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人与土地(中国摄影启蒙者所记录下的原生态生活)
定价:39.00元
作者:阮义忠
出版社:中国华侨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2-02-01
ISBN:9787511319463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32开
商品重量:0.400kg
编辑推荐
他是众人皆知的摄影大师,被尊称为“台湾的布列松”,“中国摄影教父”。91年版《人与土地》是他*知名的经典摄影集,二十年后,当他写出这些照片拍摄背后的故事,我们发现,他的文字就像他的照片一样,敦厚优美,饱含深沉的乡土情结。在人心浮躁的年代,阮义忠对摄影传统的忠诚守卫以及对质朴生活的执着追寻,使人心生敬意同时,也唤起人们对理想和生长的积极思考。
内容提要
《人与土地》是“中国摄影教父”阮义忠的摄影系列,拍摄于1974年到1986年,曾在外诸多美术馆展出并被收藏。该系列以黑白画面记录台湾乡土风光及少数民族的生活场景,反映了作者对自己成长的土地的价值和美的再发现,也是阮义忠对于台湾乡土人情的后一瞥,这一瞥饱含着质朴深情。2011年年初,作者在《南方都市报》副刊部开设摄影专栏,执笔道出《人与土地》拍摄背后的故事。本书为该专栏结集而成,阮义忠厚重优美、饱满有力的文笔,证明他不仅是的摄影家,也是一位文字高手。
目录
单元:成长
美浓,回家的小孩
忆浣衣图与二位友人
埔里的两兄弟
都兰的蔗香
二龙村的井田
澳花的三代同洗
品出输的甘味
大地游戏与口琴舞
鹿港的午餐
永靖的好德之家
双双对对的身影
桃源村的过客
车城的海角几号
比利良的后人家
会回来的才让它离巢
恒春放牛的祖孙
多纳的夜明珠
月光下的好故事
血缘与亲情
深山小学的算术课
心有灵犀一点通
告别童年
第二单元:劳动
头社的米真香
消失的风景
花生田的乐章
播种与传承
山的另一边
西螺的惜福老人
布农族的床头话
流笼里的农夫
垦丁农场的孤单女工
风柜的蒙面女
水埯的鹦鹉鱼
寂静的天地
蔺草的清香
农妇的雕像
被爱串起的一家子
菠萝田的背影
二水乡的十字路口
芦洲的沧海桑田
碧侯村的浓烟
赛嘉村民的笑容
摄影就像双面镜
兰屿的包袱
红叶的一家四代
第三单元:信仰
北港的妈祖信徒
苏厝的陆上行舟
摄影与信仰
美浓的伯公坛
旗津的酬神戏
兰屿的白日梦
兰屿的头发舞
在武界祈祷
多纳天主堂的小孩
关庙的把关老妇
多纳的哺乳图
庙祝与小孩的对弈
比利良的桂冠
在利稻忏悔
安平古堡的摆渡
看守员与诗人
和真诚
举手宣誓或去煞仪式
爸爸捕鱼去,为什么还不回家
渐行渐远的朋友
农夫与稻草人
第四单元:归宿
灵魂的肖像
美而险的景与色
这世人和下辈子
人生飨宴
祖母和孙女的答案
永远的老师
头城竹器匠
空荡的告别式现场
永浴爱河的人瑞
走入未知的旅程
光阴流逝中的光影
长白山上的日落与日出
台上台下都是戏
有葬礼和没有葬礼的死亡
离家或是返乡途中
孩子,你记不记得
走回童年之路
作者介绍
阮义忠,1950年生于台湾省宜兰县。22岁任职《汉声》杂志英文版,开始摄影生涯。三十多年来,他跋山涉水,深入乡土民间,寻找动人细节,拍摄了大量以百姓日常生活为题材的珍贵照片,作品也成了台湾的民间生活史册。阮义忠的著作丰富,对全球华人地区的摄影教育有贡献,其中尤以1980年代出版的《当代摄影大师》《当代摄影新锐》,1990至2000年代创办的《摄影家》杂志影响巨,被誉为“世界摄影之于中国的启蒙者与传道者”,“中国摄影教父”。
文摘
序言
这本书带给我的震撼,是一种沉静而深刻的。我并非摄影专业出身,对摄影理论和技法了解不多,但当我沉浸在这幅幅画面之中时,我感受到了一种强大的力量。书中的人物,无论是劳作的农民、围坐闲谈的老人,还是嬉戏的孩童,他们的表情和姿态都充满了故事感。摄影师的镜头仿佛有着穿透人心的魔力,能够捕捉到最细微的情感变化。我看到了一张老奶奶在阳光下眯着眼睛微笑的照片,那笑容里有岁月的沉淀,有生活的智慧,也有藏不住的慈祥。还有孩子们在田埂上追逐打闹的画面,那种无忧无虑的快乐,让人心生羡慕。让我印象深刻的是,照片的构图和光影运用都非常讲究,即使是简单的场景,也能拍出艺术感。黑白影调的处理更是恰到好处,既保留了画面的细节,又增强了视觉冲击力。这让我不禁思考,在那个没有如今发达科技的年代,摄影师是如何通过他的眼睛和技术,将如此鲜活的生命力定格下来的。这不仅仅是一本摄影集,更是一部关于土地、关于人、关于时光的百科全书。
