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中国藏学版:拉萨旅游指南
定价:32.00元
作者:饶春艳,刘永忠,张捷 摄影
出版社:中国藏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8-01-01
ISBN:9787800579950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32开
商品重量:0.481kg
编辑推荐
你去西藏了吗?这已经是今天的时尚话题了。去西藏,拉萨**是你不能错过的一站。这不仅因为它是西藏的首府,更重要的是,市内和郊区名胜古迹众多,如布达拉宫、大昭寺、哲蚌寺、色拉寺和甘丹寺等早以驰名中外。 本书将以有用的文字和图示,帮助我们走遍拉萨不迷路。这本工具书就在你手边——中国藏学版的《拉萨旅游指南》。
内容提要
拉萨是西藏自治区的首府,也是西藏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市内和郊区名胜古迹众多,布达拉宫、大昭寺、哲蚌寺、色拉寺和甘丹寺等早以驰名中外。拉萨无疑是这个世界上*特色、富魅力的城市。这不仅因为它海拔3700米的高度令初来者感到晕眩,还因为它1300年的历史留下的文化遗迹以及宗教氛围所带给人们的震撼。
本书将以图文并茂的方式,通俗易懂的语言,带你走进拉萨这个美丽、遥远而又神奇的西部城市。
目录
拉萨简介
拉萨史话
拉萨城区景点
布达拉宫
白宫
五世手掌印
白宫大殿
东西日光殿
红宫
殊胜三界殿的“金瓶掣签”
长寿乐集殿
红宫晚的建筑
帕巴拉康
“香巴拉”的宫殿
法王洞
红宫大殿堂——西大殿
五世灵塔
大昭寺
唐蕃会盟碑
劝人种痘碑
千佛廊
佛殿经堂
神变塔
八药师佛殿
千手千眼观音佛殿
宗喀巴佛殿
无量光佛殿
大昭寺精华——觉卧佛殿
观音菩萨殿
莲花生佛堂
弥勒佛殿
七佛堂和长寿佛九化
身殿
法王松赞干布殿
度母殿
松赞干布殿
观音菩萨殿
莲花生殿
胜乐金刚殿
三楼佛殿和坛城
四角神殿
大昭寺金顶
小昭寺
门楼的浮雕
神殿
哲蚌寺
措钦大殿
白伞盖佛母像
无量胜佛九岁身量像
二楼南北厅
强巴通真佛殿
觉拉康
甘丹颇章
四大才乙仓
乃琼寺
色拉寺
阿巴扎仓——白檀香
木十八罗汉
结巴扎仓——马头明
王殿
辩经场
措钦大殿
“色拉崩钦”
药王山景点
查果嘎林佛塔
查拉鲁普岩寺
摩崖石刻
嘛呢堆
门巴扎仓(医药院)
磨盘山关帝庙
扎基寺
蔡巴寺
蔡公堂寺(贡塘寺)
罗布林卡
演藏戏场地
清凉宫与贤杰宫
湖心宫
达旦米久颇章
金色颇章
拉萨的清真寺
大清真寺
礼拜堂
邦克楼
林卡
小清真寺
四大林
丹结林
功德林
策默林
锡德林
琉璃桥
达扎路恭纪功碑
西藏博物馆
西藏展览馆
宗角鲁康公同
拉鲁湿地
古修哪书坊
赛马场民俗园
娘热民俗风情园
曲贡古遗址
巨石上的古寺“帕邦喀”
格日尼姑寺
拉萨河风光
拉萨火车站
时光中的八廓街
简说八廓街
历史中的八廓街
现在的八廓街
流落街头的东苏拉姆
四门神塔
四根经幡巨杆
八廓街的景点
夏帽嘎布银器店
雪域唐卡手工艺店
唐卡艺术村
邦达昌商号
朗孜厦陈列馆
山南敏珠林寺的嘛呢拉康
强巴拉康
木如宁巴寺
“色拉达果”
噶玛厦
黄房子——玛吉阿米
松曲热遗址
八廓街的商品
八廓街的朝圣者
百年冲赛康
八廓街的老房子
“吐巴”
八朗学巷
卧布巷
夏萨苏巷
八廓街的饮食娱乐购物
下密院
驻藏人臣衙门
