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28包邮 旅游信息化:理论与实务

满28包邮 旅游信息化:理论与实务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钟栎娜 著
图书标签:
  • 旅游信息化
  • 智慧旅游
  • 旅游管理
  • 信息技术
  • 旅游科技
  • 电子旅游
  • 旅游大数据
  • 旅游营销
  • 信息系统
  • 旅游规划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梅凯瑞图书专营店
出版社: 知识产权出版社
ISBN:9787513020473
商品编码:29942853501
包装:平装
出版时间:2014-07-01

具体描述

基本信息

书名:旅游信息化:理论与实务

定价:48.00元

作者:钟栎娜

出版社:知识产权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4-07-01

ISBN:9787513020473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旅游信息化--理论与实务》从理论和实践领域介绍了旅游信息化的理论体系以及具体的实践应用。
  全书共分七章,章为导论,介绍旅游信息化的概念、发展以及现状。第二章介绍国内外先进的旅游信息化研究动态与理论。第三章到第五章分别从旅游信息化产业的消费者、供应者以及中介三个角度去阐述旅游信息化发展的理论和实践,其中第三章介绍信息化时代旅游者的消费行为,第四章介绍旅游产业信息化发展的模式,第五章介绍主要和前沿的旅游信息化技术。第六章和第七章从旅游企业以及旅游目的地的角度出发介绍旅游信息化的实践运用,其中第六章介绍旅游企业的信息化道路,第七章介绍旅游目的地智慧旅游的理论和实践。

 

