与自然光的驾驭 摄影即“以光作画”。本章将引导读者掌握复杂光线环境下的决策能力。 自然光的高级运用:我们不再满足于顺光和逆光的基本概念。本章详述侧光如何雕刻纹理,顶光如何制造强烈的明暗对比,以及散射光(阴天或窗边)如何提供柔和、均匀的影调。特别关注“魔幻时刻”(Magic Hour)和“蓝色时刻”(Blue Hour)的光线色彩科学及其对情绪的影响。 闪光灯与引闪技术:本节是针对专业实践的深度解析。我们将详细介绍离机闪光(Off-Camera Flash, OCF)的布光原理。内容涵盖单灯和多灯布光的经典布光模式,如伦勃朗光、蝴蝶光、伦勃朗光(Loop Lighting)的精确模拟。强调光比(Light Ratio)的计算和控制,帮助读者在复杂的室内或户外环境下,利用闪光灯来平衡主光和环境光,实现影棚级的布光效果。 第五章:主题深化:特定摄影类型的进阶策略 本章将摄影实践细分为几个关键领域,提供针对性的高级策略。 肖像摄影的叙事深度:关注如何通过布景、造型和光线来揭示人物的内心世界。探讨“目光接触”的艺术,以及如何利用背景的虚实处理来聚焦于人物的情感表达,而非仅仅是面部记录。 风光与建筑的几何表达:强调线条、重复与模式在宏大场景中的运用。讲解如何使用中灰渐变滤镜(GND)进行现场曝光平衡,以及后期对高光与阴影细节的恢复,以保持画面的动态范围和戏剧性张力。 人文纪实:伦理、时机与情感的捕捉:此部分着重于纪实摄影的道德边界和技术执行力。探讨如何在不干扰被摄对象的情况下,快速精准地完成曝光和对焦,捕捉决定性的瞬间。重点分析如何通过画面的裁剪和对角线构图来增强故事的紧张感和流动性。 第六章:从捕获到完善:非破坏性后期处理的精修流程 本章将后期处理视为创作的延续,而非简单的“美化”。我们将重点放在非破坏性工作流程和色彩科学的应用上。 RAW文件的优势与工作流:详细解析为什么必须使用RAW格式,以及如何进行初始的白平衡校正、镜头校正和降噪处理。 影调的精细控制:超越基础的曝光滑块,深入讲解曲线工具(Curves)在调整整体对比度和局部影调分离中的强大作用。特别讲解如何使用蒙版(Masking)和局部调整工具(如径向滤镜、渐变滤镜)进行区域性的曝光和色彩增强,实现画面的光影塑形。 色彩心理学与分级(Color Grading):探讨色彩在情感传达中的作用。教授读者如何通过色调分离(Split Toning)、HSL调整以及查找表(LUTs)的应用,为作品建立一致且强烈的视觉风格,赋予照片独特的“情绪签名”。 第七章:创新与未来:探索新兴摄影技术与概念 最后,本章将目光投向摄影的边界拓展。我们将探讨HDR(高动态范围)合成的原理与应用,以及多重曝光在超现实主义创作中的潜力。同时,本章也将涉及对全景摄影、延时摄影等技术领域的入门指导,鼓励摄影师跳出传统的二维平面思维,探索时间与空间的融合,为个人的摄影语言注入持续的创新活力。

用户评价

评分

这本《摄影基础》给我的最大惊喜在于它的实践指导性。作为一本面向专业院校的教材,它在理论讲解的同时,非常注重将抽象的摄影概念转化为具体的拍摄技巧和后期处理方法。我特别欣赏书中关于光影的章节,它详细介绍了不同光源的特性,如何利用自然光和人造光来塑造主体,以及光影在营造画面氛围和表现空间感上的作用。书中配有大量的实例照片,通过对比和分析,直观地展示了不同布光方式所带来的视觉效果差异,这一点对于我这种“视觉型”学习者来说,简直是福音。同时,关于景深、焦距、快门速度等基础参数的讲解,也并非仅仅停留在技术参数的罗列,而是结合具体的拍摄场景,说明了这些参数如何影响画面的清晰度、动感以及信息量。书中还涉及了初步的后期处理理念,这对于当代摄影来说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评分

