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拍前必讀】:
本店銷售的書籍包含(二手舊書、新書)均為正版,品相可能因為存放時間長短關係會有成色不等,請放心選購。
付款後,不缺貨的情況下,48小時內發貨,如有缺貨的情況下,我們會及時在聊天窗口給您留言告知。
發貨地為北京,一般情況下發貨後同城次日可以到達,省外具體以快遞公司運輸為準。
二手書籍,8成新左右,不缺頁,不影響閱讀和使用,發貨前會再次檢查。
二手書籍,沒有光盤、學習卡等附帶産品。
二手書籍,或多或少都有筆記和重點勾畫,比較挑剔和習慣用新書的買傢請謹慎購買。
望每位讀者在收貨的時候要驗貨,有什麼意外可以拒簽,這是對您們權益的保護。
注意:節假日全體放假,請自助下單;如需幫助請及時與我們聯係。祝您購物愉快!商傢熱綫:010-57272736
基本信息
書名:依戀理論與精神分析
定價:59.00元
作者:(英)彼得·福納吉;石孟磊
齣版社:世界圖書齣版公司
齣版日期:2018-02-01
ISBN:9787519239961
字數:
頁碼:
版次:1
裝幀:平裝-膠訂
開本:16開
商品重量:0.4kg
編輯推薦
“心智化理論之父”福納吉作品首度引進中國市場!
“中德班”創始人曾奇峰作序力薦!
在《依戀理論與精神分析》一書的開始,福納吉寫下瞭如下評論:“精神分析與依戀理論互相敵視。如同許多傢族世仇一樣,你很難分辨問題從何而來。”迴顧依戀理論和精神分析這些年的發展,如果說在依戀理論提齣之初,鮑爾比還試圖嚮精神分析靠攏,得到精神分析學傢的認可,那麼當依戀理論發展到後來,得到越來越多其他領域的研究者的支持時,它與精神分析的矛盾衝突似乎變得難以調和。當心理學研究的發展對整閤兩種理論提齣瞭要求時,福納吉——用的依戀研究者霍姆斯的話說——這位站在精神分析和依戀理論兩個領域*的偉人,帶著實力、謙遜和勇氣,把整閤兩種理論的嘗試寫進瞭這本《依戀理論與精神分析》裏,並迅速贏得瞭他應得的贊譽,與此同時,鼓舞瞭一批新時代的研究者。
內容提要
《依戀理論與精神分析》一書是匈裔英籍精神分析學傢和臨床心理學傢彼得·福納吉的經典作品之一。在本書中,作者首先用兩章的篇幅對依戀理論進行瞭介紹,之後分彆比較瞭弗洛伊德、安娜·弗洛伊德、斯皮茨、埃裏剋森、科鬍特、科恩伯格、剋萊茵、比昂、溫尼科特、桑德勒、莫德爾、斯特恩、沙利文等人代錶的精神分析各個流派,與鮑爾比、安斯沃思、瑪麗·梅因等人代錶的依戀理論之間的異同。在本書的結尾,福納吉就整閤依戀理論與精神分析的可能性提齣瞭自己的看法。此外,作者還闡述瞭自己關於心智化能力發展的觀點,將其與象徵、現實檢驗、具象思維等能力的發展及妄想、病理性防禦的起源聯係起來。
目錄
章 對依戀理論的介紹 /001
第二章 依戀研究的主要成果 /017
第三章 弗洛伊德的模型與依戀理論 /051
第四章 結構學說:北美結構學說 /059
第五章 結構模型的修正理論 /073
第六章 剋萊茵-比昂模型 /091
第七章 英國精神分析獨立學派及其與依戀理論的關係 /107
第八章 北美客體關係理論傢與依戀理論 /121
第九章 現代兒童精神分析治療:丹尼爾·斯特恩的工作 /137
第十章 人際關係取嚮:從沙利文到米切爾 /145
第十一章 精神分析依戀理論傢 /159
第十二章 精神分析理論與依戀理論有哪些共同點? /183
第十三章 依戀理論如何吸收精神分析的思想? /215
第十四章 總 結 /221
參考文獻 /225
作者介紹
彼得·福納吉,匈裔英籍精神分析學傢和臨床心理學傢,倫敦大學學院(UCL)教授,臨床、教育和健康心理學係主任,安娜·弗洛伊德中心負責人,英國精神分析學會主要成員,曾任國際精神分析協會主席,獲得魏寜格紀念奬。他涉足的研究領域包括邊緣型人格障礙、暴力和早期依戀關係,緻力於整閤實證研究和精神分析理論。已齣版包括本書在在內的16本著作。
文摘
序言
最近一直被“依戀”這個概念深深吸引,它似乎觸及瞭人類最根本的情感需求。市麵上關於依戀的解讀確實不少,但真正能讓人信服,並且將理論與實踐緊密結閤的書籍,卻屈指可數。當我在書架上看到這本書時,我的直覺告訴我,這可能就是我一直在尋找的。英籍作者彼得·福納吉,這個名字本身就帶著一種權威感,他的研究成果在學術界備受推崇,我相信這本書絕對是經過深思熟慮、嚴謹考證的結晶。更何況,它還深入探討瞭與精神分析的聯係,這讓我更加好奇。精神分析本身就是一個龐大而復雜的體係,而依戀理論則提供瞭一個更具象化的切入點,去理解潛意識的運作和早期經曆對個體的長遠影響。我設想,這本書會帶領我們從依戀模式齣發,去解析那些隱藏在行為背後的深層動機,去理解為何我們在親密關係中會重復某些模式,又該如何打破那些負麵的循環。石孟磊的譯筆,也讓我充滿信心,一位優秀的譯者不僅能準確傳遞信息,更能保持原著的風格和語氣,讓讀者感受到作者的用心。這本書,我敢說,絕對是值得深入品讀的。
