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粹:中国京剧

国粹:中国京剧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易边 著
图书标签:
  • 京剧
  • 戏曲
  • 中国传统文化
  • 国粹
  • 表演艺术
  • 文化艺术
  • 戏曲文化
  • 中国戏曲
  • 艺术
  • 历史文化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华文京典专营店
出版社: 外文出版社
ISBN:9787119041599
商品编码:29943204263
包装:平装
出版时间:2006-01-01

具体描述

基本信息

书名:国粹:中国京剧

定价:98.00元

作者:易边

出版社:外文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6-01-01

ISBN:9787119041599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

商品重量:0.522kg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京剧是中国的国粹,它作为一种特色的戏剧样式,以歌唱和舞蹈的方式叙述一个个美丽动人的故事。本书介绍了京剧的基本知识,括京剧的形成、行当、服饰、脸谱、流派、唱腔等,其中以介绍生旦净丑行当角色为主。本书从京剧中人物角色的基本分类——生、旦、净、丑四个行当入手划分正文的基本篇章,用简洁、明了的文字和精美珍贵的图片,以一种文化形态的方式,向外读者介绍有关京剧的基本知识。目的是通过该书让京剧为更多的读者所了解,使外读者对京剧有更好、更具文化色彩的了解和认识。该书的针对性较强,京剧的文化色彩十分突出。同时,本书还有英文版,方便中外读者了解中国独特文化。

目录


Vorwort
1 Die Entstehung der Peking-Oper
2 Rollenfacher
3 Kostume
4 Maske
5 Schulen und Repertories
6 Musikinstrumente und Orchester
7 Melodien
8 Buhnenbild und Requisiten
9 Opernbuhnen
I Mannnerrollen
1 Altere Manner
2 Militars
3 Junge Manner
4 Knabenrollen
ⅡFrauenrollen
1 Ernste Frauenrollen
2 Lebhafte Frauenrollen
3 Militarische Frauenrollen
4 Kobinierte Frauenrollen
5 Alte Frauenrollen
6 Weibliche Clowns
Ⅲ Heldenrollen
1 Helden-hAUPTROLLEN
2 Helden-Nebenrollen
3 Kregerische Heldenrollen
Ⅳ Clowns
1 Zivile Clowns
2 Kriegerische Clowns
Anhang
Ⅰ Schulen der Peking-Oper and ihre wichtigsten stucke
Ⅱ Musikinstrumente
Ⅲ Requisiten
Ⅳ Masken
Ⅴ Opernbuhnen
Ⅵ Glossar chinesischer Begriffe