评分这本书所呈现的影像,有一种穿越时空的魅力。摄影师的镜头语言非常纯粹,没有丝毫的矫揉造作,却能够直击人心。我尤其欣赏他捕捉人物神情的功力。那些眼神,无论是深邃的,还是闪烁着光芒的,都仿佛在讲述着一个个鲜活的故事。我看到一位老者,在夕阳的余晖下,眼神里充满了宁静和满足,仿佛一生都在这片土地上耕耘,终于迎来了收获的季节。还有那些孩子,他们的笑容纯净而灿烂,是那个时代最美好的象征。让我印象深刻的是,书中的许多照片都采用了远景和近景的结合,既展现了广阔的土地和自然风光,又聚焦于人物的细节,形成了一种强烈的对比和呼应。这种构图方式,让观者在感受壮丽的同时,也能体会到个体在天地间的渺小与伟大。总而言之,这是一本非常有价值的摄影集,它不仅仅是记录,更是一种情感的传递,一种对逝去时光的深情回望。
评分初次翻阅这本书,就被它强烈的叙事感所吸引。摄影师的作品,像是一部无声的电影,每一个镜头都饱含着丰富的情感和深刻的寓意。我尤其被那些关于劳作的场景所打动。那弯曲的脊背,那粗糙的双手,那被汗水打湿的衣襟,都在诉说着土地的辛劳,农民的坚韧。我仿佛能闻到泥土的芬芳,感受到阳光的炙烤,听到劳动的号子。摄影师的视角非常贴近生活,他没有站在高处审视,而是融入其中,用平等的姿态去记录。我注意到一些细节,比如人物脸上的皱纹,衣服上的补丁,甚至是脚下的泥泞,这些都成为了画面中最生动的元素,让每一个观看者都能产生共鸣。我还在其中看到了很多关于家庭和社群的画面,那些紧密相连的身影,那些充满温情的互动,展现了中国乡村特有的朴素情感。这本书让我对“原生态生活”有了更直观的认识,它不仅仅是贫穷或落后,更是一种与自然和谐共生、人情味浓厚的生活方式。
评分这本厚实的画册,虽然封面上的摄影师名字我不太熟悉,但“中国摄影启蒙者”这个前缀倒是让我充满好奇。我一直对那些记录时代变迁、捕捉平凡生活瞬间的影像作品情有独钟。翻开书,扑面而来的是一种纯粹而古朴的气息。黑白照片的颗粒感和浓郁的影调,仿佛将我拉回到了那个没有 PS、没有滤镜的年代。那些土地上的面孔,无论是饱经风霜的老农,还是天真烂漫的孩童,都带着一种难以言喻的生命力。他们的眼神里,有对土地深沉的眷恋,有对生活艰辛的无奈,更有对未来的朴素期盼。摄影师以一种近乎虔诚的态度,记录下了他们最真实的状态,没有刻意的摆拍,没有矫揉造作的艺术加工,只有最赤裸裸的现实。我特别喜欢其中几张关于耕作场景的照片,那些汗水浸透的衣衫,那些辛勤劳作的身影,都让我感受到土地的厚重和劳动的尊严。即使我对摄影史了解不多,但能感受到摄影师的匠心和情怀,他不仅仅是在拍照,更是在用镜头讲述中国乡村的故事,在为那个时代留下珍贵的注脚。
评分阅读这本书的过程,更像是一场与历史的对话。摄影师以其独特的视角,为我们描绘了一幅幅生动的中国乡村画卷。我注意到,照片中的人物,他们的穿着打扮,他们的生活场景,都带有鲜明的时代印记。但更打动我的,是他们身上那种未被现代化侵蚀的纯粹和质朴。我看到一位母亲抱着孩子,眼神中流露出深深的爱意;我看到一群人在田间劳作,虽然辛苦,但脸上却洋溢着满足的笑容。摄影师的镜头非常敏锐,能够捕捉到那些最动人的瞬间。我喜欢其中一张关于节日庆典的照片,人们载歌载舞,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那种热闹和喜庆,让我感受到了久违的年味。这本书让我明白,所谓的“原生态生活”,并非就是落后,而是一种根植于土地、充满人情味的生活方式。摄影师用他的镜头,为我们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让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过去,珍视现在。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