从一名非专业摄影爱好者的角度来看,这本《摄影基础》的阅读体验还是相当不错的。虽然封面和定位看起来比较学术,但内容上的讲解却做到了易于理解。我尤其喜欢书中关于“摄影眼”的培养这部分内容。它并没有直接告诉你“怎么拍”,而是引导你如何去“观察”世界,如何发现日常生活中的美,以及如何将平凡的场景通过你的镜头赋予新的意义。书中通过一些生动的案例,展示了如何从一个普通的物体中挖掘出它的故事感和艺术性,这对于提升我们对摄影的认知和审美情趣非常有帮助。它不仅仅是一本技术手册,更像是一位循循善诱的老师,在启发你思考摄影的本质,以及它如何成为一种自我表达的方式。这种理念上的引导,远比单纯的技术教授要来得深刻和持久。

评分

对于我这样希望系统学习摄影,并且未来可能将其作为职业发展方向的学生而言,这本《摄影基础》无疑是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它在内容的编排上,循序渐进,从最基础的相机操作原理,到光圈、快门、ISO的相互关系,再到焦距、景深、白平衡等核心概念的解释,都层层递进,逻辑清晰。我尤其看重的是它在“摄影语言”的构建上所做的努力。书中关于“叙事性摄影”、“纪实摄影”、“观念摄影”等不同摄影门类的介绍,让我对摄影的表现形式有了更广阔的认识。它强调了摄影不仅仅是记录,更是一种思想的传达和情感的抒发。对于艺术设计专业的学生来说,理解不同摄影风格的内涵,并学习如何运用摄影来服务于设计理念,是至关重要的。这本书在这方面提供了很好的理论指导和案例启发。

评分

刚拿到这本《摄影基础》,迫不及待地翻开。封面设计简洁大方,一看就是严谨学术类的风格,非常符合“高等教育美术专业与艺术设计专业‘十二五’规划教材”的定位。我尤其关注书的导论部分,它通常会为整本书定下基调,也最能体现编者对于摄影这门学科的理解和把握。翻阅后发现,这本书在开篇就清晰地阐述了摄影的起源、发展脉络以及在当代艺术与设计领域中的重要地位。它不仅仅是简单介绍照相机的使用方法,而是将摄影上升到了艺术语言和视觉传达的层面,这一点我非常赞赏。书中对摄影的历史性转折点,比如从胶片到数字的过渡,以及不同时期摄影大师的作品风格解析,都进行了深入浅出的探讨。读起来仿佛穿越了摄影发展的长河,对这门古老而又充满活力的艺术形式有了更立体的认识。我想,对于初学者来说,这样的铺垫非常有益,能够帮助他们建立起对摄影艺术的敬畏感和初步的理论框架,而不是仅仅停留在技术层面。

评分

作为一个已经接触摄影一段时间的爱好者,我这次选择阅读这本《摄影基础》,更多的是希望能在理论深度上有所提升。特别是它作为“高等教育美术专业与艺术设计专业‘十二五’规划教材”的身份,让我对它在摄影理论、美学原理与实践应用之间的融合抱有很高期待。在阅读过程中,我惊喜地发现,这本书在讨论摄影技术的同时,并未忽略其背后的视觉文化和审美意识。例如,书中关于构图的章节,不仅仅列举了经典的“三分法”、“黄金分割”等原则,更深入地分析了这些构图方式如何影响观者的视觉感知和情感联想,以及在不同的艺术风格和设计需求下,如何灵活运用甚至打破这些规则。此外,关于色彩理论在摄影中的应用,也做了详细的阐述,结合了心理学和色彩学原理,让原本枯燥的理论变得生动有趣。我感觉这本书更像是为未来从事艺术设计创作的学子量身定制的,它教会你如何“看”,如何“想”,以及如何通过摄影这门语言来表达。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