作者介绍


文摘


序言



《丹青遗韵:宋代山水画的审美嬗变》 书籍简介 引言:时代的肖像,山水的灵魂 《丹青遗韵:宋代山水画的审美嬗变》深入剖析了中国宋代(960年—1279年)山水画艺术在思想、技法与风格上所经历的深刻变革与辉煌成就。宋代,一个文人士大夫阶层崛起、理学思想占据主流、城市经济繁荣的时代,其独特的时代精神与审美取向,如同催化剂一般,将中国山水画推向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峰。本书旨在超越单纯的画作罗列与画家生平叙述,而是聚焦于“审美嬗变”这一核心命题,探讨宋代山水画如何从唐代的宏大叙事逐渐转向对个体生命体验、宇宙哲思以及笔墨精神的内敛探索。 第一部分:北宋的壮阔与哲思——“可观、可游、可居”的境界 北宋(960年—1127年)是中国山水画的第一个高峰期。这一时期的山水画,既承袭了唐代李思训父子青绿山水的富丽堂皇,更重要的是,它吸收了文人画的初步理念,开始强调“以笔墨言志”。 1. 范宽与“高、深、雄”的北方气象: 本书将重点分析范宽《溪山行旅图》所代表的北宋早期山水画的“雄伟”风格。范宽的作品,以巨碑式的山体结构、密不透风的雨点皴和深远的意境,展现了北方山脉的磅礴气势与不可侵犯的自然力量。我们探讨这种“雄伟”不仅仅是技法的堆砌,更是士大夫面对变动不居的政治局势时,寻求精神寄托与道德准则的投射——山水成为了稳定秩序的象征。 2. 郭熙与“可行、可望”的视角革命: 郭熙及其《早春图》标志着山水画叙事视角的重大突破。郭熙提出的“可行、可望、可游、可居”的审美理论,是宋代山水画从纯粹的“观赏”转向“体验”的关键。本书将细致解析“三远法”(高远、深远、平远)的理论化与成熟,探讨画家如何通过构图的布局,引导观者在二维平面上完成一次多维度的精神漫游。北宋山水画追求的不再是单纯的景观记录,而是将“理”与“气”融入笔墨,达到“可行”的动态感。 3. 文人画的萌芽与李成、许道宁: 探讨李成、许道宁等画家如何将个人情趣引入山水,特别是对“意境”的强调。李成的“惜墨如金”和对古木寒姿的描绘,预示着山水画将不再是宫廷艺术的附属品,而逐渐成为知识分子自我修养的载体。 第二部分:院体的精微与写实——皇家的审美标准 北宋中后期,以翰林图画院为中心的宫廷画院,形成了其独特的审美取向,强调“格法”与“师古”。 1. “宣和”时期院体的规范化: 本书详述徽宗时期院体画的鼎盛,他们对自然万物的观察达到了惊人的精微程度,达到了“格物致知”的境界。但与此同时,我们也批判性地审视,这种过度强调技法规范和“画院格则”对山水画中自然生机与自由创新的潜在压抑。院体画家在追求极致的“真”与“细”时,其审美重心更偏向于客观物象的准确描摹,而非纯粹主观的情感抒发。 2. 画科的成熟与分类: 分析院体如何将山水画细分为“全景山水”、“边角小景”、“杂披点簇”等,这种细致的分类体现了宋代士大夫对艺术门类的系统化认知,也为后世的绘画理论奠定了基础。 第三部分:南宋的转向与内敛——“可居”的栖心之所 靖康之变后,宋室南迁,政治格局的剧变导致艺术风格也随之转向内敛、含蓄与抒情。 1. 马远、夏圭与“一角两边”的布局: 南宋院体艺术是理解宋代审美“变”的关键。马远和夏圭的并称,标志着山水画从北宋的“满幅充塞”转向“留白写意”。本书深度剖析“留白”在南宋山水中的哲学意义——它不再是单纯的空白,而是“计白当黑”、“虚实相生”的体现,是理学中“中和之美”的视觉表达。一角突出主体,两边虚空,引导观者去填充缺失的部分,强调的是观者的参与性与对有限物象中无限意境的联想。 2. 浙派的崛起与水墨的解放: 探讨南宋晚期,如李唐、刘松年为代表的浙派画家,如何将北宋的皴法与南宋的意境相结合,并进一步解放了水墨媒介的表现力。水墨的晕染、干湿浓淡的变化,成为表达画家心境波动、而非仅仅描绘实体形态的有效手段。 3. 湖山派的隐逸情怀: 对比学院派的精湛,本书也关注了以钱选、梁楷等为代表的文人侧向,他们更倾向于用简练甚至“减笔”的方式,表达对山林的眷恋与对世俗的疏离。梁楷“减笔”画中的禅意与洒脱,是士人对极端现实压抑下的一种精神自救。 结论:宋代山水画的永恒遗产 《丹青遗韵》总结道,宋代山水画的审美嬗变,是从唐代的“气势磅礴”到北宋的“哲理宏大”,再到南宋的“性灵内敛”的过程。它成功地将自然山水提升到与“人”的道德、哲学、生命体验紧密结合的高度,确立了山水画在中国绘画谱系中的核心地位,并为元明清三代的文人画发展提供了不可逾越的理论和实践基础。宋代山水,不仅是山川的记录,更是中国士人心灵世界的完美投射。 本书特色: 首次系统梳理北宋“理”与南宋“情”的审美分野。 详细解析了“三远法”、“留白”等核心技法的哲学内涵。 结合当时的理学、禅宗思想,重塑宋代山水画的时代语境。 大量高清图版解析,辅以翔实的考古与文献考证。

用户评价

评分

这本书给我的感觉,就像走进了一个古老的戏园子,空气中弥漫着古朴的韵味。我一直对京剧有所耳闻,但总觉得隔着一层神秘的面纱,而《国粹:中国京剧》这本书,则像一位温和的向导,一点点地揭开了这层神秘的面纱。最令我印象深刻的是,书中对京剧的“程式化”表演的讲解。一开始觉得有些不解,为何演员要那样夸张的动作、那样固定的唱腔?但随着深入阅读,我才明白,这些“程式”并非死板的模仿,而是无数代艺术家们在实践中提炼出的精髓,是表现人物情感、塑造人物形象最有效、最凝练的方式。它就像是一种约定俗成的语言,懂的人自然能心领神会。书中对“唱念做打”四大基本功的拆解,也让我大开眼界。那一句句抑扬顿挫的唱词,每一个眼神、每一个手势,背后都蕴含着深厚的功力。我特别关注了关于“京胡”的部分,虽然书中的篇幅不多,但寥寥数语,已经让我感受到这件乐器在京剧中的灵魂地位。那种高亢而又婉转的旋律,仿佛能穿越时空,直击人心。这本书让我觉得,京剧并非只是一种表演艺术,更是一种生活哲学,一种对美的极致追求。

