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書名:攝影眼:觸景生情(唯有觸景,纔能生情)
定價:25.00元
作者:張禾金
齣版社:浙江攝影齣版社
齣版日期:2014-01-01
ISBN:9787551404402
字數:
頁碼:
版次:1
裝幀:平裝
開本:32開
商品重量:0.4kg
編輯推薦
何為觸景?觸景是麵對敏感、刺激、震撼的攝影客體。何為生情?生情是內心熱意、衝動、澎湃的攝影欲望。何為觸景?觸景是麵對淡然、凝靜、溫馨的攝影場麵。何為生情?生情是內心質樸、平和、愉悅的攝影訴求。本書通過藝術的眼光為讀者解讀攝影中“觸景生情”的深層意味。
內容提要
攝影是以觸景生情為前提的藝術形式,並是能將情景便捷、迅速、準確地進行傳播的重要手段,但從某種意義上講,觸景與生情是截然不同的兩個範疇,對攝影藝術更是如此。盡管不觸景難以生情,然而,所生之情能否産生對解讀者具有影響力的共鳴卻並非易事,其難度當然在於拍攝者通過攝影手段對情感傳達方式的準確把握,以及對傳達技巧和傳達理念的熟知與理解。本書的目的就是要幫助讀者通過對諸多典型攝影案例的解讀,進而掌握情感的攝影傳達方式,並通過敏感、刺激、震撼、銳意、衝動、澎湃、淡然、寜靜、溫馨、質樸、平和及愉悅的不同情感內涵來豐富讀者的視覺觀察力和內在錶現力。同時,通過實踐體驗等示範性演示和作業時要求,幫助讀者在攝影實踐中剋服'詞不達意'的創作遺憾,以理念升華和技巧熟練的同步化促使讀者進一步提高攝影實踐。本書由淺入深的內涵寬容度不僅適用於從專業攝影人到攝影發燒友以及與此相關的設計、動畫、新聞等各類層麵或專業人士之用,也適用於攝影專業的研究生教學。
目錄
寫在前麵的三言兩語
尋覓大師平和的凝聚力
-1 案例解析 麵對激蕩場景的平和發揮
-2 案例解析 淡然是大的享受與褒奬
-3 案例解析 捕捉溫馨感受的自然瞬間
追逐大師銳意的拓展力
第2-1 案例解析 古典的靜謐與現代的寜靜
第2-2 案例解析 有聲的鏇律與無聲的音符
第2-3 案例解析 狹小的鏡頭與澎湃的內心
探尋大師敏感的洞察力
第3-1 案例解析 大師的慧眼與客體的視綫
第3-2 案例解析 刺激是啓動快門的神經元
第3-3 案例解析 攝影語言中的凝重與輕盈
探知大師淡定的生命力
第4-1 案例解析 探尋攝影中的根基性視野
第4-2 案例解析 心無浮雲與淡定的攝影眼
第4-3 案例解析 提取常態景緻的非凡活力
作者介紹
' ◎張禾金,同濟大學傳播與藝術學院教授。1995 年在日本獲藝術攝影碩士學位。
◎ 2006-2009 年共齣版攝影專著5 部,《人物攝影教程》北京大學齣版社,《黑白攝影教程》北京大學齣版社,《攝影的 創意與方法》清華大學齣版社,《攝影的形式與裝飾》清華大學齣版社,《攝影的魅力與構圖》復旦大學齣版社。在各類*專業刊物上發錶攝影作品約70 幅,發錶專業攝影論文20 多篇,在國內外舉辦攝影個人展5 次。
◎ 1985 為*大型活動設計的金質奬章獲*設計奬並被采用,1990 為香港特彆行政區設計區徽,獲設計高奬的特彆榮譽奬,1993 為中國科學技術學會設計會徽,被采用並獲會徽設計采用奬。
◎ 1995-2004 年曾連續十年榮獲日本法務大臣頒發的在日本的藝術傢簽證資格。曾在日本東京、大阪、神戶、 廣島、福岡等大中城市的主流畫廊和美術館舉辦過近60 次個人裝飾繪畫展,日本的《讀賣新聞》、《朝日新聞》等主流媒體也曾十幾次報道過本人的藝術活動和繪畫作品。還曾應邀齣席在日本舉辦的亞洲藝術節。在日本世界文藝社齣版並嚮全世界發行的《日本藝術的創跡》等多部專業畫集上也曾多次用整版彩色照片的方式登載過本人的繪畫作品,作品也曾受到日本藝術評論傢的好評。
文摘
序言
剛收到這本《滿28包郵 攝影眼:觸景生情(唯有觸景,纔能生情)》,還沒來得及細細品讀,但光是翻看目錄和前言,就感覺像是打開瞭一扇通往內心深處的大門。我一直覺得攝影不僅僅是按下快門那麼簡單,它更是一種與世界對話的方式,而“觸景生情”這個主題,正是我一直以來對攝影的追求。我常常在旅行中,看到一些熟悉的景物,或者某個意想不到的瞬間,內心都會湧起一股莫名的感動,卻又難以用語言準確錶達。這本書的標題,仿佛就是我內心呐喊的迴響,讓我迫不及待想知道,作者是如何將這份“觸景生情”的感悟,融入到攝影的實踐中去的。我尤其期待書中關於如何捕捉“靈魂的瞬間”的論述,因為我知道,那些真正打動人心的照片,往往不是技術上的完美,而是情感上的共鳴。不知道作者會不會分享一些具體的案例,比如某個場景的觸發,某種情緒的湧現,最終如何通過鏡頭轉化成令人難忘的畫麵。我本身也是一個業餘攝影愛好者,雖然不算專業,但對用影像記錄生活、錶達情感有著濃厚的興趣。這本書的到來,無疑會為我的攝影之路注入新的活力和方嚮。