目录


1 导论
 1.1 信息化
  1.1.1 信息化的由来
  1.1.2 信息化的概念
  1.1.3 信息化的内容
  1.1.4 信息化的层次
  1.1.5 信息化的重要作用
 1.2 旅游信息化的产生
  1.2.1 世界旅游业的发展
  1.2.2 旅游信息化的产生
  1.2.3 信息化对于旅游业的影响
  1.2.4 旅游信息化的概念及内涵
  1.2.5 旅游信息化的发展状况
2 国内外旅游信息化研究综述
 2.1 国外旅游信息化研究综述
  2.1.1 综述文献搜集
  2.1.2 信息化研究阶段
  2.1.3 旅游信息化研究的主要领域
  2.1.4 研究述评与展望
 2.2 国内信息化研究综述
  2.2.1 综述文献搜集
  2.2.2 研究阶段
  2.2.3 研究学者
  2.2.4 关注期刊
  2.2.5 研究关键词
  2.2.6 研究领域
  2.2.7 产业应用领域
  2.2.8 消费者领域
  2.2.9 技术领域
  2.2.10 评述与展望
3 信息化时代的旅游者
 3.1 理解信息化时代的旅游者
  3.1.1 信息化时代旅游者的心理变化
  3.1.2 信息时代旅游者的行为方式变化
  3.1.3 信息化时代服务旅游者方式的转变
 3.2 信息化时代旅游者的消费过程
  3.2.1 旅游需求的产生
  3.2.2 旅游前旅游信息的获取
  3.2.3 旅游信息的处理
  3.2.4 影响旅游消费决策的因素
  3.2.5 旅游决策的模式
  3.2.6 旅游过程中对于信息化的使用
  3.2.7 旅游后对于信息化的使用
 3.3 信息服务质量与满意度
  3.3.1 什么是在线服务质量与满意度
  3.3.2 服务质量对旅游者行为的影响
  3.3.3 在线服务质量的测评
  3.3.4 如何提高在线服务质量与顾客满意度
 3.4 不同群体旅游者在线行为的分析
  3.4.1 自助游客的特征
  3.4.2 学生游客的特征
  3.4.3 老年游客的特征
4 旅游产业的信息化业务与战略
 4.1 交易类业务——基于销售系统的运营模式
  4.1.1 B2C在线旅游销售的运营与盈利模式
  4.1.2 B2B在线旅游销售的运营与盈利模式
  4.1.3 在线旅游C2B销售的运营与盈利模式
  4.1.4 C2C在线旅游销售的运营与盈利模式
 4.2 展示类业务——基于信息提供的电子商务模式
  4.2.1 概况
  4.2.2 搜索引擎模式
  4.2.3 旅游资讯服务类型
  4.2.4 旅游资讯类网站的盈利模式分析
  4.2.5 C2C信息交互服务
  4.2.6 基于位置的移动社交服务
  4.2.7 旅游电子营销系统
  4.2.8 旅游企业单位网站营销
 4.3 支持类业务——信息支持系统
  4.3.1 旅游企业信息化
  4.3.2 旅游企业的客户服务系统(CRM)
5 信息技术在旅游业中的应用
 5.1 互联网
  5.1.1 互联网基础
  5.1.2 互联网发展与应用的特点
  5.1.3 互联网的未来发展方向
  5.1.4 互联网在旅游业中的应用
 5.2 移动通信
  5.2.1 移动通信基础
  5.2.2 移动通信技术发展
  5.2.3 适用于旅游业的移动技术
  5.2.4 移动电子商务在旅游中的应用模式
  5.2.5 移动电子商务的创新
  5.2.6 移动通信在旅游业中的应用
  5.2.7 移动通信技术在旅游信息传播中的前景展望
 5.3 物联网技术
  5.3.1 物联网技术基础
  5.3.2 物联网技术的发展与应用
  5.3.3 物联网技术在旅游业中的应用
 5.4 GIS技术
  5.4.1 GIS技术基础概念
  5.4.2 GIS的发展与应用
  5.4.3 GIS在旅游业中的应用
 5.5 移动定位技术
  5.5.1 移动定位技术基础
  5.5.2 移动定位技术的发展与应用
  5.5.3 移动定位技术在旅游业中的应用
 5.6 本体技术与语义网
  5.6.1 本体技术与语义网基础
  5.6.2 本体技术与语义网的发展与应用
  5.6.3 本体技术与语义网在旅游业中的应用
 5.7 虚拟现实技术
  5.7.1 虚拟现实技术基础
  5.7.2 虚拟现实技术的发展与应用
  5.7.3 虚拟现实技术在旅游中的应用
 5.8 其他技术
6 旅游企业的信息化
 6.1 旅游企业信息化道路
  6.1.1 旅游企业信息化的概念界定
  6.1.2 旅游企业信息化的步骤
 6.2 旅游企业信息化内容
  6.2.1 旅游电子商务
  6.2.2 旅游企业办公系统
  6.2.3 客户关系管理系统
  6.2.4 供应链系统
  6.2.5 业务管理信息系统
  6.2.6 旅游企业信息化的作用和影响
 6.3 旅游企业的信息化实践
  6.3.1 中青旅全面引入ERP项目
  6.3.2 九寨沟风景区智能化管理系统
 6.4 旅游企业进入旅游电子商务的策略
  6.4.1 大型旅游集团进入旅游电子商务的策略
  6.4.2 中小型旅游企业进入旅游电子商务的策略
7 旅游目的地的信息化道路——智慧旅游
 7.1 智慧旅游城市
  7.1.1 智慧城市
  7.1.2 智慧旅游城市的构建
  7.1.3 智慧旅游城市的基本内容
  7.1.4 智慧旅游城市的基本架构
  7.1.5 国内智慧旅游城市的实践
  7.1.6 国外智慧旅游城市建设
 7.2 智慧景区
  7.2.1 智慧景区的概念
  7.2.2 智慧景区的构建
  7.2.3 智慧景区建设的体系结构
  7.2.4 国内智慧景区实践
  7.2.5 国外智慧景区实践
 7.3 智慧旅游公共服务体系
  7.3.1 智慧旅游公共服务体系的概念和内涵
  7.3.2 智慧旅游公共服务体系的构建
  7.3.3 国内智慧旅游公共服务体系的实践
  7.3.4 国外智慧旅游公共服务体系实践
参考文献