评分

这本《国粹:中国京剧》是一本让我惊喜连连的书。它的内容之丰富,覆盖之广泛,远超我的预期。我原本以为它会是一本纯粹介绍京剧艺术的书籍,但它所涵盖的文化内涵,让我觉得它更像是一部关于中国传统文化的大百科。书的开篇,并没有直接切入京剧的表演技巧,而是从京剧的起源和发展讲起,娓娓道来,将京剧的演变过程与中国历史的大事件巧妙地结合起来,让我对京剧在中国社会中的地位和影响有了更宏观的认识。我尤其对书中关于京剧服装的介绍印象深刻。那些华丽的刺绣,考究的材质,以及不同服装所代表的不同身份和场合,都让我叹为观止。书中的插图非常精美,每一件戏服都仿佛拥有了生命,诉说着属于它们的故事。此外,书中还涉及到京剧的剧目题材、角色塑造、表演程式等多个方面,每一部分都讲解得十分细致,并且配以大量的例证和图片,让我在阅读过程中,能够直观地感受到京剧的艺术魅力。它不仅让我学会了如何欣赏京剧,更让我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有了更深的感悟。

评分

这本书给我最大的感受,是它将京剧这一古老艺术的魅力,以一种极其亲切和人性化的方式呈现出来。我之前一直觉得京剧离我有些遥远,觉得它高深莫测,难以理解。但《国粹:中国京剧》这本书,却像是打开了我通往京剧世界的一扇门。它没有使用晦涩难懂的专业术语,而是用一种非常平实、生动的语言,来讲述京剧的方方面面。我尤其喜欢其中关于“唱腔”的介绍,书里详细分析了不同流派的唱腔特色,比如梅派的婉转悠扬,程派的苍劲委婉,这让我第一次了解到,原来京剧的演唱,可以如此丰富多彩,不仅仅是简单的“吼几嗓子”。而且,书中还穿插了一些关于京剧名家的轶事和趣闻,这些小故事让原本严肃的艺术介绍变得更加生动有趣,也让我对那些为京剧奉献一生的艺术家们,产生了由衷的敬佩之情。我印象最深刻的是,书里提到了京剧的“京白”,那种抑扬顿挫、富有节奏感的念白,对于塑造人物的性格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总而言之,这本书让我觉得京剧不再是遥不可及的艺术,而是充满了生命力和人文关怀的文化瑰宝。

评分

这本《国粹:中国京剧》真是一场视觉与听觉的盛宴,仿佛将我带入了那个充满历史底蕴的年代。刚拿到书,厚实的纸张和精美的封面就让人爱不释手,里面琳琅满目的图片,从生旦净丑的经典扮相,到华丽繁复的戏服,再到写意传神的舞台布景,每一张都承载着浓厚的艺术气息。我尤其喜欢那些关于京剧脸谱的详细介绍,那些色彩的组合、线条的勾勒,不仅仅是简单的妆容,而是人物性格、命运甚至潜台词的直接表达,简直是门无声的语言艺术。书中的文字部分也同样精彩,它没有枯燥地堆砌史实,而是用生动的故事和深入浅出的讲解,勾勒出京剧从无到有、从兴盛到传承的发展脉络。我仿佛能看到梅兰芳先生的风采,听到程砚秋先生的唱腔,感受到那些大师们将一生奉献给京剧的执着与热爱。特别是书中对经典剧目如《霸王别姬》、《贵妃醉酒》的解读,不仅分析了剧情的精彩之处,还详述了表演的要领和艺术技巧,让我这个初学者也能窥见门道,感受到其中蕴含的东方美学。翻阅这本书,不仅是在学习知识,更是在与历史对话,与艺术共鸣,它让我对“国粹”这两个字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和敬意。

评分

拿到《国粹:中国京剧》这本书,我首先被其厚重的质感和细腻的设计所吸引。封面上那龙飞凤舞的“京剧”二字,就已经充满了力量感。翻开书页,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大量精美的图片,那些曾经活跃在舞台上的名角,无论是英姿飒爽的花脸,还是温婉动人的青衣,她们的妆容、服饰,以及一招一式的韵味,都被一一捕捉,栩栩如生。我花了很长时间沉浸在这些视觉的享受中,仿佛能听到古老的锣鼓声在耳边响起。书中对京剧的形成和发展历程的介绍,也让我对这项古老的艺术有了更全面的认识。它不仅仅是中国北方一种戏曲艺术,更是汇聚了戏曲发展史上诸多优秀元素的集大成者。我特别喜欢书中关于“行当”的论述,生旦净丑的划分,以及每个行当的特点和表演风格,都介绍得十分清晰。这让我明白,京剧的角色扮演,并非简单的模仿,而是对不同类型人物内心世界的深刻洞察和艺术化呈现。阅读过程中,我常常会时不时地拿出手机,搜索书中所提到的经典剧目片段观看,书中的文字和画面,为我的欣赏提供了更深厚的背景和更丰富的解读。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