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書名:旅遊信息化:理論與實務
定價:48.00元
作者:鍾櫟娜
齣版社:知識産權齣版社
齣版日期:2014-07-01
ISBN:9787513020473
字數:
頁碼:
版次:1
裝幀:平裝
開本:16開
商品重量:0.4kg
編輯推薦
內容提要
《旅遊信息化--理論與實務》從理論和實踐領域介紹瞭旅遊信息化的理論體係以及具體的實踐應用。
全書共分七章,章為導論,介紹旅遊信息化的概念、發展以及現狀。第二章介紹國內外先進的旅遊信息化研究動態與理論。第三章到第五章分彆從旅遊信息化産業的消費者、供應者以及中介三個角度去闡述旅遊信息化發展的理論和實踐,其中第三章介紹信息化時代旅遊者的消費行為,第四章介紹旅遊産業信息化發展的模式,第五章介紹主要和前沿的旅遊信息化技術。第六章和第七章從旅遊企業以及旅遊目的地的角度齣發介紹旅遊信息化的實踐運用,其中第六章介紹旅遊企業的信息化道路,第七章介紹旅遊目的地智慧旅遊的理論和實踐。
目錄
1 導論
1.1 信息化
1.1.1 信息化的由來
1.1.2 信息化的概念
1.1.3 信息化的內容
1.1.4 信息化的層次
1.1.5 信息化的重要作用
1.2 旅遊信息化的産生
1.2.1 世界旅遊業的發展
1.2.2 旅遊信息化的産生
1.2.3 信息化對於旅遊業的影響
1.2.4 旅遊信息化的概念及內涵
1.2.5 旅遊信息化的發展狀況
2 國內外旅遊信息化研究綜述
2.1 國外旅遊信息化研究綜述
2.1.1 綜述文獻搜集
2.1.2 信息化研究階段
2.1.3 旅遊信息化研究的主要領域
2.1.4 研究述評與展望
2.2 國內信息化研究綜述
2.2.1 綜述文獻搜集
2.2.2 研究階段
2.2.3 研究學者
2.2.4 關注期刊
2.2.5 研究關鍵詞
2.2.6 研究領域
2.2.7 産業應用領域
2.2.8 消費者領域
2.2.9 技術領域
2.2.10 評述與展望
3 信息化時代的旅遊者
3.1 理解信息化時代的旅遊者
3.1.1 信息化時代旅遊者的心理變化
3.1.2 信息時代旅遊者的行為方式變化
3.1.3 信息化時代服務旅遊者方式的轉變
3.2 信息化時代旅遊者的消費過程
3.2.1 旅遊需求的産生
3.2.2 旅遊前旅遊信息的獲取
3.2.3 旅遊信息的處理
3.2.4 影響旅遊消費決策的因素
3.2.5 旅遊決策的模式
3.2.6 旅遊過程中對於信息化的使用
3.2.7 旅遊後對於信息化的使用
3.3 信息服務質量與滿意度
3.3.1 什麼是在綫服務質量與滿意度
3.3.2 服務質量對旅遊者行為的影響
3.3.3 在綫服務質量的測評
3.3.4 如何提高在綫服務質量與顧客滿意度
3.4 不同群體旅遊者在綫行為的分析
3.4.1 自助遊客的特徵
3.4.2 學生遊客的特徵
3.4.3 老年遊客的特徵
4 旅遊産業的信息化業務與戰略
4.1 交易類業務——基於銷售係統的運營模式
4.1.1 B2C在綫旅遊銷售的運營與盈利模式
4.1.2 B2B在綫旅遊銷售的運營與盈利模式
4.1.3 在綫旅遊C2B銷售的運營與盈利模式
4.1.4 C2C在綫旅遊銷售的運營與盈利模式
4.2 展示類業務——基於信息提供的電子商務模式
4.2.1 概況
4.2.2 搜索引擎模式
4.2.3 旅遊資訊服務類型
4.2.4 旅遊資訊類網站的盈利模式分析
4.2.5 C2C信息交互服務
4.2.6 基於位置的移動社交服務
4.2.7 旅遊電子營銷係統
4.2.8 旅遊企業單位網站營銷
4.3 支持類業務——信息支持係統
4.3.1 旅遊企業信息化
4.3.2 旅遊企業的客戶服務係統(CRM)
5 信息技術在旅遊業中的應用
5.1 互聯網
5.1.1 互聯網基礎
5.1.2 互聯網發展與應用的特點
5.1.3 互聯網的未來發展方嚮
5.1.4 互聯網在旅遊業中的應用
5.2 移動通信
5.2.1 移動通信基礎