作者介绍


文摘


序言



《诗意栖居:中国传统村落的建筑美学与生活智慧》 内容简介 在中国广袤的土地上,散布着无数承载着历史记忆、文化底蕴和生活哲学的传统村落。它们如同沉睡的巨龙,静卧在山水之间,诉说着前朝的故事,传承着古人的智慧。《诗意栖居:中国传统村落的建筑美学与生活智慧》一书,并非一本枯燥的学术论著,而是一场穿越时空的文化漫游,一次深入灵魂的生活体验。本书旨在带领读者走进那些尚未被现代化洪流完全淹没的村落,从建筑的肌理中触摸历史的脉搏,在生活的细节里感悟生命的智慧,重新审视我们与土地、与自然、与传统之间的深刻联结。 本书共分为五个部分,层层递进,全面而深入地展现中国传统村落的独特魅力。 第一部分:山水人居——传统村落的空间哲学 本部分将从宏观视角出发,探讨中国传统村落选址的独到之处。中国古人崇尚“天人合一”,村落的选址绝非偶然,而是经过对风水、水文、地质、气候等自然条件的精细考量。我们将深入分析“背山面水”的选址原则,揭示其背后蕴含的朴素的生态智慧和对生存环境的深刻理解。从依山傍水,到环水而居,再到依势而建,不同的地理环境塑造了各具特色的村落形态。 我们将走进那些坐落在巍峨群山之中的村落,感受它们与自然融为一体的苍劲与野性;漫步在江南水乡的古镇,体味那“小桥流水人家”的婉约与灵动;探寻那些隐藏在高原峡谷中的村落,领略它们顽强生命力的坚韧与神秘。本书将通过大量精美的摄影作品和详实的田野调查,展现这些村落如何巧妙地利用地形地貌,实现建筑与环境的和谐共生。 同时,本部分还将深入剖析村落内部的空间组织。从村口的牌坊、古树,到祠堂、戏台,再到蜿蜒的小巷、静谧的庭院,每一个空间都承载着特定的功能和文化寓意。我们将探究村落内部的道路系统如何与自然肌理相呼应,公共空间如何成为村民交流互动的场所,以及私人空间(庭院)如何成为家庭生活的核心。这些空间布局并非机械的复制,而是因地制宜,充满了地域性和人情味。 第二部分:肌理与意蕴——传统村落的建筑精髓 本部分将聚焦于传统村落的建筑本体,从材料、结构、装饰等多个维度,深入挖掘其蕴含的建筑美学与建造智慧。我们将探讨古人如何就地取材,利用泥土、石头、木材、竹子等天然材料,结合当地的气候特点,创造出既坚固耐用又舒适宜人的居住空间。从夯土墙的温暖质感,到石墙的厚重朴实,再到木结构的精巧榫卯,每一种材料的选择和运用都体现了古人对自然的尊重与对工艺的极致追求。 我们将详细解析不同地域、不同民族的传统建筑风格。北方窑洞的冬暖夏凉,南方坡屋顶的排湿防潮,徽派建筑的马头墙与黛瓦,福建土楼的聚族而居,这些独特的建筑形式不仅是功能的体现,更是文化的符号。本书将通过精细的图纸解读和实物分析,剖析这些建筑结构所遵循的力学原理和建造技艺,展现古人高超的工程智慧。 装饰艺术是传统村落建筑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本书将深入解读屋脊、门窗、梁枋、雀替等处的精美雕刻与彩绘。这些装饰内容往往与民俗信仰、历史传说、伦理道德息息相关,是理解村落文化的重要线索。我们将分析花鸟鱼虫、山水人物、祥禽瑞兽等纹样的寓意,以及它们如何寄托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祖先的崇敬。 第三部分:生活万象——传统村落的民俗风情 建筑是生活的载体,而生活则赋予了建筑灵魂。本部分将视角从建筑转向居住在其中的人们,展现传统村落丰富多彩的民俗风情和世代传承的生活方式。我们将描绘晨昏交替间,村落的生气勃勃。从鸡鸣犬吠的清晨,到炊烟袅袅的傍晚,再到月朗星稀的夜晚,每一个时刻都充满了生机与诗意。 