評分《滿28包郵 攝影眼:觸景生情(唯有觸景,纔能生情)》的題目,直擊我內心深處對於攝影的渴望。“觸景生情”,這簡簡單單的四個字,卻蘊含著攝影的真諦。我一直相信,好的照片,不僅僅是眼前景物的客觀記錄,更是攝影師內心世界的投射,是情感的抒發。當我看到一個場景,我的內心被深深觸動,産生瞭想要用鏡頭去捕捉它的衝動時,那一刻的拍攝,纔真正有瞭意義。我期待在這本書中,能夠學到如何去培養一雙能夠“觸景”的眼睛,如何去感知那些稍縱即逝的情感,如何將這份“情”轉化為有溫度、有力量的影像。書中是否會提供一些實用的方法,來幫助我們提升觀察力,挖掘平凡中的不平凡?是否會分享一些作者在拍攝過程中的心路曆程,讓我們能夠更深入地理解“觸景生情”的含義?我希望這本書能像一位睿智的導師,引導我走嚮一條更加深刻、更加富有情感的攝影之路。
評分翻開《滿28包郵 攝影眼:觸景生情(唯有觸景,纔能生情)》,首先映入眼簾的,是那句“唯有觸景,纔能生情”。這句話,如同一盞明燈,瞬間照亮瞭我心中對攝影一直以來模糊的追求。我一直覺得,最動人的攝影作品,往往不是那些技巧完美、構圖精緻的流水綫産品,而是那些能夠觸動觀者內心深處,引發共鳴的作品。而這份共鳴,往往源於攝影師自身對景物的深刻感受,對情感的真實錶達。“觸景生情”,這正是攝影的靈魂所在。我迫不及待地想知道,作者是如何一步步引導讀者去發現“景”,去體會“情”的。書中是否會分享一些關於如何培養敏銳觀察力,如何深入體驗生活,從而捕捉那些能夠觸動人心的瞬間的技巧?我特彆期待書中能夠探討,如何在平凡的生活場景中,發現不平凡的美,如何通過鏡頭,將內心的感受轉化為具有感染力的畫麵。這本書,對我而言,不僅僅是一本攝影指導書,更是一次關於如何用眼睛去感受世界,用心去記錄生活的引導。
評分讀完《滿28包郵 攝影眼:觸景生情(唯有觸景,纔能生情)》的開篇,我便被一種莫名的親切感所包圍。作者的文字,仿佛是一位久違的朋友,在和我分享他對於攝影最純粹的理解。我一直認為,攝影的魅力,不在於器材的先進,也不在於技術的精湛,而在於那份與景物之間産生的共鳴。當我們的內心被眼前的景象觸動,産生一股難以言喻的情感時,那一刻的按下快門,便不再是機械的動作,而是情感的流淌,是靈魂的低語。“觸景生情”,這四個字,將攝影的精髓概括得淋灕盡緻。我期待書中能夠深入探討,我們該如何去培養這雙“攝影眼”,去發現生活中那些被忽略的美好,去捕捉那些能夠觸動人心的瞬間。作者是否會分享一些具體的觀察方法,一些能夠幫助我們打開心扉、感受世界的方式?我渴望從這本書中學習到,如何讓我的鏡頭不僅僅是記錄,更是錶達,如何讓我的照片不僅僅是畫麵,更是故事,是情感,是觸動人心的力量。
評分拿到這本《滿28包郵 攝影眼:觸景生情(唯有觸景,纔能生情)》,我首先被它的名字吸引瞭。攝影,在我看來,從來都不是冷冰冰的技術堆砌,而是溫情脈脈的內心錶達。“觸景生情”這四個字,精準地道齣瞭我心中對攝影的理解。很多時候,我們在旅行途中,在日常生活中,會遇到一些觸動心弦的畫麵,可能是日落時分的餘暉,可能是街頭藝人的專注,也可能是孩童天真的笑容。這些場景,觸發瞭我們內心深處的情感,而攝影,正是將這份情感定格、傳遞的絕佳方式。我迫切地想知道,作者是如何引導我們去“觸景”,如何去“生情”,又如何將這份情通過鏡頭轉化為動人的影像。書中是否會探討如何培養敏銳的觀察力,如何捕捉那些轉瞬即逝的情緒,以及如何在平凡的場景中發現不凡的詩意?我對書中關於“攝影眼”的闡述充滿瞭好奇,它是否是一種天生的能力,還是可以通過後天培養的技巧?我希望這本書能夠給我帶來啓發,讓我不再隻是記錄景物,而是能夠真正地用心去感受,用鏡頭去錶達,讓我的照片擁有“靈魂”。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靜流書站 版權所有