5.2.2 移動通信技術發展
5.2.3 適用於旅遊業的移動技術
5.2.4 移動電子商務在旅遊中的應用模式
5.2.5 移動電子商務的創新
5.2.6 移動通信在旅遊業中的應用
5.2.7 移動通信技術在旅遊信息傳播中的前景展望
5.3 物聯網技術
5.3.1 物聯網技術基礎
5.3.2 物聯網技術的發展與應用
5.3.3 物聯網技術在旅遊業中的應用
5.4 GIS技術
5.4.1 GIS技術基礎概念
5.4.2 GIS的發展與應用
5.4.3 GIS在旅遊業中的應用
5.5 移動定位技術
5.5.1 移動定位技術基礎
5.5.2 移動定位技術的發展與應用
5.5.3 移動定位技術在旅遊業中的應用
5.6 本體技術與語義網
5.6.1 本體技術與語義網基礎
5.6.2 本體技術與語義網的發展與應用
5.6.3 本體技術與語義網在旅遊業中的應用
5.7 虛擬現實技術
5.7.1 虛擬現實技術基礎
5.7.2 虛擬現實技術的發展與應用
5.7.3 虛擬現實技術在旅遊中的應用
5.8 其他技術
6 旅遊企業的信息化
6.1 旅遊企業信息化道路
6.1.1 旅遊企業信息化的概念界定
6.1.2 旅遊企業信息化的步驟
6.2 旅遊企業信息化內容
6.2.1 旅遊電子商務
6.2.2 旅遊企業辦公係統
6.2.3 客戶關係管理係統
6.2.4 供應鏈係統
6.2.5 業務管理信息係統
6.2.6 旅遊企業信息化的作用和影響
6.3 旅遊企業的信息化實踐
6.3.1 中青旅全麵引入ERP項目
6.3.2 九寨溝風景區智能化管理係統
6.4 旅遊企業進入旅遊電子商務的策略
6.4.1 大型旅遊集團進入旅遊電子商務的策略
6.4.2 中小型旅遊企業進入旅遊電子商務的策略
7 旅遊目的地的信息化道路——智慧旅遊
7.1 智慧旅遊城市
7.1.1 智慧城市
7.1.2 智慧旅遊城市的構建
7.1.3 智慧旅遊城市的基本內容
7.1.4 智慧旅遊城市的基本架構
7.1.5 國內智慧旅遊城市的實踐
7.1.6 國外智慧旅遊城市建設
7.2 智慧景區
7.2.1 智慧景區的概念
7.2.2 智慧景區的構建
7.2.3 智慧景區建設的體係結構
7.2.4 國內智慧景區實踐
7.2.5 國外智慧景區實踐
7.3 智慧旅遊公共服務體係
7.3.1 智慧旅遊公共服務體係的概念和內涵
7.3.2 智慧旅遊公共服務體係的構建
7.3.3 國內智慧旅遊公共服務體係的實踐
7.3.4 國外智慧旅遊公共服務體係實踐
參考文獻
作者介紹
文摘
序言
如果非要給這本書找一個清晰的定位,我認為它更接近於一本深入的“案例研究報告集”的學術論文匯編,而非一本麵嚮大眾的“信息”普及讀物。書中的插圖和圖錶也印證瞭這一點——它們大多是復雜的數據流圖、係統架構圖,以及帶有詳細參數設定的流程圖。我費瞭很大勁纔理解其中關於“數據脫敏與隱私保護”那一節的論述,它詳盡地描述瞭在跨國旅遊數據交換中,不同司法管轄區的閤規性挑戰。這無疑是對行業安全規範的極好貢獻,但對於一個普通讀者而言,這些信息顯得過於專業和遙遠。我原以為“實務”二字意味著大量的實踐指導,比如如何選擇閤適的雲服務商,或者如何搭建一個輕量級的在綫預訂係統。但這裏的“實務”似乎指的是行業層麵的宏大部署和規範製定,而不是微觀層麵的技術落地。它沒有提供任何“傻瓜式”的步驟指南,讀者需要具備一定的技術背景和行業知識儲備,纔能真正跟上作者的思路,否則很容易在專業名詞的海洋中迷失方嚮,徒勞地尋找那些關於日常旅遊的實用技巧。
評分整體來看,這本書給我的感覺是“高大全”但“缺乏煙火氣”。它緻力於描繪旅遊信息化領域的“應然”狀態——即一個完美、高效、邏輯自洽的理想係統模型。它對技術驅動下的管理變革持有一種積極的、甚至有些理想化的態度。在閱讀過程中,我不斷地對照現實中的旅遊體驗,發現理論模型與實際運行中存在的種種摩擦和妥協在書中被削弱瞭。比如,書中關於“無縫支付體驗”的描述非常流暢,但並未深入探討在網絡覆蓋不佳的偏遠地區,傳統支付方式如何與信息化係統兼容互補的實際難題。這本書的價值在於其理論深度和對行業規範的探討,它為理解旅遊業背後的技術邏輯提供瞭一個堅實的理論框架。然而,它幾乎完全放棄瞭對普通讀者最關心的“如何讓我的下一次旅行更愉快、更順暢”這類問題的直接迴答。因此,如果你是信息技術專業的學生或者旅遊政策研究人員,這本書可能是一份寶貴的資料;但如果你是期待快速獲取旅行攻略或軟件使用教程的普通旅遊愛好者,那麼這本書很可能無法滿足你的閱讀期待,它所提供的“信息”與你所期待的“旅遊實用信息”之間,存在著巨大的鴻溝。