仓姑寺
传奇历史
主佛殿
松赞干布修行洞
自给自足的尼姑们
仓姑寺的仪式
印经院
堆龙德庆县景点
楚布寺
降白央大殿的释迦牟尼塑像
《楚布江浦建寺碑》
空住佛
堆龙丘桑温泉
雄巴拉曲神水度假村
东嘎桑木村“假日休闲”林卡
桑古譬
乃朗寺
当雄县景点
康玛寺
羊八井镇
羊八井地热电站
羊八井地热温泉度假村
纳木错湖
纳木错转湖节
念青唐古拉山脉
唐冰湖
第十一届亚运圣火取火点
宁中圣药泉度假中心
藏北八塔
加日岗遗址
思庆多天然自溢热泉
羊八井一号隧道
噶罗尼姑庙
曲水县景点
卓玛拉康(聂塘寺)
聂当大佛
热堆寺
休瑟寺
“两桥一洞”
俊巴渔村
南木乡江村农家乐
尼木县景点
吞巴藏香
吞巴乡吞达村
吞弥·桑布扎故居
雪拉村藏纸制作
米珠通门林寺
普松手工木雕
日措卓娃塔
尼木铁索桥
麻江穷母岗日峰
安刚热水河
林周县景点
纳金山口
黑颈鹤越冬地澎波自然
保护区
虎头山水库
杰堆寺
县牦牛选育场(牧家乐)
恰拉山口
金字塔
达隆寺
旁多乡铁索桥
吐蕃古墓——江多墓葬群
热振寺
主殿的经堂
偏殿
马则嘎尼巴
东滇拉康
强巴拉康
松扎夏玛(东殿)
热振寺节日
热振寺权利划分
古沙棘林
藏雄自然生态风景区
达孜县景点
达孜小树林
甘丹寺
措钦大殿
宗喀巴寝殿
羊八犍经院
宗喀巴灵塔祀殿
扎仓康村米村
甘丹绣唐节
耶巴寺
拉孜
墨竹工卡县景点
甲玛乡旅游区
强巴米久林宫殿遗址
承果神泉
赤康拉康
噶当派格西冲贡桑杰湿塔
绕杰林寺
塔巴制陶乡
仁钦林寺
日多温泉山庄
日多色青拉湖
朗杰林村沙棘林自然保护区
止贡提寺
晒佛节
门巴德仲温泉
拉萨节庆
藏历新年在拉萨
酥油花灯节
传昭大法会
春播节
萨嘎达瓦节
林卡节
沐浴节
望果节
雪顿节
焚香节
吉祥天女节
燃灯节
朝山节
驱鬼节
从拉萨游遍全藏
拉萨—山南
拉萨—日喀则—阿里
拉萨—羊卓雍湖—江孜—日喀则
拉萨—日喀则—樟木镇—中尼友谊桥
拉萨—林芝—昌都
拉萨—那曲—阿里
吃在拉萨
推荐藏餐馆
藏式风味小吃
住在拉萨
宾馆酒店
玩在拉萨
北路上的特色酒吧
雪巴拉姆藏戏艺术表演
西藏唐古拉风演艺中心
购物在拉萨
附录1:人藏注意事项
附录2:服务信息
附录3:主要参考文献书目
作者介绍
文摘
序言
我这次去拉萨是带着一种朝圣的心态去的,对于当地的文化和历史背景有着非常强烈的探求欲,而这本书的内容深度完全超出了我预期的“旅游指南”范畴。它没有将重点放在“哪里能买到最便宜的纪念品”或者“哪家餐厅的酸奶最正宗”这类肤浅的问题上,而是花费了大量的篇幅去解析布达拉宫的建筑结构、大昭寺内壁画的象征意义,甚至还收录了几段关键的藏传佛教仪轨的简介。阅读这些文字时,我感觉自己不是在看一份旅行手册,而是在翻阅一本精炼的文化读本。作者的文笔非常克制且充满敬意,没有使用那种夸张煽情的笔法,而是用一种近乎学术但又极其流畅的语言,娓娓道来拉萨的历史变迁,从松赞干布时期一直讲到近现代的发展。特别是关于哲蚌寺、色拉寺辩经部分的描述,那种对细节的捕捉,比如辩经的特定手势、问答的节奏感,都让我对即将到来的现场体验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和期待。这种深入骨髓的文化铺垫,极大地提升了我的旅行体验的层次感。