評分這本書,我早就聽說過它的大名瞭,感覺像是理論界的一座燈塔,指引著我嚮前。雖然我還沒能深入研讀,但僅僅是翻閱目錄,就足以讓我感受到作者深厚的功力。彼得·福納吉這個名字,在精神分析領域簡直是如雷貫耳,每一次的學術交流,他的理論總是被反復提及,像是一把鑰匙,能夠開啓我們對心靈世界的更深層次的理解。這本書的副標題“正版萬依戀理論與精神分析”,更是直接點明瞭核心,依戀理論本身就極具吸引力,它試圖解釋我們與生俱來的對親密關係的渴望和需求,以及這種需求如何塑造我們的個性和行為。而將其與博大精深的精神分析相結閤,無疑是給這個領域注入瞭新的活力和視角。我特彆期待能夠在這個版本中,看到作者是如何將這兩個理論體係融會貫通,産生齣令人耳目一新的洞見。石孟磊的翻譯,相信也能精準地傳達原著的精髓,畢竟,一個好的翻譯是連接作者與讀者的橋梁,能夠讓那些晦澀難懂的學術概念變得更加清晰易懂。我對這本書的期待,不僅僅是停留在理論層麵,更希望它能為我提供一種理解自己和他人的新框架,讓我在人際關係中少一些睏惑,多一些智慧。
評分說實話,我一直對精神分析充滿瞭敬畏,覺得那是一個遙不可及的領域,充滿瞭晦澀的術語和深邃的理論。但是,依戀理論的齣現,像一縷陽光,照亮瞭我對心理學的興趣。我發現,原來我們與生俱來的依戀需求,竟然能夠如此深刻地影響我們的人生。這本書,恰好是將這兩者結閤瞭起來,這讓我覺得非常有意義。我不太瞭解彼得·福納吉這個人,但我相信“正版”二字,說明這本書具有一定的權威性和學術價值。我希望這本書能夠用一種更加平易近人的方式,來闡述精神分析的核心觀點,並且能夠通過依戀理論這個切入點,來幫助我理解那些抽象的概念。比如,我想知道,那些在童年時期缺乏安全感的孩子,是如何在成年後形成迴避型依戀,又是如何影響他們的親密關係的?或者,那些過度依賴型依戀的人,他們的內心深處又隱藏著怎樣的焦慮和恐懼?我非常期待這本書能夠給我提供一些具體的案例分析,讓我能夠更好地將理論與現實生活聯係起來。石孟磊的翻譯,我希望是能夠讓普通讀者也能讀懂的,不至於因為語言障礙而放棄。
評分作為一名長期關注心理學發展,尤其是精神分析領域研究的讀者,這本書的齣現無疑是令人振奮的。彼得·福納吉的名字,在近幾年的學術界越來越頻繁地被提及,他的研究成果,尤其是在依戀理論與精神分析的整閤方麵,展現齣瞭非凡的創新性和深刻性。這本書的標題——“正版萬依戀理論與精神分析”,讓我看到瞭作者在試圖構建一個更全麵、更係統化的理論框架,去解釋人類復雜的情感世界。我好奇的是,福納吉博士是如何將拉康、弗洛伊德等經典精神分析理論,與鮑爾比、安斯沃斯等依戀理論進行有機融閤的?他是否提齣瞭新的概念模型,來闡釋早期客體關係對自我發展的影響,以及這種影響如何在成年期的關係模式中得以體現?尤其吸引我的是“萬依戀理論”這一提法,它是否意味著一種更普適、更廣泛的依戀理解,能夠涵蓋更多樣化的關係模式?石孟磊的翻譯,作為本書與中文讀者之間的橋梁,我非常期待它能夠準確、到位地傳達福納吉博士的學術思想,不失原著的嚴謹和深度,同時又能讓國內的同行和研究者受益。
評分從一個對心理學充滿好奇的門外漢的角度來看,這本書的名字本身就帶著一種神秘而吸引人的力量。 “正版萬依戀理論與精神分析”——這幾個詞匯組閤在一起,仿佛打開瞭一扇通往內在世界的大門。我常常在想,我們為什麼會對某些人産生莫名的親近感,又會在某些關係中感到不安和疏離?依戀理論似乎給齣瞭一個初步的解釋,而精神分析則像是一位經驗豐富的偵探,能夠深入挖掘那些我們自己都未曾察覺的潛意識密碼。彼得·福納吉,這個名字我雖然不熟悉,但從“正版”二字以及其與精神分析的結閤,我能感受到作者的嚴謹和專業。我期待這本書能夠用清晰易懂的語言,為我解釋那些復雜的理論。比如,嬰兒時期形成的依戀模式,是如何像一張看不見的網,籠罩著我們成年後的人際關係?那些看似微不足道的童年經曆,又是如何悄無聲息地影響著我們的情感選擇和行為模式?我希望這本書能給我一個全新的視角,讓我能夠更客觀、更理性地審視自己和身邊的人。石孟磊的翻譯,我希望是流暢自然的,不生硬,不晦澀,能夠讓普通讀者也能輕鬆入門,領略到精神分析的魅力。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靜流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