評分與其他市麵上充斥著炫酷案例和成功故事的商業書籍相比,這本《滿28包郵 旅遊信息化:理論與實務》展現齣瞭一種近乎偏執的理論化傾嚮。文字的風格非常凝練和書麵化,幾乎沒有一句可以稱得上是“閑筆”或者“引人入勝的敘述”。每一句話似乎都經過瞭反復的推敲和打磨,力求精確地錶達一個技術概念或管理原則。我尤其注意到,書中對“信息孤島”現象的批判性分析,幾乎是以一種哲學思辨的方式展開的,探討瞭技術統一標準背後所蘊含的權力結構和利益博弈。這種深度探討固然有其價值,但它也極大地提高瞭閱讀的門檻。例如,書中引用瞭大量的管理學和計算機科學領域的經典文獻,試圖為旅遊信息化的發展提供一個堅實的理論基石。我試圖在其中尋找一些關於用戶體驗(UX)設計的討論,或者關於社交媒體口碑傳播機製的分析,但這些在當代旅遊業至關重要的議題,在書中被處理得非常簡略,仿佛隻是技術實現之後順帶提及的次要問題。這本書更像是一部“教人如何建構理論框架”的教材,而非一本“指導人如何利用現有工具快速達成商業目標”的實操手冊。
評分這本書的閱讀過程,更像是一場需要耐心的考古挖掘。我嘗試著去尋找那些能直接指導我旅行規劃的實用技巧,比如如何用技術手段更好地避開人流高峰、如何利用AI助手進行個性化行程推薦等等。遺憾的是,這些內容在全書的篇幅中幾乎找不到蹤影。相反,作者似乎對旅遊産業的“宏觀調控”和“流程再造”抱有極大的熱情。例如,書中花瞭近三分之一的篇幅來討論政府部門如何通過信息集成平颱實現跨部門數據共享,以應對突發公共事件(如疫情管控或自然災害預警)的挑戰。這種視角非常宏大,格局很高,但對於一個隻想知道如何訂到一張更便宜的火車票的普通讀者來說,這種深度分析顯得有些“麯高和寡”。我甚至懷疑,作者在撰寫這本書的時候,主要的服務對象是政府決策者或者大型國有旅遊集團的高層管理者,而不是終端消費者或者小型旅行社的從業人員。書中的案例分析也多是針對特定地區的、比較陳舊的基礎設施建設項目,缺乏對近年來爆發式增長的共享經濟和移動互聯網旅遊模式的充分覆蓋,這使得全書在時效性上略顯不足,讀起來總有一股濃重的“曆史文件”的味道。
評分這本書的封麵設計得相當樸實,封麵上那張略顯陳舊的風景照,讓我想起瞭大學時代在圖書館裏翻閱那些厚重教材的場景。拿到書的時候,我本以為會是一本麵嚮初學者的入門指南,畢竟書名裏帶著“旅遊信息化”這種聽起來就非常前沿的詞匯。然而,翻開前幾頁,我立刻意識到這可能是一次“誤入歧途”的閱讀體驗。內容似乎跳過瞭最基礎的概念介紹,直接切入瞭行業內的深層架構討論。比如,書中花瞭很大篇幅去剖析瞭某個區域性旅遊管理係統的演進曆史,詳細對比瞭不同數據采集技術在實際應用中的優劣,那種嚴謹的學術風格,讓人感覺自己不是在讀一本關於“如何使用APP預訂酒店”的指南,而是在研讀一份行業標準製定草案。我記得有一章專門講瞭“基於地理信息係統(GIS)的遊客動綫優化模型”,那裏的數學公式和算法描述,對我這個主要目的是瞭解旅遊業現狀的普通讀者來說,簡直是天書。它更像是一本寫給係統架構師或旅遊管理專業研究生的參考書,充滿瞭專業術語和復雜的邏輯推導。可以說,如果你期待從中找到關於當下熱門的短視頻營銷技巧或者網紅打卡地的介紹,這本書絕對會讓你大失所望,它更專注於幕後的“骨架”搭建,而非前端的“皮相”展示。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靜流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