评分这本书带给我最大的惊喜,也许在于它对“慢旅行”理念的倡导。在如今这个追求效率和打卡的所有旅游指南都在教你如何在最短时间游览最多景点的时代背景下,这本书却反其道而行之,花费大量篇幅去描述如何在八廓街的一家茶馆里静静地坐上一个下午,去体会那种时间流速变慢的感觉,或者如何跟随信徒的步伐,感受那份虔诚的力量。它鼓励读者放慢脚步,去观察细节,去倾听城市的呼吸。书中甚至有一个小章节专门讨论了在拉萨“迷路”的意义,认为真正的发现往往发生在计划之外的转角。这种哲学层面的引导,让我这次的旅行从一开始就摆脱了“任务清单”式的焦虑,转而追求一种心灵上的触动和对话。这让我深刻体会到,一份好的旅行指南,不应该仅仅是地图和地址的集合,它更应该是一种媒介,帮助旅行者进入目的地文化的内在精神世界,这本书无疑做到了这一点。
评分说实话,我对比了市面上好几家同类型的拉萨指南,很多版本都充斥着大量重复、过时或者明显带有商业推广性质的内容。这本书的独特之处在于它的“在地性”和信息的鲜活度。比如,它详细介绍了几条非常规的徒步路线,这些路线大多是当地人才知道的小径,避开了旅游团的喧嚣,能让人真正体验到拉萨郊外的宁静与壮美。更关键的是,关于交通信息的部分,它清晰地指出了目前哪些公共交通线路已经调整,哪些出租车公司存在议价问题,甚至还附带了一个简单的藏语日常用语的“应急手册”,而不是那种大而全、但很多内容在当下已经失效的语言列表。比如,书中提到如何礼貌地询问僧侣或当地居民,并给出了对应的藏语发音和文化背景注解,这在跨文化交流中简直是无价之宝。这种对时效性和实用性的精准把控,体现了编著者对拉萨这座城市生活的深度观察和长期驻留,让人感觉这份指南是“活的”,而不是几个月前汇编的旧资料。
评分从排版和阅读体验的角度来看,这本书的编辑和设计功力可见一斑。它采用了双栏排版,正文内容紧凑但绝不拥挤,大量留白的运用使得阅读节奏非常舒服,不会产生压迫感。章节之间的过渡处理得非常自然,逻辑衔接流畅得像是散文诗一样。更值得一提的是,书中穿插的摄影作品,绝对是上乘之作。它们不是那种游客照式的到此一游记录,而是捕捉到了拉萨瞬间的灵魂——清晨阳光下转经人的侧脸,酥油灯跳动的微光,远山云雾缭绕的宏大构图,每一张照片都仿佛带着故事和温度。这些图片的选择和布局,与文字内容形成了完美的呼应,有时候读到一段关于某处景色的描述,立马就能翻到对应的精美图片,这种视觉和文字的同步体验,极大地增强了阅读的沉浸感。而且,很多图片下方都有简短的摄影者感言或地点注释,使得这些画面不仅仅是装饰,更是一种补充性的叙事。
评分这本书的装帧设计真是让人眼前一亮,封面那种略带粗粝感的纸张,配上扎实的锁线胶装,拿在手里就有一种沉甸甸的实在感。色彩的运用也非常考究,那种仿佛从唐卡上直接取下来的浓郁藏红和孔雀蓝交织在一起,一下子就把人拉到了那个圣洁而神秘的拉萨。内页的纸张质量也值得称赞,不是那种廉价的、一摸就容易留下指纹的铜版纸,而是偏向于哑光质感的书纸,即便是长时间阅读,眼睛也不会感到明显的疲劳。更让我惊喜的是,它在地图部分的制作上极为用心。通常旅游指南的地图要么过于简化,要么就是密密麻麻地堆砌信息,但这本书的地图绘制得恰到好处,主要的寺庙、商业区、乃至一些不太容易找到的小巷道都标注得清清楚楚,而且比例尺的拿捏非常准确,我在实际应用中发现,它比很多手机App上的定位还要精准一些,尤其是在那些信号不好的老城区里,这本实体指南简直是救星。细节之处,比如书脊上的烫金工艺,在灯光下微微闪烁,也透着一股低调的奢华,显然制作方对这本书的定位并不仅仅是快消品的工具书,而是希望它能成为读者长久珍藏的纪念品。翻阅这本书,仿佛就能触摸到西藏那片土地的温度和厚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