本书将详细介绍传统村落的节日庆典。春节的年味,元宵的花灯,清明的扫墓,端午的龙舟,中秋的团圆,以及各地的独特庙会和祭祀活动,这些节庆不仅是人们情感的抒发,更是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我们将深入体验这些节日中所蕴含的仪式感、社区感和集体记忆。 我们将展现传统村落的饮食文化。从农耕的时令蔬菜,到手工制作的特色小吃,再到代代相传的烹饪技艺,饮食是连接人与土地最直接的方式。我们将品尝那些朴实无华却滋味无穷的家常菜肴,了解不同地域的饮食习惯如何反映当地的物产与文化。 此外,本部分还将触及传统村落的婚丧嫁娶、邻里关系、宗族制度等社会生活的重要方面。我们将看到,在现代社会日益原子化的背景下,传统村落所特有的互助互信、守望相助的社群精神,是如何维系着村民之间的情感纽带,并成为一种宝贵的社会财富。 第四部分:智慧传承——传统村落的生态伦理与文化基因 传统村落并非仅仅是历史的遗迹,它们更蕴含着一套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态智慧和一套代代相传的文化基因。本部分将深入挖掘这些智慧与基因的价值。 我们将探讨传统村落的生态伦理。古人认为,自然是万物之母,人类应顺应自然,而非征服自然。本书将分析村落的选址、布局、建筑以及生产生活方式中,如何体现对水资源的保护、对土地的尊重、对生物多样性的维护。我们将看到,那些古老的树林、清澈的溪流、以及与自然融为一体的梯田,都是这种生态伦理的生动写照。 本书还将关注传统村落的文化基因。这些基因体现在口头传说、民间故事、戏曲歌谣、传统技艺等方面。它们是村民集体记忆的载体,是价值观和道德观的传承方式。我们将探究这些文化基因如何塑造了村民的性格,如何影响了他们的行为方式,以及如何成为村落凝聚力和认同感的源泉。 此外,本部分还将讨论传统村落中蕴含的教育理念。家庭教育、长幼尊卑、言传身教,这些朴素而有效的教育方式,是如何将知识、技能、道德和价值观一代代传递下去的。 第五部分:守望与新生——传统村落的未来与当代价值 在飞速发展的现代化进程中,许多传统村落面临着被遗忘、被破坏甚至消失的危机。本部分将审视传统村落的当下困境,并展望其未来的可能性。 我们将分析导致传统村落衰落的原因,包括人口外迁、传统生产方式的瓦解、现代建筑的冲击、以及市场经济的压力等。同时,我们也看到,越来越多的人们开始重新审视和珍视这些宝贵的文化遗产,并为之付出努力。 本书将介绍一些成功的传统村落保护与发展案例。从尊重历史、保留风貌的修缮,到引入新产业、激发活力的创新,再到利用互联网、传播文化的推广,这些案例为传统村落的未来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向。 最后,本书将强调传统村落对于当代社会的价值。它们不仅是旅游观光的胜地,更是我们回溯历史、重拾乡愁、寻找精神家园的场所。它们所蕴含的生态智慧、生活哲学和人文精神,对于反思当下社会发展模式、构建更加可持续和和谐的未来,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诗意栖居:中国传统村落的建筑美学与生活智慧》是一本写给所有热爱生活、热爱历史、热爱中国这片土地的读者的书。它希望通过一次深入的探访,唤醒读者内心深处对乡土的眷恋,对传统的敬意,以及对诗意栖居的向往。翻开本书,您将不仅仅是在阅读文字,更是在感受一种悠远的韵味,品味一种醇厚的生活,领略一种不朽的文化。

用户评价

评分

整体来看,这本书给我的感觉是“高大全”但“缺乏烟火气”。它致力于描绘旅游信息化领域的“应然”状态——即一个完美、高效、逻辑自洽的理想系统模型。它对技术驱动下的管理变革持有一种积极的、甚至有些理想化的态度。在阅读过程中,我不断地对照现实中的旅游体验,发现理论模型与实际运行中存在的种种摩擦和妥协在书中被削弱了。比如,书中关于“无缝支付体验”的描述非常流畅,但并未深入探讨在网络覆盖不佳的偏远地区,传统支付方式如何与信息化系统兼容互补的实际难题。这本书的价值在于其理论深度和对行业规范的探讨,它为理解旅游业背后的技术逻辑提供了一个坚实的理论框架。然而,它几乎完全放弃了对普通读者最关心的“如何让我的下一次旅行更愉快、更顺畅”这类问题的直接回答。因此,如果你是信息技术专业的学生或者旅游政策研究人员,这本书可能是一份宝贵的资料;但如果你是期待快速获取旅行攻略或软件使用教程的普通旅游爱好者,那么这本书很可能无法满足你的阅读期待,它所提供的“信息”与你所期待的“旅游实用信息”之间,存在着巨大的鸿沟。

评分

与其他市面上充斥着炫酷案例和成功故事的商业书籍相比,这本《满28包邮 旅游信息化:理论与实务》展现出了一种近乎偏执的理论化倾向。文字的风格非常凝练和书面化,几乎没有一句可以称得上是“闲笔”或者“引人入胜的叙述”。每一句话似乎都经过了反复的推敲和打磨,力求精确地表达一个技术概念或管理原则。我尤其注意到,书中对“信息孤岛”现象的批判性分析,几乎是以一种哲学思辨的方式展开的,探讨了技术统一标准背后所蕴含的权力结构和利益博弈。这种深度探讨固然有其价值,但它也极大地提高了阅读的门槛。例如,书中引用了大量的管理学和计算机科学领域的经典文献,试图为旅游信息化的发展提供一个坚实的理论基石。我试图在其中寻找一些关于用户体验(UX)设计的讨论,或者关于社交媒体口碑传播机制的分析,但这些在当代旅游业至关重要的议题,在书中被处理得非常简略,仿佛只是技术实现之后顺带提及的次要问题。这本书更像是一部“教人如何建构理论框架”的教材,而非一本“指导人如何利用现有工具快速达成商业目标”的实操手册。

评分

如果非要给这本书找一个清晰的定位,我认为它更接近于一本深入的“案例研究报告集”的学术论文汇编,而非一本面向大众的“信息”普及读物。书中的插图和图表也印证了这一点——它们大多是复杂的数据流图、系统架构图,以及带有详细参数设定的流程图。我费了很大劲才理解其中关于“数据脱敏与隐私保护”那一节的论述,它详尽地描述了在跨国旅游数据交换中,不同司法管辖区的合规性挑战。这无疑是对行业安全规范的极好贡献,但对于一个普通读者而言,这些信息显得过于专业和遥远。我原以为“实务”二字意味着大量的实践指导,比如如何选择合适的云服务商,或者如何搭建一个轻量级的在线预订系统。但这里的“实务”似乎指的是行业层面的宏大部署和规范制定,而不是微观层面的技术落地。它没有提供任何“傻瓜式”的步骤指南,读者需要具备一定的技术背景和行业知识储备,才能真正跟上作者的思路,否则很容易在专业名词的海洋中迷失方向,徒劳地寻找那些关于日常旅游的实用技巧。

评分

这本书的阅读过程,更像是一场需要耐心的考古挖掘。我尝试着去寻找那些能直接指导我旅行规划的实用技巧,比如如何用技术手段更好地避开人流高峰、如何利用AI助手进行个性化行程推荐等等。遗憾的是,这些内容在全书的篇幅中几乎找不到踪影。相反,作者似乎对旅游产业的“宏观调控”和“流程再造”抱有极大的热情。例如,书中花了近三分之一的篇幅来讨论政府部门如何通过信息集成平台实现跨部门数据共享,以应对突发公共事件(如疫情管控或自然灾害预警)的挑战。这种视角非常宏大,格局很高,但对于一个只想知道如何订到一张更便宜的火车票的普通读者来说,这种深度分析显得有些“曲高和寡”。我甚至怀疑,作者在撰写这本书的时候,主要的服务对象是政府决策者或者大型国有旅游集团的高层管理者,而不是终端消费者或者小型旅行社的从业人员。书中的案例分析也多是针对特定地区的、比较陈旧的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缺乏对近年来爆发式增长的共享经济和移动互联网旅游模式的充分覆盖,这使得全书在时效性上略显不足,读起来总有一股浓重的“历史文件”的味道。

评分

这本书的封面设计得相当朴实,封面上那张略显陈旧的风景照,让我想起了大学时代在图书馆里翻阅那些厚重教材的场景。拿到书的时候,我本以为会是一本面向初学者的入门指南,毕竟书名里带着“旅游信息化”这种听起来就非常前沿的词汇。然而,翻开前几页,我立刻意识到这可能是一次“误入歧途”的阅读体验。内容似乎跳过了最基础的概念介绍,直接切入了行业内的深层架构讨论。比如,书中花了很大篇幅去剖析了某个区域性旅游管理系统的演进历史,详细对比了不同数据采集技术在实际应用中的优劣,那种严谨的学术风格,让人感觉自己不是在读一本关于“如何使用APP预订酒店”的指南,而是在研读一份行业标准制定草案。我记得有一章专门讲了“基于地理信息系统(GIS)的游客动线优化模型”,那里的数学公式和算法描述,对我这个主要目的是了解旅游业现状的普通读者来说,简直是天书。它更像是一本写给系统架构师或旅游管理专业研究生的参考书,充满了专业术语和复杂的逻辑推导。可以说,如果你期待从中找到关于当下热门的短视频营销技巧或者网红打卡地的介绍,这本书绝对会让你大失所望,它更专注于幕后的“骨架”搭建,而非前端的“皮相”展示。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